水体的自净作用以及水体基本模型.ppt
《水体的自净作用以及水体基本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体的自净作用以及水体基本模型.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体的自净作用以及水体水质基本模型概述,孙跃,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目录,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2.1 对流与扩散2.2 质量迁移2.3 物理化学过程动力学(溶液平衡、均相系统、异相体系)2.4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2.5 其他过程(挥发过程、水解过程、光解过程),第三章 水力学模型3.1零维方程3.2 一维方程(水量平衡连续方程污染物迁移方程3.3 二维(三维)方程3.4 方程中的水力学参数3.5 弥散系数D的估计方法(示踪剂法Wader公式Fisher法3.6 纵向离散系数的估算第四章 河流温度模型(不讲)4.1水表面与大气间的热平衡(辐射热蒸发热对流热)4.2 非线性温
2、度模型4.3 线性温度模型4.4 河流温度模型实例,第五章 河流水质模型河流的混合稀释模型守恒污染物在均匀流场中的扩散模型非守恒污染物在均匀河流中的水质模型Streeter-Phelps(S-P)模型,数学模型:针对系统的运动规律、特征和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对系统概括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描述系统的这种数学语言和结构常常以一套反映数学关系的数学公式和具体算法体现出来,这些公式即为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化学模型)概念:水质模型(water quality model)是根据物质守恒原理,利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参加水循环的水体中水质组分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态
3、学诸方面的变化、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第一章 概述,类型:水质模型可按其空间维数、时间相关性、数学方程的特征以及所描述的对象、现象进行分类和命名。从空间维数上可分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型;从是否含有时间变量可分为动态和稳态模型;从模型的数学特征可分为随机性、确定性模型和线性、非线性模型;从描述的水体、对象、现象、物质迁移和反应动力学性质可分为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地下水模型;溶解氧、温度、重金属、有毒有机物、放射性模型;对流、扩散模型以及迁移、反应、生态学模型等。,目的:研究水质模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描述环境污染物在水中的运动和迁移转化规律,为水资源保护服务。它可用于实现水质模拟
4、和评价,进行水质预报和预测,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质规划以及进行水域的水质管理等,是实现水污染控制的有力工具。,历史:水质模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最早于1925年在美国俄亥俄河上开发的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型,是一个DOBOD模型。之后改进,逐步完善。1977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发表的QUALll型,是这类模型的代表。它的最新版本 QUAL2E(1982)能模拟任意组合的15种水质参数。80年代之后,随着水质研究的深入,1994年水中有毒物的模型应运而生(WASP)。由于考虑了泥沙的作用,使这类模型变成了一个描述水流、泥沙和其他水质组分相互作用的气、液、固三相共存的复杂体系。它的代表作是美国环境保
5、护局推出的WASP5模型。它能模拟有毒物质在水中发生的酸碱平衡、挥发、沉淀、溶解、水解、生物降解、吸附和解析、氧化还原、生物聚集、光解等过程以及大气的干、湿沉降物。与此同时,以食物链和能量传递为主线的生态学模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建模步骤:定义问题,确定系统及其边界(时间和空间),系统结构、功能,并作相关假设。资料的收集和实验设计,确定变量,研究其变化规律。包括建模所必须的同步水文、水力、水质、气象等资料和所涉及的反应动力学常数,否则要现场监测和实验获取。确定模型及其结构(概念化模型)。尽量建立各种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即建立模型的结构,并进行平衡性、稳定性和灵敏性考察。,概念化模型:文字模型图
6、形模型(食物链)箱式模型(每个箱代表一个环境因子,多箱之间有相互关系输入输出模型,灵敏性是指当模型中参数变化时,其结果产生的差别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稳定性是指模型是否能够收敛,如通过样本量的变化来分析相关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多次预测对结果影响小,稳定性好。平衡性是指模型模拟变量是否平衡。,确定模型的参数(常数)。实验法、经验公式、回归分析(线性,非线性模型参数)、最小二乘法、优化法、蒙特卡罗法。并将参数代入模型后能较好地重现一组观测数据,称为模型率定。模型的修正与检验。检查率定好的模型的计算值同另一组观测值的拟合度,衡量模型的预测能力。应用。衡量模型能否满足建模目的。以上各步若不能满足需求,均
7、需从头做起。,环境数学模型组成:外部变量或控制变量(可控制的输入输出变量)状态变量(浓度)数学方程(描述外边变量与状态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如Fick定律等过程变量(描述状态变量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过程,通常是时间和空间)参数变量或系数(如速率常数)通用常数(气体常数、分子量等),模型求解:现代水质模型因其复杂性一般要采用各种数值解法,应用计算机来完成。一个好的水质模型需有水文学、水力学、化学、生物化学、水质、数学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数学基础:线代、概率、微积分、运筹(线性非线性规划、灰色模型等,一个水体,如一条河流、一个水库(湖泊)或一个水域,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体系内部各水团问
8、是完全混合均匀的,流入到该体系的物质立即完全分散到整个体系,这种封闭的连续流完全混合的反应体系是一种理想状态。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有如下的质量平衡关系,第三章 水力学模型,3.1 零维方程,假定某一水团沿水流运动方向移动,同时存在于该水团中的物质亦随之移动,其中某些物质可能在运动过程中经历降解或转化成其他化学的或物理的形式。这些变化过程的引起与水团的迁移状态有关,如温度、溶解氧浓度、BOD 及其他组份的浓度变化,而湍流和水团间混合时产生的第二次出现是连续的。下面介绍一维的河流模型。这些模型只能用于当横向和垂直混合相当快,即断面之间无浓度变化(或其他变化非常小)。如果在稳态条件下,单位水团与空间相比
9、是很小时,用质量平衡原理推导出一维水质迁移方程。,3.2 一维方程,3.2.1 水量平衡连续方程,3.2.2 污染物迁移方程,可以从污染物质量平衡得到污染物迁移方程的一般形式,首先让我们假设水团以推流形式运动,则所有水团以相同的流速移动(图3.3)。根据质量平衡原理,污染物的质量变化mp。可用下式计算(图3.4),该方程就是污染物迁移方程,在推流的假设条件下淮导的,此方程在后面章节中加以扩展。由于在推流假设条件下推导的方程只是一个比较粗略的近似,因此必须把相应的其他运动项,即污染物扩散、弥散,考虑到方程(3一7)中去。主要考虑三个过程;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1)分子扩散 用Fick,s
10、第一定律来描述分子扩散过程,扩散的物质质量与浓度梯度和交换的面积成正比;方程(3-6)的右边加上扩散项。,(2)湍流扩散 由于湍流的作用,浓度C和流速u是一个在平均值上下快速变化的随机变量。浓度和流速可以用平均浓度和平均流速表示,经推导得到含湍流扩散参数的公式。,(3)弥散过程 我们都假设描述污染物以水流速度不变为前提。实际上,河流中这种浓度描述并不是不变的,这种假设只对管流有效,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断面的U和C都被假设为常数。为了修正这种不足,我们将C和U分解成断面平均和整个断面的偏差两项。,根据水力学方程,我们将其扩展,可得到热能迁移方程,热能与质量、温度有关。,3.3 二维,三维方程,高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体 自净 作用 以及 基本 模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