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第一讲.ppt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第一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第一讲.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讲 地震灾害与国策,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卓卫东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9/27,2,地震灾害与国策,内容提要,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 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 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 地震灾害现象,结构震害教训,地表破坏 工程结构的破坏,2023/9/27,3,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是地球内部某部分急剧运动而发生的的传播振动的现象。地震,是迄今人类力量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号称“群灾之首”,每一次大地震爆发时,都释放出巨大的地震能量,造成地表和人为工程的大量破坏,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并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地球上平均每年都要发生近千次的破坏性地震,其中破坏力巨大的灾难
2、性大地震达十几次,这些地震在它们波及的范围内,均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4,地震灾害与国策,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整个城市在片刻之间即沦为一片废墟,地震造成了24万余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人民币(按当时的币值计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遇难及失踪人数超过8.7万人。国外也有类似的惨重地震灾难记录。比较典型的如1906年的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和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前者事件使7万余人丧生,后者使10万余人死亡,4万余人下落不明。即使是在人类对地
3、震知识和工程抗震均取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地震仍然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惨重损失。,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5,地震灾害与国策,1999年土耳其地震: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伊兹米特地区发生7.8级地震。地震造成17890人死亡,4139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南投县发生7.6级地震。地震造成2405人死亡,11306人受伤,10万人无家可归,损失达3000亿新台币,折合约92亿美元。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邦地震:2001年1月26日03时16分,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生7.9级地震。地震造成16480人死亡,15万人
4、受伤,30万人无家可归,受灾总人口达169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6亿美元。2003年伊朗地震:2003年12月26日伊朗发生6.7级地震,3.6万人死亡。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07:59,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发生9.0级地震。这次地震引起了巨大海啸,海啸共造成约37万人死亡,伤者不计其数,直接经济损失估计数十亿美元,形成空前的海啸巨灾。,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6,地震灾害与国策,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2005年10月8日,克什米尔的印、巴控制区交界地区突发7.8级地震,震中在巴控一侧的穆扎法拉巴德、巴格和曼瑟拉一带。在巴控一侧死亡73276
5、人,伤69000人,倒塌官民房屋244000套,严重损坏约20万套,28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折合达23亿美元。在印(印度)控一侧死亡1600人,伤约5千人,近万套民房倒塌和严重破坏。2006年印尼爪哇省地震:2006年5月26日当地时间05时54分,中爪哇省日惹地区发生6.4级地震。地震造成5855人死亡,37920人受伤,损毁房屋、建筑超过40万套,其中完全倒塌20万套。2006年台湾省近海双震:2006年12月26日晚8时许,台湾近海连续发生2次强烈地震。地震造成2人死亡,至少47人受伤,一处核电站因地震一时停运。震中区大约9条海底光缆断裂,中断国内、外部分通讯一月有余,经济损失超过1
6、亿美元。,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7,地震灾害与国策,2007年日本新潟地震: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潟西南发生6.7级地震,地震造成13人死亡,692人重伤,大约800栋建筑物和民居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其中300栋被完全破坏,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为181.4亿美元。2007年秘鲁地震:2007年8月15日当地时间下午6时41分,秘鲁首都西南约150公里处的太平洋海域发生7.5级地震,地震造成337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数百套房屋和一部份公用建筑物严重破坏或完全倒塌,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万美元。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
7、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截至2008年9月25日,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8451亿元。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2009年4月6日,意大利首都罗马以东约100km的山城拉奎拉发生里氏5.8级地震,造成近300人死亡,约6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严重。,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8,地震灾害与国策,2010年海地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根据海地政府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地震已造成27万人死亡;另据联合国的统计,有48万多人流离失所,370多万人受灾。2010年智利地震:2010
8、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目前地震已造成最少1279人死亡或重伤,200万人流离失所。从近10年来全球各地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现象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否真正重视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人口密集的现代中心城市地区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越来越严重,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9,地震灾害与国策,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7万余人丧生,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10,地震灾害与国策,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7万余人丧生,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11,地震灾害与国策,
9、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7万余人丧生,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12,地震灾害与国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10万余人死亡,4万余人下落不明,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13,地震灾害与国策,1556年中国陕西关中大地震,83万余人丧生,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14,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历来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诸如“鳌鱼翻身”之类的神话传说,描绘了古人对地震现象的恐惧心理。据统计,在我国历史上,除个别省(如贵州省)外,其余全国各省(自治区)都发生过震级大于6级的地震
10、。我国有史记载的最为惨重的地震灾难发生在1556年陕西的关中地震,在这次地震中,被害的有名可查者即达83万余人。,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2023/9/27,15,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地震灾害死亡人数最多,最容易引起社会恐慌的灾害,全国各种灾害死亡人数对比(1949-1991),2023/9/27,16,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2023/9/27,17,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邢台地震破坏现场震级:7.2级时间:1966年3月22日死亡:8186人损失:19.3亿元,2023/9/27,18,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海城地震破坏现场震级:7.3级
11、时间:1975年2月4日死亡:2041人损失:17.5亿元,2023/9/27,19,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唐山地震破坏现场 震级:7.8级 时间:1976年7月28日 死亡:24.2万人 损失:超过200亿元,2023/9/27,20,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丽江地震破坏现场 震级:7.0级 时间:1996年2月3日 死亡:309人 损失:30.5亿元,2023/9/27,21,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江西九江地震破坏现场 震级:5.7级 时间:2005年11月26日 死亡:13人 损失:20.4亿元,2023/9/27,22,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
12、的危害性,四川汶川地震破坏现场 震级:8.0级 时间:2008年5月12日 死亡:8.7万人 损失:8451亿元,2023/9/27,23,地震灾害与国策,据统计,20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的1,200多次7级以上的地震中,有十分之一就发生在我国。目前,以1985年新疆乌恰7.4级地震为标志,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开始进入活跃期,这种状态可能要持续到21世纪中期。1994年我国政府确定了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我国政府于1998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第一部规范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
13、和国防震减灾法,使防震减灾工作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2008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2023/9/27,24,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修订)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防震减灾规划 第三章 地震监测预报 第四章 地震灾害预防 第五章 地震应急救援 第六章 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2023/9/27,25,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总则第一条
14、规定,防震减灾法的制定,就是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与我国的特殊地震灾害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制建设要求密切相关。防震减灾法的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根据总则第二条规定,防震减灾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从事与防震减灾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个人。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总则第三条规定,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2023/9/27,26,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对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要求:总则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
15、政预算。政府各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职责:总则第五条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建设、民政、卫生、公安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工作。,2023/9/27,27,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单位和个人的义务:总则第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防震减灾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保护人民生命免遭损害,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
16、和个人财产免遭损失,这就决定了参加防震减灾活动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义务。群测群防工作:总则第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由于我国的群测群防已经实行了多年,群众把观察到的一些异常现象向地震工作部门报告,可以弥补专业地震监测台网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有利于地震工作部门做好防震减灾工作。,2023/9/27,28,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总则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
17、与交流,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提高政府领导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新增了第二章“防震减灾规划”,对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进行了制度设立,将防震减灾规划工作系统化,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23/9/27,29,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和社会服务职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地震监测预报”对地震台网规划、建设运行、监测设施和监测环境保护、异常核实、会商制度、预报发布进行了规定,为全方位地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提供了保障。此外特别提到了“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为社会提供服务”,强调了对地震信息的共享制度和对地震部门社会服务的要
18、求。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对于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继续要求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一般建设工程,完善了抗震设防规定,增加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该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规定。而且要求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负责,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应该分别对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明确规定了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要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三是增加了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要求。四是增加了对地震小区划图工作的规定。五是对于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界定了必须进行抗震加固的工程项目。,2023/9
19、/27,30,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提高社会的非工程性地震预防能力:防震减灾法修订版对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援的演练增加了规定。此外,还借鉴了一些国家的做法,明确提出对巨灾保险由国家财政予以必要的支持,这就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国家发展由财政支持的地震灾害保险事业体制。及时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等相关规定:防震减灾法修订版对地震应急预案制度、地震分级响应机制、震情、灾情上报和发布制度、震后紧急措施制度、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制度都进行了修订或完善,将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职能作用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提高政府领导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此外,修订版还增加和完善地震灾后过渡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桥梁 抗震 设计 第一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