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垂直分层及逆温.ppt
《大气垂直分层及逆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垂直分层及逆温.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_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考纲解读,1识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大气的 水平运动。3应用: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实际问题;运用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解释实际问题。,考纲下载,一、大气的垂直分层,降低,升高,升高,降低,温馨提示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12 km,高纬度为89 km;平流层的2227千米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A.B.C.D.,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层顶部 B.层底部C.层中部 D.层,B,
2、D,阴霾天气是在大气环流相对稳定时期,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空气流动(风速)很小,大气会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加上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以及各种污染物的堆积,而形成了阴霾天气。,2014届高考专题复习逆温专题,阴霾 天气,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现象。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或者气温上升都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一、逆温概念:,一、逆温的概念设
3、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S,(1)当 r1 R时,TST开始出现逆温现象,空气无垂直对流,大气层结稳定。(2)当 r2 R 时,TST 逆温现象消失,温差越大,对流越旺盛。,例下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时。(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
4、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 时以后,10,8,10,成因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和城市逆温等。,二、产生逆温的原因,二、产生逆温的原因,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经典试题
5、】1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2.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A50米B75米C100米D150米,B,C,2、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二、产生逆温的原因,【经典试题】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
6、,有“雾都”之称。分析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8分)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资料二:见下表,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雾。,(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雾。,(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雾。,辐射,平流,辐射,(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辐射雾。成因: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垂直 分层 逆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