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下).ppt
《古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下).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汉语通论(四)汉字的构造(下),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汉代学者创立六书说,对文字学的发展是有巨大功绩的。作为六书名称的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术语,直到今天大家都仍然在使用。,2、戴震的“四体二用”说,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3、“六书”存在的问题,问题一: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的界线不明确。前者:例如“大”(古文字里像大人之形)字,所用的字符跟“日”、“月”一样也是像实物之形的,可所代表的词并不是所像之物的名称,而是跟所像之物有关的“事”的名称,这一点却跟“上”、“下”相近。,问题二:关于转注。暂且不谈。许慎
2、除了在说文解字叙里举了两个转注的例字外,在分析字形时,一个转注字都没有指出。,问题三:关于假借。说文叙所举的假借例字“令”、“长”只能说明词义引申的现象,而不能用来说明借字表音的现象。大概汉代学者心目中的假借,就是用某个字来表示它的本义(造字时准备让它表示的意义)之外的某种意义。至于这种现象究竟是由词义引申引起的,还是由借字表音引起的,他们并不想去分辨。,前面说过,汉代学者提出六书说是有功劳的。但是六书说在建立起权威之后,就逐渐变成束缚文字学发展的桎梏了。在崇经媚古的封建时代里,研究文字学的人都把六书奉为不可违离的指针。尽管他们对象形、指事等六书的理解往往各不相同,却没有一个人敢跳出六书的圈子
3、去进行研究。,(二)“三书”说,三书说把汉字分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表意字使用意符,也可以称为意符字。假借字使用音符,也可以称为表音字或音符字。形声字同时使用意符和音符,也可以称为半表意半表音字或意符音符字。这样分类,眉目清楚,合乎逻辑,比六书说要好得多。,三、汉字的构造类型,(一)表意字1、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例如:山、丘、川、泉、火、禾、黍、来、象、豕、龙等。,2、指事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这类字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以示意,数量很少。例如;本、末、刃、亦等。,3、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例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汉语 通论 汉字 构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4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