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企业电气安全检查纲要牛广慧.ppt
《危化企业电气安全检查纲要牛广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化企业电气安全检查纲要牛广慧.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危化企业电气安全检查,三明市正兴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牛广慧Tel:05985176061,电气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二级安全评价师,危化企业电气安全主要内容,一、规范条例名词注解二、电气安全对策措施三、电气安全检查主要内容四、复习题目,一、规范条例名词注解,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1)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如:医院的手术室、大型体育场馆、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等。2)应急电源:在正常电源发生故障情
2、况下,为确保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电源。如:蓄电池、干电池、独立于正常电网的发电机组等。,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1)导体绝缘允许最高持续工作温度:电线、电缆在其布线的任一位置上,其绝缘可在长期的持续工作情况下,不受严重损坏地承受的最高温度。2)导体绝缘允许短路极限温度:电线电缆在短时间的短路电流作用下,不降低其绝缘性能,能承受的允许最高温度。3)导体载流量:导体在给定条件下运行时,其稳定工作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最大负载电流。4)电气装置:用于某一目的,性能互相配合的若干电气设备的组合。5)固定式设备:牢固安装在支座(支架)上的设备,或用其它方式固定在一定位置上的设备。,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3、,6)移动式设备:工作时移动的设备,或在接有电源时能容易地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设备。7)手握式设备:正常使用时要用手握住的移动式设备。8)类电气设备:除靠基本绝缘防止电击外,还将易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连接到PE线上,当基本绝缘失效时,外露可导电部分一般不致带危险电位的用电设备。9)外露可导电部分:平时不带电压,但故障情况下能带电压的电气装置的容易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10)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不属电气装置组成部分的可导电部分。11)等电位联结:使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12)电气隔离:为防电击将一电气器件或电路与另外的电气器件或电路完全断开
4、的安全措施。13)安全超低压: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独立绕组的变流器与供电干线隔离的电路中,导体之间或任何一个导体与地之间有效值不超过50V的交流电压。14)保护线(PE线):为防电击用来与下列任一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线:a外露可导电部分;b装置外可导电部分;c总接地线或总等电位联结端子;d接地极;e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15)中性线(N线):与电源的点连接并能起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16)保护中性线(PEN线):具有PE线和N线两种功能的导体。17)故障电压:发生接地故障时,外露可导电部分或装置外可导电部分对地呈现的电压。18)三相四线制:是带电导体配电系统的型式之一。
5、三相指L1、L2、L3三相,四线指通过正常电流的三根相线和一根线,不包括不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PE线。本章所规定的TN-C、TN-C-S、TN-S、TT等接地型式的配电系统均属三相四线制。,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1)闪点(flash-point):标准条件下能使液体释放出足够的蒸气而形成能发生闪燃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液体最低温度。2)引燃温度(ignition temperature):按照标准试验方法,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3)环境温度(ambient temperature):指所划区域内历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4)易燃物质(flammable material):指
6、易燃气体、蒸气、液体或薄雾。5)易燃气体(flammable gas):以一定比例与空气混合后而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气体。,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6)易燃液体(flammable liquid):在预见的使用条件下能产生易燃蒸气或薄雾,闪点低于45的液体。7)易燃薄雾(flammable mist):弥散在空气中的易燃液体的微滴。8)爆炸性气体混合物(explosive gas mixture):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在全范围内传播。9)爆炸性气体环境(explosive gas atmosphere):含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
7、境。10)爆炸极限(explosive limits)a爆炸下限(lower explosive limit):易燃气体、蒸气或薄雾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低浓度。,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b爆炸上限(upper explosive limit):易燃气体、蒸气或薄雾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高浓度。11)爆炸危险区域(hazardous area):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12)非爆炸危险区域(nonhazardous area):爆炸性混合物预期出现的数量不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
8、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13)区(zone):爆炸危险区域的全部或部分。注:按照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不同危险程度的若干区。14)释放源(source of release)。:可释放出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质所在的位置或地点:注:在确定释放源时,不应考虑工艺容器、大型管道或贮罐等的毁坏性事故,如炸裂等。,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15)自然通风环境(natural ventilation atmosphere):由于天然风力或温差的作用能使新鲜空气置换原有混合物的区域。16)机械通风环境(artificial ventilation atmosphere
9、):用风扇、排风机等装置使新鲜空气置换原有混合物的区域。17)爆炸性粉尘混合物(explosive dust mixture):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易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在全范围内传播。18)爆炸性粉尘环境(explosive dust atmosphere):含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19)火灾危险环境(fire hazardous atmosphere):存在火灾危险物质以致有火灾危险的区。,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2)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3)接地装置:接地体和
10、接地线的总和。4)接地线: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的连接导体。5)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和。6)直击雷: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等。,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7)雷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8)静电感应:由于雷云的作用,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与雷云符号相反的电荷,雷云主放电时,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迅速中和,在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得到释放,如不就近泄入地中就会产生很高的电位。9)电磁感应:由于雷电迅速变
11、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10)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11)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2)等电位连接带: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它电缆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13)等电位连接导体:将分开的装置诸部分互相连接以使它们之间电位相等的导体。14)等电位连接网络:由一个系统的诸外露导电部分做等电位连接的导体所组成的网络。15)共用接
12、地系统:一建筑物接至接地装置的所有互相连接的金属装置,包括防雷装置。16)电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7)电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SPD):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当出现电压电涌时突变为低阻抗。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闸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作这类SPD的组件。有时称这类SPD为“短路开关型”或“克罗巴型”SPD。18)限压型电涌保护器: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通常采用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作这类SPD的组件。有时称这类SPD为“钳压型”SPD
13、。19)组合型电涌保护器:由电压开关型和限压型组件组合而成,可以显示为电压开关型或限压型或这两者都有的特性,这决定于所加电压的特性。,二、电气安全对策措施,1、防触电对策措施2、电气防火防爆对策措施3、防静电对策措施4、防雷电对策措施,1、防触电对策措施,为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应采取以下措施: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措施有:绝缘、屏护、间距。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措施有:保护接地(IT系统)、保护接零(TN系统、TT系统)。其它电击预防措施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安全电压、电气隔离、连锁保护、漏电保护等。1)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绝缘电
14、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在绝缘结构的制造和使用中,经常需要测定其绝缘电阻。通过绝缘电阻的测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某些电气设备的绝缘好坏,判断某些电气设备(如电机、变压器)的受潮情况等。以防因绝缘电阻降低或损坏而造成漏电、短路、电击等电气事故。绝缘电阻的大小用兆欧表测量。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1、防触电对策措施,绝缘根据环境条件(潮湿高温、有导电性粉尘、腐蚀性气体、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工作环境,如:机加工、铆工、电炉电极加工、锻工、铸工、酸洗、电镀、漂染车间和水泵房、空压站、锅炉房等场所)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类)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采用绝缘防护用品
15、(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不导电环境(地面、墙面均用不导电材料制成)。2)屏护和安全距离(间距)a、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是指能防止人体有意、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的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装置,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防止人体误入带电间隔的简单、有效的安全装置。例如:开关盒、母线护网、高压设备的围栏、变配电设备的遮栏等。金属屏护装置必须接零或接地。屏护的高度、最小安全距离、网眼直径和栅栏间距应满足防护屏安全要求(GB 81971987)中的规定。,1、防触电对策措施,屏护上应根据屏护对象特征挂有警示标志,必要时还应设置声、光报警信号和连锁保护装置,当人体越过屏护装置接近带电体时,声、光
16、报警且被屏护的带电体自动断电。b、安全距离是指有关规程明确规定的、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最小电气安全空间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等因素,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距离规定;当无法达到安全距离时,还应采取其他安全技术措施。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米。如:安装在室内的10kV变压器壳体距门不应小于1米,距墙不应小于0.8米(装有操作开关时不应小于1.2米)。室外变压器容量不超过315kV.A可柱上安装,柱上变压器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裸导体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5m。超过3
17、15kV.A以上应在台上安装,变压器台高度,1、防触电对策措施,一般不应低于0.5m、其围栏高度不应低于1.7m、变压器壳体距围栏不应小于1m,变压器操作面距围栏不应小于2m。3)接零、接地保护系统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TNS,TNCS,TNC,TT)系统或保护接地(IT)系统。在建设项目中,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TNS,TNCS保护系统。a、保护接地(IT系统):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包括交流不接地配电网和直流不接地配电网,也包括低压不接地配电网和高压不接地配电网。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它
18、们主要包括:(a)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b)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c)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1、防触电对策措施,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d)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e)交、直流电力电缆的金属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f)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g)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h)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电力设备;(i)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短路电流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j)电除尘器的构架;(k)封
19、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l)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m)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n)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1、防触电对策措施,b、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如加油站、无配电变压器的小型企业等。c、TN系统:T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金属性的连接,亦即与配电网保护零线(保护导体)的紧密连接。这种做法就是保护接零。或者说TN系统就是配电网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接零的保护接零系统。下图为保护接零原理图,其中(a)为原理图,(b)为等效电路图。,1、防触电对
20、策措施,保护接零的原理如上图 所示。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即外露导电部分)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 ISS能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设备断开电源,消除电击危险。在三相四线配电网中,应当区别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前者即中性线,用 N 表示;后者即保护导体,用 PE 表示。如果一根线既是工作零线又是保护零线,则用 PEN 表示。TN 系统分为 TN-S,TN-C-S,TN-C 三种方式,如下图 3-9 所示。TN-S 系统的保护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完全分开的;TN-C-S 系统干线部分的前一部分保护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共用的;TN-C 系统的干线部分保
21、护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完全共用的。,1、防触电对策措施,图 3-9 TN系统三种类型a-TN-S系统;b-TN-C-S系统;c-TN-C系,1、防触电对策措施,保护接零用于用户装有配电变压器,且其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配电网。TN-S系统的安全性最好。有爆炸危险环境、火灾危险性大的环境及其它安全要求高的场所、独立附设变电站应采用TN-S系统。TN-C-S 系统宜用于厂内设有总变电站,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TN-C 系统可用于无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不大、用电设备较少、用电线路简单且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4)漏电保护漏电保护是利用漏电保护装置来防止电气事故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
22、。漏电保护装置又称为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Protective Device,缩写 RCD)。漏电保护装置是一种低压安全保护电器,主要用于单相电击保护,也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还可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故障。漏电保护装置的功能是提供间接接触电击保护,而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1、防触电对策措施,的漏电保护装置,在其他保护措施失效时,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电击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基本的保护措施。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 139551992)的要求,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TT保护系统中,在规定的设备、场所范围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23、(部分标准称作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成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例如:、类手持电动工具和生活日用电器、I类移动式电气设备及建筑施工场所、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和高温、潮湿、强腐蚀、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场所(机械加工、造船、冶金、化工、食品加工、纺织、酿造等行业生产作业场所等)以及公用、辅助场所(锅炉房、水泵房、食堂、浴室、,1、防触电对策措施,医院、托儿所、旅馆、影剧院、游泳池、喷水池等)、所有插座回路和低压配电开关、动力柜(箱)、机电设备的动力配电箱等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不允许停电的特殊设备和场所
24、、公共场所的应急照明和安全设备、防盗报警电源、消防电梯和消防设备电源均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装置的选用: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用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漏电保护装置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 30mA 及其以下的高灵敏度、快速型漏电保护装置。在浴室、游泳池、隧道等场所,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动作电流不宜超过 10mA。在触电后,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场合,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 6mA 的快速型漏电保护装置。,1、防触电对策措施,漏电保护装置用于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时,着眼点在于通过自动切断电源,消除电气设备发生绝缘损坏时因其外露可导电部分持续带有危险电压而产生触电的危险。例如,对于固定式的电机设备、室外架空线
25、路等,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 30mA 及其以上的漏电保护装置。防止火灾。对木质灰浆结构的一般住宅和规模小的建筑物,考虑其供电量小、泄漏电流小的特点、并兼顾到电击防护,可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 30mA 及其以下的漏电保护装置。防止电气设备烧毁。由于作为额定动作电流选择的上限,选择数安的电流一般不会造成电气设备的烧毁,因此,防止电气设备烧毁所考虑的主要是与防止触电事故的配合和满足电网供电可靠性问题。通常选用 100mA 到数安的漏电保护装置。,1、防触电对策措施,对于照明线路,宜根据泄漏电流的大小和分布,采用分级保护的方式。支线上用高灵敏度的漏电保护装置,干线上选用中灵敏度的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电气 安全检查 纲要 牛广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4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