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 (I).ppt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 (I).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 (I).ppt(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血 液,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充满于心血管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下循环流动,实现运输物质、维持稳态、保护机体及参与神经体液调节等生理功能。因此,血量、血液成分或性质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正常活动的基本条件。,第四章 血 液,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第二节 血浆第三节 红细胞第四节 白细胞第五节 生理止血机制第六节 血型,第四章 血 液,一、血液的组成二、血量三、血液的理化特性,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血液由液体成分的血浆和悬浮其中的有形成分血细胞所组成。血液的组成及主要成分所占百分比如下:,一、血液的组成,血 细 胞,血量(blood volume):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
2、总和。循环血量: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这部分血液量叫储备血量:血液另有一部分血液则滞留在肝、肺、脾、皮下静脉丛和皮肤等处,这些流动缓慢,红细胞比容较高的血液量叫或贮血量。因此,把肝等器官称为贮血库。,二、血量,血量恒定十分重要失血不超过10%,不会影响健康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1-2h内可以恢复血浆蛋白由肝脏加速合成血细胞慢慢恢复一次失血20%,将引起机体活动明显障碍一次失血30%,可能危及生命,二、血量,世界献血日标志,献血影响健康吗?,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献血200毫升是个什么概念?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献血2
3、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201/25;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一般对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可见献血200毫升决不会影响健康。,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献血200毫升不影响血液循环,怎么会影响健康呢?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9天。再说,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个健康人每
4、天生成红细胞约2000亿个,血小板 1200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献血200毫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决不会影响健康。,一名健康的公民一生可以献多少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六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次,累计献血量3万毫升。,献血的好处,一、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二、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三、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四、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五、可延年益寿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
5、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 67.5岁;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献血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60%。,六、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将会获得免费用血。本人三年内享受献血量三倍、三年后享受等量用血,超过800亳升将无限量用血,直系亲属、配偶将享受等量用血。充分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同时也是你“爱心、孝心、关心”的充分体现,即对他人的爱心,对父母的孝心,对妻子儿女的关心。无偿献血既为了今天的别人,也为了明天的自己。,(一)颜色、气味和密度 血液
6、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动脉血中,血红蛋白氧结合量高,呈鲜红色;静脉血中,血红蛋白氧结合量低,呈暗红色。血液中由于存在挥发性脂肪酸,故带有特殊的血臭,即血腥气。又由于血液中含有氯化钠而稍带咸味。,三、血液的理化特性,动物全血的比重约在1.0501.060之间,其中红细胞比重最大,白细胞和血小板次之,血浆的比重最小,约在1.0251.030。,血液密度(比重),表4-2 常见动物的血液密度,液体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间摩擦而产生阻力,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出黏着的特性,称为,(二)黏滞性,(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分类: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7、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NaCl)(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300mmol/L或770KPa)小(1.3mmol/L或3.3KPa)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有机体细胞质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渗透压与细胞质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叫做等渗溶液。154 mmol/L(0.9%)的NaCl溶液和278 mmol/L(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故把0.9%的NaCl溶液称为等渗溶液,或称为生理盐水。,血浆渗透压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溶血(hemolysis):
8、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并进入血浆中的现象,称红细胞溶解,简称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张力相等的溶液。也就是,与细胞接触时,使细胞功能和结构保持正常的溶液。如1.9%的尿素溶液,按质点数计算与血浆等渗,但因为它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立即溶血,所以,1.9%的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不能将其输入血液中,而由于NaCl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所以0.9%NaCl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在临床给药过程中,静脉给药需用严格的等张溶液,其他的方式不需要等张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等渗溶液,哺乳动物等渗溶液:,0.9的N
9、aCl溶液(生理盐水)5的葡萄糖溶液,两栖动物等渗溶液:,0.67的NaCl溶液,(四)酸碱性,哺乳动物血液的pH值约为7.357.45,呈弱碱性。各种畜禽的血浆平均pH 值种间差别较小,如马为7.40、牛为7.50、绵羊为7.49、猪为7.47、犬为7.40、猫为7.50、鸡为7.54。静脉血内含碳酸较多,因而pH值比动脉血的稍低,但变化幅度一般不会超过平均pH值的0.05。,机体生命活动所能耐受的pH值极限在7.007.80之间,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将会引起机体酸中毒或碱中毒。,1血液的缓冲物质 缓冲物质是以缓冲对的形式存在,每一缓冲对都是由一弱酸和该弱酸与强碱所形成的盐匹配而成。血浆中的缓
10、冲对有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等;红细胞内的缓冲对有KHb/HHb,KHbO2/HHbO2等,此外,还有KHCO3/H2CO3,K2HPO4/KH2PO4等。,血液中缓冲物质在保持pH值恒定起作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为NaHCO3H2CO3。HL+NaHCO3 NaL+H2CO3 H2O+CO2,通常NaHCO3/H2CO3比值保持在20:1时,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就能基本保证。所以,生理学中常把血浆中的NaHCO3的含量称为碱储(alkali reserve)。,2机体其他器官的调节作用 动物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排出CO2,可调节血浆中H
11、2CO3的浓度。肾脏在尿液的生成过程中,既可以将H+分泌到尿液中,又可重吸收原尿中的NaHCO3,从而对血液的pH值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呼吸衰竭时,CO2在血液中蓄积过多,或由于肾病导致的H+分泌障碍,均可使机体出现酸中毒。,一、血浆化学成分及其作用,第二节 血 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含有90%92%的水,在8%10%的溶质中主要是血浆蛋白,其余是各种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表4-3 成年家畜血液中部分组成成分的含量,(一)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球蛋白:1、2、四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
12、约为60-80g/L 白蛋白(A):约4050g/L 球蛋白(G):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L,血浆: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血清: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即血清。简单的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元。纤维蛋白原能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血浆一般是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使用,而血清可以用来检验血型,测定各种激素、酶等。,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液=血浆+血细胞 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 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浆与血清的区别,(二)脂类(三)葡
13、萄糖(四)无机盐(五)其它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此外,还有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1营养功能 血浆中的蛋白质,它们起着营养贮备的功能。2运输功能 机体转运物质的主要手段。缓冲功能 血浆白蛋白和它的钠盐组成缓冲对,和其它无机盐缓冲对一起,保持血液H的稳定。4形成胶体渗透压 保证水分不会大量向血管外转移,从而维持血量的相对恒定。,二、血浆的主要功能,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血浆中有免疫抗体、补体系统等,都是由血浆球蛋白构成的。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绝大多数的血浆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以及促进血纤维溶解的物质都是血浆蛋白。
14、7组织生长与损伤组织修复方面的功能 由白蛋白转变为组织蛋白而实现的。,二、血浆的主要功能,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无核、双凹圆盘形细胞,驼骆和鹿的红细胞呈椭圆形。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一种。,第三节 红细胞,红细胞的数量,表4-4 各种动物红细胞数量,附:人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1、RBC正常值数量:(单位:1012/L)成年男性:4.05.5,平均5.0;成年女性:3.84.6,平均4.2。2、Hb正常值:(单位:g/L)成年男性:120160,平均140;成年女性:110150,平均130。注意:RBC数量和Hb会随性别、年龄、生活环境和机体功能状态不同而不同。贫血
15、是指在末梢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二、红细胞的特征,(一)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 红细胞经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发生变形,呈子弹或降落伞状,然后又恢复原形,这种变形称为可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包括:红细胞表面积体积的比值越大,变形能力越强。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弹性与可塑性变形能力成正比。红细胞内粘度与可塑性变形能力成反比。胞浆中Ca2浓度升高可导致细胞将由溶胶变为凝胶,细胞内粘度增高。,(二)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正常值:0.45,测定红细胞
16、渗透脆性是一种生物学实验,它能够检测出红细胞膜对由于胞内水聚集所造成的物理牵张力的抵抗能力。这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表面积大而体积小对低渗盐水抵抗力较大(脆性较小);反之,则脆性增加。正常参考值:0.46%0.42%的NaCl溶液开始溶血;0.34%0.32%的NaCl溶液完全溶血。,临床意义:患者与正常对照,溶血管的NaCl浓度相差0.4%具有诊断价值。从诊断学的观点来看,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能分辨出以下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继发球形红细胞增多等。某些药物或过冷、过热也可引起。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
17、各型地中海贫血,镰形细胞贫血,脾切除,阻塞性黄疸等。,低渗溶液,高渗溶液,等渗溶液,(三)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意义: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表4-6 健康动物的血沉值,三、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并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这些功能均与血红蛋白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血液 I 动物 生理学 第四 血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