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PCI新进展.ppt
《冠心病PCI新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PCI新进展.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冠心病PCI新进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同济医院心内科 郭 小 梅,2,PCI适应症的新认识PCI新的临床研究对药物支架的评价PCI高危患者选择新的造影剂小 结,PCI新进展,3,经历将近20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或三个里程碑19841994年为经皮冠状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19952002年冠状动脉普通金属支架植入术2002年底至今的药物支架年代随着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开展和远期随访结果的获得,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正在改变冠心病治疗的传统观念,推动整个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历史,4,推荐PCI一支或二支血管存在一处或多处
2、病变,且PCl成功率 高,并发症和死亡率低,应考虑PCI治疗(a,B)伴左主干病变且不宜手术时也可考虑PCl治疗(a,B)对PCl后再狭窄且该血管支配大块存活心肌或高危时,则PCl指征属 a,C。不推荐PCI该血管支配小块存活心肌,无心肌缺血客观证据PCI成功率低的病变,增加并发症的因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ACC/AHA/SCAl指南轻度心绞痛(CCS分级I或级)患者的PCl指征原则上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相似。严重心绞痛者(CCS级),如存在单支或多支病变伴一处或以上适合PCI治疗的病变(成功率高,并发症或死亡率低),应选择PCl治疗(a,B)伴左主干病变且不宜手术时也可考虑PCl治疗(a
3、,B)局限性或多处静脉桥血管病变且不能进行再次旁路术者,也可考虑PCl治疗(a,C),心绞痛,6,非高危患者强化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抗栓(抗血小板和抗凝)、抗心绞痛和他汀类药物高危患者发病48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期早期干预 反复休息时心绞痛动态ST段改变(ST段压低大于0.1mV)或一过性(小于30min)ST抬高0.lmV肌钙蛋白(Tn)I或T或 CK-MB增高观察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颤)梗死后心绞痛糖尿病,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7,ACC/AHA/SCAl指南提出下列高危表现属早期PCl的指征(I A)强化内科治疗但仍反复心肌缺血、Tn增高、新ST段压低、
4、心力衰竭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出现或加重二尖瓣反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持续室速、6个月内接受过PCI、以往CABG史。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可以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那样在发病早期行PCI这些高危患者择期行PCI治疗较内科保守治疗明显降低MACE(死亡或再梗死),8,时间就是心肌,尽早、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改善预后ACC/AHA/SCAl和ESC指南认为,自症状出现至入院3小时内且“门至球囊”(door-to-baloon)时间大于90min时,溶栓治疗的疗效与直接PCl相同。最初的23小时内再灌注治疗时间对死亡率极为重要,随时间延迟则死亡率增加。为此,大多数专家主张院前溶栓。A
5、CC/AHA/SCAl和ESC指南,对所有症状至在院12小时内的患者行直接PCI,同时要求直接PCI应由有经验的介入医生进行,自入院至介入治疗的时间需控制在90min之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和近期和远期预后,同时避免了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性。(I A),急性心肌梗死,9,心源性休克直接PCl适用于年龄75岁,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且休克发生于心肌梗死36小时内和休克持续18小时内(IA)直接PCl应用DES对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益,可进一步减低再次血运重建率,而不增加急性和晚期血栓形成并发症。不主张易化PCl,即在计划介入治疗前先行静脉内溶栓,足量溶栓辅以强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然后PCI的临
6、床随机试验显示,出血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宜行静脉溶栓的易化PCI治疗目前可用血小板IIb/a受体阻滞剂行易化PCI的研究,10,DES改善了糖尿病患声PCl的临床疗效胰岛素依赖或非胰岛素依赖者应用Cypher支架后的血管造影和临床再狭窄发生率降低相似,同时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并发症接受普通支架治疗者其临床和血管造影疗效较非糖尿病者差,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在TAXUS支架组较普通支架组降低59%(口服降糖药治疗者)和66%(胰岛素治疗者)。TAXUS支架节段内再狭窄较普通金属支架下降了65%尽管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较广、接受介入治疗的血管较多,但PCl后1年总的MAC
7、E发生率与CABG后相似。,冠心病并糖尿病,11,高龄患者常常合并复杂临床情况(特别是肾功能减退)、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外周血管条件较差使PCl操作困难,但原则上年龄不是PCl的反指征。大量的研究证明,绝大多数老年冠心病患者均能得到PCl治疗,生活质量提高,临床预后改善。,老年冠心病,12,冠心病PCI适应症的新认识冠心病PCI新的临床研究对药物支架的评价PCI高危患者选择新的造影剂小 结,冠心病PCI新进展,13,背景:约1/3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就诊而失去最佳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时机。这样患者理论上如能在亚急性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可以恢复冬眠的心肌、阻止左心室增大,稳定心肌电活动、为
8、侧枝循环提供血流。观察性研究发现,开通IRA可以增加左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改善临床预后。为了验证该问题,美国牵头组织了OAT(Occluded Artery Trial)试验,美国、加拿大等10个国家150余家医疗中心参与,OAT(Occluded Artery Trial)试验的启示:亡羊补牢,为时晚矣,14,入选标准:1)明确的心机梗死患者(胸痛大于30分钟、心肌标记物的变化、心电图 变化ST抬高或不抬高)2)梗死后3-28天IRA前向血TIMI0-1级 3)高危患者(EF50%或为左室1/4面积以上供血冠脉近段闭塞)排除标准:1)左主干或3支血管病变、2)血流动力学或电活动不稳定、3)
9、静息或低活动量诱发心绞痛、4)休克、5)NYHA4级的左心功能衰竭者。,15,2166例患者入选,随机分为PCI组和药物组,两组均按当时指南给予最佳的药物治疗。平均随访4年。试验的一级终点为下面事件的联合终点 1)任何原因的死亡 2)再次心肌梗死 3)出现4级的心功能衰竭(NYHA分级)基线资料中除氯吡格雷或抵可力得应用在PCI组为90.9%,药物组为29.4%(p0.001)外,其他资料无差异。,研究方法,16,一级终点发生率在PCI组为17.2%,药物组为15.6%(95%CI 0.92-1.45,p=0.20)两组在再发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肌梗死、NYHA 4级均无差异,试验结果,失去早
10、期再灌注的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开通IRA不能降低临床事件,反尔有增加与 PCI无关心肌梗死发生的趋势,研究结论,17,本试验没有接受商业赞助,且世界多个国家入选患者,因此结果可信且广泛代表各国的真实情况。采用的干预手段也是临床实践常见的措施。不足之处是没有入选左主干、3支血管病变、休克、严重左心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或电活动不稳定、静息或低活动量诱发心绞痛的患者此外使用药物支架只占8%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心肌梗死患者能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比例远远低于30%,很多患者在梗死后数天或数月才接受PCI治疗,这样的医疗实践能给患者带来获益需要评估。,简 析,18,TOSCA-2为是加拿大完成的随机研究,
11、OAT(Occluded Artery Trial)试验的分支研究研究目的:评价失去早期再灌注的亚急性期患者应用PCI开通IRA的长期血管开通率和心功能的影响,2006AHA:TOSCA-2,19,实验分组:共入选381例患者,随机分为PCI组(195例)和药物组(186例),两组均按当时指南给予最佳的药物治疗。平均随访1年试验的评价指标1)IRA开通率(冠脉造影显示血流TIMI2级或3级)2)LVEF(左室造影时面积-长度法测量)3)LVESVI及LVEDVI(左室造影时自动测量)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研究方法,20,平均1年时造影随访发现:血管开通率 增加LVEF 增加LVEDVI LVES
12、VI下降PCI组 82.7%4.2%3.2ml/m2 0.5ml/m2药物组 25.2%3.5%5.3 ml/m2 1.0 ml/m2P 值 0.0001 0.47 0.07 0.10 本研究提示,失去早期再灌注的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开通IRA能保持较高的冠脉开通率,但并不增加左室射血分数。,试验结果,21,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率指导血管成形术试验(VIAMI 研究),背景:多数AMI患者因到院太晚而只接受溶栓或未接受再灌注治疗,随后数月内常因梗死相关动脉斑块不稳定而再次发生缺血事件。方法:293例AMI患者23d 天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试验判断心肌存活力。有存活力者分组接受介入(n=10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冠心病 PCI 进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