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治流程.ppt
《眩晕诊治流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诊治流程.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眩晕,一、眩晕的定义及解剖基础,1、眩晕的定义,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或空间位象体会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摆动、升降及倾斜。,头晕 常表现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为主症,多于行立起坐中或用眼时加重。常见而重要的有:1、眼性头晕,2、深感觉性头晕,3、小脑性头晕,4、耳石性头晕。,头昏 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系由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2、眩晕的解剖基础平衡三联,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有赖于视觉、深感觉和前庭系统,这三部分称“平衡三联”:1)视觉:提供周围物体的方位和机体
2、与周围物体的关系。2)深感觉:传导肢体关节与体位姿势的感觉。3)前庭系统:传导辨认机体的方位和运动速度。虽然视觉和深感觉参与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但是它们的病变很少主诉眩晕。前庭病变是引起病理性眩晕的主要病因。,眩晕的解剖学基础,周围前庭系 包括内耳前庭及前庭神经。内耳前庭感受器系指三个半规管的壶腹嵴和前庭的球囊斑和椭圆囊斑。神经末梢的终器是由毛细胞组成,每一毛细胞的顶端 都有两种纤毛,一种称静毛,有60100条;另一种称为动毛,只有一条,较粗大,位于毛细胞顶端一侧边缘部。静止时,毛细胞纤毛直立,有自发中等频率放电,但平时左右相等,不产生眩晕。,眩晕的解剖学基础,周围前庭系 半规管壶腹毛细胞的动
3、毛朝一侧偏斜时,能够引起毛细胞的极性变化。例如在外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的动毛都靠近椭圆囊一侧,当动毛向椭圆囊侧偏斜时,产生细胞静息电位去极化,毛细胞兴奋,有较强放电;若动毛向相反方向偏斜时,产生细胞静息电位超极化,毛细胞抑制,放电减少,两者都能引起左右电位不均衡,传到中枢,造成平衡失调,引起眩晕。垂直半规管的壶腹结构与外半规管基本相同,但动毛靠近半规管一侧,故动毛偏斜引起的放电强弱与水平半规管相反,此点可解释Ewald定律。,眩晕的解剖学基础,周围前庭系 通过角加速变化或冷温试验,可以使内淋巴液流动,从而引起毛细胞表面上的一层胶质层,终顶移动,毛细胞纤毛就朝同一方向偏斜。前庭的囊斑也由相似的毛
4、细胞组成。椭圆囊斑呈水平位,毛细胞纤毛朝上,球囊斑呈垂直位,纤毛面向前外,毛细胞表面有耳石膜,为一层胶状物质,其上有散在的耳石。耳石由碳酸钙和蛋白质组成,比重大于内淋巴,当接受直线加速度作用后,耳石膜移动,致使纤毛弯曲,从而使毛细胞放电。凡是从左右两侧传入的信息有差异时,就能引起平衡障碍。,眩晕的解剖学基础,周围前庭系 壶腹嵴和囊斑均有前庭神经终末支进入。前庭神经各终末支是由位于内耳道底部前 庭神经节的周围突所组成,其中枢突出内耳孔直达小脑脑桥角,进入脑桥到达前庭核。,眩晕的解剖学基础,中枢前庭系 包括前庭核与中枢。前庭核分上、内、外和降核四核,前庭上核内核接受来自半规管壶腹的传入纤维,外核降
5、核接受来自囊斑的纤维。,眩晕的解剖学基础,前庭核与脊髓的联系 其联系以前庭外核内核为主,由外核发出纤维下行,达颈、胸、腰脊髓前角细胞,使伸肌张力增加,屈肌张力减弱,体位变化可使其他肌肉张力发生变化。内核纤维下降可达腰髓,与中轴肌关系密切。,眩晕的解剖学基础,前庭核与小脑的联系 前庭神经的一小部分纤维直接到达小脑蚓部小结和绒球,即 前庭小脑束,小脑通过此束对前庭起抑制作用。,眩晕的解剖学基础,前庭与大脑皮质的联系 大脑有前庭中枢,可能茌颞叶听区附近。,眩晕的解剖学基础,前庭与植物神经的联系 前庭核与网状结构中的植物神经细胞有联系,能引起 呼吸脉搏加快,后又减慢,伴有恶心、呕吐、肠蠕动增强、面色苍
6、白、出汗、血压波动;严重者有神经系统强烈反应,如大小便失禁、晕厥、休克等。,眩晕的解剖学基础,前庭核与植物神经的联系 前庭核与网状结构中的植物神经细胞有联系,能引起 呼吸、脉搏加快,后又减慢,伴有恶心、呕吐、肠蠕动增强、面色苍白、出汗、血压波动;严重者有神经系统强烈反应,如大小便失禁、晕厥、休克等。,二、眩晕的分类,1、周围性眩晕:前庭感受器至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病变引起。2、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颅内段(出内听道)、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皮层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四、眩晕的病因诊断,1、脑血管性眩晕1)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
7、ency):眩晕最常见的病因,这是因为椎动脉在解剖上有三个重要的特点:(1)正常人大约2/3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甚至单侧缺如。(2)两侧椎动脉走行在一个骨性管道中,50岁以后发生颈椎病易造成椎动脉迂曲。(3)椎动脉极易发生动脉硬化。临床特点为50岁以上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一般不伴有耳鸣耳聋,常常合并颈椎病,TCD可查见椎动脉痉挛。,2)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病因多为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1)急性起病,眩晕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2)病变同侧、对颅神经损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喝水呛咳,病变侧咽反射消失;病变侧Ho
8、rner征。(3)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侧共济失调。,3)迷路卒中(labyrinthine apoplexy):又称内听动脉血栓形成,也可由内听动脉痉挛、栓塞或出血所致。急性发作的眩晕,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面白,可伴有耳鸣及听力障碍。,4)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也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可能是颈部病变对椎动脉压迫而至椎动脉缺血,如颈椎病、颈部肿瘤及畸形等。真正颈性眩晕较少见。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发作与头部突然转动有关,症状持续时间短暂。,2、内耳性眩晕1)内耳眩晕病(Meniere病):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原因未明。典型的症状是:(1)反复
9、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2)听神经损害:耳鸣、耳聋,耳聋随发作次数增加而加重,至完全性耳聋发作停止。,2)内耳眩晕综合征(Menieres Syndrome),(1)良性位置性眩晕:又称内耳耳石症,发病年龄30-60岁,以老年人最常见。内耳耳石由于头部改变重力作用而移位,刺激前庭神经末梢引起眩晕和眼震。当处于某种头位时,突然出现眩晕,历时短暂,数秒至数十秒。眼震呈旋转性或水平性,持续10-20秒,无听力障碍,重复变换头位可诱发。头位或体位试验阳性可能是唯一的体征。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几天或数月后渐愈,一般6-8周缓解。诊断此病需慎重,注意与眩晕常见原因相鉴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眩晕 诊治 流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