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疾病检验的应用.ppt
《白细胞疾病检验的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疾病检验的应用.ppt(3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详解白细胞疾病检验的应用,医学百事通,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为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碍,并伴有凋亡减少,编辑制作 莫武宁,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67/10万人,急性白血病多于慢性白血病,在全国各年龄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占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在儿童和35岁以下的人群中占第1位。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许多因素与其发病有关。,发病情况,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细胞成熟障碍阻滞阶段,阻滞发生在较早阶段急性白血病,6月,阻滞发生在较晚阶段慢性白血病,12个月
2、,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白血病分类,临床表现,RBC生成减少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 PLT生成减少 WBC细胞功能异常胸骨压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贫血,出血,感染,浸润,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积聚、骨髓腔内压力增高窦样隙屏障被破坏,白血病细胞继续保持分裂的能力,临床表现,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外周血可见幼稚细胞浸润,细胞学诊断要点,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6.白血病细胞浸润,5.骨髓中其他系细胞受抑,4.细胞分裂异常,3.细胞形态畸形,2.细胞成熟障碍,1.某系细胞异常增生,细胞学诊断要点,1976年法(F)、美(
3、A)、英(B)三国协作组提出一个急性白血病FAB的形态学分型方案及诊断标准,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大类及其亚型,1985年进行修改。此分型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急性白血病分型,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FAB分型,FAB分型,近年来,在FAB形态学分型的基础上开展免疫学及染色体的研究工作,组成了一个白血病的MIC研究协作组(Morphological Immunological Cytogenetical Study Group),并分别于1985年、1986年、1987年提出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MIC分型。,急性白血病分型,第十二
4、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和发展,尤其对染色体易位形成融合基因的检出更反映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本质,提出了白血病的MICM(Morphological,Immunological,Cytogenetics,Molecular biology)分型方案。,急性白血病分型,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医学百事通,私人医生,MICM分型,使白血病的诊断从细胞水平上升到分子水平,这不仅对识别白血病的本质、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亦具有实用价值。基于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特殊基因表达的分型方法,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始
5、于治疗前的全面诊断及评估。,急性白血病分型,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2001年3月里昂会议上,国际血液学及血液病理学专家推出一个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WHO新分型方案的建议。该分型应用了MICM分型技术,结合临床综合进行分型,力求反映疾病的本质,成为国际上一种新的分型诊断标准。,急性白血病分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WHO分型,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正确分型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订、疗效与预后的判断十分重要。,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迄今仍是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的最主要依据,特别是原始细胞的数量和形态,FAB分型提
6、出以原始细胞30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以原始细胞形态学特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或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两大类及其亚型,以后进行了多次修改补充,由于分型标准明确,目前已被广泛采用。,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医学百事通,私人医生,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
7、型及诊断,原始细胞:指不包括原始红细胞及小巨核细胞。原始细胞包括型和型,型为典型原始细胞,型胞质可出现少许细小嗜天青颗粒。核质比例稍低,其他同型原始细胞。NEC:非红系细胞计数,是指不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巨噬细胞及所有有核红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ANC:指所有有核细胞中的比例。,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我国分型 1980年,以FAB分型标准为模板,结合我国的特点制定了我国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标准。1986年天津会议上又进行修改,并将我国首次提出的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列为原
8、粒细胞部分成熟型(M2b),已为国外一些学者认可并应用。,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FAB分型标准明确,国内外分型基本统一,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是目前应用最多和最广的分型及诊断方法,也是今后诊断白血病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形态学诊断存在主观性,加上白血病细胞的异质性和多态性,判断符合率低(6477)。细胞化学染色补充了单凭形态学对细胞辨认的不足,对ALL和AML的鉴别、尤其对AML亚型之间的鉴别诊断较形态学更为可靠。,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免疫学分型是利用了造血
9、细胞分化为成熟细胞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免疫表型的变化。白血病是造血细胞的某一克隆被阻滞在某一分化阶段上并异常增殖的结果,故白血病细胞往往停滞在细胞分化的某一抗原表达阶段,因此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相应白细胞表面抗原或胞质内的分化抗原进行白血病类型的鉴别、细胞发育阶段的鉴别,从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免疫学分型,近年来采用急性白血病的一线单抗来筛选急性髓系白血病及T、B淋巴系白血病,用二线单抗进一步确定系内亚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免疫学分型,注:*胞质表达*胞核表达,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
10、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免疫学分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免疫学分型,AML的免疫学分型 髓系相关抗原的表达反映了细胞的起源。目前,已初步建立了FAB(M0-M7)与免疫学的联系,并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即,CD34抗原表达与低分化形式的AML相关,在CD34为造血干细胞标志M0、M1和M5a型中往往有较高表达率,而白血病细胞较成熟的亚型M2b、M3及M5b则极少表达或不表达。,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免疫学分型,CD13、CD15和CD33与分化程度相对较高 的AML相关,50%M3可阳性。CD14与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M4、M5
11、)抗髓过氧化物酶(MPO)单抗为AML所特有,比CD33、CD13更敏感。新发现单抗 CD117对髓系的特异性比CD13和 CD33更好,且有较高的敏感性。,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免疫学分型,抗血型糖蛋白 A或H单抗被认为是鉴定M6 的敏感而特异的单抗。抗血小板GPba(CD41a)、(CD41b)、a(CD61)、b(CD42b)的单抗被认为是鉴定M7的敏感而特异的 单抗。,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免疫学分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与免疫标志,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免疫学分型与FAB分型相比,不仅更客观、
12、准确、重复性好,还可鉴别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分化阶段及基因克隆的特点,提高了白血病的诊断,可将99的AML与ALL鉴别开;可明确对ALL进行免疫分型;可确定形态学不能或很难区分的白血病类型及亚型,如 M0、M7、混合细胞白血病。,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免疫学分型与FAB分型,免疫表型补充了形态学的不足,提高了分型的正确性,已成为白血病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尚不能取代形态学分型。由于白血病细胞具有“异质性”和“非同步性”,且常伴有抗原表达紊乱现象,有时免疫分型的分化抗原在单抗表达上会出现一些差异,故免疫标记诊断需要综合分析。,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免
13、疫学分型与FAB分型,特异性染色体的异常是恶性血液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代表疾病的本质,细胞染色体分析已成为研究和诊断白血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特别是采用FISH技术、多元FISH和多色频谱核型(SKY)检测技术,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增高,染色体异常表现与某些急性白血病之间的关系愈来愈清楚。,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AML核型异常检出率达93,AML核型异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平衡型畸变,是和FAB亚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结构重排,主要是相互易位或倒位,其结果产生融合基因,约占60;另一类是和FAB亚型
14、不相关的异常,多数为数目异常的不平衡畸变,表现为染色体整条或部分增加或丢失,最多见是+8,其次为-5/del(5q),-7/del(7q)和+21。,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MIC分型,大约90以上ALL可检出克隆性核型异常,其中66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并和其免疫学亚型相关。数目异常以超二倍体、亚二倍体及假二倍体常见。有22及14号染色体异常的男性可有XXY,少数可出现单倍体。,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细胞遗传学的改变往往与预后有关:预后较好
15、的有 t(8;21)、inv(6)、t(15;17)。特征性的染色体5q、7q缺失或单倍体,3号染色体的易位或倒位,t(6;9),t(9;22)及染色体11q23异常,均提示AML病人化疗后的预后特别差。儿童AML,t(1;22)预后很差。白血病细胞对化疗的反应与细胞核型有关,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可作为监察病情缓解和复发的重要指标。,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白血病的这些特异性染色体易位在分子水平的改变,表现为与白血病发病机制有关的基因重排及各种融合基因的形成,在病程中比较稳定,是可靠的分子标志。ALL为单克隆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产生大量单一和特定的D
16、NA重排片段,故可显示与胚系带位置不同的独特的重排带型,成为该恶性克隆的分子基因标志。,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特异性IgH及轻链基因重排可作为B系ALL的特异性克隆标志,并可对B系ALL进行分型,如早B前体-ALL型的婴幼儿白血病中,染色体11q23上存在一个与白血病发生相关的重要基因HRX又称MLL基因,故11q23染色体易位引起MLL基因重排;前B-ALL有IgH蛋白表达,并有t(1;19)所致的PBX-E2A融合基因;而B-ALL则有IgH和轻链在细胞膜表面的表达。,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
17、T细胞受体(TCR)和基因重排见于所有T系ALL及半数B系ALL。TCR基因重排或缺失见于80的T系ALL。现在发现 TCR和Ig基因重排有交叉,但典型的AML发生重排者甚少。,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AML-M3型,90以上患者可见到t(15;17)(q22;q12)的特异性染色体异常,17q上的维甲酸受体(RAR)基因和15q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blastic leukemia,PML)基因发生互相易位,形成PML-RAR及RAR-PML两种融合基因,是M3型的特异性分子基因标志,不但有助于M3确诊,且便于及早采用维甲酸治疗
18、。,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也有少数核型正常,未检出 t(15;17)而发现有PML-RAR融合基因,提示融合基因检测更敏感,更具特异性。,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约90AML-M2b有t(8;21)(q22;q22),易位导致21q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基因(AML1)重排和8q上的MTG8(ETO)基因融合形成AML1-MTG8融合基因,故AML1基因重排是M2b型的基因标志,以此可与形态学上易混淆的M4Eo相区别,这种白血病细
19、胞有一定分化能力,对化疗反应较好。,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异常可能对白血病危险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信息,如 ALL中已证实t(9;22)/BCR-ABL和t(4;11)/ALL-AF4预后较差。表达P-糖蛋白(MDR1基因产物)、Bcl-2癌蛋白预后差。,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髓过氧化物酶基因(MPO)位于17号染色体(17q22)。MPO基因表达在大多数髓系白血病能测到,在AML-M2、M3表达最高,在AML-M0、M5 及ALL中不表达,可作为急性白血病分类中的一个
20、有用指标,且在髓细胞分化早期出现,便于确定白血病的类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利用多种特异性基因标记有助于白血病及白血病分型的诊断,并与白血病的发病及病程进展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揭示异常染色体断裂点涉及到已知的或新的原癌基因,从而肯定了染色体异常在肿瘤发病机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基因诊断及分型是更新、更敏感及特异的白血病诊断分型手段,可利用多种特异性基因标记检测白血病、白血病的亚型及微量残留白血病。由于基因诊断技术的进展,尤其是PCR技术的问世,
21、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使白血病的基因诊断方法更为准确、灵敏、快速、简便、易于临床应用及推广。,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总之,对异质性很强的白血病诊断及分型已发展到多学科、多手段、多参数的综合判断的新水平,MIC加分子生物学(MICM)诊断代表了当今乃至今后的发展方向,得到了国际广泛的接受,并为研究诱导分化或基因移植治疗白血病奠定了基础。,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2001年,WHO建议将骨髓原始细胞数20作为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标准,并且将骨髓原始细胞20、但伴有重现性遗传学异常者均诊断为急
22、性白血病。新分型方案结合临床、结合染色体核型改变及其受累基因的异常表达,将急性白血病分类与发病机制、靶基因治疗相结合,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研究价值。,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WHO分型,新方案比FAB分型更为全面、合理,对治疗的选择与预后判断有更大的指导意义。开展新方案每例白血病均要进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全面普及有一定难度,此外还有些看法,专家们尚未统一,值得进一步商榷。,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分型-WHO分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相关髓系肿瘤(2008 WHO分型),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
23、病分型及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相关髓系肿瘤(2008 WHO分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是以形态学诊断为基础,结合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的MICM综合性诊断方法。,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临床表现 起病多急骤,常见症状为发热,进行性贫血、出血和多种浸润表现,多见骨关节疼痛,较明显的肝、脾、淋巴结肿大,甚至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表现。,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形态学诊断:血象 大多数患者的白细胞数增多,甚至可高达100 109L,亦出现较多的原始及幼稚细胞;部分患者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未发现幼稚细胞可称为“非白血性白血病”
24、。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骨髓象 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细胞30(ANC),多伴有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大小相差较大,胞质量少,胞核大,形态不规则,常有扭曲、折叠、切迹、分叶或双核等。核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数目多,核浆发育不平衡,胞核发育往往落后于胞质。胞质内易见空泡,出现Auer小体小体有助于AML的诊断。,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少数病例骨髓增生低下,但白血病性原始细胞仍30,可诊断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有助鉴别各种类型的白血
25、病。,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医学百事通,私人医生,骨髓象骨髓细胞增生降低 骨髓活检 骨髓细胞增生活跃以上 淋系增生(ANC)髓系增生(ANC)原始细胞30 幼红细胞50 幼红细胞50%ALL L1,L2,L3 原始C(ANC)原始C(NEC)原始细胞 原始细胞 原始细胞 原始细胞 30%30%30%30%AML MDS AMLM6 M0,M1M5,M7(%NEC),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超微结构 必要时用电镜、电镜细胞化学观察血细胞的超微结构、识别血细胞类型,对诊断和鉴别各型白血病有很大价值。免疫学检验 免疫标记诊断及鉴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细胞 疾病 检验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