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专业防治员.ppt
《病虫专业防治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虫专业防治员.ppt(1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农民培训,培训专业:病虫害专业防治员,主要内容提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与防治介绍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常见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植物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三种,非侵染性病害就是常说的生理性病害,如缺素症。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发生程度最高、最常见的一种,约占病害的80,可分为低等真菌性病害和高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最少见的一种,但有许多细菌性病害对生产影响却很严重,造成大量减产或毁田;植物病毒性病害又称花叶病,发生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生理性病害是近几年来逐渐严重并为人们所重视的一种由于管理措施不当而给植物造
2、成影响的病害。,作物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与防治,一 真菌性病害,主要种类:黑粉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菌核病等。蔬菜上常见的有茄子黄萎病、瓜类白粉病、霜霉病;大田作物上如向日葵菌核病.,主要病原: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根肿或瘿瘤。,大 樱 桃 根 癌 病 上图,白 菜 根 肿 瘿 瘤 病 右图,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黄瓜霜霉病 叶背面表现症状,甜 瓜 霜 霉 病,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菌。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辣椒白粉病 田间
3、危害状,黄瓜白粉病危害叶片,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扁豆锈病危害叶片,黑粉病危害玉米果穗,感染黑粉病的玉米叶片,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侵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番茄根腐病,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侵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如枯萎病,黄萎病等。,茄子黄萎病,黄瓜枯萎病,7腔孢菌纲的黑盘孢菌。其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白色的黏液。,番茄炭疽病病果,黄瓜炭疽病病叶,西瓜炭疽病病果,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较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
4、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形成干腐或湿腐。,西红柿斑点病,番茄花茎腐烂溃疡型病害,1、主要种类:十字花科软腐病、茄科青枯病、马铃薯环腐病、水稻叶枯病。,二、细菌性病害,2、主要症状及表现:细菌通过植株的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发病后的植株一般表现为坏死、腐烂或萎蔫,或者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白菜软腐病,环腐病病株,环腐病病果,油菜软腐病,结球白菜
5、腐烂病,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番茄青枯病,水稻叶枯病,茄子青枯病,以上所述是诊断这两种病害的主要区别标志,要认真仔细的区别判断;正确选择药剂进行防治,尽可能降低这两种病害的危害程度。简言之,真菌性病害发生的时候,常表现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等。细菌性病害发生的时候常表现坏死、腐烂或萎蔫,或者畸形。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植物病毒必须在寄主细胞内寄生生活,专化性强,某一种病毒只
6、能侵染某一种或某些植物。但也有少数为害广泛:如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一般植物病毒只有在寄主活体内才具有活性;仅少数植物病毒可在病株残体中保持活性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有少数植物病毒可在昆虫活体内存活或增殖。植物病毒在寄主细胞中进行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质外壳的复制,组成新的病毒粒体。植物病毒粒体或病毒核酸在植物细胞间转移速度很慢,而在维管束中则可随植物的营养流动方向而迅速转移,使植物周身发病。病毒除夺取受侵染植物的一部分营养外,主要是可改变寄主植物的正常代谢过程,干扰或破坏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酶的活性,以及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代谢。,三植物病毒病,变色。由于营养物质被病毒利用,
7、或病毒造成维管束坏死阻碍了营养物质的运输,叶片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积聚,从而产生花叶、斑点、环斑、脉带和黄化等。花朵的花青素也可因而改变,使花色变成绿色或杂色等,常见的症状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症如烟草花叶病。,主要症状,坏死。由于植物对病毒的过敏性反应等可导致细胞或组织死亡,变成枯黄至褐色,有时出现凹陷。在叶片上常呈现坏死斑、坏死环和脉坏死,在茎、果实和根的表面常出现坏死条等。,畸形。由于植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干扰,体内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生成和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可导致器官变形,如茎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点异常分化形成丛枝或丛簇,叶片的局部细胞变形出现疱斑、卷曲、蕨叶及带化等。,侵染与传
8、播,植物病毒除借带毒的繁殖材料如接穗、鳞茎、块根、块茎等传播外,主要是通过昆虫,以及螨类、土壤中的真菌、线虫等媒介体,称介体传播。此外,花粉与种子可传播瓜类及豆类植物的病毒,嫁接可传播果树病毒等,则称非介体传播。在自然界中某种植物的病毒是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传播,因植物病毒的种类不同而异。传毒昆虫以具有刺吸式口器者为主,如蚜虫、叶蝉、飞虱、白粉虱等;仅少数具咀嚼式口器。它们在为害植物的同时将病毒从病株传到健株上。,蚜虫是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者。有的种类只传播一种病毒,也有的可传播多种病毒;还有某一种病毒由多种蚜虫传播。蚜虫传毒特性根据其保持传毒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非持久性传毒。获毒时所需的饲毒时间很
9、短,蚜虫获毒后即能传毒,不需要经过潜育期,但不能持久(一般为 4小时以内)。这类病毒一般均能以汁液传播,并引起花叶型症状,如黄瓜花叶病毒等。半持久性传毒。传毒时需要较长的饲毒时间方能获毒,随着饲毒时间的延长可提高其传毒能力。获毒的蚜虫不需要经过潜育期,但能保持较长时间(10100小时)的传毒能力。如甜菜黄化病毒等。持久性传毒。某些性状与半持久性相似,但获毒和传毒的时间更长,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潜育期,其保持传毒的时间在 100小时以上。通常可终身传毒,有的甚至还可经卵传播。如大麦黄矮病毒等。后两类病毒多半引起黄化和卷叶症状,一般不能经由汁液传播。,口针型相当于非持久性传毒;循回型包括半持久性传
10、毒和部分持久性传毒;而增殖型则指在昆虫介体内增殖病毒的持久性传毒类型。,根据病毒在蚜虫与其他刺吸式口器昆虫所存在的部位及其传播机制,又可分为口针型、循回型及增殖型3类。,除少数植物繁殖材料如接穗、鳞茎等可利用脱毒技术获得无毒繁殖材料,或通过药液热处理进行灭毒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宜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一方面消灭侵染来源和传播介体;另一方面采取农业技术措施,包括增强植物抗病力、培育和推广抗病或耐病品种等。,发生与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发生与寄主植物、病毒、传毒介体、外界环境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当田间有大面积的感病植物存在,毒源、介体多,外界环境有利于病毒的侵染和增殖,又利于传毒介体的繁殖
11、与迁飞时,植物病毒病害就会流行。,四缺素症,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一旦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时,植物就表现出缺素症,故植物缺素症即为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的生理病症。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性缺乏。根据植物外部表现可正确诊断缺素症状,以便及时补充所缺的营养元素,减少损失。,缺氮植株小、瘦弱、直立。叶片变成淡绿色或黄白,枝细弱,顶梢新叶逐渐变小同时易落叶。叶片失绿,呈淡黄或红绿色,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或花斑,叶细而直。缺氮症状通常从老叶开始出现,逐渐扩散到上部。下部叶片黄化后提前脱落,根系色白而细长,根量少。花和果实
12、量少且易早衰,籽粒提前成熟,种子小而不充实。作物氮过剩会导致叶色浓绿,叶片大,叶柄长,茎高,节间疏,生育延迟,易患病,易倒伏。,1.缺氮,N肥缺乏症状,缺磷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瘦弱、直立、分枝少。磷肥不足会妨碍作物花卉的形成,使作物花小而少,并容易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叶小易脱落,一般呈暗绿或灰绿色,缺乏光泽。延迟成熟,谷粒或果实细小。缺磷症状一般从茎基部老叶开始出现,逐渐向上部扩展。作物一般不出现磷过剩症。大量施磷会使茎叶转紫色、早衰,磷素过多引起的症状通常从缺锌、缺铁、缺镁等失绿症表现出来。,2.缺磷,3.缺钾,缺钾通常是老叶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严重时叶尖叶缘枯焦,叶片皱曲,老
13、叶叶缘卷曲呈黄色及火烧色并易脱落。缺乏钾素营养,茎杆纤细,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和靠近叶脉处仍保持绿色,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根系短而少,易早衰,严重时腐烂,作物易倒伏。,4.缺钙,作物缺钙时生长点首先出现症状,顶芽受损伤,并引起根尖坏死,嫩叶失绿,叶缘向上卷曲枯焦,叶尖常呈钩状。轻则凋萎,重则生长点坏死。幼叶变形,叶尖呈弯钩状,叶片皱缩,边缘向下或向前卷曲。新叶抽出困难,叶尖相互黏连,有时叶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叶尖和叶缘发黄或焦枯坏死。植株矮小或呈簇生状,早衰,倒伏,不结实。,缺镁叶片通常失绿,叶尖端和叶缘的脉间色泽变淡,由淡绿变黄再变紫
14、,随后向叶基部和中央扩展。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网状脉纹,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缺镁先在老叶的叶脉间发生黄化,逐渐蔓延至上部新叶,叶肉呈黄色而叶脉仍为绿色,并在叶脉间出现各种色斑。,5.缺镁,植株缺硫时,幼叶先发病,叶脉和叶肉失绿,叶色浅,甚至变成白色,扩展到新叶,叶片细长,植株矮小,开花推迟,根部明显伸长。植株矮小,叶细小,叶片向上卷曲,变硬,易碎,提前脱落。茎生长受阻滞,僵直,开花迟,结果和结荚少。,6.缺硫,7.缺硼,缺硼时,作物顶部幼嫩组织先发病,嫩叶失绿,叶片肥厚皱缩,叶缘向上卷曲,根系不发达。顶芽和细根生长点死亡,落花落果。顶芽生长停止并逐渐枯萎死亡。根系不发达。叶色
15、变暗绿或紫色,叶形变小、肥厚、皱缩,植株矮化。易出现蕾而不花,花而不实。作物发生硼过剩时,叶片黄化,严重时变褐枯焦。,8.缺铁,缺铁的症状与缺镁相似,所不同的是缺铁先从新叶的叶脉间出现黄化、叶脉仍为绿色,继而发展成整个叶片转黄或发白。缺铁时症状首先出现在顶部幼叶。一般开始时幼叶失绿,叶脉保持绿色,叶肉黄化或白化,但无褐色坏死斑,此后叶脉也失绿。铁过剩时,作物下部叶片脉间出现小褐斑点,斑点从尖端向基部蔓延,叶色暗绿。毒害严重时,叶片呈紫褐色或褐色,根发黑或腐烂。,9.缺锌,缺锌植株节间明显萎缩僵化,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或变小,叶脉间出现黄斑,蔓延至新叶,幼叶硬而小,且黄白化。叶片扩展和伸长受阻滞,
16、出现小叶,叶缘常呈扭曲和皱折状。中脉附近首先出现脉间失绿,并可能发展成褐斑。组织坏死。一般症状最先表现在新生组织上,如新叶失绿呈灰绿或黄白色,生长发育推迟,果实小,根系生长差。作物锌过剩时,新叶黄化,叶和叶柄产生褐色斑点。,10.缺硅,水稻、麦类作物易出现缺硅症状。水稻缺硅时,茎、叶生长软弱,下披,植株易感染稻瘟病和其他病害。麦类硅素不足时,抗寒能力差。遭遇严寒时,下部叶片下垂,甚至茎、叶枯萎,叶片上有时出现褐色斑点,叶柔软,易感染病害,易倒伏。,11.缺锰,缺锰的症状与缺铁相似,叶脉之间出现失绿斑点,并逐渐形成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12.缺钼:,缺钼幼叶黄绿色,叶片失绿凋谢,易致坏死。,缺
17、铜叶尖发白,幼叶萎缩,出现白色叶斑。,13.缺铜:,病症出现的部位,病症出现的部位主要取决于所缺乏元素在植物体内移动性的大小。氮、磷、钾、镁等元素在体内有较大的移动性,可以从老叶向新叶中转移,因而这类营养元素的缺乏症都发生在植物下部的老熟叶片上。反之,铁、钙、硼、锌、铜等元素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这类元素的缺乏症常首见于新生芽、叶。,缺素症起因,植物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1.土壤贫瘠。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2.不适宜的pH值。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pH值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
18、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3.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如大量施用氮肥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磷肥会诱发缺锌
19、症等等。4.不良的土壤性质。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5.恶劣的气候条件。首先是低温。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这是气温偏低年份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但严重干旱,也会促进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导致缺素症发生。,防治方法,可采取下列农业措施预防缺素症的发生:1.根据土壤性质安排植物。不同植物及其品种对土壤酸碱度以及对营养元素组成和含量的要求
20、各异,因而在某种营养元素不足的土壤不宜种植对该元素敏感的植物。2.合理的轮作,可避免因某种元素需求量大的作物接茬而引起的缺素症。3.合理搭配施用化学肥料种类和多施有机肥,以维持土壤养分元素间的平衡。4.正确的耕作管理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防止有毒物质阻碍根系呼吸。,五虫害,蔬菜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美洲斑潜蝇、红蜘蛛、玉米螟等。,地老虎,地老虎是杂食性害虫,能为害多种农作物,其中以玉米、高粱、洋芋、棉花、胡麻、甜菜以及茄科、十字花科蔬菜等受害最重要。我市主要有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冬麦地老虎等,近年来小地老虎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防治方法,1
21、、除草灭卵:5月中、下旬产卵盛期,彻底铲除田间杂草,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压低虫口密度。2、毒饵诱杀:将灰条等鲜草切碎,按草、水、药(90%晶体敌百虫)100:5:0.5的比例喷拌均匀,每亩10-15公斤,傍晚撒在地理诱杀幼虫。3、工人捕杀:6月上、中旬玉米被害盛期清晨进行查苗,发现新鲜断茎或被害即就近搜查捕杀。4、有条件的地方,在幼虫3龄前进行灌溉(适当多灌),可减轻被害程度。地老虎为害严重的地方、玉米等稀植寄主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增加保苗密度,减少缺苗断垄。,甘蓝夜蛾,主要为害甜菜、胡麻、黄豆等作物,近年来在甜菜、蚕豆以及部分花卉、蔬菜、黄豆、孜然等作物上还和灰夜蛾、银纹蛾、棉铃虫等混合发生
22、,为害较重。主要为害叶片,取食叶肉,造成叶片千疮百孔或将叶片吃光、仅留主脉和叶柄。,防治方法,1、有条件的地方用糖醋液或黑光灯诱杀成虫(须多点进行)。2、田间防治:6月中旬左右幼虫3龄前,选用25%快杀灵乳油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农药任选1种,每亩每次喷药液不少于30公斤,药防1-2次。,美洲班潜蝇,美洲斑潜蝇是检疫性害虫,由于美洲斑潜蝇虫体小、寄主广泛、繁殖力强、发育周期短,因而防治时难度较大,且不易被消灭。美洲斑潜蝇以幼虫潜于叶内取食肉,叶片正面有明显的蛇形虫道,终端明显变宽
23、,孔道内有虫粪。该虫主要危害刀豆、豇豆、黄瓜、番茄、茄子、葫芦等动物,一般造成作物落叶、落花,严重时造成绝收。,美洲斑潜叶蝇为害状及成虫、蛹,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严禁从疫区调菜和花卉,以防扩展蔓延。2、避免将喜食植物大面积连片种植。温室、大棚内要及时摘除虫叶,集中销毁。3、灭蝇纸诱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每亩设15个诱杀点,每点设1张灭蝇纸,每3-4天换一次。,总体上突出“早”字,重点抓住苗期防治。具体突出“准”字,早晨露水干后至上午11点前是喷药的最佳时期。喷药时主抓“匀”字,叶面、叶背都应均匀施药。同时,要抓住两个关键时期,一是春季揭棚前;二是秋季盖棚前,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1
24、)0.9%爱福丁乳油1500倍液;(2)2.5%斑潜净1500倍液;(3)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4)40%绿菜宝1000-1500倍液;(5)0.2%阿维虫清2000-2500倍液;(6)2.5%蚍虫啉乳油2000倍液;对于温室、大棚内蔬菜也可采用熏蒸的办法,既80%敌敌畏乳油150毫升,兑水1公斤,喷撒在锯末上,均匀撒入棚内。,4、药剂防治:,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农药的基本知识,农药: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命名
25、方法: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原药的名 称+剂型,一、农药的分类,(1)按防治对象分类 杀虫剂 杀菌剂防治对象 杀螨剂 杀线虫剂 杀鼠剂 除草剂,(2)按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 无机农药 有机农药 植物性农药 矿物性农药 微生物农药,二、农药的剂型,(1)粉剂。粉剂不能对水喷雾。一般高浓度的粉剂用于拌种、制作毒饵或土壤处理用,低浓度的粉剂用作喷粉。(2)烟雾剂。原药加入燃料、氧化剂、消燃剂、引芯制成。一般用于防治温室大棚及仓库病虫害。,(3)可湿性粉剂。在原药中加入一定量的湿润剂和填充剂,经机械加工成的粉末状物,可湿性粉剂可对水喷雾,一般不用做喷粉。因为它分散性能差,浓度高,易产生药害,价格也比粉剂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虫 专业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