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率测井小结.ppt
《电阻率测井小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阻率测井小结.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小结(要点),2、均匀介质中点电流源的电场分布,1、地层因素,100饱和流体时岩石的电阻率孔隙流体的电阻率,阿尔奇公式,3、均匀介质中电阻率的测定及视电阻率,4、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的定义、记录点、电极距,理想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的定义,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的距离远小于不成对电极到任一成对电极距离。以AMN电极为例MNAM,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的距离远大于不成对电极到井下下中间 电极距离。以AMN电极为例:MNAM。,5、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的计算公式与分析公式,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非理想,理想计算,理想分析,6、理想梯度电极系与电位电极系曲线主要特征,7、渗透性地层径向电阻率变
2、化,8、相邻地层影响,高侵剖面(high invaded):当地层的流体电阻率较低时(水层),泥浆侵入后,侵入带电阻率将升高。低侵剖面(low invaded):当地层的流体电阻率较高时(油层),泥浆侵入后,侵入带电阻率将降低。泥饼、冲洗带、过渡带、原状地层,增阻屏蔽:当AO岩层厚度时,高阻层对A电流的强烈排斥作用,电流不易流于下层介质,使O点的电流密度减小,使下层的Ra减小。,9、微电极测井原理,10、侧向测井,1)在测量过程中a.主电极与屏蔽电极的电流极性相同;b.主电极与屏蔽电极的电位相等;c.主电极的电流强度Io恒定。,2)测量原理 由于主电极与屏蔽电极的电流极性相同,主电极与屏蔽电极
3、的电位相等,使主电极的电流几乎垂直井轴进入地层,因此a.大大的减小了井液及上下围岩的影响;b.由于主电极长度Lo=0.15,具有很大的分层能力;c.三侧向测井的探测深度大。探测深度取决于主电片的厚度 t=L(1+4r2/L2)1/2;探测深度=1.5L,t随L的增大而减小;d.记录点在Ao中点。,10、侧向测井,4)深浅三侧向测井的区别深:电流流入岩石集中 浅:分散深:电流片厚度变大慢 浅:快深:探测深度大 浅:小,3)岩石的电阻率1、对于厚层可以在岩层中部读取2、准确方法:如图所示 有关系:RaRmJmRxoJxo+RtJt,10、侧向测井,5)判断油水层深:探测深度大,测值反映原状地层的电
4、阻率。浅:探测深度小,测值反映冲洗带的电阻率。正幅度差 Ra深 Ra浅0 油层 负幅度差 Ra深 Ra浅0 水层,6)微侧向、微球测量的电阻率是冲洗带电阻率7)深、浅七侧向反映的是原状地层、侵入带电阻率8)双侧向深、浅反映的是原状地层、侵入带电阻率,第二章 自然电位测井小结,1、扩散作用及吸附作用的结果,扩散作用的结果是:泥浆浓度大的一侧出现,泥浆浓度小的一侧出现,负离子,正离子,吸附作用的结果是:泥浆浓度大的一侧出现,泥浆浓度小的一侧出现,负离子,正离子,2、井中扩散吸附作用,(2)CtCm产生(3)CtCm产生,负异常,正异常,(1)井中扩散作用及吸附作用的过程,(4)泥岩基线的含义,自然
5、电位的零线与泥岩基线的区别,(5)静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的定义,(6)定性画出自然电位曲线,(7)油层与水层自然电位幅值的区别:,SP(油)幅值 SP(水)幅值,4、自然电位与岩性的关系,5、自然电位确定泥质含量的方法,并需作非线性校正,3、SP与温度的关系,划分岩性和渗透层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泥岩 电阻率 大 小 渗透性 好 差 自然电位幅值 大 小,6、自然电位确定地层水电阻率的依据,7、自然电位的分层点:半幅值点,理论依据:由于地层水等效电阻率:泥浆滤液等效电阻率:所以:经整理:,声波测井,双侧向测井仪,第三章 小结(要点),1、感应测井原理,有用信号:涡流产生二次场,二次场在接收线
6、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R(有),有用信号与电导率有关。,无用信号:一次场直接耦合信号在接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直(无),无用信号与磁化率有关。,记录点:在TR中点,相位差:有用信号 与无用信号之间相差90o,(1)原理概述(2)注意,2、在非均匀无限介质中,测到的电导率定义视电导率为:a=R/K=(sGsiGimGm+tGt)满足:Gs+Gi+Gm+Gt=1。,3、曲线分层点:厚层为半幅值点 薄层:2/3幅值点,4 双线圈系存在的问题(1)地层的上下围岩的影响较大,(2)钻孔和侵入带的影响较大,(3)噪声大 即无用信号占总信号的比例远高于有用信号,5 几种几何因子概念和表述,第四章 声波测井小结(
7、要点),1、声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传播,产生反射波和透射波(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总之 产生滑行波和折射波(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产生全反射波(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2、测井中的声波及测井测的是什么波?,由于测量第一个波(初至波)到达接收器的时间在技术上最容易实现,故声速测井主要研究初至波,即测量初至波从发射器发出到达接收器的时间。初至波:最先到达接收器的波(滑行纵波)续至波:随初至波后到达接收器的波,3、源距的选择原则,要求:滑行波先于直达波到接收器 即 t(滑行)t(直达),4、单发双收声速测井原理,设计要求:最先到达接收器的是滑行纵波的折射波(简称滑行纵波)测量的是:T发射后,同一首波(滑行纵
8、波)触发二个接收器R1,R2的时差t,所以有:t=L/V(微秒/米)(us/m)V=L/t(米/微秒)=L106/t(米/秒)注意:1)习惯作法 t=1/V V=106/t 2)记录点在R1R2的中点 3)声速测井的探测深度 h3=V/f838厘米 岩石的声速 V15207620 米/秒 频率 f=20KHz 所以 h0.23 1.13米(软地层)(硬地层),5、声速测井的分层点,t用半幅值点分层,V用异常根部分层,6、周波跳跃,在正常的情况下,R1和R2应该被同一初至波触发,但是由于能量的衰减,常常会造成初至波触发路程较近的第一个接收器R1,而对第二个接收器来R2说,由于能量的衰减,以致于不
9、能被同一初至波触发,R2只能被续至波触发,即t2增大,使tt2t1增大。这种使二个接收器不是被同一初至波触发所造成曲线的波动称为跳跃,这种现象周期性地出现,故称为周波跳跃。,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出现周波跳跃:A)含气地层 B)声速非常高的致密地层 C)裂隙地层 D)井孔扩大 E)泥浆中含气,7、扩孔的影响发射器在上方的声系,扩孔上部:t出现假负异常 扩孔下部;t出现假正异常 发射器在下方的声系,扩孔上部:t出现假负异常 扩孔下部:t出现假正异常,8、补偿扩孔的影响 t上:是TR1R2测量声系,即发生器T在接收器R1R2之上;t下:是R2R1T测量声系,即发生器T在接收器R1R2之下;如果在一个扩孔
10、井段分别采用以上二种声系测量,然后求平均,即 t上下(t上t下)/2 则扩孔与t上下无关,所以引入双发双收声速测井仪。,10、识别油、气、水层 地层 SP a Ra t 含水层 异常幅值大 大 小 无周波跳跃 含油层 异常幅值大 小 大 无周波跳跃 含气层 异常幅值大 小 大 可能出现周波跳跃或 t大,9、确定孔隙度t(1Vsh)tma+Vshtsh+t对纯砂岩来说:对砂泥岩来说:,11、固井声幅测井原理,较大 自由套管 套管外无水泥(固井质量差)A 中 部分水泥胶结 固井质量中等 较小 水泥胶结好 固井质量好,12、长源距区分纵波与横波的重要标志,(1)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2)横波幅度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阻率 测井 小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3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