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克的灯光巴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尔克的灯光巴金.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爱尔克的灯光,巴金,巴金,汉族,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
2、家姓中有个“巴”字。第二个“金”字来自于当时他正在翻译的伦理学一书的作者克鲁泡特金的名字。,社会评价冰心: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诚”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金庸:“巴金是中国伟大的作家。”王蒙:“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也是榜样。”,个人经历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1919年在爆发的五四运动影响下,他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学民主等进步思想。1920年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广泛接触西方文学及社会科学著作,并参加了半月杂志的工作和一些进步社会活动。,1922年2月在
3、文学旬刊上发表诗歌被虐(待)者的哭声12首,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1922年冬,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3年到上海求学,1924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5年高中毕业后在上海从事社会活动和编译工作。,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写下了反抗黑暗势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内外的普遍关注。,1928年12月,他从法国回到上海。在这期间,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托尔斯泰的丹东之死、高尔基的草原的故事等大量外国文学、思想文化作品;随后,以极大
4、的热情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写下了长篇小说家、春“爱情的三部曲”、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出版了复仇集、光明等多部短篇小说集。,1933年参与文学专刊的工作。1934年至1935年在日本学习日文。回国后在上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支持许多进步作家的创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担任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报的编委,并和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其间写下不少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文。,1938年后,他在广州、上海、昆明、重庆、桂林、成都等地从事出版工作,并发表了宣传抗战的小说火,完成了长篇小说秋、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的创作。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
5、继续在文化生活出版社从事出版和翻译工作。1944年5月,在贵阳与萧珊(原名陈蕴珍,1917生,浙江宁波人)结婚,两人于1936年在上海相识。两人有一子一女,女儿李小林,儿子李小棠。,1949年7月,他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作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58年至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四卷巴金文集。1966年
6、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1972年,妻子萧珊病逝。,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90年代后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1999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8315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
7、协副主席。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文学特点 巴金的整个文学道路,就是长时期的坚持控诉和反抗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的道路,而且具有相当的深刻性。这在新文学作家中也是很少见的。巴金作品的意象单纯,语言浅白,这是他的文字的最大特色。意象单纯并不反映了作家的思想追求的单纯,语言的浅白也不能反映他的审美追求的浅白。但是这意象单纯和语言浅白既使巴金的作品普及行远,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作家的深邃思想和丰富审美精神的有力表达。,在深层意义上巴金是寂寞的思考者、体验者和感受者,很长时间陷入孤独和苦闷中。他有过高兴,但不满足于浅薄的欢天喜地,而更多地关注“人、文学、精神”,他具有纯粹的文学家
8、精神深处的素养,一直用忧郁的眼光看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经历人生苦难时,巴老维系住高贵的孤独和忧郁,他提出“讲真话”也是一种忧郁,他在忧郁的过程中享受着生命。这种精神品格对社会的文化气氛起了提醒的作用。,作品赏析 哈里希岛上的灯光:这是一个欧洲古老的传说。巴金在另一篇散文灯中也曾复述过这个传说,“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从内容上看,文章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回到18年前的
9、故居,在门外徘徊时的所思所感。当作者看到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嵌在那里时,不禁感慨万千,回想起18年前的往事。第二部分,从第五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这一部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自己对一位被旧制度吞噬掉生命的姐姐的深切怀念,指出:生活在这个封建家庭中的子孙,只能是“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第三部分,从第八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这一部分,作者满怀激愤之情,抨击了旧社会、旧制度摧残人才、浪费生命的罪恶。第四部分,从第十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这一部分,作者批判了“长宜子孙”对子孙们的迫害,并指出:“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第五部分,从第十三自然段至文章结束。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再次离开狭
10、小的家,在“心灵的灯”的指引下,走向广大的世界。,二、作者引发的关于人生的思考 本文是一篇感情浓烈的抒情散文。一九二三年五月,为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生活理想,作者毅然冲出了封建家庭的牢笼,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探索社会的出路;一九四一年一月,作者第一次回到故乡成都时,巴金已成为一个反封建的斗士,他以自己的笔倾诉着对封建制度的恨和对光明的不懈追求,影响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走向革命;,但令作者悲哀的是,十八年后,他的故乡依然笼罩在旧制度的阴影下,于是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篇短文,进一步揭示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毒害,表达了对旧制度的强烈憎恨,通过对“财富并不长宜子孙”的这一思想的分析,指出:青年人,应该
11、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自己的生活技能,从旧家中冲出一条血路,到社会中去寻找光明之路。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是本文的主题之一,但作者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并不是空洞地说教,而往往是让这些主题从现实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进而引发读者的深思。,第九自然段的一段话则更为切实地流露出了这种感情:“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如作品开头在写了故居外貌的变化以后,笔锋一转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大
12、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这富有深意的一笔绝不是在写故居的不变,而是通过这种自然景观表达着作者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显然,没有被“风雨剥蚀”的不会是“长宜子孙”这四个字,而是难以撼动的封建遗教,暗示出五四运动二十年后的今天生活的依旧,在其中透露着作者对时间无情地流逝而人的际遇却无变化的现状的悲哀。,物是人非,生活依旧,这体现了作者对难以改变的社会秩序的感慨和对生活哲理的探索。作者在写故居时,其感情并不局限于自己的家庭,而往往能让读者通过作者家庭的衰败,体会出生活中的深意。在写到写有“长宜子孙”的照壁时,作者并不是睹物伤怀,而是在自己家庭衰败的这一
13、背景下揭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作者认为如果没有生活技能,财富只能让子孙坐吃山空;如果只是让子孙们遵守家族的遗训而不让他们去睁眼看外面的世界,那么它就成为一个囚笼,禁闭青年人的心灵,使他们在狭小的个人天地和财富的享乐中耗尽生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更进一步地指出了另外一条新路:冲出家的束缚,走向世界,去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的道路!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在深化作品主题的同时,也能使
14、不同时代的读者在其中探讨生活的真谛,从而走上真正隶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三、灯光的象征意义及其结构作用 文中多处运用了象征艺术手法。在作品中,灯光是贯穿全篇的线索。本文出现了三种灯光,不同的灯光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1、大门内昏暗的灯光。“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这个灯光是“阴暗中的一线微光”,它与罪恶的过去和必然灭亡的未来相联系,象征着大家庭的没落和崩溃,同时也是窒息人的生命的封建礼教制度彻底衰亡的象征。,2、欧洲古传说中“爱尔克的灯光”,这一灯光在引出作者思念姐姐的感情的同时,也象征着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同时也暗
15、示青年人只有冲出家庭走向世界才能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3、第三种灯光出现在作品的结尾,是作者“心灵的灯”,是追求理想和光明的象征。这三种灯光在文中依次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结构线索,使作者的思绪和感情层层推进,文章内容不断深化,前后呼应,把全文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增强了作品的诗意,给人思之不尽、味之无穷的艺术感受。,四、姐姐的悲剧命运及其表现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姐姐的悲惨命运的回忆。姐姐“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是被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吞噬的千万“旧式女子”的典型代表。作者以姐姐为例,控诉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和窒息青春与生命的罪恶,从而抨击和否定了整个封建家庭、封建社会。姐姐的悲剧也提示我们,只有彻底挣脱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才能开辟属于自己的新的人生道路。,五、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 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是本文艺术上的另一特色。本文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记叙,触发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进而引发了作者对旧家庭衰败的感慨和议论,从而使作者由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姐姐的怀念发展到对人生哲理的积极探索。回忆性的记叙引发了抒情,而议论又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由于作者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使本文中的“情”更加真挚感人,“理”更加精辟透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2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