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装白车身工艺分析标准.ppt
《焊装白车身工艺分析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装白车身工艺分析标准.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焊装工艺分析标准,2,目录,1.点焊层数及料厚设置,1.CO2缝焊技术要求,2.CO2塞焊技术要求,三、铜钎焊及MIG钎焊技术要求,四、凸焊接技术要求,2.点焊搭接边宽度设置,一、点焊技术要求,二、CO2焊技术要求,3.焊点布置基本规范,4.焊点质量要求,5.外观焊点质量要求,2、标准件焊接,1、凸点焊接技术要求,3,1、点焊层数及料厚设置,1.1 应用范围 车身钣金件,1.2 点焊板厚及焊接层数要求 多使用两层板点焊,减少三层板焊接,杜绝三层以上板件搭接点焊,对于 点焊搭接料厚要求(基于200KVA焊机稳定的电流输出)如下所示:,440MPa高强度钢板以及双面镀锌钢板,超出以上范围的钢板搭接
2、,要求采用固定点焊、凸焊或弧焊连接实现。,一、点焊技术要求,4,三层板点焊搭接顺序要求:,考虑到三层板点焊过程中焊核偏移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在设计中尽量采用搭接形式1(薄板在中间,厚板在两侧)。,当镀锌钢板或高强钢板与低碳钢板混合焊接时,尽可能使镀锌钢板或高强钢板夹在低碳钢板之间,以增强可焊性,减少锌层对电极的污损和粘连。,1.3 搭接料厚一致性建议在同道工序,能够使用同一型号焊钳焊接的焊点,焊接料厚尽可能接近,以便于参数的统一。,一、点焊技术要求,5,1.4 常见易出现四层焊位置为侧围与顶盖搭接缝 如图1区域1,在后顶横梁位置更容易出现,特别是侧围外板分块的车身,侧围外沿、门洞内沿出现四层焊机
3、率都非常高。,图1 顶盖与侧围搭接截面,一、点焊技术要求,6,区域2,区域1,图2 前悬处纵梁截面,图3 前纵梁后段截面,1.5 常见易出现料厚超厚位置为机舱轮罩和纵梁连接处,如图2区域1、区域2,M11车型区域1处料厚总和达到了5.7、6.0mm;,机舱纵梁和纵梁盖板连接处,如图3区域1、区域2,M11车型该处料厚总和达到了5.5mm;,一、点焊技术要求,7,2.1 应用范围 车身点焊连接的钣金件2.2 点焊搭接边宽度的设定原则点焊接头的最小搭边宽度见图1最小搭边宽度b=4+8;(当12 时,按2计算)其中 b 搭边宽度,图1 搭边尺寸,板厚点焊接头的最小搭边宽度见下表:,2.点焊焊接边宽度
4、设置,一、点焊技术要求,图一,8,因此,从车身点焊工艺的角度来看,最小允许搭接边宽度为11mm,侧围门框通常搭边宽度为1213mm,地板纵梁的搭边宽度通常为1618mm,前/后副车架由于板料通常在2.5mm以上,过宽的搭接边无疑会增加零件的重量,通常有如下两种减轻重量的设计。1)开缺口的搭接边,仅在点焊位置留取足够的点焊边,其它位置尽可能缩减搭接边宽度,这种方式多用于曲线弧度变化不大的长直焊边,如图2;,2)点焊与弧焊联合运用,点焊的目的是定位焊,弧焊起主要的连接作用,这种方式也多用于曲线弧度变化不大的长直焊边,一般见于底盘件、车架横梁,如图3;,图2 开缺口的搭接边,图3 点焊与弧焊联合运用
5、,一、点焊技术要求,9,采用激光熔化焊的搭接边宽度可以缩减至79mm,先采用点焊定位,再采用激光焊连接。搭接宽度无法满足焊点需求时,所采取的措施通常有2种,包边、粘接。1)常见的搭接宽度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如:加油口盖内外板的连接、带天窗的顶盖与天窗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后轮罩外板与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门窗框内沿内外板之间的连接,这些位置因为空间布置的影响,经常出现焊接宽度无法得到满足,很多是采用包边方式解决的,后轮罩处有采用粘接的,但粘接长度不会很长。,2)当车身强度对该处焊接强度要求不高时,可以适当缩短焊接边,减小焊核直径。,一、点焊技术要求,3)增加搭接边的情况,如图4,由于焊接时极臂容易与前
6、挡板干涉或者焊接时分流,焊接空间不足,需要增大有效的搭接边宽度;另一种情况,如图5,由于焊接时焊钳易损伤外板件,必须增加相应的搭接宽度保证外观质量。,10,搭接边宽度过窄或过宽的危害 搭接边宽度过宽对焊接本身并没有影响,但会增加材料的浪费,增加车身重量;搭接边宽度过窄将直接影响焊接效果,焊点强度下降;搭接边宽度过窄,焊接时飞溅增加,特别是对于侧围门洞处,飞溅会损伤零件表面;由于焊边窄,焊接时零件止边被压溃,切边不齐,在密封位置会对装配件(特别是密封条)装配产生影响,造成功能障碍。,一、点焊技术要求,11,3.焊点布置基本规范,3.1、应用范围 车身点焊连接 3.2、点距及数量要求。,长、直焊缝
7、焊点间距要求一般在5080mm之间,局部强度要求较低的位置,如车门外板加强板与门外板的搭接点焊,距离可增大至100mm;螺母板及部分小件需要在较小的平面内达到连接强度要求,焊点可依实际情况增加,点距相应缩短。,焊点过密,蓝色标识处的焊点完全是多余的。,表4 点焊接头的最小搭边宽度和焊点的最小点距,一、点焊技术要求,12,焊点尽可能布置在平面搭接区域,减少弧面焊点;布置在弧面上的焊点仅限在前、后轮罩区域、尾灯区域,如图,后轮罩与纵梁的连接,其余位置都应尽可能设置成平面焊点。点距过密将加剧焊接变形,尤其在门洞、前后风窗等位置,造成边框扭曲。,相近位置第一序焊点与第二序叠加的焊点在位置上要求尽可能均
8、匀交错,避免焊点重叠,影响焊接强度;当焊点位置易引起失误及很难判定准确位置时需要作出焊点标识,一、点焊技术要求,13,焊点的多少应以连接强度是否满足需要为标准,过多、过密的焊点只能增加焊接的成本,同时过密的焊点由于焊接分流的加大,焊接强度降低。同时,标杆车型的焊点数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焊点位置是工艺和产品设计协调的结果,重要焊点位置应以CAE计算结果来设定,下表为不同料厚焊点剪切强度要求:,一、点焊技术要求,14,4.1 通常的焊点质量要求有五个方面 1、焊点位置、间距;2、焊点数量;3、焊点外观;4、焊核直径;5、焊透率,(1)焊点位置、间距 焊点位置不得偏离产品图纸中规定的位置20mm
9、,重要位置焊点不得偏离10mm;焊 点间距应均匀,焊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规定间距的30%,允差为emax/emin1.5;,(2)焊点数量(以下均指连续焊点),4.焊点质量要求,n=焊接工艺卡上规定的点焊实际数量,一、点焊技术要求,15,(3).焊点外观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裂纹:周边有裂纹的焊点为不合格焊点,允许有电极压痕产生的表面裂纹;穿孔:焊点穿孔是不合格的;毛刺:有毛刺的焊点是有瑕疵的焊点,所有的焊接毛刺都需要清理;过烧:过烧的焊点表面发黑,发黑的焊点并不会对焊点产生严重的质量缺陷。凹陷:焊点压陷深度15(为焊件板厚),当点焊区域金属变薄率达到50时,必 须调整焊接工艺。焊点挤出:
10、如下图,C、D点虽在焊接边缘但不认为是挤出点,依然判定合格,当点焊区超出金属边缘,如E、F点,即判定不合格,通常按照如下公式计算:(a+b)/2基准焊核直径时(见图),认为是挤出点,判定该点不合格;,焊点挤出,一、点焊技术要求,16,(4)焊点直径,焊点直径的量取由长轴测量数值加上与长轴垂直轴测量值除2计算而来,d(a+b)/2;,(5)焊透率 薄板侧的焊透率(%)=t1/T1*100%薄板侧的焊透率(%)=t2/T2*100%通常焊透率要求为(2080)%,一、点焊技术要求,17,4.2 焊点质量总体要求1.点焊质量应可靠,不允许出现漏焊、假焊及连续开焊,同一条点焊缝上开焊焊点数应不超过5%
11、且不超过5处,不允许出现连续两点开焊及连续的焊点间隔开焊现象;2.对于重要保证位置,不允许有焊半点;对于重要特性位置,挤出点数占产品图纸重要焊点的比率要在20以下,且挤出打点不得连续;3.不能满足以上质量需求时,缺陷焊点需要修复。,一、点焊技术要求,18,1)外观面焊点:车身A面的焊点,如果是平面焊点,需要垫铜板焊接,以实现焊点无压痕,如果是曲面焊点(应用较少,一般采用铜钎焊代替),应考虑内腔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钣金修复。车身B面的焊点,要求可以进行打磨处理,当然也可以采取粘结装饰纸的方式加以掩盖,从设计角度应尽量保证焊点的平整,尽可能降低焊点的质量要求等级。,5.外观焊点质量要求,一、点焊技术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焊装白 车身 工艺 分析 标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2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