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执业医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伤执业医师.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执业医师,第六节 烧伤,一、热烧伤二、电烧伤,一、热烧伤,(一)伤情判断(二)治疗原则与现场急救(三)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一)伤情判断,伤情判断最基本的要求是烧伤面积和深度,兼顾呼吸道损伤的程度。1.烧伤面积的估算(1)九分法:按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头颈部=19;躯干=39;两上肢=29;双下肢=59+1,共为119+1,(一)伤情判断,(2)手掌法:不论性别、年龄,患者并指的掌面约占体表面积1。2.烧伤深度的识别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分为、浅、深、。和浅一般称浅度烧伤;深和烧伤则属深度烧伤。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表面红斑状、干
2、燥,烧灼感,37日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烧伤深度的识别,浅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水疱形成,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如不感染,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数有色素沉着。深烧伤:伤及皮肤的真皮层,介于浅和之间,深浅不尽一致,也可有水疱,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由于真皮层内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可赖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如不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4周。常有瘢痕增生。,烧伤深度的识别,烧伤:是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肤坏死后形成焦痂,痂下可显树枝状栓塞的血管。因
3、皮肤及其附件已全部烧毁,无上皮再生的来源,必须靠植皮而愈合。,(一)伤情判断,3.烧伤严重性分度轻度烧伤:烧伤面积10以下。中度烧伤:烧伤面积1130,或烧伤面积不足10。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150;或烧伤面积1120;或、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一)伤情判断,4.吸入性损伤 概念:以往称“呼吸道烧伤”。因其致伤因素不单纯由于热力,燃烧时的烟雾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可被吸入深达肺泡,这些化学物质具有局部腐蚀和全身中毒作用,故称“吸入性损伤”。诊断:燃烧现场相对密闭呼吸道刺激,
4、咳出炭末痰,呼吸困难,肺部可有哮鸣音面、颈、口鼻周常有深度烧伤,鼻毛烧伤,声音嘶哑。,(一)伤情判断,5.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体液渗出是逐步的,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缓,至48小时渐趋恢复。渗出于组织间的水肿液开始回收,血压趋向稳定,尿液开始增多。烧伤早期的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一)伤情判断,(2)感染期:烧伤水肿回收期一开始,感染就上升为主要病情,将持续到创面愈合。烧伤的特点是广泛的的生理屏障损害,又有广泛的组织坏死和渗出,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伤后23周组织广泛溶解阶段,又是全身性感染的另一高峰。严重者可致烧伤创面脓毒症。,(
5、一)伤情判断,(3)修复期: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深靠残存的上皮岛融合修复;烧伤靠皮肤移植修复。,(二)治疗原则与现场急救,1.治疗原则 小面积浅表烧伤进行清创、保护创面,能自然愈合。大面积深度烧伤全身反应重,治疗原则是:早期及时补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血容量休克。深度烧伤组织应早期切除,自、异体皮移植覆盖。及时纠正休克,控制感染是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关键。重视形态、功能的恢复。,(二)治疗原则与现场急救,2.现场急救目标:尽快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和进行危机生命的救治措施。措施:迅速脱离热源保护受伤部位维护呼吸道通畅其他救治措施 就近抗休克 稳定情绪注意有无复合伤,对大出血、开放性气胸、
6、骨折等应先施行急救处理。,(三)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1.入院后的初期处理:轻重有别。烧伤创面只需保持清洁和防止再损伤。以上烧伤需做创面清创术。(1)轻度烧伤主要是创面处理。(2)中重度烧伤应按下列程序处理:了解受伤史,记录生命体征,有无呼吸道烧伤及其他合并伤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导尿管清创、估算烧伤面积及深度,绘图示意。广泛大面积烧伤一般采用暴露疗法。,(三)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3)创面污染重或有深度烧伤者,均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用抗生素治疗。,(三)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2.补液治疗(1)早期补液方案:按患者烧伤面积和体重计算,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应补胶体和电解质
7、液共1.5ml(小儿2.0ml)。胶体(血浆)和电解质液(平衡盐液)的比例为0.5:1,广泛深度烧伤者其比例可改为0.75:0.75。另加以5GS2000ml,总量的一半于伤后8h内输入。第二个24h,胶体和电解质液为第一个24h的一半,水分补充仍为2000ml。,(三)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举例:一烧伤面积60、体重50kg患者,第一个24h补液总量为60501.5+2000ml=6500ml,其中胶体为60500.5=1500ml,电解质液为60501=3000ml,水分为2000ml。输入速度先快后慢。第二个24h,胶体减半为750ml,电解质液减半为1500ml,水分仍为2000ml。,
8、(三)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注意:可暂时有血浆代用品,但用量应不超过1000ml,并尽快用血浆取代。电解质液、胶体和水分应交叉输入。广泛深度烧伤者,常伴有较严重的酸中毒和血红蛋白尿,应在输液成分中增配1.25碳酸氢钠。,(三)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2)抗休克期应严密观察,根据患者的反应,随时调整输液的速度和成分。抗休克的有效指标是:成人每小时尿量不低于20ml,以3050ml为宜,小儿不低于1ml/kg.h;患者安静,无烦躁不安;无明显口渴;脉搏、心跳有力,脉搏在120次/分以下;收缩压维持在90mmHg、脉压在20mmHg以上;呼吸平稳。,二、电烧伤,(一)特点1.全身性损害:轻者有恶心、心悸
9、、头晕或短暂的意识障碍;重者昏迷,呼吸、心跳骤停。2.局部损害:电流入口处较出口处重,损伤范围常外小内大。局部渗出较一般烧伤重由于临近血管的损伤,经常出现进行性坏死,伤口坏死范围可扩大数倍电流通过的途径中,肘、腋或膝、股等屈面可出现“跳跃式”伤口。易并发感染,发生湿性或气性坏疽或脓毒症。,二、电烧伤,(二)急救1.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的物体拨离电源。2.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3.液体复苏 补液量要高于一般烧伤,充分碱化尿液,用甘露醇利尿。4.清创时特别应注意切开减张,包括筋膜切开减压。5.早期全身应用较大剂量的抗生素。6.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练习题,1.8个月男
10、婴烧伤时,每1面积、公斤体重额外丢失补液量为(C),练习题,2.不符合电烧伤特点的是(E)A.皮肤的损伤轻微,而全身性损伤较重 B.主要损害心脏,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 C.可发生电休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D.有“入口”和“出口”,均为烧伤 E.深部损伤范围不超过皮肤“入口”处,练习题,3.成人双手占体表面积的(B)A.3 B.5 C.7 D.9 E.12,练习题,4.电击伤主要损害(A)A.心脏 B.肺 C.肝 D.肾 E.皮肤,练习题,5.浅烧伤创面特征是(B)A.局部红肿 B.局部水疱 C.红白相间 D.可见网状栓塞血管 E.焦黄无水疱,练习题,6.烧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A.休克 B.
11、ARDS C.肾功能衰竭 D.感染 E.心功能衰竭,练习题,7.深烧伤创面处理不正确的是(B)A.1:2000氯已定清洗创面,去除异物 B.去除水疱皮 C.油质纱布包扎创面 D.面部创面不包扎 E.创面使用抗菌素预防全身感染,练习题,8.一成人烧伤面积60,7小时后入院,经注射吗啡、头孢类抗生素和生理盐水1000ml,仍有休克,应考虑为(D)A.神经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中毒性休克,练习题,9.重度烧伤是指烧伤面积(B)A.不足10 B.1019 C.2029 D.3039 E.40以上,练习题,10.11个月男婴,烧伤面积10,体重10Kg,额外丢失
12、液量为(C)A.100ml B.150ml C.200ml D.250ml E.300ml,练习题,11.男,18岁,右足和右小腿被开水烫伤,有水疱伴剧痛,创面基底部肿胀发红,该病人烧伤面积和深度的诊断为(C)A.5浅度 B.5深度 C.10浅度 D.10深度 E.15浅度,练习题,12.男,25岁,体重50kg。度以上烧伤面积40,其中第一个24h的前8h内补液量为(D)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24小时补液量:40501.5+2000ml=5000ml,练习题,13.男,52岁,烧伤病人,烧伤总面积35,其中度烧伤面积10。该患
13、者属于烧伤的类型(C)A.轻度烧伤 B.中度烧伤 C.重度烧伤 D.特重烧伤 E.小面积烧伤,练习题,14.男性,50岁,上肢被开水烫伤,皮肤见多个较大水疱,其烧伤累及皮肤的深度为(B)A.表皮 B.真皮浅层 C.真皮深层 D.皮肤全层 E.皮下组织,练习题,男,40岁,烧伤后3小时入院,疼痛剧烈,感口渴,面色苍白,心率150次/分,BP 85/65mmHg,头颈部、躯干部布满大小不等水疱,可见潮红创面,两上肢呈焦黄色,无水疱。15.该病员的烧伤总面积估计为(B)A.79 B.69 C.59 D.49 E.39,练习题,16.该病员度烧伤面积为(B)A.19 B.29 C.39 D.49 E.59,练习题,17.其中度创面的处理原则是(D)A.休克期常规切痂 B.开始补液后2小时内切痂 C.休克期过后半个月内切痂 D.争取复苏平稳,据病情尽早切痂 E.常规分次切痂,Thanks!,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2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