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类热裂解过程.ppt
《烃类热裂解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烃类热裂解过程.ppt(2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烃类热裂解过程,第一节 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第二节 裂解原料及产品第三节 烃类裂解技术 第四节 裂解过程的工艺参数 第五节 管式裂解炉工艺过程 第六节 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其他方法 第七节 烃类裂解生产乙炔,引 言,在高温条件下,烃类分子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分解成较小分子的化学反应,均称为裂化(裂解)反应。,研究反应规律,选择合适原料,采用适当的炉型和工艺过程以达到高产优质。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的工艺主要包含烃的热裂解、裂解气的净化和分离等过程。,反应类型,生产目的,:断链、脱氢、异构化、叠合、歧化、聚合、生焦,:生产C2=、C3=、C4=和芳烃,第一节 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一次反应:原料烃经热裂解
2、生成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烃的反应;二次反应:一次反应的产物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直至结焦、生炭。,烃类裂解过程中一些主要物质变化示意图,一、烃类热裂解反应,1.单体烃的一次反应(1)烷烃热裂解,a脱氢反应,b断链反应,表2-1 各种键能比较,或,或,裂解反应规律:,相同碳原子的烷烃,EC-HEC-C,故链较脱氢容易;烷烃的相对热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而降低,即碳链越长的烃分子愈易裂解,C4以上的烃断链反应占绝对优势;烷烃的脱氢、断链能力与烷烃的分子结构相关,叔、仲、伯能力依次减弱,故异构烷烃更易断链或脱氢。,表2-2 正构烷烃一次反应的G和H(1000K),热力学规律:,断
3、链反应的G 0为不可逆反应,转化率受动力学限制;脱氢反应的G0或G0,为可逆反应,其转化率受热力学限制;,反应H 0,均为强吸热反应,由于C-H 键能大于C-C键能,故H脱氢H断链;,分子两端GC-C分子中间GC-C,即断链反应优先发生在分子两端,断链所得的分子中较小的是烷烃,较大的是烯烃。但随分子量的增加,中间断链的趋势增加,两端断链的优势减弱,最有利生成乙烯和丙烯;,异构烷烃所得乙烯、丙烯的收率较正构烷烃低,而 H2、CH4、C4和C4以上的烯烃收率则较高;,乙烷不发生断链反应,只发生脱氢反应,生成乙烯及氢气;,原料或产物中的CH4在裂解条件下保持稳定。,异构烷烃结构较复杂,裂解过程具有以
4、下特点:,随分子量的增加,异构烷烃与正构烷烃所得乙烯、丙烯收率的差异减小。,(2)环烷烃热裂解,反应规律:,烷基侧链较烃环易于裂解,故长链环烷烃较 无侧链环烷烃裂解时乙烯产率高,裂解反应 从侧链中部开始,离环近的碳链不易断裂;,裂解产物组成:苯 丙烯、丁二烯 乙烯、丁烯 己二烯,环烷烃脱氢生成芳烃的反应优先于开环生成烯烃的反应;,五元环烷烃较六元环烷烃难裂解;,环烷烃较烷烃更易于结焦。,(3)芳香烃热裂解,由于芳环的存在,在裂解条件下芳环不易裂解,而主要发生芳环侧链的断链和脱氢反应,以及芳环缩合生成多环芳烃,进一步结焦、生炭反应。,Ar-CnH2n+1,ArH+CnH2n,Ar-CfH2f+1
5、+CmH2m,Ar-CnH2n+1,Ar-CnH2n-1+H2,R1,+,R2,R3,+R4H,(4)烯烃热裂解,烯烃在裂解反应条件下,可发生脱氢反应、断链反应、歧化反应、双烯合成反应以及芳构化反应。,双键位CC烷烃C-C双键位CC,C(n+m)H2(n+m)CnH2n+CmH2m,CH3-CH2-CH2-CH2-CH3,Ec-c=81.8kcal/mol,CH2=CH-CH2-CH2-CH3,Ec-c=69kcal/mol,Ec-c=91kcal/mol,C=C-C-C-C C2=+C3=,C-C=C-C-C CH4+C=C-C=C,(5)一次反应规律,各族烃裂解生成乙烯、丙烯的能力:,烷烃
6、正构烷烃最有利于乙烯、丙烯的生成;分子量愈小则烯烃总产率愈高。异构烷烃的烯烃总产率低于相同碳原子的正构烷烃,但随着分子量增大,差别减少;,烯烃大分子烯烃裂解为乙烯和丙烯。烯烃还可脱氢生成炔烃、二烯烃进而生成芳烃;,环烷烃优先生成芳烃而非单烯烃。相对于烷烃而言,丁二烯、芳烃收率较高,乙烯收率较低;,芳烃芳环不易裂解,主要发生侧链的断链和脱氢反应。,随烃分子量的增加,各类烃结构上的差别反应到裂解速度上的差异就逐渐减弱。,裂解活性:,异构烷烃正构烷烃环烷烃(C6C9)芳烃,2单体烃的二次反应,H2、CH4在裂解温度下稳定,而C2H4、C3H6等小分子烯烃可继续发生二次反应,a)烯烃脱氢转化为炔烃或二
7、烯烃,加氢为烷烃,b)裂解反应,G0,极易分解为碳和氢,但动力学阻力较大,c)烯烃缩合、聚合、生成二烯烃,直至多环芳烃,结焦生炭,2CH2=CH2 CH2=CH-CH=CH2,G0,极易分解为碳和氢,但动力学阻力较大,d)烯烃的结焦生炭过程,有机物在惰性介质中经高温裂解,释放出氢或其它小分子化合物生成炭,并非独个碳原子,而是以若干碳原子稠合形式的碳,称为生炭,氢含量甚微。若产物中尚含有少量氢,碳含量约为95以上,称为结焦。,T1200K时,经芳烃中间体而结焦;T1200K时,经炔烃中间体而生炭。,3.混合烃的裂解反应,原料烃之间、烃裂解产物之间、原料烃与产物之间耦合,(1)混合烃裂解过程中组分
8、之间的相互影响,A C2、C3烷烃环己烷混合裂解,随C20、C30浓度提高,环己烷转化率提高 C20、C30对环己烷裂解有促进作用。随环己烷浓度提高,即随C20、C30浓度的降低,C20、C30转化率下降环己烷对C20、C30的裂解有抑制作用。,乙烷环己烷混合裂解 丙烷环己烷混合裂解 转化率与组成的关系 转化率与组成的关系 反应条件:800,0.055秒 反应条件:800,0.080秒,烷烃生成的自由基R(H)使环己烷按自由基链式机理反应。,环己烷自由基进一步发生下列反应:,环己烷对乙烷、丙烷的抑制作用,表现在环己烷发生反应,夺走了一部分乙烷、丙烷发生链反应所需的H 和CH3。,B C6、C7
9、烷烃、环己烷混合裂解,k Aexp(-Ea/RT),不易裂解的烃在混合裂解中被加速;容易裂解的 烃,在混合裂解中被抑制;,727,800,随温度升高,混合裂解时各烃的k值更接近易裂解组分对难裂解组分有促进作用难裂解组分对易裂解组分有抑制作用,本身易分解成H、CH3、C2H5 等自由基的物质,可作为裂解促进剂。,混 单 0.25225,混 单 0.18324,单独裂解时不同烃反应速度的差异较大,混合裂解时不同烃反应速度的差异变小。,(2)混合裂解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在双键的位置上连有甲基、乙基的烯烃,键能较弱,极易解离为CH3和C2H5,可作为裂解促进剂使用。,(3)混合裂解过程中的抑制作用,在烯
10、烃中,乙烯、丙烯、丁二烯、异丁烯等小分子烯烃对烷烃的裂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混合烃裂解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烷烃环烷烃裂解中烷烃对环烷烃裂解有促进作用,环烷烃对烷烃裂解有抑制作用;烷烃混合裂解也与单独裂解时结果不同。,表2-3 毫秒炉裂解收率,C=C-C CH3(C2H5),轻柴油裂解反应的一次和二次反应,(裂解油芳烃等),二、裂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1裂解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过程是化学工艺的核心,反应热效应的大小不仅决定反应器的传热方式、能量消耗和能量利用方案,而且对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起着重要作用。,管式炉中进行裂解反应的热效应与传热要求密切相关,影响到沿管长的温度分布及产品分布,从
11、而影响裂解气分离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经济指标。,烃类裂解反应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强吸热反应。在裂解炉的所供热量中,少部分用于裂解原料和稀释蒸汽的预热之外,其余部分全消耗于裂解反应的吸热。,反应温度 t,不同温度t1、t2下,Q0裂解反应总吸热量Q1以裂解炉出口温度计算的裂解反应热效应Q2裂解原料从入口温度升至出口温度所需热量Q3稀释蒸汽从入口温度升至出口温度所需热量,Qpt=Ht,Q0=Q1+Q2+Q3,裂解反应热平衡:,反应热效应及生成热计算:,a.生成热数据 原料及组成复杂,难以计算b.用烃(液体)的含氢量Hr估算生成热,c.用分子量M估算反应热,A、B、C、D、A、B、C-系数 M平均分子量,故
12、以298K或1100K为基准,通过生成热计算反应热,2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表2-4 不同温度下乙烷裂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2-5 不同温度下乙烷裂解的平衡组成,y*(C2H6)+y*(C2H4)+y*(C2H2)+y*(H2)+y*(CH4)=1,3热力学特征,(1)C-CC=C的平衡常数KP1、KP1aCCCC的平衡常数KP2。随着温度提高,KP1,KP1a,KP2均增大,Kp2增加速度虽较快但绝对值较小;CCC的平衡常数KP3KP1,KP1a,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温度升高,乙烯的平衡浓度增加。,(2)KP1,KP1aKP3,即使达到平衡,也不可能得到大量的乙烯,最后只可能生成大量的氢
13、和碳。故将反应进行至一定时刻,即采用短停留时间,将反应1、2的热力学劣势转化为动力学优势(k1,2k3,4,顺序),4裂解反应的动力学,链引发是分子在光、热、引发剂作用下,一个分子断裂产生一对自由基,每个分子由于键的断裂位置不同而有多种可能发生的链引发反应,这取决于断裂处化学键离解能的大小。,(1)自由基反应机理,表2-6 三种烷烃可能的引发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三个阶段。,EC-H EC-C,故链引发反应通式为:,链增长反应包括自由基夺氢反应、自由基分解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和自由基异构化反应。,链增长的自由基夺氢的容易程度:叔碳氢原子仲碳氢原子伯碳氢原子,表2-7 自由基夺氢反应的相对
14、速度,R-R R+R EC-C=290335kJ/mol,RH+H H2+RR+RH RH+R E=3046kJ/mol,自由基分解反应是自由基自身进行分解,生成一个烯烃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数比原来要少的新自由基,使自由基传递下去。自由基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较大,取决于自由基的结构。,表2-8 自由基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R R+烯烃R H+烯烃 E=118178kJ/mol,反应规律:,自由基分解出H并生成相同碳原子数目的烯烃分子的反应活化能大,而生成碳原子数较少的烯烃反应活化能小;自由基中带有未配对电子的碳原子,若连结的氢较少,则较易分解出H并生成相同碳原子数的烯烃分子;分解反应或夺氢反应生成的自
15、由基,若n3,可继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原子数较少的烯烃;自由基分解反应持续进行,直至生成CH3、H,碳原子数较多的烷烃,在裂解中可生成碳原子数较小的乙烯和丙烯分子。裂解产物中,各种不同的碳原子数的烯烃比例则取决于自由基夺氢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总结果。,丙烷裂解:链引发,C3H8 C2H5+CH3 C2H5 C2H4+H,链传递:,依3A、4A生成异丙基自由基:,CH4+CH3CH2CH2 3B,H2+CH3CH2CH2 4B,i-C3H7 C3H6+H C3H8 C3H6+H2,依3B、4B生成丙基自由基:,C30裂解产物中含H2、CH4、C2H4、C2H6、C3H6等,低温下,易夺取仲C-H,
16、生成i-C3H7,即生成H2和C3H6高温下,易夺取伯C-H,生成n-C3H7,即生成C2H4和CH4,因此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2=/C3=增加,(C2=/C3=3:2,600;3:1.7,800),链终止:,CH3CH2CH2 C2H4+CH3 C3H8 C2H4+CH4,CH3+C3H7 CH4+C3H6CH3+CH3 C2H6,(2)反应动力学,烃类热裂解为准单分子一级反应,故,表2-9 几种气态烃裂解反应的A、E值,混合烃裂解时,各组分的裂解条件相同。但在相同温度、裂解时间内,由于各组分的反应速度常数不同,故各自转化率不同。,当量组分法,碳氢化合物相对于正戊烷的反应速度常数1正烷烃;
17、2异构烷烃,一个甲基联在第二个碳原子上;3异构烷烃,两个甲基联在两个碳原子上;4烷基环己烷;5烷基环戊烷;6正构伯单烯烃,第二节 裂解原料及产品,族组成(PONA),表2-10 不同石脑油的典型族组成表2-11 组成不同的原料裂解产物收率,2.结构族组成,表2-12 馏分油结构族组成举例,3.含氢量和平均分子量4.特性因数K,一、裂解原料的性质,O:促进对流段中焦的形成 Cl:引起对流段和辐射段结焦 Pb:大于0.110-6引起催化剂中毒且引起腐蚀 CS和COS:大于10-6引起催化剂中毒 Na和V:钠会加速钒引起的腐蚀 Hg:Hg含量10ppb易损坏冷箱 As:2010-9,引起加氢脱炔催化
18、剂和汽油 加氢催化剂砷中毒,5.关联指数BMCI,6.沸点、馏程、相对密度,7.其它,1.轻烃裂解原料 乙烷、丙烷、丁烷、戊烷,表2-13 丁烷和戊烷裂解的典型产品收率,2.馏分油裂解原料,表2-14 不同直馏石脑油裂解产品收率的比较表2-15 柴油裂解的典型产品收率 表2-16 直馏柴油加氢处理前后裂解性能的比较表2-17 加氢焦化汽油、柴油裂解产品收率表2-18 不同加氢裂化尾油的性质表2-19 胜利VGO缓和加氢裂化尾油裂解产品收率表2-20 抽余油裂解产品收率,二、裂解原料的来源,减 压 蒸 馏,减压渣油,减压渣油,催化裂化气,催化裂化,焦 化,常 压 蒸 馏,轻汽油,重 整,芳烃抽提
19、,重柴油,加 氢 裂 化,汽油,柴油,焦化气,汽油,柴油,石油焦,富氢气体,抽余油,芳烃,直馏煤油,轻柴油,加氢裂化气,汽油,柴油,加氢尾油,原油,蜡油,乙烯、丙烯、丙烷、混合碳四产品、裂解汽油、裂解燃料油产品及富氢、富甲烷产品。,表2-21 典型的乙烯产品规格,乙烯产品通常以液体形态在压力1.92.5MPa、温度-30左右贮存于乙烯厂内。为节省冷量,乙烯产品经气化后输出。输出气相压力可依用户需要确定,一般为1.95.0MPa之间。当需要远距离输送时,可以采用低温常压贮存,或采用岩洞进行贮存。,三、裂解装置产品,表2-22 典型的丙烯产品规格表2-23 混合碳四馏分典型规格,表2-24 混合碳
20、四馏分组成实例表2-25 裂解汽油组成举例,1.产品分布预测,(1)经验模型 a.BMCI关联裂解收率 气体产品收率,低深度裂解时:,高深度裂解时:,注:B为原料的BMCI值 yio、yimo、tga、tgamo关联系数,yi=yioBtga,yim=yimoBtgamo,四、裂解产品分布和清焦周期预测,液体产品收率,裂解汽油(C5204)收率:,裂解柴油(204288)收率:,裂解燃料油馏分(288)收率:,表2-26 裂解气体产物的关联系数,b.特性因数与乙烯、丙烯总产率的关系,当,(2)分子模型(3)机理模型,yg=200.075B,yg0=6.470.0667E,yFO=5+0.688
21、B,2清焦周期,裂解炉与废热锅炉结焦机理不同,(1)裂解炉,结焦母体从管内气相向管壁迁移;,稳定条件下:,实际生产中壁温很高,结焦母体结焦反应速度常数远高于传质系数,故结焦过程由传质控制。,迁移到管内壁表面的结焦母体发生结焦反应。,结焦速度:,K*与原料裂解深度有关的系数,c焦层厚度,G质量流速。,高温气相结焦 冷凝物结焦 反应结焦,压降增大;炉管壁局部过热出现亮点;管壁温度升高;乙烯含量下降。,(3)结焦征兆及清焦,(2)废热锅炉,清焦措施:,停炉清焦法(N2、H2O空气,H2O T出口750,CCO20.2%),在线清焦法(交替裂解法、水蒸汽、氢气清焦),表2-27 各种原料的过程条件、产
22、物产率和乙烯生产指标举例 表2-28 不同裂解原料的乙烯工厂的投资、成本和相对能耗比较表2-29 不同裂解原料裂解时乙烯装置各工序负荷比较 表2-30 不同裂解原料裂解时各工序投资比较,五、裂解工艺的技术经济,第三节 烃类裂解技术,反应特点:强吸热反应、反应温度高、停留时间短、烃分压低;工艺要求:供给大量热量、瞬间迅速升温和降温、稀释剂。,直接供热:蓄热炉、流动床、高温水蒸汽裂解间接供热:管式炉裂解、(水蒸汽H2)自热:流化床部分氧化裂解、催化裂解裂解制乙烯:原料的预处理、烃类热裂解、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石脑基原油的渣油,环烷基原油的渣,0.89,0.978,12.30,11.60,1.00,
23、1.00,21.00,16.00,原料渣油来源,相对密度,特性因数,产品收率,(),氢,燃料气(甲烷、乙烷、丙烷),催化裂化循环油,0.92,11.30,1.00,18.00,20.00,15.00,7.00,5.00,乙烯,丙烯,16.00,5.00,表2-31 Paccel法渣油裂解产品收率,2.00,1.00,2.00,2.00,7.00,5.00,3.00,2.00,1.00,1.00,其他碳四馏分,裂解碳五,苯,甲苯,二甲苯,2.00,2.00,6.00,3.00,1.00,13.00,15.00,13.00,22.00,芳烃抽余液,重质燃料油,18.00,18.00,8.00,14
24、.00,焦炭,10.00,2.00,1.00,丁二烯,1.00,(续表),表2-32 K-K法裂解产品收率,(待续),(续表),(待续),(续表),流化床反应器,裂解汽油,裂解气,水,分馏塔,分离器,急冷器,旋风分离器,循环油,循环油,裂解油,萘馏分,含焦重油,裂解油,热交换器(热量回收),加热器,原油,加热器,蒸汽,氧,BASF焦炭流化床原油裂解工艺流程,表2-33 BASF焦炭流化床原油裂解烯烃收率,表2-34 吴羽高温水蒸气裂解产品收率,(待续),(续表),(待续),(续表),表2-35 毫秒炉与常规炉单程收率的比较,(待续),(续表),表2-36 减压柴油加氢裂解产品收率,(续表),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烃类热 裂解 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2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