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总复习.ppt
《免疫学总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总复习.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免疫学总复习,免疫,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抗原,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抗菌肽,T细胞,B细胞(B1,B2),APC,MHC,T细胞活化,分化,TD,TC,B细胞活化,分化,抗体,免疫调节、免疫耐受,病理,肿瘤发生,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反复感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移植免疫,CD、AM,第一讲 绪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的类型适应性免疫应答特点,第二讲 抗 原,1.概念:抗原、半抗原、表位、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超抗原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3.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特性比较4.TD抗原与TI抗原,构像表位和线性表位,T细胞决定簇(T细胞表
2、位)T细胞决定簇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B细胞决定簇(B细胞表位)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簇。,T细胞决定簇与细胞决定簇,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特性比较,T细胞决定基 B细胞决定基识别受体 TCR BCR MHC分子 必需 不需表位性质 必须要加工处理 天然多肽、多糖、脂 成小肽片段 多糖、有机化合物表位大小 8-12氨基酸(CD8+T)5-15氨基酸、5-7单糖 12-17氨基酸(CD4+T)或5-7个核苷酸表位类型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线性表位表位位置 抗原分
3、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根据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应答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和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可分为TI-1Ag和TI-2Ag。,第三讲 免疫球蛋白,1.概念:抗体、免疫球蛋白、CDR、ADCC、条理作用、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2.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及水解片段3.五种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补体结合位点,可变区,稳定区,Fab段,Fc段,
4、(ADCC、调理作用),高变区,CDR,铰链区,抗体的主要功能,第四讲 补 体 系 统,1.概念: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2.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与比较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MASP,第五章 CK、CD、AM,1.概念:CK、CD、AM2.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点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4.黏附分子的类别及主要的功能,细胞因子分类和命名 按其来源可分为 淋巴因子(lymphokine)和单核因子(monokine)按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分类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5、 factor,TNF)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5.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6.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点,1.CK作用的高效性2.CK作用的局限性3.CK作用的短暂性4.CK作用的复杂性(1)多样性(2)交叉性(3)多效性(4)重叠性(5)拮抗性与协同性(6)双向性(7)网络性,第六讲 MHC 分子,1.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人类白细胞抗原、MHC限制性2.HLA复合体的结构及遗传学特点3.MHCI类抗原和I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
6、功能和组织分布4.HLA的生物学功能,经典的HLA-I/II类抗原,1分子结构(1)肽结合区(2)Ig样区(3)跨膜区(4)胞浆区2组织分布,第七讲 固有免疫,概念:固有免疫,PAMP,PRR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免疫防御,天然免疫,屏障结构,体表屏障:物理、化学、生物屏障,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gdT、B-1、NKT、肥大细胞、,体液中的抗菌物质:补体、防御素、炎性介质,适应性免疫,黏膜免疫系统,体液免疫:抗毒素、抗菌抗体、抗病毒抗体,细胞免疫,CTL,TDTH及其释放的CK,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主要特点,*屏障结构-皮肤
7、粘膜屏障-内部屏障*参与天然免疫的分子*参与天然免疫的细胞,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参与天然免疫的分子防御素 补体 溶菌酶 炎性介质,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三、参与天然免疫的细胞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NK细胞、gdT细胞、B-1细胞 肥大细胞,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识别特点识别特点 天然免疫 特异性免疫识别抗原种类 仅识别微生物 既可识别微生物分子抗原和靶分子结构 及其产物的组分(PAMP)也可识别非微生物抗原识别的特异性 泛特异性 高度特异性 识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不同抗原表位识别受体基因 在胚系中编码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重排(BCR体
8、细胞基因突变)识别受体分布 非克隆化 克隆化,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定义:一类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可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所识别。包括:脂多糖(LPS)、磷壁酸(LTA)、肽聚糖(PGN)、甘露糖、细菌DNA、双链RNA和葡聚糖等。PAMP的特征:-通常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而宿主细胞不产生;-为微生物的生存或致病性所必需;-为宿主天然免疫细胞泛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基础。,定义:一类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表面、非克隆性分布、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的识别分子。PRR
9、的生物学特征:*较少多样性;*非克隆性表达:同一类型细胞(如巨噬细胞)表达的PRR具有不同的特异性。*介导快速的生物学反应,无需细胞增殖。几类重要的PRR:MBL、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1.概念:抗原递呈细胞、抗原递呈2.成熟与未成熟DC的生物学特征及DC的生物学功能。3.MHCII类抗原提呈途径和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第八讲 抗原提呈细胞和抗原提呈,组织中未成熟DC-强吞噬和吞饮作用-处理抗原能力强-低水平的MHC-缺乏共刺激分子-递呈抗原能力弱淋巴组织中成熟DC-不再有吞噬能力-表达共
10、刺激分子(B7-1,B7-2)-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抗原递呈能力强,DC的生物学功能,*强的吞饮作 用*受体介导的内吞(FcR/CR/甘露糖受体)*吞噬作用*表面捕获(FDC)FcR和C3bR,抗原提呈,免疫调节,*激活初始T细胞,启动免疫应答*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分泌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T/B细胞*利用未成熟DC诱导免疫耐受,三种APC细胞特征比较,Menu,F,B,溶 酶 体 途 径,外源性抗原 新合成的MHC-II类分子(内质网中)吞噬小体 li占据抗原结合槽 溶酶体 蛋白酶 MIIC 吞噬溶酶体 li CLIP 蛋白酶作用 DM降解成1318AA小肽+CLIP脱落,
11、暴露抗原结合槽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 转运至APC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吞噬、内吞、吞饮,Menu,F,B,内源性抗原递呈途径,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胞质被蛋白酶体酶解 抗原肽(含8-13个AA)经TAP转运至内质网 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 转运至APC表面 递呈给CD8+T细胞识别,1.概念:TCR、BCR、TCR-CD3复合体2.T淋巴细胞:T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3.B淋巴细胞B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第九讲 免疫细胞,T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1、表面受体T细胞抗原受体:TCRab、TCRgd、CD3病毒受体:CD
12、4,即HIV病毒受体细胞因子受体:如IL-1R、IL-2R、IL-4R、IL-7R等丝裂原受体:PHA受体、ConA受体2、表面抗原MHC:表达MHCI类分子,活化后表达MHCII类分子CD分子:共受体:CD4 MHC-II类分子;CD8 MHC-I 类分子 共刺激分子:CD28、CTLA-4(CD152)B7-1,B7-2(CD80,CD86)CD40L(CD154)CD40 黏附分子:LFA-1(CD11a/CD18)ICAM-1、2、3 LFA-2(CD2)LFA-3(CD58),T细胞分类及其功能,Tc(CTL),Ts,?,T细胞亚类及其生物学功能,1.TCRgd:CD8+,在皮肤黏膜
13、免疫中起重要作用2.TCRab:(1)CD4+Th细胞的功能 Th1细胞:分泌IFN-、TNF-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分泌IL-4、IL-5、IL-10等,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2)CD8+T细胞功能 Tc细胞:特异性杀伤携带抗原的靶细胞(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3.NK1.1+CD4+T细胞:识别CD1提呈的脂类抗原,活化后可杀伤靶细胞;产生IL-4或IFN-g,促进Th0向Th2或Th1转化,1、表面受体BCR复合物:sMIg+Ig、Ig;细胞因子受体:IL-1R、IL-2R、IL-4R等FC受体:如FcgRII、FcR、FcR等补体受体:CR1(CD35)、CR2(
14、CD21)丝裂原受体:PWM受体、LPS等2、表面抗原MHC抗原:MHCI和MHCIICD抗原*B细胞活化共受体:由CD19、CD21、CD81组成;*共刺激分子:CD40、CD80(B7),B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1.概念: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突触2.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3.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第十讲 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一、识别阶段:抗原的摄取: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内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外源性抗原:APC/MHCIICD4+T细胞 内源性抗原:靶细胞/MHCICD8+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双识别:TCR-肽,TCR-MHC 共受体:CD4-
15、MHCII,CD8-MHCI,TCR的MHC限制性识别产生T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一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T细胞活化还需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CD4+T细胞,1.CD4+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1)活化信号1(抗原特异性信号)*双识别:TCR-肽 TCR-MHCII*共受体:CD4-MHCII,*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2)活化信号2(协同刺激信号)*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3)细胞因子(IL-1、IL-12等)2、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T细胞活化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IL-2及IL-2R)T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h、Th2及效应Tc
16、细胞),APC与T细胞间协同刺激分子及相应配体相互作用产生第二信号,细胞的增殖和分化,T,Te,Te,Te,Tm,CD4+T细胞增殖分化成Th1细胞,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CD8+T细胞,1.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1)活化信号1(抗原特异性信号)*双识别:TCR-肽 TCR-MHCI*共受体:CD8-MHCI,*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2)活化信号2(协同刺激信号)*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直接激活)*Th促进APC表达B7,向CD8T提供共刺激信号(间接激活)(3)细胞因子(IL-1等)2.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T细胞活化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如IL-2R,接受自分泌IL
17、-2或Th细胞产生的IL-2(间接激活)T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h、Th2及效应Tc细胞),A:病毒感染的DC细胞持续性高表达B7分子,从而提供活化信号1、2,激活CTL并使其分泌IL-2,直接激活机制,B:IL-2与IL-2R相互作用使CTL克隆扩增,A,B,活化CD4+Th1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引起单个核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浸润。1.促使炎症细胞从血管向局部渗出的因子:*TNF、LT: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胞表达黏附 分子;*趋化因子:MCF、LCF等;2.作用巨噬细胞的因子:MCF、MAF、MIF等;3.作用淋巴细胞的因子:LCF、IL-2、IL-3等;4.效应因子:IFN-、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学 复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2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