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蛋白酶体途径.ppt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泛素蛋白酶体途径.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蛋白质降解的蹊径泛素-蛋白酶途径,一、发现的过程二、泛素-蛋白酶途径概述三、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的组成四、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过程五、UPP途径生物学意义六 小 结,阿龙切哈诺沃出生时间:1947年出生地:以色列海法市国籍:以色列学位:1981年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博士学位获得成果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获得成果地点:以色列理工学院 美国费城福克斯切斯癌症研究中心 获奖年龄:57岁 现任职地点:以色列理工学院,该学院生物化学部的教授,同时兼任拉帕波特医学研究学院的负责人。,阿弗拉姆赫尔什科 出生时间:1937年出生地:匈牙利考尔曹格国籍:以色列 学位:1969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
2、莱大学哈达萨赫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获得成果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获得成果地点:以色列理工学院 美国费城福克斯切斯癌症研究中心 获奖年龄:67岁 现任职地点:以色列理工学院,该学院拉帕波特医学研究学院的著名教授。,欧文罗斯 出生时间:1920年出生地:美国纽约国籍:美国 学位:195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获得成果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获得成果地点:美国费城福克斯切斯癌症研究中心 获奖年龄:78岁 现任职地点: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该学院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系资深专家。,一、发现的过程,1、二十世纪70年代蛋白质的研究状况:科学家关于蛋白质如何“诞生”的研究成果很多,迄今
3、为止至少有5次诺贝尔奖授予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但关于蛋白质是如何“死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2、三位科学家的兴趣所在:A.蛋白质在细胞内到底是如何“死亡”的?B.为什么细胞需要能量来降解蛋白质?,3、三名科学家的汇合:20世纪70年代末期,切哈诺沃和赫尔什科以停薪留职的方式前往美国,与当时正在费城福克斯切斯癌症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的罗斯汇合,开始进行他们的研究工作。,4、发现泛素分子 1979年,当三人试图用层析法去掉血红蛋白时,他们发现萃取液分成了两个部分,每个单独的部分处于静止状态,但一旦将两个部分重新融合在一起,依靠ATP的蛋白质降解过程被再次启动。在其中一部分溶液中活跃的成份是一个
4、具有热稳定性的多肽,这个多肽含有一个分子量为9000的分子,并将这个分子取名为APF-1,即溶液1中的基本活跃因子,后来证实这个蛋白质就是泛素。,5、发现蛋白质降解过程的机理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三位科学家继续进行泛素分子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泛素分子调节蛋白质降解的机理,从而解释了蛋白质在细胞内“死亡”的过程。,2004年10月1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在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研究领域中的卓越成就。,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降解,这一过程只需要蛋白质降解酶
5、参与,可以在小肠内将食物降解为氨基酸;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它是一种高效率、指向性很强的降解过程。比如多数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需要能量,这是由于在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最终使得将要被降解的蛋白质被一种多肽链所标记,这就意味着细胞对蛋白质降解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种标记势必需要一定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在生物体内是以三磷酸腺苷的形式提供的。,二、泛素-蛋白酶途径概述,蛋白质的降解是一个精细控制的过程,首先有待降解的蛋白质被一种多肽(称之为泛素)所标记,接着这些蛋白质进入细胞的蛋白酶复合体中,蛋白酶复合体是一个上下有盖的圆桶状酵素,它们如同细胞的垃圾桶,专门负责蛋白质的分解及再循环利用,
6、泛素在这一过程中释出讯号,让蛋白酶复合体分辨出有待降解的蛋白质。,二、泛素-蛋白酶途径概述,三、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的组成,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由泛素(ubiquitin,ub)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酶组成。除泛素以外还包括4 种酶家族:泛素活化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E1)、泛素偶连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s,E2 s)也称泛素载体蛋白(ubiquitin-carrier protein)、泛素-蛋白连接酶(ubiquitin-ligating enzymes,E3 s)和蛋白酶体(proteasome)。蛋白的泛
7、素化和去泛素化都需要多种酶介导,upp既有高度底物多样性又具有针对不同调控机制的多样性。,泛素-Ubiquitin(Ub)的结构与组成,泛素含有76个氨基酸残基,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目前尚未发现泛素存在于原核生物中,泛素的氨基酸序列极其保守。泛素基因主要编码两种泛素前体蛋白质:一种是多聚泛素,另一种是泛素融合蛋白。,泛素分子调节蛋白质降解的机理,待降解的目标蛋白,泛素化蛋白,蛋白酶体-泛素化蛋白复合物,肽链,泛素分子,蛋白酶体,泛素分子与目标蛋白结合,此过程需要能量。,蛋白酶体与泛素化蛋白结合,开始分解目标蛋白。,目标蛋白被分解,蛋白酶体和泛素分子可循环利用,1.组成:泛素分子是由76个a.a
8、组成的小蛋白,分子量为8600,等电点PI为6.7。2.结构:Ub分子大约87%的肽链通过氢键形成二级结构,二级结构包括3个-螺旋,5个-折叠(-sheet),7个-转角(-turn)。,(一)泛素(Ubiquitin 简称Ub),整个分子呈紧凑的球形,N-末端为较紧密的球状结构域,C-末端是松散的伸展结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C-末端的4个残基从球形结构中伸出供Ub与靶蛋白形成UB-蛋白复合物。Ub-C末端的两个Gly(75Gly和76Gly)不可替代,否则Ub分子将完全失活。,3.Ub分子的稳定性:由于Ub分子包含一个显著的疏水核,并富含大量氢键,因而Ub分子特别稳定,对酸、碱、热富于抵抗力
9、,一旦折叠,能很快恢复天然状态。4.Ub分子的功能位点:a.C-末端的76Gly b.48Lys,5.Ub分子的分布:Ub分子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生物中,从不同种类高等生物中得到的泛素的一级结构几乎相同。对植物、酵母、动物中Ub分子的一级结构进行分析,仅有1、2、3个a.a残基不同,而其三维构象也基本相同。,(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中其它相关酶,泛素活化酶(E1)是催化泛素与底物结合所需的第一个酶。细胞内仅有单一的泛素活化酶基因。利用不同的转录起始点,它可产生E1 a 和E1 b两种泛素活化酶,它们的生物功能可能有所不同。泛素偶连酶(E2)是泛素与蛋白底物结合所需的第二个酶。细胞内有多
10、种泛素偶连酶基因,大多数泛素偶连酶有一个1416 KD的核心,含有活性所必需的半胱氨酸残基。在不同的泛素偶连酶间有约35%的同源性,这一区域可能参与泛素偶连酶和蛋白底物的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是泛素与底物蛋白结合所需的第三个酶。泛素-蛋白连接酶在决定泛素介导的底物降解方面有特殊的作用。不同类型的泛素-蛋白连接酶间缺乏序列同源性,而且分子量差异较大,蛋白酶体是催化泛素与底物蛋白偶联体降解的关键酶,包括20 s蛋白酶体和26 s蛋白酶体。26 s是由20 s和19 s复合体共同结合装配而成,此组装过程需要耗能。20 s蛋白酶体是主要起催化作用的复合体,它由14个不同的蛋白组装成一个筒状结构,由内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蛋白酶 途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2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