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人体代谢的媒介.ppt
《沟通人体代谢的媒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通人体代谢的媒介.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689,19,沟通人体代谢的媒介血液,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690,19.1 血液概述,19.2 血浆蛋白质,19.3 血液凝固,19.4 血细胞代谢,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691,19.1 血液概述,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692,(1)体液的重要部分,约占体重的8%。(2)血浆和血细胞组成。(3)沟通内外环境,维持内环境稳定。(4)物质交换的场所。(5)反映体内代谢状况。(6)血清(serum)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1、血液的基本功能,目 录,清华版教材
2、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693,2 血浆成分,(1)水占90%以上。(2)蛋白质。(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尿素、肌酸、肌酐、尿酸、胆红素、氨等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4)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乳酸、酮体、脂类等。(5)无机盐:Na+、K+、Ca2+、Mg2+、C1-、HC03-、HPO42-等。,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694,19.2 血浆蛋白质,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695,1 血浆蛋白的分类,(1)盐析法:白蛋白(清蛋白,a1bumin)、球蛋白(globulin)纤维蛋白原(fi
3、brinogen)A/G约为1.52.5(2)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白蛋白、球蛋白(1、2、)。(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4)等电聚焦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组合的双向电泳:200多种。,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696,血 清 蛋 白 电 泳 图 谱,B,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697,按来源分二类:,(1)血浆功能性蛋白质:抗体、补体、凝血酶原、生长调节因子、转运蛋白等。组织细胞合成后分泌入血,在血浆中发挥作用,质量变化反映机体代谢状况。(2)血红蛋白、淀粉酶、转氨酶等。细胞更新或破坏时溢入血浆,反映有关组织的更新、破坏或细胞通透性改变。,目 录,清
4、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698,按功能分8类:,(1)凝血和纤溶系统蛋白质:各种凝血因子(除外)、纤溶酶等。(2)免疫防疫系统蛋白质:各种抗体和补体。(3)载体蛋白:白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4)酶:血浆功能酶和非功能酶。,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699,(5)蛋白酶抑制剂:酶原激活抑制剂、血液凝固抑制剂、纤溶酶抑制剂、激肽释放抑制剂、内源性蛋白酶及其他蛋白酶抑制剂。(6)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等。(7)参与炎症应答蛋白:C-反应蛋白、2酸性糖蛋白等。(8)未知功能的血浆蛋白质。,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
5、00,2 血浆蛋白的特点,(1)大多由肝细胞合成,少数由内皮细胞合成,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2)肝合成后分泌入血时间为30分钟到数小时。分泌入血前经剪切信号肽、糖基化、磷酸化等加工变为成熟蛋白质。,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01,(3)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C-反应蛋白等不含糖,几乎都是糖蛋白,含有N或O连接的寡糖链。糖蛋白(glycoprotein)含糖量小于40%;蛋白多糖(proteoglycan)含糖量达90%95%。(4)糖链参与三级结构形成、合成后的定向转移,细胞间相 互识别等。,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02,(5)都有特征性
6、的半衰期,如正常成人的白蛋白的半衰期为20天。糖链可使半衰期延长。(6)许多有多态性(polymorphism)。多态性指在同种人群中,有两种以上且发生频率不低于 1%的表现型,如ABO血型物质。,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03,(7)在人体炎症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急性炎症或组织损伤,某些血浆蛋白增加50%1 000倍,称急性时相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白细胞介素-1是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的多肽,能刺激肝细胞合成许多急性时相蛋白。白蛋白、运铁蛋白等在急性炎症时含量下降。,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04,3 血浆蛋白
7、的功能,(1)稳定作用。(2)运输作用。(3)催化作用。(4)免疫作用。(5)凝血与抗凝血。(6)营养作用。,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05,(1)稳定作用,血浆蛋白的浓度和分子大小决定血浆胶体 渗透压的大小。2)白蛋白含量多而分子小,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左右由白蛋白产生。白蛋白占血浆总蛋白的60%。多数血浆蛋白的分子质量在160180kD之间,白蛋白分子质量仅为69kD。3)血浆蛋白为弱酸,其中一部分与Na+结合成弱酸盐,弱酸与弱酸盐组成缓冲对,参与维持血浆正常pH值。,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06,(2)白蛋白降低的原因及后果,1)合
8、成原料不足,如营养不良等;2)合成能力降低,如严重肝病等;3)丢失过多,如肾脏疾病、大面积烧伤等;4)分解过多,如甲亢、发热等;5)白蛋白由肝合成,占肝合成分泌蛋白质总量 的50%。白蛋白含量下降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产生水肿。,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07,(3)运输作用,1)某些血浆蛋白可与血浆中那些难溶于水、易从尿中丢失、易被酶破坏、易被细胞摄取的小分子物质专一性结合而运输。2)白蛋白能与许多物质结合,使其水溶性增加而便于运输。如游离脂酸、胆红素、性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金属离子、磺胺药、青霉素G、双香豆素、阿司匹林等。3)金属结合蛋白(如结合珠蛋白、
9、运铁蛋白、铜蓝蛋白)与金属离子(如铁、铜)结合运输,可防止金属离子丢失。,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08,结合运输的意义,1)防止血液中小分子物质由肾流失;2)增加难溶物质的水溶性,使其能够运输;3)解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并促进排泄;4)调节组织细胞摄取被运输物质。,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09,(4)催化作用,血浆功能酶:大多由肝合成后分泌入血,主要在血浆中发挥作用,如凝血及纤溶系统的蛋白水解酶。血浆非功能酶:在细胞内合成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正常人血浆中含量极低,有临床诊断价值。包括细胞酶和外分泌酶。,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10、学课件,1710,(5)免疫作用,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由浆细胞产生,电泳时主要出现在球蛋白区域,能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 合物,激活补体系统从而消除抗原对机体的损伤。2)分五大类,都是由四链单位构成的单体:IgG、IgD、IgE为单体,IgA为二聚体,IgM为五聚体。3)四链单位由两条相同的长链或重链(heavy chain,H链,450aa)和两条相同的短链 或轻链(1ight chain,L链,210230aa)组成。,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11,血浆蛋白质组,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于2002年首先选择了血浆蛋白质组作
11、为人类蛋白质组首期执行计划之一,初期目标是:比较各种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平台的优点和局限性;用这些技术平台分析人类血浆和血清的参考样本;建立人类血浆蛋白质组数据库。,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12,19.3 血液凝固,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13,案例分析,患儿牟x x,男,5岁,因反复鼻出血,关节肿痛10余天入院。,辅助检查:1血常规:Hb 85g/L;RBC3.571012/L;WBC1.251010/L;PLT 6.21011/L;N56;L44。2试管法凝血时间:12min。3简易凝血活酶生成及纠正试验:PT对照16s,病人15s;简易
12、凝血活酶生成最短时间22s;纠正:加吸附血浆14s,加储存血清21s(正常人15s)。,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14,问题讨论,2.患儿的凝血过程发生何种异常?,1.血液凝固的机制是什么?,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15,血液凝固概述,定义: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实质: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过程:,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16,1 凝血因子与抗凝血成分,(1)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
13、血因子。已知凝血因子14种,其中12种依发现的先后顺序用罗马数字统一编号。,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17,1)因子是血清中活化的因子,不再视为独立的凝血因子。2)因子是Ca2+,其余均为蛋白质,以酶原形式存在,通过其他酶的水解而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后,才具有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为凝血因子的激活。在凝血因子右下角加a(activated)表示其活化型,如被激活为a。,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18,3)除外,其他凝血因子存在于新鲜血浆中,多数在肝内合成。当肝严重病变时,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4)因子、的合成需要维生素K参与,故又称依赖维生素K的凝
14、血因子,这些凝血因子含谷氨酸,与Ca2+结合后发生变构,暴露出与磷脂结合的部位参与凝血。,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19,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20,(2)抗凝血成分(anti-coagulation components),主要的抗凝成分有三个: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21,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主要由肝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是血浆中最重要的生理性抗凝成分。能持久灭活凝血酶,还能抑制凝血因子a、a、Ia、a以及激肽释放酶等。,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
1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22,蛋白C系统包括蛋白C(PC)、蛋白S(PS)和蛋白C抑制物。PC是肝合成的蛋白酶原,可被凝血酶、胰蛋白酶及高浓度的因子a激活成APC,APC可使因子a及a水解灭活,阻止因子a与血小板结合,大大降低其凝血活性,还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2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一种单链糖蛋白,通过抑制因子a而抑制凝血。,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24,2 凝血途径(coagulation pathway),凝血因子被激活是使凝血酶原活化的关键步骤。,激活有两条途径:,(1)来自血液的凝血因子
16、参与的凝血过程称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2)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又称组织因子途径。,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25,(1)内源性凝血途径,接触活化阶段,因子和活化。因子的激活。因子的激活。,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26,(2).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暴露,激活因子。a激活因子,a可正反馈激活。a还可以激活,a可以激活。a-组织因子复合物的形成
17、,使内源性 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相互联系。,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27,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28,(1)血凝块的形成,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及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即血栓。,3 血凝块的形成和溶解,目 录,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1729,(2)纤维蛋白原,两条、两条、两条链组成。、三条肽链绞合成索状,两条索状肽链的N端再通过二硫键相连成纤维状。、链的N端各有16aa和14aa的短肽,称纤维肽A和纤维肽B。凝血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沟通 人体 代谢 媒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2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