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废水监测技术规范.ppt
《水与废水监测技术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与废水监测技术规范.ppt(2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TT-YNZK-XC2017年06月,第二篇 水与废水监测技术规范,第一章 地表水和废水监测技术规范,参照标准:1.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3.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CJ 343-2010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一.适用范围及规范性引用文件二.术语和定义三.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四.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五.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六.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七.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第一讲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项目,旬、月报水质评价中,必须参与评价项目:pH值、溶解氧、高
2、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9项。当其他项目有超过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标准时,应参加评价。季、期和年度评价项目:河流、湖库水质评价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表1规定的除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和粪大肠菌群4项以外的20项。若监测项目不全时,以上规定的9项参加评价。项目少于9项时,监测结果不足以反映水体水质状况,不作评价。总氮和总磷不参加水质类别的评价,只作为评价水体营养状态的指标;粪大肠菌群不参加水质类别的评价,只作为评价水体卫生状况的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水质类别各类水质类别比例(%)达到类水质
3、标准百分率(%)最大超标倍数断面超标率(%)主要污染项目 按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时段和频次,评价时段 一般可分旬、月、水期、季度、年度评价。评价数据的频次 旬报、月报等对水质进行短期评价时,可采用一次监测的数据评价;旬内、月内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平均值进行评价。季度评价、水期评价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的监测数据的平均值进行评价。年度评价应采用6次以上(含6次)的监测数据的平均值进行评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每个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是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的水质评价项目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
4、“符合”或“劣于”等词语。,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类别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类别评价,河段水质类别 城市河段设置有2个以上监测断面时(如: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确定河段的水质类别采用平均水质类别法,即将河段各个断面的各项污染物浓度分别进行算术平均,其中污染最重的项目所达到的水质类别即为该河段的水质类别。,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类别评价,河流、水系的水质类别当河流、水系的断面总数在5个(含5个)以上时,在断面类别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断面类别比例法,即根据评价河流、水系中各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河流、水系所有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来表征评价河流、水系的水质状况;当河流、水系的断面总数
5、少于5个时,则直接指出各个断面的水质类别。河流、水系不作整体水质类别的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类别评价,湖泊、水库水质类别湖泊、水库的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平均水质类别法,即将湖(库)的各个点位的各项污染物浓度分别进行算术平均,其中污染最重的项目所达到的水质类别即为该湖(库)的水质类别。对于大型湖泊、水库,亦可分不同的湖(库)区分别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达类水质标准评价,断面达到类水质标准百分率()断面水质达标百分率是对单个监测断面达标情况的分析,在多次监测中达到类水质的次数占总监测次数的百分比。河流、水系水质达标率()评价方法采用断面比例法,即评价河流、水系达类标准断面数占监测断
6、面数之百分比。,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定性评价,在描述断面水质状况时,定性评价分为: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级。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定性评价,在描述河流、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按照断面类别比例计算出各水质类别所占的百分比。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定性评价,河流、水系主要水质类别的确定 当河流、水系的某一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60,则称河流、水系以该类水质为主。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若类,或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70,则称河流、水系以类水质或类水质为主。除此之外,不指出主要水质类别。,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断面、河流
7、、水系水质为“优”和“良好”时,不评价主要污染项目;确定了主要污染项目的同时,应在项目后标注浓度最大值超过类水质标准的倍数,即最大超标倍数,如CODMn(1.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断面(点位)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方法 水质评价中,将水质超过类标准的项目按其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项目。河流、湖库、水系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方法 将水质超过类标准的项目按其断面超标率大小排列,取断面超标率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评价,断面水质比较 分析河流、水系中不同监测断面的某项目污染状况可直接用其浓度值或断面达标频率(指达
8、到类标准的次数百分比)进行比较;河流、水系间水质比较(1)断面达标率(指达到类标准的断面百分比)(2)河流、水系断面平均综合指数,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基本要求 进行同一水体、河流、水系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或多时段趋势比较时,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1)评价时选择的监测项目必须相同;(2)评价时选择的断面基本相同;(3)定性评价必须以定量评价为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断面单因子浓度平均值比较(主要是为断面浓度变化趋势定性描述打基础)断面达标频率比较(指达到类标准的次数)河流、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主要是为河流、水系水质变化趋势定性描述打基础)两时段比较不用综合指
9、数法,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定性分析 在定量变化趋势评价的基础上,对两个时段或多个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和变化的程度进行评价,用以下术语来描述变化的特征:无明显变化变 化:包括水体污染程度减轻或加重,水质好转或 下降 显著变化:包括水体污染程度显著减轻或显著加重,水质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两时段断面浓度变化趋势评价(1)当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小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可以说明该指标浓度无明显变化;(2)当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大于或等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可以说明该指标好转或恶化;(3)当指标浓度值的升高或
10、降低的幅度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了变化,则可以说明该指标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两时段的河流、水系水质变化趋势评价对河流、水系的水质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分析,以断面类别比例的变化为依据,对照定性评价的规定,按下述方法评价。(1)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2)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一级变化时,则评价为好转或恶化;(3)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两级以上(含两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分析断面、河流或水系在连续多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评价水质是否有变化及变化的程度,应对评价指标(如项目浓度、综合污染指数等)与时间
11、序列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检验秩相关系数和斜率的的显著性意义,从而确定其是否有变化和变化的程度。变化趋势应用折线图来表征。推荐常用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地表水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当评价对象的水环境质量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对引起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建议。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分析主要从直接影响因素,如水情变化、排污量变化等;间接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人口变化、污染治理投资等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水体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水环境污染防治决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湖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
12、指标: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制定相应标准,待标准正式颁布后,按新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混合区和过渡区不作达标评价。,功能区评价按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对应的标准和相关标准执行。l自然保护区执行类标准;l饮用水源执行类标准;l渔业用水执行类标准;l工业用水执行类标准;l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执行标准;l一般娱乐用水执行类标准;l农业用水执行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单个功能区达标评价 l评价单个功能区达标时,先评
13、价功能区内每个监测断面是否达标,每次监测项目中有一项不达标则该次不达标;l年度评价时,断面达标频次等于或大于80%时,该断面达标;l每个功能区中全部监测断面或点位达标则该功能区达标。河流、湖泊、水库功能区达标评价 l河流、湖泊、水库中达标功能区的个数占该水体功能区总个数的百分比为该河流、湖库的功能区达标率。城市地表水功能区达标评价 l城市所有地表水功能区达标个数占全部功能区的90%以上,该城市地表水功能区达标。,水环境功能区内断面(点位)及功能区达标时,不评价主要污染项目。确定了主要污染项目的同时,应在项目后标注其最大超标倍数,如CODMn(1.2)。断面(点位)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方法 水环境
14、功能区内断面(点位)评价中,断面(点位)超过规定的功能区标准的项目为超标项目;将超标项目按其断面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断面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项目。,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功能区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方法水环境功能区评价中,超过规定的功能区标准的项目为超标项目;将超标项目按其断面超标率大小排列,取断面超标率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项目。,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不同时段比较 在对水环境功能区不同时段定量比较时直接指出功能区达标比例增加(上升)或减少(下降)的百分点数值或图表表征,以说明达标比例的变化情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一、前 言二、范 围三、引用标准四、定义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
15、与采样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七、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八、流域监测九、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十、应急监测十一、监测数据整理、处理与上报十二、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十三、资料整编,第二讲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一、前 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订监测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相应的监测分析方法、流域监测、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污水流量计量方法、水质监测的质量保证、资料整编等内容。本规范还规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急监测的
16、基本方法。,二、范 围,本规范适用于对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的水质监测,包括向国家直接报送监测数据的国控网站、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市(地)级、县级控制断面(或垂线)的水质监测,以及污染源排放污水的监测。,三、引用标准,GB 681686 水质 词汇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GB 1299791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891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GB 1299991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 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1458193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 5017993 河流流量测量规范GB 15562.11
17、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排放口(源)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引用标准,HJ/T 151996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卫生部 卫法监发2001161号文,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ISO 5551:1973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 稳流测量的稀释法 第一部分 恒流注射法ISO 5552:1987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 稳流测量的稀释法 第二部分 积分法ISO 5553:1987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 稳流测量的稀释法 第三部分 恒流积分法和放射示踪剂积分法ISO 748:1979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 速度面积法ISO 1070:1973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
18、 斜速面积法,四、定 义,潮汐河流:指受潮汐影响的入海河流。水质监测:指为了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系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种特性指标取样、测定,并进行记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流域:指江河湖库及其汇水来源各支流、干流和集水区域总称。流域监测:指全流域水质及向流域中排污的污染源监测。水污染事故:一般指污染物排入水体,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以及环境带来紧急危害的事故。瞬时水样: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间和断面而言)采集的单一样品,一般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机采取。,四、定 义,混合水样等比例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等时混合水样:指
19、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断面)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四、定 义,采样断面: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等。背景断面: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消减断面:指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
20、断面,控制断面,河流监测断面设置,四、定 义,入海口:指河流注入海洋的河段。入河排污口:指向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排放污水的直接排污口,包括支流、污染源和市政直接排污口。自动采样:指通过仪器设备按预先编定的程序自动连续或间歇式采集水样的过程。比例采样器:是一种特殊的自动水质采样器,它所采集的水样量可随时间或流量成一定比例,即能用任一时段所采混合水样来反映该时段的平均浓度的水质采样器。油类:指矿物油和动植物油脂,即在pH2 能够用规定的萃取剂萃取并测量的物质。排污总量:指某一时段内从排污口排出的某种污染物的总量,是该时段内污水的总排放量与该污染物平均浓度的乘积、瞬时污染物浓度的时间积分值或排污系
21、数统计值。,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 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监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若干)和入海口断面。对行政区域可设背景断面(对水系源头)或入境断面(对过境河流)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若干)和入海河口断面或出境断面。在各控制断面下游,如果河段有足够长度(至少10km),还应设消减断面。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控制监测断面,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
22、要设置1 个监测断面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流域同步监测中,根据流域规划和污染源限期达标目标确定监测断面(见第8 章流域监测)。河道局部整治中,监视整治效果的监测断面,由所在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应急监测断面布设见第9 章。入海河口断面要设置在能反映入海河水水质并临近入海的位置。,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断面
23、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了解、优化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断面的设置方法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要求:基本上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药化肥施放区及主要交通路线。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如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如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入境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某行政区域时的水质状况,应设置在水系进入本区域且尚未受到本区域污染源
24、影响处。控制断面用来反映某排污区(口)排放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应设置在排污区(口)的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控制断面的数量、控制断面与排污区(口)的距离可根据以下因素决定:主要污染区的数量及其间的距离、各污染源的实际情况、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其它水文特征等。此外,还应考虑对纳污量的控制程度,即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如某河段的各控制断面均有五年以上的监测资料,可用这些资料进行优化,用优化结论来确定控制断面的位置和数量。,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出境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因此应设置在本区域最后的污水
25、排放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已基本混匀并尽可能靠近水系出境处。如在此行政区域内,河流有足够长度,则应设消减断面。消减断面主要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应设置在控制断面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内主要河流的干流、一、二级支流的交界断面,这是环境保护管理的重点断面。,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其它各类监测断面a.水系的较大支流汇入前的河口处,以及湖泊、水库、主要河流的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b.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的交界处应设置出境断面和入境断面。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d.对流程较长的重要河流,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废水 监测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2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