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和蛋白质技术.ppt
《核酸和蛋白质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酸和蛋白质技术.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核酸和蛋白质分析技术,第一节 核酸分析技术,讲述内容:1、核酸电泳 2、杂交技术 3、PCR技术 4、基因芯片,一、核 酸 电 泳,(一)DNA的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分子克隆的中心技术之一。1.琼脂糖凝胶用于分离大于2001000bp的片段;操作简单、快速,且分离范围广,分辨率高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用于分离5500bp的片段;效果好、分辨率极高,相差1bp的DNA片断就能分开,能容纳相对大量的DNA 用于核苷酸多态性的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基本过程,材料:电泳缓冲液(常用TAE或TBE)、电泳级琼脂糖、溴化乙锭溶液(核酸显示剂)、加样缓冲液(保证核酸不在加样孔中扩散和用于电泳时间的指示系统)、水
2、平凝胶电泳装置及制胶系统、直流电源系统。基本过程:制胶 放入电泳槽中并加入电泳缓冲液 取出梳子 将适量的核酸样品和上样缓冲液混合并上样于加样孔中 一定电压条件下电泳 合适的时间后停止电泳 取出凝胶进行溴化乙锭染色 凝胶成像系统紫外灯下观察并照相保存结果 注意:溴化乙锭具有致癌性,操作时要带手套,不同浓度琼脂糖的凝胶分离范围,琼脂糖浓度(,W/V)DNA分子的有效分离范围(kb),0.7 0.8-100.9 0.5-71.2 0.4-61.5 0.2-32.0 0.1-2,影响DNA在凝胶中迁移速率的因素:,1 DNA分子的大小2 构象3 凝胶浓度4 电压5 缓冲液,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过
3、程中 DNA Ladder的形成,PCR产物的琼脂 糖电泳,聚丙烯凝胶电泳的银染结果分析,特殊的凝胶电泳,倒转电场凝胶电泳(FIGE):用于分离分子量102000kb的DNA分子;钳位均匀电场电泳(CHEF电泳):可分离大于107bp的DNA分子,基本过程同DNA电泳一样,但应明确一点的是,因为RNA分子对RNA酶的作用非常敏感,因此必须用对RNA酶有抑制作用DEPC水来配置所有溶液,所有与RNA接触的仪器和装置都要严格处理以尽量减少RNA酶对样品的降解;另外,因为RNA分子有二、三级结构可以影响其电泳结果,因此电泳时应在变性剂存在下进行,常用的变性剂为甲醛和戊二醛。,(二)RNA 电 泳,二
4、 核酸杂交技术,(一)Southern Blot原理:,将待检测的DNA分子用/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继而将其变性并按其在凝胶中的位置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薄膜或尼龙膜上,固定后再与同位素或其它标记物标记的DNA或RNA探针进行反应。如果待检物中含有与探针互补的序列,则二者通过碱基互补的原理进行结合,游离探针洗涤后用自显影或其它合适的技术进行检测,从而显示出待检的片段及其相对大小。用途:检测样品中的DNA及其含量,了解基因的状态,如是否有点突变、扩增重排等。,Southern Blot 操作步骤:,DNA 琼脂糖电泳 印迹转移 预杂交 杂交(变性探针)洗膜 放射自显影或
5、显色,原理:在变性条件下将待检的RNA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继而按照同Southern Blot相同的原理进行转膜和用探针进行杂交检测。用途: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及其含量。,(二)Northern Blot,操作过程,mRNA提取 甲醛变性电泳 印迹转移 预杂交 杂交(变性探针)洗膜 放射自显影或化学发光,(三)探针标记技术,1 标记物:放射性和非放射性两种放射性:非放射性:生物素、地高辛素、荧光素 2、标记方法(1)切口平移法(2)随机引物法(3)末端标记法(4)单链DNA探针标记(5)寡核苷酸探针标记法,32P、35S和3H,三 PCR技术,PCR(Polymer
6、ase chain reaction)是用一对寡聚DNA作为引物,通过加温变性退火DNA合成这一周期的多次循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由于这种扩增产物是以指数形式积累的,经2530个循环后,扩增倍数可达106。Dr.Karry Mullis 1985年发明,获199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目的:用于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区段。,(一)原理:双链DNA通过高温变性解离成互补单链DNA 变性 与一对寡核苷酸引物(5,3)降低温度退火 DNA加热变性+引物慢慢冷却使其结合,形象地称为退火 适温延伸5/3引物形成新链变成4条链DNA 延伸 第二轮:变性退火延伸呈指数增长 理论值:一轮一倍
7、10轮 103=1000倍 20轮 106 30 轮 109 理论 模板扩增30轮 1ng-1g 实际 模板扩增30轮 1ng-10g,1 Taq DNA聚合酶: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Taq)的DNA聚合酶 53DNA聚合酶活性;无35外切酶活性,35轮0.25%错配,与原始模板有差别;最适聚合酶 温度72,选择72延伸 半衰期:92.5 130min 95 40min 97.5 56min 变性温度:95使其在整个扩增循环中保持足够活性,(二)基本要素,pfu DNA 聚合酶,耐热53DNA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精确度:pfu Taq 但pfu扩增效率通常比Taq
8、酶略差文献报道:Taq+pfu 会起到较好效果,2.引物 人工合成短寡核苷酸20bp-25bpTm=55-60,Tm值要相近,每条10-50pmol/100l 设计原则:(1)靠近5上游Primer与双链DNA正链相同 3下游Primer与双链DNA正链互补,与负链相同 正链5 3 上游Primer 下游Primer 负链 3 5 例如:IL-3正链 5GCTCCATGACCCAG-GCGATCTTTTGAGTCCAA 3 负链3CGCTAGAAAACTCAGGTT 5 上游:与其相同 下游:先写出相应负链35然后倒过来53 所以负链Primer:5-TTg gAC TCA AAA gAT C
9、gC-3,(2)Primer 本身不要出现内部互补序列 形成loop环,内部二级结构 如:GGGTCGATTCCTACCCATGC(3)注意减少Primer间互补序列 导致2个Primer形成dimer 一般不要超过3个互补bp 如:CCCATGC ATGGAGTC:GGGTCTA TCAGTAAGC,修饰 如:32P、生物素、荧光素,不影响其效果 突变:AGCTCCATGACCCAG 5CGCTCCATGACCCAG 3 注意:绝不可以在3端进行上述改造 DNA聚合酶是53聚合,若3端改造不能互补不能延伸,(4)Primer 5未端可修饰、突变:,(5)primer 5端增加碱基 内切酶识别
10、点:(G)GAATTC GCTCCATGACCCAG 保护bp 对PCR产物cloning有很大好处 便于内切酶消化,不同内切酶需保护bP数量不同 EcoRI 1 BglII 2-3 XbaI 2-3 Hind 3 BamHI 2-3 PstI 4 XhoI 4 NotI 10 如果所用保护bp数量不合适影响内切酶消化影响下步克隆 未切开,连接不上,ATG起始密码TAA、TAG、TGA终止密码如: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无膜内区、穿膜区,只有膜外区。,3.模板:可选:DNA mRNA逆转录cDNA DNA包括:质粒 噬菌体 染色体DNA 较小 较大 目的gene是单拷贝 变性较易 变性较难 非常大,
11、变性难 模板用量 Plasmid:lng Chromosome:300-500ng 注意:防止交叉污染,4.dNTP:四种脱氧核苷酸,基本原料终浓度:50M 注意:不稳定,保存时间长会失效,5.Mg2+TaqDNA聚合酶作用时需要Mg2+不同的酶需不同Mg2+Taq:较少,Mg2+对反应影响很大,mM终浓度 pfu:Mg2+2-3mM,dNTP、primer用量约增加一倍 外界影响:EDTA鳌合Mg2+选较低浓度TE(10mM Tris,1mMEDTA);DNA模板、引物和dNTP 的磷酸基团均可与Mg2+结合,降低Mg2+有效浓度。如果扩增产物或效率不理想,要注意调整合适的 Mg2+浓度,(
12、1)变性温度:94-95 Templete:GC比例高、长度很长,则变性T(2)退火:温度越高,扩增特异性越好取决于Tm值:Tm退火T;Tm退火T若Tm较高,可使退火和延伸在同一温度(3)延伸:500nt-1min 500nt3min一般:4060sec,6.温度和时间:,(三)PCR技术的应用,1.基因检测:2.基因克隆化3.DNA突变4.DNA序列分析,四、基因芯片,利用核酸杂交的原理,应用于DNA、RNA的研究,操作流程,(1)探针的设计、合成与芯片的制作(商品化产品);(2)靶基因样品的制备;靶基因的制备:RT-PCR(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标记方法:分别进行荧光素标记如:Cy3和Cy5(
13、3)生化杂交反应;与常规的分子杂交过程基本相似 封闭 预杂交 杂交 洗脱(4)杂交信号的检测与结果的分析 激光共聚焦荧光检测系统收集荧光信号,计算机分析,基因芯片的应用,用于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基因组分析和后基因组研究 举例:美国斯坦福大学Davis等用PCR法从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得到了1046种cDNA片段,制成芯片,然后与热处理的T淋巴细胞和未处理的T细胞种提取的mRNA反转录出的单链cDNA片段杂交,经激光共聚焦扫描系统分析,共发现1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1个是被热诱导的,6个是被热抑制的。经序列分析证实,其中3个是未报导的新基因。,第二节 蛋白质分析技术,讲述内容:一、W
14、estern Blot 二、ELISA三、免疫荧光技术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五、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一 Western Blot,1 原理:将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或PVDF膜上,然后与能特异性识别待检蛋白的抗体进行反应,洗涤去除没有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后,加入标记的、能识别特异性抗体的种属特异性抗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标记抗体,加入适合标记物的检测试剂进行显色或发光等,观察有无特异性蛋白条带的出现,也可通过条带的密度大小来进行特异性蛋白的半定量。,2 操作过程,SDS-PAGE电泳 转膜(PVDF或硝酸纤维素膜)封闭 一抗 洗涤 酶
15、标二抗反应洗涤 显色或化学发光显影,Hours 0 4 8 16,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the cleavage of Caspase-3.IM9/Bcl-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20M of gossypol for 4,8 and 16 h.After treatment,cells were harvested and lysed in lysis buffer.50ug of protein was loaded in each lane and the expression of actin was detected as a
16、loading control,0h 4h 8h 16h,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cytochrome C release.,Cytochrome c release from mitochondria to cytosol in gossypol-treated IM-9/Bcl-2 cells.Cells were treated with 10M gossypol for different times,cytosol and mitochondrial protein were subject to SDS-PAGE followed by immunoblo
17、t with cytochrome c specific antibody.,Cyto-C,X-Protein,3 注意的问题,(1)蛋白质电泳常用SDS-PAGE:单一亚基组成的蛋白质非变性PAGE:多个不同亚基组成的蛋白质Tris-Tricine胶中电泳:用于分子量小于10kDa的多肽和蛋白的电泳,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聚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操作时要戴手套,(2)转膜,戴手套,避免用手接触滤纸、凝胶和膜,因为手上的油脂会阻断转印。滤纸和膜的尺寸与凝胶大小一致以适量的转移Buffer室温平衡滤纸、凝胶和膜1530min,如果是PVDF膜,必须先用甲醇激活后浸泡。方向正确:凝胶在阴极,膜
18、在阳极排去滤纸、胶和膜间的气泡。电转时间:100V 1-2h,可根据蛋白分子量的大小灵活 选择转移结束后,凝胶用考马氏亮兰染色以确定转移效率膜用丽春红染色观察蛋白分子量标准的位置,(3)封闭,用5脱脂奶粉或3BSA(含0.1Tween20 TBS或PBS配制)时间:室温2h或4C过夜,(4)显色或显影,显色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为DAB碱性磷酸酶:底物为BCIP/NBT化学发光显影最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有不同的发光底物(商品化产品)注意:化学发光前将膜用不含Tween20的TBS或PBS洗涤一次 曝光的时间和显影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5)膜的再利用,化学发光后的硝酸纤维素膜用St
19、ripping Buffer洗涤后(洗涤Buffer:62.5mm pH6.7 的Tris-HCI含2SDS和100mm的 2ME)用不同的一抗进行杂交,检测其它蛋白的表达情况。一张膜可以重复使用34次。碱性磷酸酶显色的膜不能再进行杂交,1 原理: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酸 蛋白质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9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