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腐蚀与防护-动力学(上海交大材料).ppt
《材料腐蚀与防护-动力学(上海交大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腐蚀与防护-动力学(上海交大材料).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腐蚀过程动力学,极化作用 腐蚀极化图 混合电位理论 腐蚀反应动力学方程 电化学腐蚀中的阴极过程,第一节 极化作用,一、极化现象,已知:Cu、Zn在该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分别是Eec=0.05V,Eea=-0.83V,R外=110,R内=90。,试问:将面积各为10cm2的一Cu块和一块Zn片分别浸在盛3%NaCl溶液的同一容器中,外电路导通后,该腐蚀电池的电动势(腐蚀电流)将如何变化?,电路导通前,R外,I=0电路导通瞬间,有一个很大的起始电流 I始=(0.05+0.83)/(110+90)=4.410-3A随后,电流很快减小。数分钟后达到一个稳定值 I稳=1.510-4A。减小为开始的1
2、/30。,实验结果,极化作用-由于通过电流而引起腐蚀电池两极间电位差减小,并因而引起电池工作电流降低的现象。,Ec Ea Eec-Eea,R不变,只能是,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阳极极化:电位偏离初始电位正移。,阴极极化:电位偏离初始电位负移。,腐蚀电池的极化包括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不过两者的极化程度不相同。,极化曲线:同一电极上电极电位与电流密度之间变化关系的曲线。,二、极化曲线,K 开路时,i=0,Cu和Zn的电位分别为静止电位Eoc(Cu),Eoa(Zn),Zn,Cu,测Zn电极电位的电路没画出来,r,K,A,测量电偶腐蚀电池的极化曲线的装置,Cu电位负移,Ec(Cu)-Ea(Zn)=iR,
3、R=0,i 达到 imax,K 闭路时,电流通,r 减小,电路欧姆电阻 R减小,电流 i 增大,Zn电位正移,用上图装置测量的极化曲线(Zn和Cu面积相等),-E,Eoa(Zn),Ea(Zn),Ec(Cu),Eoc(Cu),i,imax,注意:极化曲线的绘制 时,极化曲线的形状与电极的面积有关,面积改变,极化曲线的形状也改变。,Sa=Sc,极化曲线的形状与电极面积无关,只取决于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特征。,2、过电位(极化值、超电势),从极化图上可以得到如下信息:,1、电极的起始电位值,任何电流密度下所引起的电位变化值,以或V表示。,规定:过电位取正值。,过电位的大小表明极化作用程度的大小。过电
4、位越大意味着对腐蚀的抑制效应越大。,3、极化率(极化电阻),极化曲线的斜率,反映任一电流密度下电位变化的趋势。,极化率有量纲,又称极化电阻。,极化曲线越陡,则Rp越大,表明电极反应过程阻力越大,电极反应难以顺利进行。,用腐蚀电池自身电流测定极化曲线(构成腐蚀过程的两个电极反应的电极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关系)称为:真实极化曲线或理论极化曲线。,用腐蚀电池自身电流测定极化曲线的不足:(1)只能用于宏观腐蚀电池;(2)测出的极化曲线不能相交,而交点“S”的坐标是极为重要的测定参数。,三、用外加电源法测定极化曲线,1、恒电流法 E=f(i)不能用以测量E=f(i)是多值函数的极化曲线,2、恒电位法 i=f
5、(E)通常使用该方法。,用外加电源法测得的极化曲线称为实验极化曲线或实测极化曲线。,该极化曲线起点是Ecorr,阴、阳极化曲线的起点相同。(因为实际金属一进入溶液就成为极化了的电极),测定方法:调节“电源”的输出电压,电流计G 测得电流 I,电位计跟 踪待测电极的电势。得到 E待测 I 曲线。,参比电极离待测电极很近,使两极间的IR可忽略,实验极化曲线和真实极化曲线的关系示意图,两种曲线的内在联系:阳极极化:(实验)外加电流(E1M)=(真实)阳极电流(E1M”)-(真实)阴极电流(E1M)用失重法测定,阴极极化:(实验)外加电流(E2N)=(真实)阴极电流(E2N”)(真实)阳极电流(E2N
6、)用容积法测定,E,Ecorr,E0 Fe/Fe2+,E0 H2/H+,Icorr,I1,E1,E2,E3,未通电,自腐蚀Ecorr 和Icorr。,通电,阳极极化,I1“,I1,2、E2,电流计测得I2,用失重法测得真实阳极I2“真实阴极I2=I2“I2。,3、E1,电流计测得I3,用失重法测得真实阳极I3“真实阴极I3=I3“I3。,I3,I3“,I3,1、Ecorr E1,电流计测得I1,用失重法测得真实阳极I1“真实阴极I1=I1“-I1。,I2,I2“,I2,举例:铁在稀盐酸中被腐蚀放出氢气。,通电,阴极极化,极化 腐蚀电流降低 腐蚀速度减小,到底是为什么?,?,四、极化原因和类型,
7、腐蚀电极反应的基本步骤 金属腐蚀过程是典型的复相反应,一个电极反应至少需包括如下连续步骤:(1)液相传质:溶液中的反应物向电极界面迁移。(2)电子转移(放电):反应物在电极界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3)液相传质或新相生成:产物如果是离子,向溶液内部迁移;如果是固体或气体,有新相生成。,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电子转移步骤的阻力所造成的极化。2.浓差极化(浓度极化):液相传质步骤的阻力所造成的极化。3.电阻极化(欧姆极化):表面生成致密覆盖膜,对金属离子迁移起阻挡作用。各步骤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性,速度控制步骤 在稳态条件下,各步骤(串联)的速度应相等,其中阻力最大的步骤决定了整个电极反应的速度,
8、称为速度控制步骤,简记为RDS。,极化种类,发生阳极极化的三种情况(原因)电位正移:,表面积累正电荷 界面积累正电荷 钝化膜阻止电荷转移(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电阻极化),M,M,M,M n+,M n+,M n+,e,电荷交换速度慢,负电荷积累(电化学极化),氧化剂传输较慢,负电荷积累(浓度极化),阴极极化(产生原因)电位负移,M,M,第二节 腐蚀极化图及其应用,一、Evans极化图,Evans(1889-1962),英国科学家Evans是世界最著名的腐蚀专家,大气腐蚀理论创始人,防腐包装技术的奠基者。从事金属保护及金属电化学研究工作。1923年Evans首先提出金属的大气腐蚀理论,并阐述
9、了金属腐蚀的电化学特征,特别强调了水蒸气的影响。,Evans极化图的数学表达式,是阳极极化曲线的斜率,叫阳极极化率,记为Pa,表示阳极反应的阻力。,是阴极极化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叫阴极极化率,记为Pc,表示阴极反应的阻力。,是电路的欧姆电阻R,在腐蚀电池中,主要是溶液电阻Rs。,Evans极化图的本质特征:用极化曲线的斜率来表示腐蚀电池工作的阻力,电极反应的阻力越大,极化曲线的斜率就越大。,2、影响腐蚀速度的因素,1、极化值和极化率,(1)起始电位的影响,二、Evans极化图的应用,(2)极化、去极化的影响,(3)内阻R内的影响,(a)阳极初始电位负移(b)阴极初始电位正移(b)阴极极化率大,
10、(d)阳极极化率增大(e)初始电位差和阴阳极(f)溶液欧姆电阻大 极化率共同影响,E,Eoa,Icor,Icor,E,Eoc,I,E,Icor,I,Pa,Icor,I,I,E,E,E,Icor,Icor,I,用Evans极化图表示各种因素对腐蚀电流的影响,Pc,I,E,3、表示腐蚀电池的控制类型,(3)欧姆电阻控制:R Pa,Pc,(2)阳极极化控制:Pa Pc,R可以忽略,(1)阴极极化控制:Pc Pa,R可以忽略,第三节 混合电位理论(共轭体系的反应耦合),一种金属腐蚀过程中,腐蚀电极界面上至少同时进行着两个电极反应:一个是金属的氧化反应,一个是去极化剂的还原反应。由于两者平衡电位不同,它
11、们将彼此互相极化。,举例:铁在稀盐酸中被腐蚀放出氢气。,(主要按阳极反应进行)(主要按阴极反应进行),Fe Fe2+2e,Fe Fe2+2e,H2 2H+2e,H2 2H+2e,lg i,i corr,Ecorr,E0 Fe/Fe2+,E0 H2/H+,混合电位概念,io Fe/Fe,io,H2/H+,(单电极:ia1=ic1)(单电极:ia2=ic2),金属溶解(腐蚀)速度;ia=ia1-ic1氢析出的速度;ic=ic2 ia2,因该腐蚀体系没有外接电路,即没有电流进出,所以金属溶解和析氢速度相等 icorr=ia=ic,在一个孤立电极上同时以相等速度进行着一个阳极反应和一个阴极反应的现象,
12、称为电极反应的耦合。,互相耦合的反应,称为共轭反应。相应的腐蚀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在两个电极反应耦合成共轭反应时,平衡电位高的电极反应成为阴极反应,平衡电位低的成为阳极反应。,由于两个耦合的电极电位不同,彼此互相极化,它们偏离各自的平衡电位,极化到了一个共同的电位 Emix,称为混合电位。混合电位既是阳极反应的非平衡电位,又是阴极反应的非平衡电位,且Eea Emix Eec。当电极系统达到稳定时,其混合电位保持不变,称稳定电位。如果在这个共轭反应中,阳极反应是金属的溶解,结果导致金属的腐蚀,这时混合电位又叫腐蚀电位Ecorr。相应于腐蚀电位下的阳极溶解电流称为腐蚀电流Icorr或腐蚀电流密度
13、icorr。,ia1+ia2=ic1+ic2,Ecorr 稳定电位/混合电位/自腐蚀电位/腐蚀电位 腐蚀状态Icorr 腐蚀电流或自腐蚀电流 腐蚀速度,说明在共轭体系中,总的阳极反应速度和总的阴极反应速度相等。,系统中,混合电位总是处于多电极反应中最高平衡电位和最低平衡电位之间,它是各电极反应共同的非平衡电位。,混合电位的概念可以推广到多个电极反应在同一个电极上耦合的情况,形成多电极耦合系统。,第四节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方程,(反应活化能:使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所必须具备的能量。),一、单电极反应的极化方程式,电极电位的变化会改变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影响电化学的反应速度。电位与电极反应活化能的关系为:
14、对于氧化反应来说,电位变正时,金属晶格中的原子具有更高的能量,容易离开金属表面进入溶液。因此,氧化反应活化能下降,氧化反应速度加快。当电极电位比平衡电位高E时,则电极上金属溶解反应的活化能将减小nFE。对于还原反应则相反,将使还原反应的活化能增加nFE。,(一)电化学极化方程式,nFE,G=nFE,nFE,W0OR,W0R O,电位变化E对反应活化能影响,势能,活化能,始态,终态,电位与反应活化能关系:W+=Wo-nFE W-=Wo-+nFE,式中,W+和W-分别表示氧化和还原反应的活化能;Wo和Wo-分别表示平衡电位下氧化和还原反应的活化能。和为动力学参数(传递系数),分别表示电位变化对还原
15、反应和氧化反应活化能影响的程度:+1,也就是说,由于电位变化引起的电极能量的变化为nFE,其中部分用于改变还原反应的活化能,部分用于改变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和可由实验求得,一般取0.5。,电化学反应电流密度与电极反应速度关系:V=ia/nF 或 ia=nFV,V=kC exp(W/RT)未极化时反应速度:V氧化=k1CRexp(-Wo+/RT)V还原=k2CO exp(-Wo-/RT)用电流表示:i氧化=nFk1CR exp(-Wo+/RT)i还原=nFk2 CO exp(-Wo-/RT)式中,k1、k2为比例常数;CO 和 CR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浓度。,在平衡时(电极上没有净电流流过),i氧化=
16、i还原=io,交换电流密度的定义:io=nFk1CR exp(-Wo+/RT)=nFk2 CO exp(-Wo-/RT)(在平衡电势下,电极反应是处在动态平衡状态,即正向反应的速率与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此时的电极单位面积上的电流称为交换电流密度。正,反方向相等,净电流为零。)io 重要动力学参数,决定于材料的本性,表征电化学反应难易和速度。,电位极化后反应速度:i氧化=io exp(nF E/RT)i还原=io exp(-nF E/RT),i 0 反映电极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也反映电极反应的极化性能的强弱。相同时,i 0愈大,电极反应愈容易进行。i 相同时,i 0愈大,电极反应的可逆性愈大(即
17、电极反应愈不容易极化或极化性能弱)。参考电极电位必须稳定,如 SHE。i 0 与电极反应本性,电极材料,浓度及温度有关。,i 0 的测量方法:一是利用强极化数据,将Tafel直线段延长到平衡电位Ee(=0),便可得出i0。二是利用微极化数据,在 i坐标系中作极化曲线。,实际测量电流密度:ia=i氧化-i还原=io exp(nF Ea/RT)-exp(-nF Ec/RT)ic=i还原-i氧化=io exp(-nF Ec/RT)-exp(nF Ea/RT)定义Tafel斜率:ba=2.3RT/nF bc=2.3RT/nF获电化学步骤最基本的动力学方程式:半对数形式,阳极极化:ia=io exp(2
18、.3Ea/ba)-exp(-2.3Ec/bc)阴极极化:ic=io exp(-2.3Ec/bc)-exp(2.3Ea/ba),这就是单电极反应电化学极化的数学表达式,(1)强极化时的近似公式(当E 200mV):当强阳极极化时(Ea很大),ia=io exp(nFEa/RT)当强阴极极化时(Ec很大),ic=-io exp(nF Ec/RT)上式取对数整理,获Tafel关系 过电位与极化电流的关系:E=a+b lg i 其中 a=-2.3RT lg io/nF,b=2.3RT/nF a Tafel常数,与电极材料、表面状态、溶液组成及温度有关;b Tafel 斜率,与材料无关不大。,(2)弱极
19、化时的近似公式(E 5mV):将以下电化学极化方程式:ia=ioexp(2.3 Ea/ba)-exp(2.3 Ec/bc)ic=ioexp(-2.3 Ec/bc)-exp(2.3 Ea/ba)指数项按级数展开(x0,ex=1+x),略去高次项,可得近似公式:Ea=RT ia/ionF=Rr ia Ec=RT ic/ionF=Rr ic 其中:Rr=E/ia=RT/ionF 法拉第电阻或电化学传荷电阻,表征电化学腐蚀的速度。,在弱极化范围,电极的极化值E与极化电流接近线性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线性极化。弱极化区称为线性极化区。,弱极化区 腐蚀速度:Ea=RT ia/ionF=Rr ia 强极化区 动
20、力学参数:E=a+b lgi a=-2.3RT lgio/nF b=2.3RT/nF,极化曲线的弱极化区和强极化区,i 0,传质过程的三种形式:对流 流动/热运动(Vx Ci)迁移 电场作用(+/-Ex UiCi)扩散 浓度差/浓度梯度-D(dCi/dX),浓差极化由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扩散速度小于电化学反应速度,从而引起电位变化的现象。(扩散控制电极过程速度),稳态扩散方程:(一维扩散方程 Fick第一定律)dN/dt=-D(dC/dX)dN/dt 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扩散物质流量(mol/m2S);D为扩散系数(cm2/S(105));dC/dX 为浓度梯度(mol/cm4)。,浓度方向,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腐蚀 防护 动力学 上海交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