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ncctljsinacom.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ncctljsinacom.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 坚,新课程:反思与行动,新课程酝酿始于19961998年决策始于19992000年实验始于2001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推进进程2001年 42个实验区 0.5%-1%2002年 570个实验区 18%-20%2003年 1642个实验区 40%-50%2004年 70%-90%2005年 100%,普通高中新课程推进进程2004年 4个省(区)13%2005年 8-10个省(区)25%-30%2006年 15-18个省(区)40%-50%2007年 覆盖全国 10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果,1、颁布了一系列基础教育新课程政策文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整体框架,
2、确立了新时期的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结构,调整了课程门类,减少了课时总数,颁布了课程标准,基本构建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了促进新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2、审定了一批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新教材,审定通过的新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更加重视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联系;在呈现方式上,力求做到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些教科书在实验工作中得到了师生普遍好评。,3、探索了一条加强中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改革后的德育课程更加重视反映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科课程和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4、形成了一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3、的骨干队伍,国家和省级实验区成为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重要基地;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确保了改革实验顺利进行,一支充满理想和实干精神的工作团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5、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发展机制,各地先后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坚持民主、科学决策的原则,建立了研究与咨询、实施与指导、评估与调整的工作程序,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各司其职、职能到位的工作网络。,反思一:追问新课程“新”在哪里?,教材?,新课程“新”在哪里?,门类?,课时?,内容?,新课程“新”在哪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新课程“新”在哪里?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管理文化课程学校社会民主、
4、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问题:实施新课程需要多久?,13 年?58 年?50100 年?,反思二:倾听来自课程实践的呼声,新课程因其设计理念的先进性、触及问题的尖锐性、影响所及的广泛性,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不同程度的引发了学术观点的碰撞和讨论。新课程本身并不十全十美,尤其是在新旧课程并行交替的阶段更面临观念上和制度上的挑战。,1组织保障,值得反思的倒挂现象问题:如何使课程改革成为行政管理部 门的内在自觉需求?课程改革:成在教师 败在领导,2制度建设,文化滋养制度,制度促进文化问题:在新旧课程交替过程中,如何通 过制度建设,促进新课程的理念 深入人心?,3评价考试,成长记录学业考试综
5、合素质评定中考、高考改革问题:是课程决定评价还是评价决定 课程?,中考改革的三大突破,改进学业考试加强综合素质评定加快高中招生制度改革,4师资队伍,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的核心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制度问题:如何建立课程改革与教师成长的 相互促进机制?,5专业支持,课程改革实践呼唤理论研究的深入 如何把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动活泼与教学上的散漫、随意、肤浅、热闹区别开来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奇、兴奋感减弱、因挑战而生困惑、因习以为常而生厌倦,教师需要持续的专业支持,课堂教学“新课程,关注教学的生成性”“新课程,不需要预设吗”“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为
6、了更好地生成”“课堂上,精彩可以预约吗?”,学习方式 记忆、接受、模仿,知识世界 自主、探究、合作,生活经验 课程发展哲学 继承与创新 本土化与国际化 政府行为与草根文化,问题:如何建立有效、持续的专业 支持系统成立国家和省两级基础教育教学 指导委员会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网络平台,6社会环境,家长、社区学术界、企业界舆论界: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民间:学术团体学生问题:如何形成课程发展与社区环境的良性 互动?,反思三:展望建立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立法:政府应承诺每5-8年对课程作一 全面 的反思与改进经费:从国家到地方直至每一所学校应将课 程发展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队伍:持续发
7、展一批既怀有本土情结又具有 国际视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队伍基地:建立一批课程发展的理论研究基地、实践探索基地和舆论传播基地,反思四:挑战自我进一步增进对课程改革的 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冷静分析国际经济和教育发展生态,进一步增强课程改革的紧迫感,坚定课程改革的信心。,经济发展生态图,董事会在欧美,加工厂在中国,办公室在印度,知识 技能 解题能力 认真 勤奋 刻苦 踏实 谨慎,实践能力创造性好奇心兴趣爱好自尊自信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发展生态图,学生发展现状反思,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 我们的优势正是西方教育所力图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问题也正是西方教育的优势 无论是优势还是问题,都与文化背景密切
8、相关 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我们的优势需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继承与发扬关键词:寻求平衡,今后一段时期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1、建立新课程调研、评估、研究指导与调控机制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建立教育部对地方课程改革年度评估与反馈制度,形成促进课程改革的调控机制成立国家和省(市、区)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鼓励并充分发挥大学(研究机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整合专家资源,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明确教研机构的职责和运行机制,2、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把“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作为抓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有助于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
9、的资源平台。促进学校民主制度的形成,使学校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3、建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质量监控体系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教材监控和评估体系中考和高考改革,4、加强能力建设,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国际比较研究,把握国际课程改革的潮流与趋势;立足本国实际,全面梳理新课程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的课程理论体系。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地建设;加强课程改革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与课程改革相关的制度建设,新课程明确了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能因为学生生活在农村而随意降低学习标准。重要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城市和农村学生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自己。,5、重视并加强农村教育,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地区调查研究并指导新课程实施,开发丰富的、适合农村特点的课程资源。指导组建各省农村地区实施新课程的专业指导队伍。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指导和培训。,新课程的追求:,使每一位学生成功!使每一位教师成功!使每一所学校成功!推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6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