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意识和注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意识和注意.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蒋霞霞,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两耳不闻窗外事”“心猿意马”“白日梦“”明明在写作业,突然就开始想一会去食堂吃什么菜“,这些都是属于意识的不同状态,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看:1、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2、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 回忆等。,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3、从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和活动。4、在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如何理解意识?1、意识是一种觉知。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3、意识是一
2、种心理状态。,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行为:自动化的行为不受意识控制。如边交谈,边骑自行车,口误等。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到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事件。如“视而不见”现象 盲视:由于脑损伤而引起。脑损伤病人,可以区分处于视野黑点中的不同刺激。,二、无意识的内涵,弗洛伊德关于意识的理论,前意识潜意识意识,潜意识冰山,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所谓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
3、性的欲望。,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局限:许多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例如:超过一定范围的波长就看不见,超过一定频率的声音就听不见。当人们集中做事时,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原因:同时意识到那些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能动性 人们有时候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不存在的东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构建自己的意识内容。例如:不舒服时,可能会产生“幻听”、“幻视”等现象;盲点现象。温馨提示,人的意识绝大多数还是受到外部世界的限制,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人体的生物节律吃饭(8、11、5)睡觉(午睡,到点就睡)精力(最佳作业
4、时间点)做梦(梦的阶段和时间),为什么夜间比白天疲劳?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周期变化起关键作用。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影响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有镇静剂的作用,可以减少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白天光线激活视交叉,抑制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所以不会感到那么疲劳。,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与梦二、催眠三、白日梦和幻想,一、睡眠与梦,研究显示,大脑清醒和警觉状态时,有很多beta波,频率较高、波幅较小。当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a波出现,频率相对较低,波幅稍大。睡眠状态时,主要是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你发现了什么?,随着睡眠的深入,频率逐渐减小,波幅逐渐增大,
5、睡眠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状态,分为几个阶段呢?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约10分钟。偶尔会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约20分钟脑电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出现睡眠锭。约40分钟。深度睡眠阶段,以大多数波出现为标志。,快速眼动睡眠:前四个睡眠阶段之后进入的一个阶段。此时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眼球移动,伴随梦境。第一次持续510分钟,相隔90分钟后,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长于第一次。周期性循环中,三、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1、睡眠及其阶段,小结:睡眠阶段,
6、清醒和警觉时:B wave(14Hz)阶段1:a wave(3-7Hz)阶段2:睡眠锭阶段3和4:delta wave(1Hz)REM自主活动增加(血压、脉搏、呼吸);有梦伴随;但身体不动(肌肉放松)。,2、睡眠的功能,功能恢复理论认为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正和恢复。或是睡眠的一部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3、睡眠障碍:失眠和失眠症,失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好。失眠症 入睡困难很有规律,并对正常生活有不良影响。失眠症患者在睡眠时的脑电图常常出现波,还会伴随其它方面的问题,如精神
7、失调、焦虑、抑郁等。失眠对个体的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个体在睡眠不足时记忆力会下降,感到无精打采,脾气也会变坏。,除失眠以外,睡眠障碍还包括:突发性睡眠症 睡眠窒息 白天嗜睡,(二)梦,梦是睡眠中最生动有趣、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环节。关于梦的几点疑问:1、所有人都做梦吗?2、梦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身外之事能否成为梦的一部分?4、梦能预示未来吗?5、梦是潜意识愿望的表达吗?,1、精神分析的观点 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这些冲动和愿望在清醒状态下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受到压抑和控制,而在睡眠状态下,意识的警惕性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表现出来。所以,通
8、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就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对梦的不同解释:,2、生理学的观点 梦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通常情况下,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睡眠情况下,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梦就是认知系统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的过程。,3、认知的观点 梦担任着一定的认知功能。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梦的功能就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成为可用的知识。,梦境和睡眠的环境有很高的相关性,当一个人睡眠时,如果在其头部喷洒水雾,往往梦境是大雨、河水、海洋。如果此
9、时我们缓慢的转动其小腿,梦境为坠入深渊,被追赶。如果将手或其他物体压在前胸,会感觉恐惧、被追杀。如果听到乐声或噪声勾勒出不同梦境。,催眠:另一种意识状态,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二、催眠,易受催眠者特征: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想象力丰富;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依赖性强;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催眠反应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一般
10、而言,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经有所了解,知道催眠后会发生什么。在催眠中,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对催眠的解释,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这两个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在催眠的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二、生活中的自然催眠现象,其实催眠现象是人的一种自然适应的反应,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自然催眠现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驾驶员长途驾驶,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会诱
11、发催眠状态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修筑公路时会在路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或者有意识地将公路筑成弯道,避免诱发公路催眠。长途乘车旅行也是同样。长途旅行中单调、刻板的车轮转动声也会成为催眠性刺激诱人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似乎能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而对其他声音则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知。,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催眠术则是帮助人们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这些功能,为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三、现在主要提供的催眠服务:1.减压放松,消除身心疲劳感 2.改善睡眠,提高休息质量 3.心理调整,体验自信与充实 4.改善情绪,面对生
12、活游刃有余 5.自我催眠,提高自身调整应变能力,三、白日梦和幻想,(一)什么是白日梦和幻想 白日梦和幻想是意识的自发漂移,通常表现为漫无目的的遐想。白日梦程度严重,就成了幻想。,(二)白日梦的原因,你是不是经常在开会、工作或课堂上发呆开小差呢?如果是这样,也不要为此感到内疚脸红,因为研究发现,这其中有科学道理。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研究表明,人做白日梦是因为大脑中“暂停装置”在起作用。当大脑自我感觉处于空闲、无所事事或“待机”状态时,“暂停装置”会发生作用。,在你做一项普通的、毫无新意的任务时,大脑中的“暂停装置”会自动启动,你的大脑就有可能很自然地进入“神游”状态。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学生在
13、课堂上爱做白日梦,员工工作中可能开小差。因为他们手头的任务过于枯燥和普通,让人提不起兴趣。,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一、注意的基本概念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一、注意的基本概念,(一)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基本特性:1、指向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瞬间,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对象。如在戏院看戏,在课堂上听课。2、集中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的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3、人们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的指向范围就缩小,所以集中性与指向性密不可分。,(二)注
14、意和意识的关系 一方面,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 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心理内容或体验。另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处于注意状态 时,意识水平较高,意识内容比较清晰。注意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的活动中心。注意可能是有意识的过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2无关动作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温馨提示: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行为并不总是一致的。如小学生上课时,有时可能眼睛盯住老师,看似认真听课的样子,实际上他的注意可能已经指向无关的事物了。所以,只用注意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说明一个人的注意状态,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有时也会出现似注意而不注
15、意、似不注意而注意的现象。,四、注意的功能 1选择的功能。2维持的功能。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9,7,5,3,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9,7,5,3,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研究负启动现象的程序,负启动效应(Nagtive Priming Effect),负启动的实验研究,A,T,P,prime,probe,control,Result(RT),513ms,503ms,E,A,M,任务:念出绿色字母,差异显著,按照目的性和需
16、要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一)不随意注意 1什么是不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个体在注意过程中不易产生疲劳。,2、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2)人本身的状态 3)期待,(二)随意注意 1什么是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高级的注意形式。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2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
17、)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3)兴趣的作用。(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5)对人格的依从性。,直接兴趣,间接兴趣,(三)随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对完成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工作有重要意义。,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特性或品质,可将注意分为:选择性注意 持续性注意 分配性注意,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集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指导语 请大家对下面词的颜色进行命名,请又快又准确的进行反应。,+,红,+,绿,+,
18、天,+,绿,+,红,+,水,在反应过程中,什么时候反应更快呢?当刺激词的词义与字词的颜色一致时,反应时最快;当刺激词的词义与字词的颜色冲突时,反应时最慢;当刺激词的词义与字词的颜色无关时,反应时居中。红天绿,Stroop效应 该效应是指,当实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时(如“red”)而,被试的命名时间要长于词义与颜色一致时(如“green”)或其它中性条件(如“box”)时的命名时间(Stroop,1935,被Macleod,1991引用)。自Stroop的经典研究发表之后,研究者或者直接考察Stroop效应,或者把Stroop效应作为一种工具,来探讨其它认知过程
19、。,(二)持续性注意 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狭义:指注意持久地持续在一个特定的对象上。广义:指注意保持在对一定活动的总的指向上,而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发生变化。,注意的稳定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学生学习过程中,工人操作过程中等。注意动摇:注意在短时间内起伏波动的现象。注意动摇平均812秒一次,例如方框图现象。注意动摇一般没有消极作用。,注意的动摇现象,注意动摇的原因:1、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其对物体的感受性交替而短暂地下降;2、有机体的一系
20、列机能活动都具有节律性,注意的动摇是由于机体的这种节律性造成的。,(三)分配性注意 分配性注意(divided attention)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现在常采用双作业任务来研究注意的分配。,分配的条件: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是相当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有研究指出,注意分配的实验中,并没有排除注意迅速转换的可能性。,注意的转移 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积极主动的 后者是消
21、极被动的,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二、注意的认知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和其它心理活动一样,是由神经系统不同层次,不同脑区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一)朝向反射背景:巴甫洛夫参观实验室,把观察到狗的反应称作朝向反射。定义:由情境的新异性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应,它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朝向反射引起的身体反应:朝向刺激物,正在进行的活动受到抑制,肌肉活动和肌肉弹性上升,出现皮层失同步的觉醒模式,心率变慢,四肢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出现皮肤电反应,呼吸短暂停止,然后变成深呼吸,瞳孔扩散等。,位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神经网络。如下图:,(二)脑干网
22、状结构,神经元特点:轴突较长,侧枝较多,一个神经元可以与许多神经元形成突触,一处受到刺激就可以引起周围细胞的广泛兴奋。功能:不传递环境中的特定信息,但对维持大脑一般性激活水平,保证大脑有效加工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三)边缘系统 组成:由大脑半球内侧的大脑皮质(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等)和深部结构(杏仁核、下丘脑等)以及附近皮层和有关的皮下组织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功能:调节皮层紧张性,对新旧刺激物进行选择,神经元不对特殊通道的刺激反应,而对刺激的变化作反应。这些部位轻度损伤,可使患者出现分心现象;严重损伤,将造成精神错乱和虚构现象,意识的组织性和选择性消失。,(四)大脑皮层 是产生注意的最
23、高部位。它调节、控制皮层下组织,并主动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大脑额叶严重损伤的病人不能将注意集中在所接受的言语指令上,也不能抑制对任何附加刺激物的反应。,三个脑区的协同活动维持注意:1、认知对象或认知活动的大脑功能区;2、能提高脑的激活水平的丘脑神经元;3、大脑前额叶的控制区,选择注意对象、提高激活水平,并使激活维持一定的程度和时间。,二、注意的认知理论,(一)注意的选择功能(二)注意与认知资源的分配,(一)注意的选择功能1过滤器理论 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主要观点:来自外界输入的信息是大量的,但是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为了避免系统超
24、载,就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出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的信息则迅速衰退。它按“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一次只能打开一个通道通过信息同时就关闭其他通道。该理论也称为单通道理论瓶颈理论。,实验研究:实验范式:双耳分听实验(1954)实验材料:左耳:852 右耳:176 任务:要求被试报告都听到了什么。结果:多数被试以耳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收到的信息(如,852,176)。解释:每只耳朵是一个通道,过滤器只允许一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遇到的挑战:无法解释通过非追随耳的特别有意义的信息为什么能得到识别。不能解释选择性注意和注意分配。,2衰减理论 代表人物:特雷斯曼(Treisman,19
25、64),主要观点:有机体总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但是,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原则工作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信息在通路上并不完全被阻断,而只是被减弱,其中重要的信息可以得到高级的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双耳听音实验发现,被试能觉察出追随耳中87的词以及非追随耳中8的词。,实验材料:追随耳: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结果:大多数被试报告听到的是:“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且声称信息来自一个耳朵。据此引入阈限的概念。指出,项目的意义、
26、熟悉度、上下文的关系和指示词以及人的个性倾向性都是影响阈限的因素。,评价:优势:智源限制理论可以解释许多实验结果,而且这一理论不涉及信息加工阶段的分析,因此也不必要问在加工序列的哪个阶段有个过滤器。缺陷:这个理论的最大缺陷是不能作出预测。因为科学研究的一个目标是预测。而这个理论却不能告诉我们,人的智源总量是多少?是如何分配的?一项任务包含了哪些智源?,3、后期选择理论人物:多伊奇观点: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经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4、多阶段选择理论 由约翰逊(Johnson)等人1978年提出。观点:选择过程在
27、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这一理论有两个主要的假设:(1)在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二)注意与认知资源的分配,1、认知资源理论 注意不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而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2、双加工理论人物:谢夫林观点: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总的评价:对注意的机制进行综合研究,并把实验室的研究与生活实践中人的注意力的研究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看来,是今后注意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THANK YOU!,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