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1-5章).ppt
《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1-5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1-5章).ppt(1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绪 论,1 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材料及其成形方法的技术基础课。它是机械类及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2 学习目的(1)获得常用工程材料及各类成形方法和加工工艺知识,能合理地选材、正确地制定材料的加工程序。(2)初步了解与本科程有关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绪 论,3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常用的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方法和加工工艺。(2)各类成形方法对零件结构和材料的工艺性要求。,4 了解机械制造业总流程,绪 论,5 主要知识框架,6 参 考 书,(1)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何红媛主编,东南
2、大学出版社。(2)材料成型工艺基础 沈其文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3)工程材料及应用 周凤云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4)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胡亚民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5)热加工工艺基础 任福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材料:用于机械、电子、建筑、化工和航空航天 等领域的材料统称为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用来制造各种机电产品的材料统称为机械工程材料。,概 述,概 述,材料的发展过程,石斧,青铜鼎,神舟飞船,沧州铁狮子,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复合材料,概 述,工程材料的发展过程,40-50年代:材料的发展主要围绕着机械制造业,因此,主要发展以一般力学性能为主的金属材料,50-6
3、0年代:压力容器向高强度方向发展更快,发展了高强度低合金钢,60年代以后:由于航空、空间机械和动力机的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如高温、高压、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20世纪后期:新材料特别是非金属人工合成材料如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快速发展。,高功能化、超高性能化复合轻量化、智能化,第一章 零件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化学成分分类,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轻有色金属,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铸铁,碳钢,合金钢,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有机胶粘剂及涂料,硅酸盐材料,新型陶瓷,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机械工程材料,功能分类,功能材料:用于制
4、造实现其他功能的零件的材料,结构材料:用于制造实现运动和传递动力的零件,机械工程材料,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在具有较高的强度 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成形性、铸造性、切削 加工和电加工性等加工性能;通过热处理及表面 改性可以大幅度(成倍)改变其性能;,1.2 工程材料的特征,有机高分子材料:密度小、强度低(比强度高,高于钢铁)较高的弹性,良好的电绝缘性能,优良的 减摩、耐磨和自润滑性能,优良的耐腐蚀 性能(超过不锈钢),优良的透光性和隔 热、隔音性,加工性好,成本低,但是易老化。,注:老化作用: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导致性能逐渐变坏,以致丧失
5、使用价值的现象。【轮胎发生的龟裂、玻璃纤维(起毛)】,陶瓷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有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形成的具有强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化合物。优点:熔点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高,弹性模量大,具有 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绝缘、热膨胀系数小;缺点:但是抗压不抗拉,脆性大,不易加工成形;,复合材料:能充分发挥其组成材料的各自长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 克服它们的弱点;,1.3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机械零件在使用过程中,要受到力学负荷诸如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剪切以及热负荷诸如高温蠕变、热应力产生的热疲劳和环境介质的作用诸如腐蚀、摩擦损失,并且还要传递力和能。因此,作为构成机械零件的金属材料,
6、应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防止零件早期失效,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工艺性能。,1.3.1 金属的力学性能,金属的力学性能: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特性,如弹性、塑性、强度、硬度和韧性等。表征和判定金属力学性能所用的指标和依据称为金属力学性能的判据。,1 弹性:即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其形状和尺寸,当外力卸除后物体又回复到原始形状和尺寸的特性。弹性的判据可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图11 拉伸曲线及拉伸试样,拉伸试验:即静拉伸力对试样轴向拉伸,测量力和相应的伸长,一般拉至断裂以测定其力学性能的试验。,图12 低碳钢拉伸曲线,弹性极限:即金属材料不产生塑性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拉伸曲线
7、p点对应的应力p为弹性极限:p=Fp/So 式中 p 弹性极限(MPa);Fp 试样产生完全弹性变形时的最大外力(N);So 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2 刚度:即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的大小以弹性模量来衡量,弹性模量在拉伸曲线上表现为oe段的斜率,即:E=/式中 E弹性模量(MPa);应力(MPa);应变。,3 强度:即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1)屈服点 屈服点:即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力不断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应力。在拉伸曲线上s点对应的应力为屈服点。s=Fs/S0 式中 s屈服点(MPa);Fs试样开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N);S0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8、。,(2)抗拉强度:即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如图1-2所示,拉伸曲线上b点对应的应力为抗拉强度。b=Fb/S0 式中 b抗拉强度(MPa);Fb试样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N);S0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4 塑性 即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常用的塑性判据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1)伸长率 即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L1-L0)/L0 100%式中 伸长率(%);L1试样拉断后标距(mm);L0 试样原始标距(mm)。,(2)断面收缩率:即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的横截面积的百分比。=(S0-S1)/S0100%式中 断面收
9、缩率(%);S1试样的原始截面积(mm2)S0试样拉断后缩颈处的最小横截面积(mm2)。,5 硬度 即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硬度是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压痕的能力,是衡量金属软硬的判据,也是表征力学性能的一项综合指标。,(1)布氏硬度试验 动画演示,(2)洛氏硬度试验(动画演示),即在初始试验力及总试验力先后作用下,将压头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用测量的残余压痕深度增量计算硬度的一种压痕硬度试验。,6 韧性 即金属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常采用夏比冲击试验来测定材料的韧性。(h1-h2)/A 式中 冲击韧度(J/cm2)试样的冲击吸收功(J)缺口底部横截面积(mm2)摆锤重
10、量(Kg)h1摆锤举起高度(m)h2击断试样后升起高度(m),图3 夏比冲击试验,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包括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热膨胀性、耐热性和耐蚀性、光学性能等。机械零件的用途不同,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要求也不同。,1.3.2 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金属的工艺性能:即金属材料对加工工艺的适应性。按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铸造性能、塑性成形性、焊接性、切削加工性、热处理工艺性等。金属的各种工艺性能将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作详细介绍。,金属的工艺性能,1.3.3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1.常用的力学性能判据各用什么符号表示?它们的物 理含义各是什么?2.测定下列材料或零件的硬度宜采
11、用何种硬度指标?热轧钢坯 青铜铸件 淬硬钢齿轮 薄铝板 灰铸铁,思 考 题,3,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固体材料,第二章 材料的内部结构、组织与性能,本章主要讲解 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组织与性能,2.1 固体材料的分类,2.2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按原子排列的特征,可将固体金属物质分为 晶体 和非晶体两大类。晶体:物质内部的原子是按一定的次序有规律排列的。如金刚石、石墨等,固态金属一般属于晶体。非晶体:非晶体内部的原子则是无规则排列的,如玻璃、松香和沥青等。,晶体的特点:具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单晶)特 征;非晶体的特点:无固定熔点,其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熔化,各方向上原子聚
12、集密度大致相同,所以表现各向同性;晶体与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2.2.1 金属的晶体结构,晶格: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可以近似地将晶体中每一个原子看成是一个点,并将各点用假想的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一个空间骨架,简称晶格,如图1-4(b)所示。晶胞:即晶格中最小的几何单元。,图4 晶体结构示意图,晶体结构,晶格,晶胞,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等三种类型。,.体心立方晶格 体心立方的晶格是一个立方体,其中心和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如图15所示。属于这类晶格的金属有-Fe、Cr、W、V等。它们都具有较好的塑性和较大的强度。,图5 体心立方球
13、体模型及其晶格,2.面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也是一个立方体,其六个面中心和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如图15所示。属于这类晶格的金属有-Fe、Cu、Al、Ni等。它们都具有较好的塑性。,图16 面心立方球体模型及其晶胞,.密排六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六方柱体,其上下底面的中心和十二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且在六方柱体的中间还有三个原子,如图17所示。属于这类晶格的金属有g、n、d、e等。这类金属塑性较差。,图17 密排六方球体模型及其晶胞,实际金属结构并不像晶体那样规律和完整,存在晶体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点缺陷):导致金属的强度、电阻等增加,塑性下降,是固溶强化的主要原
14、因。,错位(线缺陷):高密度的线缺陷是导致加工硬化 的主要原因之一;无数的位错滑动导致晶体产生 宏观塑性变形。,晶界(面缺陷):晶界处的能量较高,稳定性差,熔点低,易受腐蚀;在常温下晶界对位错的移动有阻碍作用。晶粒越细(晶粒细化),晶界对塑性变形的抗力越大,同时晶粒的变形越均匀,致使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差,晶粒越细,高温性能就越差。,实际金属结构,2.2.2 金属的结晶过程,、金属的结晶 即液态金属凝固时原子占据晶格的规定位置形成晶体的过程。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可通过热分析实验法得到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即冷却曲线来表示,如图1-8所示。,图1-8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15、T0 理论结晶温度Tn实际结晶温度T过冷度,T,温度,T0,Tn,时间,2、过冷:即熔融金属冷却到平衡的凝固点以下而没有发生凝固,而是必须冷却至理论结晶温度以下的某个温度开始结晶的现象。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称为过冷度。即:T=T0-Tn式中 T过冷度();T0 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n 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每一种纯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是恒定的。金属的过冷度不是恒定值,它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也越大。,3、金属的结晶过程 动画演示,金属的结晶过程包括形核和晶核长大两个阶段,并持续到液相全部转变成固相为止。金属的结晶过程动画演示了金属从形核、晶体长大直至结晶
16、完毕整个过程。,(1)形核:又称成核,是过冷金属液中生成晶核的过程,是结晶的初始阶段。形核包括均质形核和非均质形核两种方式。1)均质形核:又称自发形核,是熔融金属内仅因过冷而产生晶核的过程。在一定过冷度下,金属液中的一些原子自发聚集在一起,按晶体的固有规律排列起来形成晶核。2)非均质形核:又称非自发形核,是以熔融金属内原有的或加入的异质点作为晶核或晶核衬底的形核过程。,形核,(2)晶核长大:即金属结晶时,晶粒长大成为晶体的过程。结晶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晶核不断长大,同时液态金属中又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晶核并不断长大,直至液态金属全部消失、长大的晶体互相接触为止。晶粒:多晶体材料内,晶体学位向(即原子
17、排列的位向)基本相同的小晶体称为晶粒。晶界: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界。,4、晶粒度及其控制,晶粒度:指多晶体内晶粒的大小,可用晶粒号、晶粒平均直径、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晶粒数目来定量表征。(1)晶粒度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常,金属的晶粒越细,力学性能越好。晶粒细,晶界就多,晶粒间犬牙交错,相互楔合,从而加强了金属内部的结合力。(2)细化晶粒的方法 生产中常采用加入形核剂、增大过冷度、动力学法等来细化晶粒,以改善金属材料性能。,1)加入形核剂 加入金属液中能作为晶核,或虽未能成为晶核但能与液态金属中某些元 素相互作用产生晶核或有效形核质点的添加剂。2)增大过冷度 形核率和晶核长大速度都随着过
18、冷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形核率的增长比长大速率的增加要快,过冷度T越大,单位体积中晶核的数目越多,故能使晶粒细化。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也就越大,故可通过增加冷却速度的方法来使晶粒细化。,)动力学法通过机械振动、电磁搅拌等方式使金属中产生对流,从而使生长中的晶核折断而增加晶核数目,细化晶粒。)其它方法 热处理、塑性变形等方法也能使金属细化。,2.2.3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变化改变其晶格类型的过程称为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如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二次结晶: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过程与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很相似,也有一定的转变温度和过冷度,同样包括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两个过程
19、,故常称为重结晶或二次结晶。,2.2.4 合金的晶体结构,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 金属材料。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单元称为组元。按照组元的数 目,合金可以分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合金的晶体结构比纯金属复杂,根据组成合金的组元相互之间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形成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三种结构。,1.固溶体,(1)固容体的类型间隙固溶体:当溶质原子很小时,只能处于溶剂原子的间隙中,称为间隙固溶体。如图1-10a所示。如C、H、O等 原子易形成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当溶质和溶剂的原子直径较接近时,只能替代一部分溶剂原子而占据溶剂晶格中的某些结点位置
20、,称为置换固溶体。如图1-10b 所示。如Fe-Ni、Cu-Ni等。,图1-10a 间隙固溶体,图1-10b 置换固溶体,(2)固溶强化,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如图1-10c、1-10d所示。,1-10c 间隙固溶体晶格畸变,1-10d 置换固溶体晶格畸变,2、金属化合物:即由两组元的原子按一定的数量比相互化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金属化合物具有与各组元完全不同的复杂晶体结构,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且脆性较大。碳钢中的FeC、合金钢中的TiC、WC、VC等均属于金属化合物。FeC的晶格如图1-11b所示。,图1-11a 石墨的
21、晶格,图1-11b 渗碳体的晶格,3、机械混合物:即由纯金属、固溶体或化合物按一定的重量比组成的物质。机械混物各组成物的原子仍然按自己原来的晶格形式结合成晶体,在显微镜下可明显区别出各组成物的晶粒。机械混合物的力学性能通常介于各组成物之间,并取决于各组成物的含量、性能、分布和形态。如碳钢中的珠光体就是由化合物(渗碳体)和固溶体(铁素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其力学性能介于二者之间。,思考题,1.何谓金属结晶?纯金属结晶有哪些基本规律?2.生产中常用那些方法细化晶粒?各类方法使晶粒 细化的机理是什么?3.试分析纯铁的结晶过程,并指出金属的同素异构 转变与液态结晶的异同点。,二元合金结晶图(自学),相
22、图(状态图或平衡图):用图解的方法表示不同温度、压力及成分下合金系中各相的平衡关系。合金在极其缓慢冷却的条件下的结晶过程,可以看做平衡的结晶过程。状态取决于温度和成分。1、二元相图的建立:合金的加入使其结晶温度变为一个范围。2、二元均晶相图:凡二元系中的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下均能无限互溶时,其所构成的相图;3、二元共晶相图:当两个组元液态能无限互溶,但固态只能有限互溶并且发生共晶反应时,其所构成的相图;4、二元包晶相图:若两组元在液态时无限互溶,在固态时形成有限固溶体而且发生包晶反应,其所构成的相图。,3,2.3 铁碳合金,铁碳合金:以铁为基体,有不同碳含量的合金,称为铁碳合金。碳主要影响铁碳合
23、金性能的成分。(铁-碳合金的含碳量最高不超过5%);铁碳合金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合金。,2.3.1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1)铁碳合金中,固态时可形成固溶体、化合物、机械混合物(2)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3)纯铁:熔点1538,有同素异构转变;(4)碳:在铁碳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固溶体、金属化合物、石墨。,1.铁素体,铁素体:即-Fe铁中溶入碳元素构成的固溶体,用符号 F或 表示。它仍保持溶剂-Fe的的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由于-Fe内原子间的空隙比较小,故溶碳能力极小,在727时溶碳能力达到最大,其碳的质量分数为0.02%。随着温度下降,溶碳量逐步减少,在室
24、温时只能溶解微量。力学性能: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2.奥氏体,奥氏体:即(-Fe)中溶入碳元素构成的固溶体,用符号 A 或 表示。它仍保持-Fe的晶体结构。由于-Fe内原子间的空隙比-Fe大,故溶碳能力也较大,在1148时的碳的质量分数可达2.11%。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强度,塑性很好。易锻压成形。,3.渗碳体,渗碳体:化学式为Fe3C的金属化合物。渗碳体中碳的质量分数为6.69%,晶格结构复杂。渗碳体在钢和铸铁中,一般以片状、网状或球状存在。它的形状和分布对钢的性能影响很大,是铁碳合金的重要强化物。力学性能:硬度很高(HV=9501050);而脆性大,塑性极差,不能单独应用;在铁碳合
25、金中起强化作用。,图1-12 渗碳体晶格,4.珠光体(金相组织),珠光体:铁素体薄层(片)与渗碳薄层(片)交替重叠组成的共析组织,用符号 P 表示,其碳的质量分数为0.77。珠光体通常是由奥氏体中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形成的。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塑性较差。,5.莱氏体(金相组织),莱氏体:即铸铁或高碳高合金钢中由奥氏体(或其转变产物)与渗碳体组成的共晶组织,属于机械混合物,其碳的质量分数为4.3%。莱氏体通常在高温下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727以下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分别用符号Ld和Ld表示。力学性能:与渗碳体相似,硬度很高,塑性极差。,2.3.2 铁碳相图,铁碳相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材料 及其 成形 技术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