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水污染.ppt
《第二章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水污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水污染.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天然水基本特征和水污染,内容提要: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循环;水的特性和环境效应;天然水的组成;水体的污染物;水质指标,2,第二章 天然水基本特征和水污染,地球上水的总量是巨大的,达到1.41021kg地球表面的总面积为516106km2若地表平滑而没有起伏,地球表面将形成平均水深为2713m无边无际的汪洋虽然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7,数量仍然很大,3,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是世界最深的海沟,它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这条海沟的形成据估计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它位于北纬11 20,东经14211.5;,亚洲大陆和澳
2、大利亚之间,北起硫黄列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其北有阿留申、千岛、日本、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将不能露出水面。,4,地球上存在的淡水有99是难以直接被人们利用因为地球南、北极的冰帽和高山的冰川储存了淡水的77%,地下水占22,容易利用的江河湖水及浅层地下水仅约占总淡水量的1人们正是利用这些少量淡水,解决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用水要求,5,表2-1自然环境中的水量分布,注:地下水包含有淡水和咸水,6,我国淡水资源年供
3、应量约为2.81015kg,居世界各国的第六位由于人口众多,国土辽阔,平均每人占有的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水资源的分布随地域和季节有很大差异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在我国普遍而经常地出现供水短缺,将是我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重大问题,7,洁净的淡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社会财富解决水资源的供应,要从数量和品质两方面同时着手当前我国的基本措施是:(1)巩固和改善现有水利工程,疏浚河湖,并新建必要的工程,增强蓄水、防洪和供水能力(2)加强废污水处理,有效保护水源(3)注意节约用水和综合利用水源,提高水的使用价值(4)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长远的根本措施,除切实做好上述几点外,要加强种树种草,绿化国土,保
4、持水土,8,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环境的效应,9,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环境的效应,10,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环境的效应,11,第一节 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一 天然水系的类别,具有环境相对重要性的有地面水、地下水和大气水,它们分别属于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12,二、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个物理状态之间的变化是自然界水循环的基础。在太阳的热辐射作用下,部分地表水被蒸发成水气,水气随大气气流运动而转移,遇冷凝结成云,继而以降水形式回到地表。然后,到达地表的水又重新蒸发、凝结、降落。这种过程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就是水循环。,显然,决定水循环的基础是水的物理性质和太阳辐射能量,此外,地质地貌、土壤和生物群落的
5、种类和性质对水循环也有很大的影响。,l,g,s,水从某储层流出时,该储层称为源;水自外流入储层时,该层称为汇。通量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沿特定径路传质的数量。,13,方框内表示储层中水物质的总量(即储存量),14,地球表面水经吸收太阳辐射热而蒸发,进入大气的水中有83%来自海洋,但通过雨雪而返回海洋的水量仅为70%左右;陆地水的情况正好与海水相反,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海水是通过河川归流入海而得到补足的。在河川水归海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渗入土壤或岩层,为植物吸收或转入地下水,缓慢流动后才归流海洋。,15,生物圈含水总量少得几乎不能与其它圈层相比,但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还是水。例如活细胞中含水
6、分约6090%,其他生物体含水量大约是:脊椎动物为66%、哺乳动物平均为85%、木材为60%、干的种子为10%。氧、碳、氢依次是生物圈中丰度最大的三元素,且氧和氢的比例接近水中该两元素之比。因此,生物体中含有如此大量的水是可以理解的。,16,水在环境中平均滞留时间为:大气:910天;海洋:浅层为100150年、最深层为30 00040 000年、世界范围平均为3 000年;大陆:冰川为23周、湖泊10100年、冰冠和冰川为10 00015 000年;深地下水为几千年、浅地下水为几百年。,17,大气中一般含1%3%(体积)水蒸气,这部分水分子能强烈吸收红外线,由此影响地球热平衡;大气中水分形成云
7、层后还有反射太阳光而降温的作用;到了晚间,覆盖在地球表层的水蒸气又起了“被褥”的作用,使地面在白天所吸收到的热量不至于大量散发到空间中去。,流动在大气中的水分有调节气温的巨大能力,18,由于水具有溶解许多物质及具有流动的特性,因此通过其本身循环能载带和推动其它物质循环。岩石中的很多组分受水体侵蚀后随水流归入大海是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分能以喷沫形式转入大气,从而使近海地区降雨中含有相当数量盐分也是一个例子。,载带和推动其它物质循环,19,影响水循环的作用有三个基本因素:(1)水的物理性质决定了水的循环成为可能;(2)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源动力;(3)循环路线的结构和性质,特别是地表循
8、环途径的结构和性质,如地质地貌、土壤和生物等的类型和性质,它不但影响降水的分布和输送,而且还影响下渗及输水道的特性。,20,三、天然水体的组成,水体的定义在水污染化学中,水体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海洋等贮水体的总称。,水体的组成不仅包括水,而且也包括其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所以水体是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区分水和水体是重要的。例如,重金属(如Pb、Cu、Cr、Zn、Cd等)污染物通过沉淀、吸附、螯合等途径,很容易从水相转移到底泥中,所以水中重金属的含量一般都不高。如果光从水来看,似乎没有受到污染,但整个水体可能受到严重污染
9、。,21,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地表径流部分水量虽然不大,但是它在自然界所起的作用十分巨大,在风化(包括物理、化学、生物风化)过程和水迁移过程中,输送了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使天然水具有各种组分。天然水体中除水以外,还有其他各种物质;根据它们在水中存在的状态不同,可将这些物质分为三类,即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22,天然水体的组成,23,海水的主要组成,24,河水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及其可能存在的形态,25,(1)主要离子天然水体中的主要阳离子有Ca2+、Mg2+、Na+、K+等,主要阴离子有Cl-、SO24-、HCO3-、CO32-等,这八种离子可占水中溶解固体总量的95%99%以上。海水中
10、又以Na+与Cl-离子含量占优势,河水中以Ca2+、HCO3-离子含量占优势。陆地水中下列成分的含量顺序一般为HCO3-SO42-Cl-,Ca2+Na+Mg2+,而海水中相应的含量顺序为Cl-SO42-HCO3-,Na+Mg2+Ca2+。地下水受局部环境地质条件限制,其优势离子变化较大。,26,(2)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在ng/mL级的元素。天然水体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很多,如As、Cd、Hg、Ni、Pb、Sb、Sn、Zn、Mn、Cu等。微量元素多数属于重金属元素。,27,(3)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指与生物生长有关的元素,包括氮、磷、硅等非金属元素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Mn、Fe、Cu等)。这些元
11、素的含量一般在mg/mLng/mL之间,它们存在的形态与水体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有关。,氮、磷是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如果水中氮、磷含量过高,会发生富营养化现象。铁是常见的一种矿物元素;地下水中的铁主要以Fe()形态存在,含量可达每升几十毫克;在地表水中由于溶解氧充足,铁常以Fe()价态存在。天然水中硅主要来自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的水解。,28,(4)有机物质天然水体中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它们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水生动物在不同阶段分解产物的混合物。通常将水体中有机物分为非腐殖质和腐殖质。非腐殖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及其低分子量有机物等。水体中大部分有机物是呈褐色或
12、黑色无定形腐殖质,它们的分子量范围为几百至几万。通常根据腐殖质在酸、碱中溶解情况,可将腐殖质分为胡敏素(腐黑物)、腐殖酸(HA),后者又可分为富里酸(黄腐酸、FA)和胡敏酸(腐黑物)等。,29,30,(5)溶解气体 一般情况下,天然水中存在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和甲烷等。它们来自大气中各种气体的溶解、水生动植物的活动、化学反应等。海水中的气体还可来自海底火山爆发。表2-6列出了海水中主要溶解气体的含量范围。,31,海水中主要溶解气体的含量范围,32,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以氧(O2)和二氧化碳(CO2)比较重要,它们能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及水中物质的溶解、化合等化学和生化行为。水中
13、氧:当水中含氧量小于其饱和含量时才能使水进行富集氧;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逸出的氧。水中氧的消耗部分包括有机物的氧化、有机体的呼吸和生物残骸的发酵腐烂作用等。天然水中氧的含量一般在014 mg/L之间。水中二氧化碳来源于有机体氧化分解、水生动植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消耗于碳酸盐类溶解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天然水除氧、二氧化碳以外,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有时还会有硫化氢气体存在。水体中硫化氢气体来自厌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的分解及硫酸盐的还原,而大量硫化氢则是火山喷发的产物。由于H2S易于氧化,所以只能在缺氧条件下存在,同时空气中硫化氢分压很低,水中硫化氢容易逸出,所以地表水中硫化氢含
14、量甚微或为零,否则就表明已遭受人为污染。,33,四、天然水体的层次及其存在物质,天然水体是一种不可准确描述的复杂体系,实验室根本无法获得与其完全一致的模拟体系。天然水体中存在许多杂质(沾污物),且按其密度差异,可分别分散在上、中、下三个层次之中。,34,四、天然水体的层次及其存在物质,1、表层例如与空气交界的河流表层富含脂肪酸、脂类等化合物,这些物质的分子大多是疏水性的,是造成这一水层表面张力增大的原因。因此,一些微小水生动物(如水蜘蛛)能在这类似蹦床的表层水面上活动。,35,四、天然水体的层次及其存在物质,2、中间层 表层与底层之间有一个含多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薄层。在薄层中,溶解性有机物
15、质浓度可达2 g/L9 g/L,所以是河水中微生物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每毫升水中可含108个细菌个体。,36,四、天然水体的层次及其存在物质,3、底层 底层的沉积物中含有各种颗粒度不等的砾、砂、粘土、淤泥、生物排泄物和尸体以及各种天然和人造的化学物质(金属、颗粒状有机物等)。,37,天然水中颗粒物质大小及其在静水中的沉降速率,在占大体积比率的中间层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溶解性的分子和离子、胶体微粒和悬浮颗粒物,其种类之多达到不可计数的程度。溶解性分子和离子的粒度一般不大于10-3m,这类组分不可能通过过滤或沉降的方法从水中分去;胶体粒子可通过丁达尔效应观察其在水体中的存在,这类粒子能穿过大多数过滤
16、介质的孔目,且沉降速度很慢,同样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从水中分去;直径大于1m的悬浮性颗粒能够被一般过滤介质阻留,也能较快沉降,这些颗粒能阻碍日光透过,是造成水体外观浑浊的原因。水体中大多数微生物也属于此类。悬浮颗粒物沉降、淀积在水底,即转为天然水体沉积物的组成部分。,38,天然水体中除自然分层外,还含有包括生物体在内的种种异相物质。在考虑对一个污染水体作水质分析时,必须考虑待测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布状态,以便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39,40,41,第二节 水体污染,一、基本概念水体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
17、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水体自净 指受污染的水体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状态的过程。,环境本底:自然环境未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各种环境要素中的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基线含量。,湖水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of water quality,42,第二节 水体污染,自净作用:物理自净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可沉性固体逐渐沉至水底形成污泥,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则因混合稀释而逐渐降低浓度。化学自净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络合、氧化还原、沉淀反应等而得到净化。生物自净 在生物的作用下,污染物的数量减少,浓度下
18、降,毒性减轻或消失.,43,第二节 水体污染,二、水体中的污染物 水体污染包括无机和有机有毒物质、耗氧有机物、石油类、放射性物质、热污染以及病原微生物等。1、病原体污染物: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病原体污染的特点(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44,第二节 水体污染,2、耗氧污染物 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3
19、、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45,第二节 水体污染,有毒污染物质对生物的作用 有毒污染物质是指进入生物体后累积到一定数量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化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引起暂时或特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有毒污染物对生物的综合效应相加作用:两种以上毒物共存时,其总效果大致是各成分效果之和。协同作用:两种以上毒物共存时,一种成分能促进另一种成
20、分毒性急剧增加。铜、锌共存时,其毒性为它们单独存在时的8倍.拮抗作用:两种以上的毒物共存时,其毒性可以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锌可以抑制镉的毒性;又如在一定条件下硒对汞能产生拮抗作用,46,4、石油污染 石油是烷烃、烯烃和芳香烃混合物。石油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排放,清洗石油运输船只的船舱、机件及发生意外事故,海上采油等均可造成石油污染。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事件,47,5、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是由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核动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向海洋投弃的放射性废物,核爆炸降落到水体的散落物,核动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开采、提炼和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放射性
21、污染。,48,6、酸、碱、盐无机物污染7、热污染 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是由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水环境中污染物,总体上可划分为金属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49,50,第三节 水质标准和水质指标,水质、水量和水能是度量水资源可利用价值的三个重要指标.水质指标指水样中除水分子外所含杂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浓度。天然水(也兼及各种用水、废水)的水质指标,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放射性四类。有些指标可直接用某一种杂质的浓度表示其含量,有些指标则是利用某一类杂质的共同特性来间接反映其含量。如有机物杂质可用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生物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作为综合指标(也被称为非专一性指标)。,水质
22、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局于2002年发布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p17表2-5列出了某些国家水质标准,51,一、水质物理指标 水质物理指标:温度气味味色度透明度(浑浊度)悬浮物,52,一、水质物理指标1、温度 影响水的其它物理性质和生物、化学过程。由于地表气候条件影响和地质条件不同,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温度变化范围很大,从零下几十度到高于100不等。水温影响水的其他物理性质和生物、化学过程。,53,2、臭和味 属于感官指标,可借以判断某些杂质或有害成分的存在与否。由于水中有机物的分解,溶解气体、矿物成分以及其它污染物等原因而产生水臭,称为天然臭气。由某些工业污染水所引起的称为人为臭气。如果水中含有矿物质和
23、有机物时,会产生水味。一般仅对极为清洁的水或消毒的水进行测定。作为饮用水时应无异嗅和异味。,54,3、色度 属于感官指标,水中悬浮物、胶体或溶解类物质均可生色。通常是通过原水与特配的色度标准色阶比色而得。1个色度单位相当于每升水样中含1 毫克铂所形成的颜色。水样的色度应以除去悬浮物后清液的色度为准。,55,4、浊度 由水中悬浮物或胶体状颗粒物质引起的。浊度可用浊度仪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浊度的单位1升水中含1毫克白陶土(或高岭土)所产生的浑浊度定为1度。规定白陶土的粒度为200目。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浊度不得超过5度。,56,5、悬浮物 将水样在一定温度下蒸发至干,所得的残留物质称为蒸发残渣。蒸
24、发残渣是水样中悬浮物(SS)和可溶性固体之和。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和生物体。蒸发残渣、悬浮物和可溶性固体三者之间有下列关系:蒸发残渣=悬浮物+可溶性固体,57,总残渣可分为挥发性残渣和固定残渣两部分,它们分别与水样中有机物和无机矿物质含量相关。,58,二、水质化学指标(一)非专一性指标1、电导率 表示水样中可溶性电解质总量。2、pH 天然水体的pH值一般在6-9之间,而且对某一水体,其pH值几乎保持不变,表明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是一个缓冲体系。一般认为,水含有的各种碳酸化合物水控制水的pH值并具有缓冲作用,59,例如在16时蒸馏水中,当其与空气中的CO2达到平衡时,溶解的CO2为6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天然 基本特征 水污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