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微生物及来源.ppt
《工业微生物及来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微生物及来源.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容,模块一 工业微生物及来源、分离、选育,1.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筛选;,2.寻找产生目标或所需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菌种):确 定其来源;,3.新种的分离:把混杂的各类微生物单个分开。,原则:根据生产实际要求和菌种特性,灵活地、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的菌种挑选出来:获得纯种。,模块一 工业微生物及来源、分离、选育,4.生产菌种的获得;,5.育种或选育;,一、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筛选,1.般新种分离纯化和筛选步骤,采样,预处理,增殖或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稀释,划线,组织分离,初筛,复筛,一、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筛选,2.产生目标或所需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菌
2、种)的来源,土壤、海洋、空气、某些特定的环境,二、微生物选择型分离的原理,(3)抗生素或试剂;(P32),1.新种的分离,1.1 预处理;(P31),1.2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1)环境条件:温度、pH、渗透压、氧气等;,(2)碳源、氮源(培养基);(P32),二、微生物选择型分离的原理,(4)培养方法:分批式富集培养(摇瓶培养),恒化式 富集 培养(连续培养)(P34),1.3 随机分离法;(P35),(1)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2)药理活性化合物(酶抑制剂)的筛选;,(3)生长因子产生菌的筛选;,上述两种方法的目的是富集和增殖,使所需微生物在混合物中形成优势,已达到某种程度的初筛效
3、果,便于后续纯种分离。,二、微生物选择型分离的原理,纯种分离方法:稀释分离法、划线法、组织法。,另一类是较细的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方法,可达到“菌株纯”或“细胞纯”的水平。,粗放,只能达到“菌落纯”(工业上常采用),可达到“菌株纯”或“细胞纯”的水平。需采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复杂:显微操作装置,简单:利用培养皿或凹玻片作分离小室进行分离。,二、微生物选择型分离的原理,分离时为提高筛选工作效率,仍要引入各种选择性压力。,2.对纯种进行发酵条件的摸索和生产试验(生产性能测定)。,此处可加一步产物鉴别,此步骤要反复进行,直至获得 13株 较好的、适合生产要求的菌株,并进而将其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二、微
4、生物选择型分离的原理,(1)生产性能测定分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2)初筛阶段的主要矛盾:菌株多,工作量大;准确性是次要矛盾。,(3)初筛原则:多选菌株,一个菌株做一个发酵。,(4)复筛阶段:8090%的菌株在初筛阶段被淘汰,生产性能和准确性为主要矛盾。,5)复筛原则:一个菌株同时做35个发酵,必要时可连做几批。,应把握工作量和准确性这对矛盾的“度”。,三、菌种选育,改造菌种,目的:大幅度提高产量,改进质量。,1.出发菌株的选择原则,(1)自然界新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对诱变处理较敏感,容易 达到好的效果;,(2)在生产中经生产选种得到的菌株与野生型较相像,也是 良好的出发菌株;,三要素:出发菌株
5、、育种手段、筛选条件。,(3)每次诱变处理都有一定提高的菌株,往往多次诱变能 积累较多的提高;,(4)出发菌株开始时可以同时选23株,在处理比较后,将 更适合的出发菌株留作继续诱变;,(5)要尽量选择单倍体细胞、单核或核少的多细胞体来作出发 诱变细胞,这是由于变异性状大部分是隐性的,特别是高 产基因。,2.工业菌种育种的手段:,自然选育(P36),诱变育种(P3741),杂交育种(P4348),原生质体融合(P48),基因工程育种(P58),诱变育种举例-营养缺陷型,与营养缺陷型对应的是野生型。,MM:能满足野生型菌株正常生长的培养基称基本培养基。,SM: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的称补
6、充培养。,CM:能满足各种营养缺陷型生长的称完全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等。,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株。,诱变育种举例-营养缺陷型,筛选营养缺陷型的步骤,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确定生长谱,1、诱变方法: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诱变育种举例-营养缺陷型,2、淘汰野生型,目的:浓缩缺陷型。,采用的手段或方法:,野生型 MM,而缺陷型 MM,抗生素法:,将诱变处理液在MM中培养短时让野生型生长,处于活化阶段,而缺陷型无法生长,处于休眠状态。,诱变育种举例-营养缺陷型,细菌
7、可以采用青霉素,酵母可采用制霉菌素。,菌丝过滤法:适合丝状菌,对于丝状菌,在MM上会形成菌丝体,就不能通过过滤介质,而缺陷型因未生长而能通过滤层。,能否浓缩的关键是细胞在MM中生长的情况。,细菌或酵母对一些抗生素敏感,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使活化状态的野生型就被杀死,缺陷型因因不能生长繁殖而保存下来。,诱变育种举例-营养缺陷型,3、检出缺陷型,采用的方法:,影印法、点种法、夹层法。,缺陷型在CM上生长良好,在MM上则不生长,野生型二者均能生长。,诱变育种举例-营养缺陷型,影印法,1.将一较平皿直径小1cm的金属圆筒蒙上一层灭菌的丝绒,用金属夹夹住,灭菌;,2.将完全培养基上长出的全部菌落在丝绒上
8、轻轻一压,使之成为印模,标记方位;,3.将基本培养基平皿和完全培养基平皿在标记的同一方位上先后轻轻一压,此菌印模即复印于上;,诱变育种举例-营养缺陷型,4.将CM和MM在恒温箱中培养;,5.二平皿相同方位进行比较,可发现在 MM平皿上长出的菌落少于CM平板上的。MM上未长而相应于CM上长出的那几个菌落就可能是缺陷型。,诱变育种举例-营养缺陷型,点种法,夹层法,用接种针或牙签将CM上长出的菌落在MM和CM两副平板上接种,依次在相应位置点种,然后一起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此法结果明确,但工作量大。,先在培养皿上倒一层M.M.琼脂培养基,凝固后涂上一层含菌的M.M.,培养24h,将长出的野生菌落标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 微生物 来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