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结构2.ppt
《第四章物质结构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物质结构2.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一.原子轨道的能级,1.单电子原子的能级:E只与主量子数n有关,E=-13.6(eV)E1SE2SE3SE4SEns=Enp=End,2.多电子原子的能级:E决定于n和l,(1)n不同,l相同 n E E1SE2SE3SE4S(2)n相同,l不同 l E E3SE3pE3d(3)n和 l都不相同,E4SE3d 出现“能级交错”现象,3.徐光宪规则,对于一个能级,其(n+0.7 l)值越大,则能量越高。而且该能级所在能级组的组数,就是(n+0.7 l)的整数部分。以第七能级组为例进行讨论,7 p(n+0.7 l)=7+0.7 1=7.76 d(n+0.7
2、l)=6+0.7 2=7.45 f(n+0.7 l)=5+0.7 3=7.17 s(n+0.7 l)=7+0.7 0=7.0,因此,各能级均属于第七能级组,能级顺序为E7s E5f E6d E7p,这一规则称为 n+0.7 l 规则。,4.对近似能级图的几点说明,二.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原则,1.能量最低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基态原子是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能量最低原理认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力求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随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如下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叫做构造原理。,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
3、2)f的规律叫做“能级交错”。请注意:能级交错现象是电子随核电荷递增填充电子次序上的交错,并不意味着先填能级的能量一定比后填能级的能量低。,随核电荷数递增,电子每一次从填入ns能级开始到填满np能级,称为建立一个周期,于是有:周期:ns开始np结束 同周期元素的数目 第一周期:1s2 第二周期:2s,2p8 第三周期:3s,3p8 第四周期:4s,3d,4p18 第五周期:5s,4d,5p18 第六周期:6s,4f,5d,6p32 第七周期:7s,5f,5d,.?,2.泡里不相容原理,(1)泡利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在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它
4、们的自旋方向相反。,n 1 2 3 4.n轨道数 1 4 9 16 n2电子数 2 8 18 32 2 n2,(1)洪特规则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级的轨道能量相等,称为简并轨道;基态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总是首先自旋平行地、单独地填入简并轨道。,2.洪特规则,(2)洪特规则特例:对于等价轨道当是半充满,全充满或全空时,能量最低。,半充满 p3 d5 f7 全充满 p6 d10 f14 全 空 p0 d0 f0,洪德规则(Hunds rule):,电子分布到等价轨道时,总是尽量先以相同的自旋状态分占轨道。即在 n 和 l 相同的轨道上分布电子,将尽可得分布在 m 值不同的轨道上,且自旋相同。,例如 M
5、n 原子:,未成对电子的存在与否,实际上可通过物质在磁场中的行为确定: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在外磁场中显示顺磁性(paramagnetism),顺磁性是指物体受磁场吸引的性质;不含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在外磁场中显示反磁性(diamagnetism),反磁性是指物体受磁场排斥的性质。,根据Hunds rule,下列三种排布中哪一种是氮原子的实际电子组态?,Question 8,Solution,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两种表示方法:轨道表示式 电子排布式,用一条下划短线_或以及表示一条原子轨道和用上下箭头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自旋方向的电子.如氧原子的轨道排布图.,(1)轨道
6、表示式,1s 2s 2p,(2)电子排布式,根据电子排布的三原则,可以写出电子结构式。Z=11 钠原子,其电子结构式为 1s2 2s2 2p6 3s1 Z=19 钾原子,其电子结构式为 1s2 2s2 2p6 3s2 3p6 4s1,为了避免电子结构式过长,通常把内层电子已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部分写成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的形式来表示,这部分称为“原子实”。钾的电子结构式也可以表示为 Ar 4s1。,19种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有例外,基态原子电子分布,其中:29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全充满,24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半充满,同样有
7、:46Pd、47Ag、79Au,同样有:42Mo、64Gd、96Cm,当电子分布为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p0、d0、f0)时,原子结构较稳定,例外的还有:41Nb、44Ru、45Rh、57La、58Ce、78Pt、89Ac、90Th、91Pa、92U、93Np,ns12(n-1)d19ns12 ns2np16,(n-1)d10ns12,价层价电子所在的亚层价层电子构型指价层的电子分布式,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5-3-4 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填充顺序:ns(n-2)f(n-1)d np 价电子电离顺序:np ns(n-1)d(n
8、-2)f,例 26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或 Ar 3d64s2 Fe2+1s22s22p63s23p63d6 或 Ar 3d6,原子实原子中除去最高能级组以外 的原子实体,经验规律,离子失电子时先失最外层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经验写法:原子序数-靠近比其小的稀有气体=原子实1,2,3,4,5,62,10,18,36(18+18),54(36+18),86(54+32)剩余电子在(n-2)f(n-1)d ns np中填充填充顺序,例如:75号元素 75-54=21 n=6 4f145d56s2 49号元素49-36=13 n=5 4d105s25p1117号元素117-
9、86=31 n=7 5f146d107s27p5,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他总结: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他还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他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的性质,并为这些元素在表中留下了空位。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完全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指出了当时测定某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有错误。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它
10、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表称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周期表,镓(1875年布瓦博德朗发现镓后测定),原子量为69.72,比重等于5.94(原4.7),熔点为30.1,灼热时略起氧化,能生成结晶较好的镓矾,镓是用分光镜发现的,灼热时确能分解水汽,他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如:类硼、类硅、类铝)的存在并得到了证实,1894-1898年稀有气体的发现,使元素周期律理论经受了一次考验。门捷列夫当时指出,可以在周期表上开辟一个走廊,结果在周期表中增添了一个0族。更进一步完善了周期表,使元素周期律理论得到了发展。,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斯莱“化学元素的性质是它们原子序数(而不再是原子量)的周期性函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物质 结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