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区标准解读.ppt
《安全社区标准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社区标准解读.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安全社区标准解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欧阳梅,建设安全社区遵循的标准“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标准号:AQ/T9001-2006发布时间:2006年2月27日实施时间:2006年5月1日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起草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实施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框架,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4 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素,4 安全社区基本要素,4.1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 4.2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 4.3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 4.4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 4.5安全促进项目 4.6宣传教育与培训 4.7应急预案和响应 4.8监测
2、与监督 4.9事故与伤害记录 4.10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4.11预防与纠正措施4.12评审与持续改进,策划,实施,纠正,检查,持续改进,安全社区建设运行模式,4 安全社区基本要素,4.1 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整合社区内各方面资源,共同开展社区安全促进工作,确保安全社区建设的有效实施和运行。安全社区创建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a)组织开展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工作;b)组织制定体现社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目标和计划;c)组织落实各类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d)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受益,并确保能够顺利开展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e)组织评审社区安全
3、绩效;f)为持续推动安全社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必要的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保障。,成立安全社区建设组织机构:领导小组或安全促进委员会,其构成:牵头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相关部门和人员:民政、消防、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救助、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公安、交警、社区单位、志愿者组织、物业管理、交通等及企业家、专家等。,4.1 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标准要求:,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的职责,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社区建设的目标;2)组织协调社区内外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力量,调动方方面面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积极性;3)评估社区内各项安全计划执行过程及改善成效4)协助各工作
4、小组取得政府及民间资源,包括人、财、物资源;5)不断保持和完善安全社区工作内容,持续推动安全社区计划;6)参加国内及国际安全社区组织的活动;,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成立若干安全促进项目组,例如:,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学校安全社会治安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信息收集评估,运动安全公共场所安全环境安全涉水安全食品安全家居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促进项目组的职责为:1)参与制定本专项的安全社区促进项目;2)针对高危险人群、高危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开展安全社区促进。3)定期召开社区会议,邀请社区居民共同解决社区安全的问题;4)举办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意识;5)整合及妥善运用社区内资源,包括人力资源
5、、物力资源及财力资源;6)其它有助于安全社区建设的工作。,实施举例:安全社区建设推进委员会牵头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民政部门综合治理部门街道管理部门公共安全办公室推进委员会成员构成:相关职能部门、居民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卫生、建筑、物业、人大代表、专家、志愿者等;安全社区建设专业工作组牵头部门:职能部门专业单位专业工作组成员构成:相关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专家、志愿者等。,制定建设进度计划及相关制度领导机构工作制度领导机构职责领导机构会议制度工作小组工作制度工作小组会议制度安全社区建设进度安排,4.2 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社区应建立事故和伤害预防的信息交流机制和全员参与机制。建立社区内各职能
6、部门、各单位和组织间的有效协商机制和合作伙伴关系;b)建立社区内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反馈公众的意见、建议和需求信息,确保事故和伤害预防信息的有效沟通;c)建立群众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全员参与率;d)积极组织参与国内外安全社区网络活动和安全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4.2 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标准要求:建立机制组织、制度、方法;畅通渠道内部、外部、上-下、下-上;全员参与群众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等;交流活动内部、外部、国内外;,4.2 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信息交流实施案例参加国际、国内、地区安全社区活动;地区间、社区间安全社区学习交流、项目推介;人大代表接待日;社区工作
7、者民情日记;安全信息(事故、伤害)公告台;居民协商议事会;社区安全信息员制度;社区报纸、网站等媒介;等等,全员参与举例群众组织(志愿者、协会)的活动宣传、咨询活动社区调查(需求、满意度)参与安全促进项目和活动文体活动有奖建议活动知识竞赛社区论坛,4.3 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建立并保持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制度,开展危险源辨识、事故与伤害隐患排查等工作,为制定安全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内容应包括:a)适用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执行情况;b)事故与伤害数据分析;c)各类场所、环境、设施和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程度;d)各类人员的安全需求;e)社
8、区安全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f)危险源控制措施及事故与伤害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结果是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基础,应定期或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评审和更新。,4.3 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自我安全诊断”制度清楚本社区各类事故和伤害情况以及原因清楚各类危险源(包括隐患)了解各类人员的安全需求 形成机制简而言之为“社区诊断”,目的是为安全促进工作寻找依据,社区安全诊断常用的几种方法,(一)基本情况调查(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三)事故与伤害信息收集及分析(四)其他,关于高危人群 容易被伤害的人群,其受伤害率高于人群平均水平。注意:不同的安全类别,高危人群
9、不同;同一个人,可能是高危人群,也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可能是高危人群,也可能不是;高危人群举例:生活工作在高风险环境中(自然灾害、高风险场所)的人群抑郁症患者;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特种作业人员;家庭暴力受害者经常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的人群,等等,通过本项工作应能够确定各类安全问题,尤其是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脆弱群体。,关于高风险环境容易发生事故或事故率高于平均水平的环境高风险环境举例:烟花爆竹销售点锅炉房密集平房区事故多发路段 等等关于脆弱群体由于自身的原因,容易引发伤害的人群脆弱群体举例:失业、下岗人员残疾人流浪者抑郁症患者;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4 安全社区基本要素,4.4 事
10、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结果制定安全目标,包括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工作目标以及事故与伤害控制目标,并根据目标要求制定事故与伤害预防计划。计划应:a)覆盖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和环境状况;b)针对社区内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或公众关注的安全问题;c)能够长期、持续、有效地实施。,4.4 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标准解读:依据:社区实际情况和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结果;制定目标控制事故和伤害要达到的目的;制定计划:长期、持续、有效;全覆盖重点:两高一脆弱,4.4 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实施案例:伤害预防目标:1)5年内将意外伤害降低 3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社区 标准 解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