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胞囊线虫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胞囊线虫病.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又称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美国、日本、朝鲜等国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分布东北、华北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一般减产10%-20%。重者可达30%-50%。甚至颗粒无收。,1.症状,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危害。大豆受害后,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瘦弱,似缺水,病株根系不发达,并行成大量须根,须根上附有大量白色小颗粒(即线虫的胞囊)。又称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线虫病,俗称“火龙秧子”。,大豆胞囊线虫病根为害状,大豆胞囊线虫病田间为害状,2.病 原,属异皮科胞囊线虫属,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雌雄成虫异形又异皮。雌成虫柠檬形,先白后变黄
2、褐,大小。壁上有不规则横向排列的短齿花纹,具有明显的阴门圆锥体,阴门小板为两侧半膜孔型,具有发达的下桥和泡状突。雄成虫线形,皮膜质透明,尾端略向腹侧弯曲,平均体长1.24mm。卵长椭圆形,一侧稍凹,皮透明,大小108.245.7(m)。幼虫一龄在卵内发育,脱皮成二龄幼虫,二龄幼虫卵针形,头钝尾细长,三龄幼虫腊肠状,生殖器开始发育,雌雄可辨。四龄幼虫在三龄幼虫旧皮中发育,不卸掉蜕皮的外壳。,大豆胞囊线虫,大豆胞囊线虫,3.病害循环,该线虫是一种定居型内寄生线虫,以2龄幼虫在土中活动,寻根尖侵入。该线虫寄生豆科、玄参科170余种植物,有的虽侵入,但不在根内发育。胞囊线虫以卵、胚胎卵和少量幼虫在胞囊
3、内于土壤中越冬,有的粘附于种子或农具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胞囊角质层厚,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胞囊线虫自身蠕动距离有限,主要通过农事耕作、田间水流或借风携带传播,也可混入未腐熟堆肥或种子携带远距离传播。虫卵越冬后,以二龄幼虫破壳进入土中,遇大豆幼苗根系侵入,寄生于 根的皮层中,以口针吸食,虫体露于其外。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体内形成卵粒,膨大变为胞囊。胞囊落入土中,卵孵化可再侵染。二龄线虫只能侵害幼根。秋季温度下降,卵不再孵化,以卵在胞囊内越冬。,4.发病条件,成虫产卵适温23-28,最适湿度60%-80%。卵孵化温度16-36,以24孵化率最高。幼虫发育适温17-28,幼虫侵入温
4、度14-36,以18-25最适,低于10停止活动。土壤内线虫量大,是发病和流行的主要因素。盐碱土、沙质土发病重。连作田发病重。大豆胞囊线虫存在生理分化现象,东北豆区以1、3号为主,黄淮海豆区以4、5、7号为主,全国来看34号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5.病害控制,防治策略是首先注意防止把虫源传到无病区。在病区应采取以合理轮作和加强栽培管理,种植抗、耐病品种,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1种植抗、耐病品种 目前我国栽培品种尚无经济性状好的高抗品种,但品种间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2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消灭虫源 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病最重要的措施。3药剂防治 目前可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杀线虫剂有
5、3类;种衣剂(含呋喃丹)、熏蒸剂(25%DD混剂)和非熏蒸剂(涕灭威)。,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疫霉根腐病是重要的检疫性病害,是危害大豆的三大严重病害之一,感品种几乎绝产,我国黑龙江省也发生此病,必须预防和加强严格检疫。,1.症 状,大豆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出苗前染病 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出苗后染病 引致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成株染病 茎基部变褐腐烂,病部环绕茎蔓延至第10节,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上部叶片褪绿,造成植株萎蔫,凋萎叶片悬挂在植株上。病根变成褐色,侧根、支根腐烂。出苗前引起种子腐烂幼苗发病,茎基部腐烂,根变褐真叶期发病,茎上出现水浸状病斑,叶黄化萎蔫,主根变为深褐色侧根腐烂。
6、成株期发病,叶片褪绿,植株萎蔫,病茎的皮层及维管束组织均变褐。,大豆疫霉根腐病病株,大豆疫霉根腐病病株,大豆疫霉根腐病症 状,2.病原,鞭毛菌亚门疫霉属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称大雄疫霉大豆专化型,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产生卵孢子。卵孢子球形,壁厚,单生在藏卵器里。雄器侧生。卵孢子发芽长出芽管,形成菌丝或孢囊。孢囊无乳状突起,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生出芽管。,孢子囊形态,3.侵染循环,初侵染:此病为典型土传病害。初侵染来源于土壤大豆残体中的卵孢子。传播:刚播种以后或植株较大时灌溉,都会加重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水分饱和,有利于孢子囊释放大量游动孢子,而且水流还可
7、直接传播。带病土壤飞溅引起的叶部侵染会导致比根部侵染严重得多的叶部病害症状。侵入和发病:当土壤中有自由水时,孢子囊萌发产生大量游动孢子,随水传播,侵入寄主根部。病菌在根的细胞间生长,形成球状或指状吸器吸收营养,引起发病。再侵染:生长季节中病组织上可以迅速地不断形成孢子囊,并萌发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4.发病条件,此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决定于品种抗病性、土壤湿度、栽培方法和耕作制度等。品种抗病性:对发病流行程度影响很大。土壤湿度:是影响该病流行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饱和是卵孢子萌发形成孢子囊的必要条件。耕作栽培:耕作栽培措施会影响土壤含水量和排水,影响通风透光,直接影响发病。及时耕地、排水,发病轻;少耕和免耕板结地病重。轮作与发病关系不大。,5.病害控制,防治策略是利用抗病和耐病品种,加强耕作栽培措施,作好种子及土壤药剂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1.利用抗、耐病品种2.耕作栽培措施适期播种,保证播种质量,合理密植,宽行种植,及时中耕增加植株通风透光是防治病害发生的关键措施。3.药剂防治 利用瑞毒霉进行种子处理可控制早期发病,但对后期无效。利用瑞毒霉进行土壤处理防治效果好,有沟施、带施或撒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