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经胃经脾经.ppt
《大肠经胃经脾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肠经胃经脾经.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针灸教研室,常用穴位选修课(二),陈俊琦,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十二经脉流注顺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第1、第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再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1.起于手指(商阳),从手走头,最后与足阳明胃
2、经相接于头面(迎香)。2.大肠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大肠经循行所过的手部、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部及面部。3.脏腑器官联络:大肠、肺、齿、口、鼻。,本经腧穴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病症: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头痛,鼻衄热病:身热,热病无汗,多汗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瘰疬,肩臂痛,上肢不遂,手阴归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上廉下廉手三里长,曲池肘髎手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口禾髎接,鼻旁五分是迎香。,手阳明大肠经,合谷(LI4),定位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方法:1.将对侧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处为穴。2.
3、并拢拇食指,第1、2掌骨间肌肉隆起之顶端。,主治 1.头面五官诸疾: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斜、耳鸣耳聋等2.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3.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操作 直刺0.5一l寸;可灸。,孕妇禁针!,手三里(LI10),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 1.上肢病证: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2.腹泻,腹痛;3.齿痛,颊肿。操作 直刺0.8-1.2寸。,弹拨患者手三里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后遗针感。操作:让患者把不适侧的肘关节曲成90,弹拨同侧手三里处的肱桡肌,同时让患者活动不适处,当即缓解或消失。,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4、。,曲池(LI11),定位,我们经验:1)当曲肘成90时,肘横纹尽头处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2)当曲肘大于90时,肘横纹尽头处。,主治 上肢病症: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热病;高血压;癫狂;胃肠病证:腹痛、吐泻等;五官热性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皮肤、外科疾患:瘾疹、湿疹、瘰疬等。,、曲池(合穴),操作 直刺0.5一l寸;可灸。,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多因前臂旋转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肌腱附着处劳损,是常见的肘部慢性损伤,以肘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疾病。,肱骨外上髁炎,起病缓慢,肘关节外侧逐渐出现疼痛,握物无力及作前臂旋转动作,如拧毛巾时疼痛加剧,严重时疼痛可向前臂
5、或肩臂部放射。肘关节活动正常,局部红肿不明显,在肘的外侧、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或桡骨头前缘等处可找到一个局限而敏感的压痛点。,穴位处方:曲池、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 操作:手阳明经穴按常规针刺;阿是穴可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留针20-30分钟;并可同时施灸,也可在痛点拔罐。,肩髃(LI15),1)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2)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定位,主治 1.肩、上肢病症: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2.瘾疹。,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8一l.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肩三针,定位 肩峰下凹陷处为第一针;
6、第一针前后约2寸的凹陷处为第二针、第三针。主治 肩关节疾病(如肩周炎)、上肢瘫痪。操作 第一针向肩关节方向直刺或斜刺;第二、三针采用前后对刺,向内侧方向斜刺须掌握好方向和深度,避免刺入胸腔。,迎香(LI20),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主治 局部病证:鼻塞、鼽衄、口歪等;2.胆道蛔虫症。,操作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宜灸。,小 结,合谷:治疗表证、汗证、头面五官疾患、妇产科疾患、以及胃肠疾患。手三里:上肢经筋疾病为主。曲池:善治热病。退烧和治疗皮肤病疮疡瘙痒要穴。治疗半身不遂和肩周炎要穴肩髃:治疗肩关节疾病首选穴。迎香:治疗各种颜面疾患,尤其是鼻子疾病的要穴,足阳明胃
7、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足趾外侧端(厉兑)。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端。足跗部支脉:从
8、跗上(冲阳)分出,进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1.起于鼻孔两侧(迎香),从头走足,最后与足太阴脾经相接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2.胃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胃经循行所过的头面部、颈部、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及足部。3.脏腑器官联络:胃、脾、鼻、齿、口唇、咽喉。,本经腧穴主治概要,胃肠病:腹痛,肠鸣,腹胀,胃痛,呕吐等;头面、五官病症: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鼻衄等;热病;癫狂等神志病;皮肤病;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连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9、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又次内庭历兑穴,大趾次趾之端中。,足阳明胃经,承泣(ST1),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主治 1.目疾:眼睑瞤动、目赤肿痛、夜盲、迎风流泪;2.口眼斜、面肌痉挛。,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眶内出血。不宜灸。,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主治1.目疾: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等;2.面部病证:口眼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3.头痛,眩晕。操作 直刺0.20.4寸;不宜灸。,四白(ST2),地仓(ST4),定
10、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主治 口眼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局部病证。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颊车(ST6),定位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主治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证。操作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口眼歪斜,口角歪斜,VS,面瘫口角歪斜长期治不好,可用地仓透颊车,单方向捻针,等肌丝缠住针身后,进行提插,针后施术部位有一道青紫痕迹。,下关(ST7),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主治 1.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2.耳鸣、耳聋等耳
11、疾。操作 直刺0.5l.2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下关穴治疗足跟痛,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的疾病,又称脚跟痛。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操作 取同侧,直刺进针,深l寸许,待有针感后,轻持针缓慢逆时钟捻针片刻,留针20分钟,一般3-5次即可。疗效 六十年起我应用此穴,治几十例,均获良效,多数患者,首次进针后当即疼痛锐减,曾一女干部,穿高跟鞋爬山,下山后足跟痛,几乎两足跟不能着地,病程已6天,首次针后嘱其站立,足跟登地,疼痛立即消失,每日一次,仅二次治愈。骨质增生,数例治疗效果不理想。,天枢(ST25),定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肠 经胃经脾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