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类天疱疮.ppt
《大疱性类天疱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疱性类天疱疮.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例,患者:付先生年龄:56岁主诉:全身红斑、水疱,瘙痒2月余。,病例介绍,一般资料:42床,付某某,男,56岁,主诉:全身红斑、水疱,瘙痒2月余。生命体征:T 367,P 91次分,R 23次分,Bp 12989mmHg 现病史: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躯干部出现红斑,上有大小不一 水疱,不易破溃,伴瘙痒。红斑、水疱逐渐增多,累及面、四肢。诊疗经过:22天前就诊于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病理报告示符合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甲强龙(40mg5天,60mg5天,80mg12天),环磷酰胺0.6g静滴4次,人血白蛋白10g 静滴5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
2、、家族史无异常。,病例介绍,皮肤科查体:颊粘膜少量糜烂面,头面、躯干、四肢、手足散在或密集性分布红斑,张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初步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血清中和基底膜处存在IgG型的抗基底膜带抗体,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BPAg):位于表皮基底细胞,是基底膜带透明层半桥粒的结构成分 BPAg1(BP230):分子量为230kd,是位于半桥粒斑块内的胞内蛋白 BPAg2(BP180):分子量为180kd,是跨膜蛋白,胞内部分位于半桥粒的斑块
3、内,胞外部分位于基底膜带内 二大疱性类天疱疮抗体(抗BPAg抗体,抗基底膜带抗体)抗BPAg1(BP230)抗体 抗BPAg2(BP180)抗体:致病性抗体,病因和发病机制,三表皮下水疱形成 该抗体与半桥粒处BPAg结合,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对表皮基底细胞层透明层间的连接起损伤作用,形成裂隙或表皮下大疱,临床表现,好发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好发于胸腹部和四肢近端,也可遍布全身典型损害为外观正常的皮肤或红斑的基础上发生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疱液清亮,少数可呈血性,疱不易破,即使破裂后糜烂面也易愈合,尼氏征阴性。口腔粘膜损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天疱疮,即使发生也较轻微自觉瘙痒,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组织病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疱性类 天疱疮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10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