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课第二章.ppt
《大学写作课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写作课第二章.ppt(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章 现代写作教学课题组,第六节 写作客体,第一节写作主体的素养,古有“文如其人”的说法。“文如其人”一词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答张文潜书中评价他的弟弟苏辙的话:“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后人常用来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或所表现的风格,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或风格一样,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1.什么叫写作主体?所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状态、从事写作
2、行为中的人。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他的写作素养、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活动的进行和作品的质量,可以说,写作正是写作主体素养和能力的体现。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质。,2.什么叫写作素养?素养通常指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综合品质。写作素养就是作者围绕文章的选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的多方面的品质,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3.举例五十年代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诗作。其中一句是:“熊熊的高炉迸射出钢花”。过了三天,人民日报刊出
3、一封技术员的来信,指出:高炉并不炼钢,炼的是铁;炼钢的是平炉或转炉。,1981年红学家吴世昌先生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批评该报一篇文章和一篇报道有问题,并建议提高编辑人员的写作水平。中央负责同志就此作了批示,要求人民日报改进文字工作。一篇占了整整一版的大通讯赞扬一位军医为了探索新的针灸穴位,先在自己身上试针,既用针扎了子宫韧带又扎了前列腺。吴先生问:这位军医到底是男是女,怎么能够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器官?此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古人说:“见得真,方道得出。”有丰厚的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多见世面,广开视听,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得以丰富和递增,信息贮存和材料积累越丰厚,写起
4、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创造活动的“根须”,它来自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野,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写作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这不仅要求写作主体有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视野,更要有对生活的热情与投入。,4.不断扩大视野,升华生活素养生活素养,除了来自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野,还来自作者对生活投入的热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生活素养,固然包括了见多识广,但更为本质的是认识深刻,感受真切。,经历和见闻属于广度方面的问题,而认识和感悟则属于深度和密度方面的问题。广度仅仅是一个平面,在广度基础上加上深度和密度,才能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生活素养。,要形
5、成良好的生活素养,就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潜心探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1.什么叫学识?所谓学识,就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结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概念及其思维程序、规则方面的知识。文章写作同作者的学识修养密不可分。写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识的组合和应用的过程。,2.举例郭雪波的小说沙狐开篇渲染科尔沁的荒凉,说“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瀚海”,他忘了,编辑也没记住,整个中国的版图才只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迟子建在她的小说中写到,“天凉了,小鸡都不爱下蛋了”事实上,小鸡在伏天不下蛋,要“歇伏”;立秋以后,会再度进
6、入产卵期。所举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写作需要有文化知识方面的储备。知识储备越丰富,视野和思路就越开阔。写作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组合和运用。,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就是因为这部巨著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知识,除了故事情节外,大凡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建筑装饰、花鸟鱼虫、医药占卜、官场皇室、酒家商肆、三教九流,无不应有尽有。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样的皇皇巨著。,3.反复咀嚼,领悟精髓在写作实践中,一方面,随着写作对象和文体的差异,需要相应的、特殊的、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一般性的、综合性的知识,对于任何写作对象和专业来说,都是必要的,有益无害的。,4.案例探
7、析,乡间小路有一小轿车与一独轮车相遇。司机令老汉让路,老汉道:为何?司机道:我开的是小车。老汉道:我的也是小车。司机道:小车是首长的车。老汉道:我的也是手掌车。司机道:首长的车是小轿车。老汉道:我的也是小叫车,不信你听。说毕,驾起车,果然吱吱作响,像蝈蝈唱,蹒跚而去,5.研讨学习(一)你们知道余秋雨吗?为什么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二)朱光潜在谈读书中说:“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你怎样理解这句话?,6.归纳反证:缺乏学识会造成什么后果?马烽在大寨奇遇记(人民文学2001.1)中15次把创业的编剧张天民写成了“张天明”。一位著名小说家把古今小说中
8、的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说成了聊斋故事。,7.得出结论使你的作品信息量少,空洞无物,干瘪。如白开水。人生派与闲适派的对比。含金量不同。周氏兄弟。丰子凯。使你的作品错误百出,硬伤累累。使你成为井底之蛙,立意偏执、错误乃至反动。文革中文艺舞台上的创作,如苏联人民日夜想念毛泽东、日本孩子想念毛主席。,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读下面的文字,思考并回答问题。邹韬奋三十年代旅欧见闻中写道:宫廷中的孩子们个个英俊美丽,是因为他们的贵族母亲美丽,历代筛选积累所致。品格高尚的作者才会写出格调高雅的作品。柳宗元曰:“大都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见柳河东集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转引自文学名吉录第4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
9、1985年版。)沈德潜在说诗醉语中指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徐增在而庵诗话中说:“诗乃人之行略,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一字不可掩饰,见其诗如见其人。”人品与文品有何关系?,2.事例:司马迁在其著名的报任安书一文中列举大量事例,说明人格与作文的关系:“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结论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文章就是作者人格品位在书面语言中的回声。优秀的人格品位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
10、活动的动力源泉。写作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作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位必然对写作成品产生巨大影响。问:文章格调与作者的人格品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吗?,四、写作主体的审美修养(自学),1.认真学习美学理论知识;2.阅读和欣赏一定数量的优秀艺术作品;3.树立先进正确的美学观念和审美理想;4.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许多人间的建筑师也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他不仅
11、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动物只是按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创造,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所谓“美的规律”就是按照两个尺度(主体的尺度和对象的尺度)进行生产的规律。,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箴言里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黑格尔大逻辑,第二节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生活
12、阅历的重要性:从阅读来讲,生活阅历能使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刻和真切。从写作来讲,生活阅历为写作提供第一手丰富生动的资料和素材。丰富性(对人类而言)亲验性(对个体而言)观察 从生活阅历中摄取的方法 感受,“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诘难者问:那么,写杀人最好是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答曰,不然。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鲁迅叶紫作丰收序,一、观察的定义 指通过人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来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意识的思维行动。二、观察的对象 客体 三、观察的发出者 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13、(肤觉)、痛觉、温冷觉、运动觉,张爱玲道路以目:小饭铺常常在门口煮南瓜,味道虽不见得好,那热腾腾的瓜气与“照眼明”的红色却予人一种“暖老温贫”的感觉。(视觉、味觉、触觉、温冷觉)人行道上常有人蹲着生小火炉,扇出滚滚的白烟。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煤炭汽车行门前也有同样的香而暖的呛人的烟雾。(视觉、运动觉、嗅觉、温冷觉),四、观察的特点 独特性(不重复性)a、客体的丰富复杂性 b、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千里澄江如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性须澄似水,心欲静如山(清净散人),五、观察的要求(1)观察能力的要求 a.注意能力 b.理解鉴别能力 c.联想能力,(2)观察运作的要求
14、a.有的放矢,专心致志 b.抓住特征,全面了解 c.察思结合,(3)观察方法的要求 缩短距离(针对对待观察客体的态度而言)增加距离(针对看待观察客体的眼光而言)也就是王国维所言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之意。,a.定位观察 指观察主体的位置,固定不动的叫定位观察 b.移位观察 移动变化的叫移位观察 c.比较观察 针对观察客体而言,将不同的客体进行相似或相异比较 d.变换观察 是把同一客体放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中进行观察,一、几个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1.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通过以生理为基础的感觉器官来接受外在讯息,它是人从生理历程到心理历程的开端,层次较低。知觉是
15、人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种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所获得的讯息作进一步的处理,它属心理历程,层次较高。,第三节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2.观察: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来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意识的思维行动。观察是一种动作,一个过程,强调感官的运用,思维的活动,而感知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它是一种结果,强调经验的获得,认知的获得。3.感受:是指客观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出主体的感情层次和情绪变化。感受力是主体受到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外界刺激相应的心理反应能力。,观察和感受的区别和联系:区别:a.观察着眼于反映客体的具体形象和本质特征;感受则着重
16、于表现主体受到外物刺激后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情感活动的具体体验。b.观察反映物态;感受表现心态,观察和感受的区别和联系:联系:a.两者都以感官活动为前提 b.感受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和感受在广泛、深入上成正比。c.两者相互融合,观察中有感受,感受中伴随观察。,感知和感受的区别和联系:区别:a.感知是主体对客体的个别属性或整体的反应;感受是主体受客体刺激后的心理活动。b.感知是对事物较为客观的反应;感受则渗透了主体的主观性评价。c.感知要求客观准确,感知具有共通性,一致性,有人皆相似的特点;而感受则强调独特性,要求丰富生动。,感知和感受的区别和联系:联系:感知是感受的基础和前提,感受是感知的
17、深入和升华,没有感知就没有感受,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的首先是感知,然后才引发为感受,因此,所有的感受都由感知而来。,二、感受的作用1.引发写作动机“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混沌的交融在一起了,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余秋雨文化苦旅序),在甜蜜的静谧中,我忘了世界 我让自己的幻想把我悠悠催眠 这时候,诗情开始蓬勃和苏醒 我的心灵充满着抒情的火焰 它颤栗,呼唤,如醉如痴地想要 倾泻出来,想要得到自由的表现 一群无形的客人朝我涌来,他们
18、是我的旧识 是我久已蕴育的想象的果实 于是思潮在脑海中大胆地波动 轻快的韵律迎着它们跑来 手忙着去就笔,笔忙着去就纸 一刹那间诗章已滔滔地涌了出来(普希金秋),“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须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朱光潜,2.产生写作情感3.启动写作思维“首先,我爱阴天空气的清新,令人面颊发烧的寒冷,河上泛起的银灰色涟漪和乌云沉滞的移动。然后,我之所以爱阴天,还因为每逢这种天气,我就分外珍惜人间那种最普通的安乐温暖的农舍,俄罗斯式火炉中的火焰,茶炊的吱吱声,
19、在干草上罩一条粗布床单的地铺,打在屋顶上令人昏昏欲睡的雨声和甜蜜的睡梦。”(巴乌思妥夫斯基面向秋野),“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陆机文赋,三、感受的特性要求1.敏锐 就是善于抓住客体事物的特点,并在内心作出迅疾反应。音乐:“(音乐表现了)存在的样式,存在的涨与落,它的不断增长,突然爆发 与争速旋转”(梅洛庞蒂),“(我们)肯定能够从音乐里面听到某些生存的秘密,听到世界的辽阔和博大,听到存在于心灵深处的爱情和隐痛”(南帆)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庄子,“(梵高)他用画布改变了大地的面貌。仿佛用神奇的水洗涤了大地,大地因此焕然一新,无处不
20、辉耀着明快浓厚的色彩,每一棵老树都变成了雕塑品,每一块种植三叶草的田地都变成了化作无数朴素小花冠的阳光。”,拾穗者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虽然看不清她们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
21、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我的感动不在于米勒高超的画技,而在于画的内容、主题以及背后的精神。画面并不复杂,一切似曾相识,就发生在身边,发生在昨天。虽然他画的是法兰西农民,可画者、被画者与我同属人类,很多时候人类恰恰都有类似的经历和共同的情感。如我这般年龄的人,只要生于乡下,儿时大都有过拾穗的经历,但米勒偏偏画的不是拾穗孩童,而是成年农妇,这就让人不难看出,一根穗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主题就沉重了许多。而我读出的不仅仅是一根穗的分量,更有另一番深层次意义,那就是米勒对农民的深切惦记。,2.真切“当我们在观赏美的时候,心灵
22、会产生一种骚动感,这种骚动感乃是渴求净化自己内心的前奏,仿佛雨、风、繁华似锦的大地,午夜的天空和爱的泪水,把荡涤一切污垢的清新之气渗入了我们知恩图报的心灵。”巴乌思妥夫斯基“要有纯真的感触,情动于中令自己不能不写,不要凭空白地去做”郭沫若,3.丰富 我偶然在一把小刀上 发现了异国的一粒微尘 世界顿时变得奇异万状 缠绕着五彩缤纷的氤氲 每一汪小洼里 都有海洋的气息 每一粒石子上 都有沙漠的痕迹 勃洛克,一朵小花 普希金 在一本书里我发现一朵小花,它开得很久吗?是开在哪一个春天?它是给亲爱的手,抑是被陌生的人摘下?它放在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是为了纪念温存的会见?抑是为了不可避免的别离?抑是为了
23、孤独的散步,在寂静的田野森林之间。他(她)还活着吗?他们现在在哪儿栖身?他们现在究竟在哪儿栖身?抑是他们早已枯萎,正象这无人知晓的小花。,4、独特 雅舍(节选)“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蓖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下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
24、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四、感受的基本方法 1.体验 既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认知方法,同时又是伴随着强烈主观情感的心理活动。,生命性 a.由于体验强调亲身经历,亲自体会,是在具体实践中去获得认知,而不是在书斋中凭空捏造臆想,因此体验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是鲜活的而非呆板的,它具有动态的生命性。b.由于体验强调主动性、主观性,是伴随着主体情感、意志、思维等的心理感知,所以体验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而不是被动的,无意识的,因此具有积极活跃的生命性。c.由于体验是指向内心,强调生命的意义,对生命价值表现出强烈的关怀,所以体验是美学的哲学的,
25、而不是自然属性的,因此具有人文色彩的生命性。,情感性 实践:社会实践 心理实践(是对不存在于眼前的事物进行设身处地地感知,由此获得感受的一种体验方式),“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他们手中都可以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他们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地去想象,钻进所写人物的心窍,和他们同样想,同样感,过同样的内心生活。作家对于所要表现的情感,无论是自己的或旁人的,都必须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体验过也观照过,热烈地尝过滋味,也沉静地回味过。”朱光潜,强烈性“神赐迷狂”(柏拉图)“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体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写作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9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