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ppt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抒情性作品,第十二章,第一节 抒情界定,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抒情(lyric)由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lyre)一词演变而来“既可以像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也可以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还可以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亚里士多德,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汉代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严羽:“诗者,吟咏情性也。”,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第一,与叙事侧重于再现外在客观世界不同,抒情侧重于表现个人的内在主观世界;第二,与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去讲述故事不同,
2、抒情偏于以话语的声音和画面组织去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第三,与叙事注重事件的进程不同,抒情重视情感的流动。,“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是死一般静”鲁迅药,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渊明逸致图,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1.抒情诗。(唐诗)2.散文,主要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白杨礼赞等)3散文诗。(野草、海燕等)4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牡丹亭等)5抒情小说。(沉沦等),二、抒情与现实,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
3、价抒情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内在生活把外部事物化成了自己。”别林斯基“化景物为情思”,三、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别林斯基:“诗人的创作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整个的、自成一体的世界,维持在自己的法则上,有它自己的原因和基础诗人的个性越是深刻有力,他就越是一个诗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三、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汤显祖的牡丹亭与明朝中叶市民阶层的兴起、个性解放思想的萌芽有密切关系。张庚对戏曲文学的特征概括为“融汇著叙事和抒情的成份叙事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叙事只是为抒情服务”。,四、抒情与宣泄,“
4、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既以喷云唾珠、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李贽焚书杂说,四、抒情与宣泄,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与普通的情感宣泄不同首先,抒情主体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对象来表现,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 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法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
5、正在大哭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其次,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创造适合情感表现的感性形式,“艺术品是将情感(指广义的情感,亦即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苏珊朗格:艺术问题,苏珊朗格 Susanne.K.Langer,1895 1985,文学抒情和日常自然情感的宣泄不同,其一,从材料构成上说,普通情感宣泄是日常生活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包括本能状态在内的心理混和物,而文学抒情则是对其加以精心选择、提炼和改造的结果。其二,从表现方式看,普通情感宣泄是一种原生的主
6、体情感表达,而文学抒情则把这种原生的情感作为旁观的对象去重新审视和表现。他不是即兴式地有感而发,而是从原发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其三,从性质和目的看,普通情感宣泄带有非理性性质(当然也可能有理性成分),具有直接的实际功利目的;而文学抒情则主要是一种有理性参与的在话语形式中实现的审美表现,要构造一个内在自足的审美形式世界。,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抒情话语和抒情内容是一种直接融合的关系,抒情内容直接投射和转化在抒情话语的声音与画面形象的组织形式之中,不可分离抒情诗成为“最典型的语言创作”,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一、抒情内容
7、与抒情话语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不同,突出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改造普通话语:“诗家语”和“陌生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陌生化是对抗机械化的利器,使我们重新感受这个我们已经烂熟的世界。“艺术的目的是传达对事物的直接经验,就好像那是看到的而不是认识到的;艺术技巧在于使事物变得陌生,在于以复杂化的形式增加感知的困难,延长感知的过程,因为艺术中感知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必须予以延长。”什克洛夫斯基:艺术作为手法,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1893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二 抒情性 作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