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思考.ppt
《基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思考.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思考,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姚剑强,对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分析 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标准 有效教学的关键性教学行为,一、对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著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等。,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
2、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下面谈谈我对这五种教学行为的理解:,1、清晰授课:,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2、多样化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3、任务导向:,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5、确保
3、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也有部分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专著。如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老师著高效率教学等。,二、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分析,案例 不同评估者评估的教师行为有效性,不难看出,学生评教、教师自评、教师他评不同教学行为时,平均值在2.723.41之间,即平均值接近和超过了“经常有效”,说明教师教学行为是经常有效的。,同时,学生评估、教师本人自
4、评和教师评估其他教师时对不同教学行为有效程度的评估是有差异的,其中位次一直排在前五位的教学行为仅有2项,它们是:讲授组织条理性、讲授清晰明了性;位次一直排在后五位的教学行为有3项,它们是:提问、制订和执行课堂规则、适应性教学。,上表显示,在不同类型的教学行为上教师所表现的教学有效性是不同的,根据有效性平均分排除的有效性位次依次是:讲授清晰明了性(3.20)、讲授组织条理性(3.16)、创设适宜课堂环境(3.13)、运用非言语手段(3.10)、管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3.09)、讲授科学性(3.06)、为理解而讲授与管理教学时间(3.04)、创设适宜课堂环境(3.00)、组织课堂讨论(2.99)
5、、管理课堂(2.98)、激发动机(2.95)、适应性教学(2.94)、提问与制订和执行课堂规则(2.91)。,三、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标准,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衡量:,一是教学行为的明确性,即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明确;,二是多样性,即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三是任务取向性,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活动时候是围绕教学的任务而进行的;,四是富有启发性,即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否启而得法,所谓启发性教学的实质是做到后次复习前次,在原有知识结构上产生学习的新需要,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到新课不新,启而得法;,五是参与性,即在课堂教学中,班上的学生是否都积
6、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了;,六是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即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四、有效教学的关键性教学行为,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激励”,有效“备课”精选教学内容 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研究实施过程,有效“备课”精选教学内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备课首先要备教材,但绝对不仅仅是准备教材内容,或只是由教参到教案的简单的“移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对教材重新进行结构的组织、脉络的把握以及内在规律的揭示。,吃透教材,感悟文本。,备课首先吃透教材,了解编者思路与编写意图,把握重点、难点。,合理舍弃,突出重点。,要学会研究不
7、教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明确不教什么比只研究教什么还要重要。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动态化;,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师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教”,力图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生者;,选好教学切入点(问题)问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有效“备课”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之分。,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应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则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上已具有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把握好学生的逻辑起点和
8、现实起点,寻求最佳的学习起点,进行难度适宜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会更高效。,了解学生的逻辑起点,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开始前的预设阶段,首先要搞清楚学生的逻辑起点。钻研整套教材,理清学生知识结构,掌握学生的逻辑学习起点。教师每教一个知识点,都要搞清楚学生在此之前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以后还有哪些知识与此相关。,认识学生的现实起点,有效预留教学空间。,备课时要思考: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或部分掌握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学生间的差异如何?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有效 课堂教学 行为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