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ppt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学院规划系李云,序 言,1、城市规划专业与相关专业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与人们的审美观点、对生活环境的追求目标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经济地理学、测绘学城市规划与遥感技术、计算机应用城市规划与风水2、如何学好城市规划认真学习理论积极参加实践注意知识积累,参考杂志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规划师,第一讲 城市与城市发展,主要内容提要 城市的形成 城市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聚居与原始聚落原始社会:自然的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居住点 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渔、牧业
2、分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原始村落的出现(约5000年前)原始聚落的形态:人类聚居的痕迹 奥地利新石器时代(-2000年)、西安半坡遗址(-5000年),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品生产的出现。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城市。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卡洪城)K.马克思和F.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所说:“某一民族内部的分工
3、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在人类文明的各个发祥地,尽管城市产生的年代有先有后,但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都是相同的。,城市的定义,城市在西方早期的图形文字中,是一个圆圈包围着一个“”即“”,“”可能是代表道路,内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活动场所;“”可能表示城堡的壕沟或围墙,防范着居住在周围的居民。中国古代“城”与“市”原是两个不同的地域,含义不同。“城”是指都邑四周作防御的墙垣。一般有两重:“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市”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周易系辞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以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定
4、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同劳动地域分工的出现和深化分不开的。社会学家把城市看作生态的社区(ecological community)并认为城市是社会化的产物。经济学家认为所有的城市都存在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这一基本特征。市政管理专家和政治家过去把城市看作法律上的实体,在则把它看作公共事业的经营部门,提倡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实质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城市的特征: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5、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第二节 城市发展,国外城市发展 早期的城市巴比伦城米列都城雅典卫城罗马营寨庞贝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经历奴隶制民主政体,形成城邦国家民主、平等的城邦精神。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城市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中世纪的城市佛罗伦萨提姆加得威尼斯锡耶纳巴黎,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意大利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近现代城市的发展 英国1640年、法国1789年
6、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打下政治基础。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始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法、德、俄、日在19世纪内相继完成。1781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促进了城市间的交往,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经济革命带动了政治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趋于成熟。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器的发明使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联系更为快捷,运输量更大生产力的提高与人口的增加形成良性循环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工业城市的诞生 产业革命后,英国出现新的产业中心: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我国城市
7、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殷周时代的城市商城(郑州)城市雏形周代的都城周王城,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 齐临淄(长5Km,宽4Km,七万人)燕下都 赵邯郸秦汉时期的城市汉长安隋唐时期的城市唐长安元宋时期的城市北宋东京(开封)、宋平江府(苏州)、元大都(北京)明清时期的城市明清北京,中国近代城市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城市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形成的城市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领的城市天津、上海一个帝国主义独立占领的城市青岛、哈尔滨、广州原来的封建城市的局部变化北京、成都由于交通或工业的发展形成的
8、城市由于交通发展形成的城市郑州、石家庄由于手工业、工业发展形城市唐山、阳泉,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类社会的城市发展进程是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的。工业化对于城市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工业技术使劳动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类基本需求,而且导致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以工业化较早的西方国家为例,英国的男性农业劳动力从1815年的180万下降到1961年的50万,美国的农业人口比重从1880年的44下降到1964年的6.8。,另一方面是“城市的推力”。工业的兴起为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工业的就业规模逐渐超过了农业。城市所具有的规模效益和
9、聚集效益使之成为工业经济所必须依赖的物质载体,因而也就成为了工业社会的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我国在19811995年期间,城市数量从233个增加到640个,建制镇数量从2628个增加到16992个。在1995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约为29,但这个数字并不包括城市中数量可观的非户籍常住人口。据估计,全国常年在外的民工人数高达4000万以上。以上海为例,1999年的非户籍常住人口约为200万。,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或非基本)的两种部类。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
10、动;从属经济部类则是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绝对集中”时期:在工业化初期,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2)“相对集巾”时期: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期,在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城市人口的增长仍然高于郊区。(3)“相对分散”时期:人类社会进人了后工业化的初期,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的人口增长超过了城市的人口增长。(4)“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进入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
11、,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部从城市到郊区的人口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下降和郊区人口的上升。,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无论是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还是城市进化理论都认为,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是相似的。但实践表明,区域中的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有些城市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城市则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增长极核理论曾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发展政策。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而言,有限的资源应该集中在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作为增长极核,由此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使区域空间经济最终能够趋于均衡。,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
12、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为新轮的国际劳动分工。在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不再只是原料产地,而且成为西方跨国公司的生产装配基地,相当一部分的制造业产品从发展中国家返销回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趋于空间集聚,制造装配功能趋于空间扩散。一部分城市在全球或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而大部分城市则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装配基地,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第三节 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 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的物质构成 城市的物质构成可以分为两种领域。公共领域指社会公众所共享的那部分物质环境,主要
13、是公共设施(如公共绿地、公立的医院和学院等)和基础设施,通常是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非公共领域指社会个体所占用的那部分物质环境(如办公、商业、工业和居住等各种楼宇),一般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可达性和外部效应两个方面。可达性是指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网络有关。可达性是城市物质要素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城市作为空间聚集体,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具有空间属性,称为外部效应,包括积极的(称为外部经济)和消极(称为外部不经济)两种类型。,城市物质要素构成的空间属性表现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就可达性而言:在水平的区位中,从中心到
14、边缘可达性逐渐下降;在垂直的区位中,从下部到上部可达性逐渐下降。与水平区位一样,垂直的区位也具有外部效应。,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与城市发展的周期有关。当城市处于生长期,人口迅速膨胀和产业急剧扩大,新开发是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以向外扩展为主。随着城市的继续发展,人口增长变缓或者停止,有时甚至有所减少,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城市居民对居住和商业、文化、娱乐设施有更高的要求。城市进入成熟期后,尽管新开发仍有发生,但城市物质环境的功能失调和物质老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再开发成为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以内部重组为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 原理 第一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