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及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与数据处理.ppt
《城市及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与数据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及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与数据处理.ppt(1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城市及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与数据处理,2,5.1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特点与布设形式,5.1.1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特点,1.长度变形的要求 根据成图或工程要求确定变形要求。如城市测量规范 要求2.5cm/km;2.根据变形要求选择坐标系 投影面高程、中央子午线经度;3.分级布网:首级网的测设以往用常规技术只能采用独 立网,现在己有可能将多个国家三维控制点作为己知点;加密网采用附合网,附合在首级网上4.以往是将边长、方向和方位角等观测值先投影到投影面上,再投影到高斯平面上。,3,5.1.1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特点,4.以往是将边长、方向和方位角等观测值先投影到某一高程面上,再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并
2、按其上的起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如今GPS基线向量不一定投影到高斯平面上进行平差。5.工程控制网对相对点位误差 有特定要求。如桥梁,大坝须限制轴线的纵向位差,而地铁、隧道须保证轴线的横向位差。,4,5.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1.三角网,测定三角形全部内角,推算控制点坐标。需要一个起始点坐标,一个起始边长、一个起始方位角或至少具有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对网形有要求,如三角形内角在30 150 之间。,5,5.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2.三边网,测定网的所有边长,推算控制点坐标。需要一个起始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或已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对网形有要求,如三边网构成的三角形内角在30 150 之间。
3、,6,5.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3.边角网,测定网的所有边长和角度,或部分边长与角度,推算控制点坐标。需要一个起始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或已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对网形要求较宽松,对短边优先联测。,7,5.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4.导线网,导线网的形状由多边形或多结点组成,测定网的所有边长和角度。需要一个起始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或已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对网形要求较低,对短边优先联测。,8,5.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5.GPS控制网,GPS控制网的形状由多个边连结的多边形组成,测定构网所需的GPS基线向量。至少需要一个起始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也可再上起始方位角或已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其中
4、1点为三维空间坐标)。对网形没有要求,对短边优先联测。,9,5.2 平面坐标系的选择与确定,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1.确定坐标系的原则a).按面积大小来确定是否采用高斯平面坐标系;b).按长度变形值来决定是否采用国家3度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城市控制网要求长度变形小于1/40000,相当于离中央子午线小于45km。否则,就不能采用3带坐标。,10,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C).两种地方独立坐标系的选择及其利弊1).平均高程面为投影面的任意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种方式投影,投影区域边缘离中央子午线的距离不能超过45km,以保证投影后的长度变形小于 1/40000
5、。优点:适用范围较大,高斯投影的方向改化较小。缺点:投影后的坐标与3度带坐标的坐标值相差较大。,11,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2).以抵偿面为投影面的3度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仍取用3 带中央子午线,以抵偿面来限制变形。,平均横坐标为 ym 处高斯投影的边长相对变形:,相对于投影面的高程为 Hm 的边长相对变形:,12,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设测区中心点的3 横坐标为 y0,要使中心点投影后的长度比为0,可使投影面比测区平均高程面低H,即:,解得:,若测区的平均高程为h,则抵偿面的水准高程 H0 为:,13,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设某边长的
6、平均高程为HS,平均横坐标为y0+y,要使该边长的投影变形小于1/40000,满足条件:,对于平坦测区,若忽略各边长的平均高程与测区平均高程之差,则有:,即:,14,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将地球平均半径R=6370km,y0=60km,代入上面两式,可算得:y=15 km,y=-20 km,优点:坐标与国家坐标相接近缺点:投影适用范围小,高斯投影的方向改化较大,应用不方便。,15,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3).尽可能采用与国家坐标差异较小的坐标值。目的:便于应用,小比例尺图的图幅一致。做法:1.采用任意投影带时,起始点坐标取用 国家3度带坐标(平移),起始方位
7、取用两国家点之间的坐标方位角。2.采用抵偿高程面时也类似地进行。,16,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抵偿坐标与国家坐标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尺度上,其尺度差异可表示为:,任意投影带坐标与国家坐标的尺度差异可表示为:,最大坐标差异可表示为:,或,17,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1.确定平面坐标系的三大要素a).投影面的高程;b).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或其所在的位置;c).起始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18,5.2.2 GPS控制网归算到既有的城市平面坐标系,1.用GPS技术改造原有控制网的两种方案 方案1:保持现有的二等控制网,用GPS加密。优点:数据处理简单,与原有坐标吻合较好;缺
8、点:原控制网首级控制点的误差对GPS网产生影 响。不能充分发挥GPS网的精度。,19,5.2.2 GPS控制网归算到既有的城市平面坐标系,方案2:利用原有的起算数据建立GPS首级网,再用 GPS加密。优点:控制网精度高,避免了原控制网误差的影 响,确保GPS控制网的高精度。新建GPS首 级网时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进行规划;缺点:与原有坐标在边缘地区有较大的差异。,20,习 题,1.比较两种类型的地方独立坐标系各自的优缺点。2.城市或工程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有哪三大要素?,21,5.3 城市或工程控制网的技术设计、选点埋石与野外观测概要,5.3.1 技术设计 1.布网原则 a).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9、常规城市控制网分二、三、四等4个等级,在四等控制网下再布设一、二级导线。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平均边长分别为:9、5和2 km;测角中误差分别为 1、1.8和2.5;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分别为:1/120000、1/80000 和 1/45000。用GPS可以越级布设城市控制网,边长可适当增大,并可板报根据需要加大长短边的变化幅度。,22,5.3.1 技术设计,b).按照控制网的用途及所需精度布网 对于工程控制网,一般对某些方向、某些点之间的相对误差的要求比较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来设计。控制网形状确定后,其误差方程系数矩阵A也确定,观测方案决定了权阵P和单位权中误差m0,则各点的方差-协方差阵为:,某目
10、标函数:,则有:,23,5.3.1 技术设计,上式中的目标点位精度由A、P和 m0 唯一确定,根据,由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确定网形、观测权分配,观测精度。,24,5.3.1 技术设计,c).合理地考虑控制点的密度,常规城市控制网:密度均匀;GPS控制网:密度可根据需要来定。布设和此后 的扩展比较灵活。,25,5.3.1 技术设计,2.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步骤a).收集、整理已有的测绘成果资料 包括平面与高程控制点成果,各种比例尺的地图等。b).确定所采用的坐标系和起算数据 包括投影面高程、投影的中央子午线经度、起算点 的坐标和起算方位角。c).控制网网形设计 确定控制网的点位、联测这些点观测量,即
11、控制网 的形状。采用GPS测量对网形要求不高。,26,5.3.1 技术设计,图 2:上海港GPS扩展网网图,27,5.3.1 技术设计,28,5.3.1 技术设计,c).部分GPS点的水准联测方案 目的:通过拟合求出所有GPS点水准高程。方法:均匀选择联测水准点,根据水准联测点的 GPS大地高和正常高计算其高程异常。通 过高程异常拟合求出全部GPS点的高程异 常后,再根据其GPS大地高计算其正常高。,29,5.3.1 技术设计,d).撰写技术设计书 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包括:1).任务来源、任务要求、作业依据;2).测区概况;3).已有成果、资料分析;4).采用的坐标系及起始数据;5).布网方案的
12、说明及论证;6).选点和埋石;7).野外观测方案;8).平差计算方案,预期成果精度;9).提交的资料;10).各种设计图表。,30,5.3.2 选点与埋石,1.实地选点 常规控制网的选点必须考虑相邻方向间的通视,因此控制点必须设在制高点上,如高山顶、高层建筑物顶,控制网形受到地形、地物分布状况的影响。因此,常规控制网设计时,必须对地形、地物的分布一定了解。特别是三角网与测边网的精度受网形的影响较大,网形设计时必须保证其强度。导线网和边角网受网形的影响小些。,31,5.3.2 选点与埋石,GPS的选点要求如下:1基础坚实稳定,便于永久保存,便于使用。2点位周围应便于安置天线和GPS接受机。视野开
13、阔,视 场内周围成片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3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及 微波通道等),以避免周围电磁场对信号的干扰。4点位周围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如 大片水域);5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提高作业效率。6选定点位时,应考虑便于用常规测量手段联测和扩 展,至少有一个通视方向;,32,5.3.2 选点与埋石,7应尽量利用测区内已有的标石;8GPS点均应有点名和点号,点名可以按村名、单位 名、建筑物名来命名,点号可按4位数字编写,以 G2来表示,G代表GPS点,2代表等级,代表点的顺序号。对被利用的旧点,点号 应重新统一编号,但点名应保留原名。9
14、所有GPS点,不论新点和旧点,按规范统一绘制点 之记。10地面点和屋顶点应保持适当的比例。点位选好后,应该绘制点位略图。,33,5.3.2 选点与埋石,2.埋石 埋石:屋顶标石和地面标石。屋顶标石:规格:404010cm。标石中央埋有直径约 1cm的不锈钢标志,其标心位置由十字丝或 一个直径为1mm的圆孔表示。地面标石:地面标石有上下两块,其标心位置严格在 一条铅垂线上。这样上标石破坏后,还可 以用下标石。下标石规格:606020cm上标石规格:下表面规格5050cm,上表面规格3030cm,高:40cm,34,5.3.3 野外观测纲要,1.各等控制网的观测要求,三角网技术要求,35,5.3.
15、3 野外观测纲要,36,5.3.3 野外观测纲要,2.角度观测纲要,37,5.3.3 野外观测纲要,38,5.3.3 野外观测纲要,3.距离观测纲要,39,5.3.3 野外观测纲要,3.GPS观测纲要,40,5.3.3 野外观测纲要,记录天气的晴、阴、雨等状况。GPS天线要求指北,天线独立量取两次后取平均。,41,大地测量仪器,42,大地测量仪器,Trimble 3600DR Standard,Trimble 5600 DR Standard,43,5.4 平差前各类观测值的归算改化与质量检核,5.4.1 电磁波测距边归算至高斯平面上边长1、电磁波测距边归算至投影面上,一般可简化为:,当观测斜
16、距和垂直角 时:,44,5.4.1 电磁波测距边归算至高斯平面上边长,2、投影面上边长归算到高斯平面上,距离改化公式:,当 y 50 km,y 50 km,可简化为:,45,5.4.2 水平方向观测值的获得,1、测站平差,n 个目标,观测 m 个测回,每个方向的最或然值即为m个测回观测值的平均值。即:,则,一测回方向中误差为:,各测回方向均值的中误差为:,其中:,可以用近似公式计算:,46,5.4.2 水平方向观测值的获得,2、全组合测角法及测站平差,全组合测角法:如图所示,观测了所有可能组合的角度,称为全组合测角法。,47,5.4.2 水平方向观测值的获得,全组合测角的测站平差:,测站平差的
17、最或然值:,中误差:,其中,权为:,单位权中误差:,48,5.4.3 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至高斯平面上弦线的方向值,1、将地面观测方向归算到椭球面上,包括三项改正,称为三差改正。(1).垂线偏差改正(2).标高差改正,(3).法截弧方向归算到大地线方向的改正,平原地区一般可忽略。若以平均高程面作投影面,一般不需要做三差改正。,49,5.4.3 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至高斯平面上弦线的方向值,2、将椭球面上方向归算至高斯平面上的弦线方向,方向改化公式为:,若 y 坐标不超过45km,上式可简化为:,50,5.4.4 GPS基线向量的归算,1、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中平差 基线向量不需要归算。2、投影到高斯平
18、面上进行平差计算 将三维基线向量投影到椭球面上,再投影到Gauss平面上。,51,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1、三角网的几何条件检查a).三角形图形条件,52,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b).按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三角形闭合差中误差:,根据,得测角中误差为:,53,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c).极条件,(1).大地四边形极条件 以B点为极,得:,为极条件闭合差。,极条件闭合差的限差为:,54,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若以中点O为极,则有:,极条件闭合差限差为:,55,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
19、(2).中心多边形极条件极条件式为:,极条件闭合差限差为:,56,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d).三角网中的基线条件或多余观测边条件,(1).基线边条件,57,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2).多余观测边条件,58,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2、测边网的几何条件检查,式中,与 称为辅助角。,59,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为将辅助角转化为观测边,利用如下单三边形。由余弦定理,得:,60,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将上述关系代入大地四边形辅助角条件,得:,其中:,61,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
20、质量,将上述关系代入中心多边形辅助角条件,得:,其中:,闭合差限差:,62,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3、边角网的几何条件检查,(1).余弦条件,余弦条件:,63,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2).正弦条件,正弦条件:,条件方程为:,64,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4、GPS网的几何条件检查,有 n 个GPS点,观测 m 条独立基线向量,则可形成的异步环数:,异步环坐标条件可表示为:,65,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若异步环有 k 条基线组成,若各基线分量的精度与基线距离的精度是一致的,则其闭合差限差为:,每条基线距离的标
21、称精度为:,式中,由平均距离计算,即:,66,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因异步环闭合差为:,因此,异步环闭合差的限差为:,重复边闭合差,相当于环的边数为2,常用2倍中误差为限差,即:,67,5.4.5 依控制网几何条件检查观测值质量,同步环的闭合差理论上应该为0,但采用单基线解时不为0,应该比异步环的闭合差小得多,可取其限差为异步环的闭合差1/5。,68,5.5 观测值的权之先验确定和方差分量估计,5.5.1 观测值的权之先验确定,权的一般概念,69,5.5.1 观测值的权之先验确定,1、对于同类、等精度的观测值 采用相同的权,且以观测值精度作单位权中误差。,70,5.5.1
22、 观测值的权之先验确定,2、对于同类、不等精度的观测值,71,5.5.1 观测值的权之先验确定,3、对于不同类且不等精度的观测值,方向观测值的权:,距离观测值的权:,若选方向的权为单位权:,则距离观测值的权:,若选角度的权为单位权:,则距离观测值的权:,72,5.5.2 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法,1、方差分量估计的计算公式,误差方程和基准方程为:,权阵为 P,其最小二乘解为:,73,5.5.2 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法,将观测值分成相互独立的两类,即:,误差方程为:,相应的最小二乘解为:,74,5.5.2 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法,随机向量V1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为:,且有性质:,将最小二乘解代入误差方
23、程的第一式,得:,75,5.5.2 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法,协方差阵与权的关系:,76,5.5.2 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法,将上式代入,顾及矩阵迹的性质:,得:,同理,得:,77,5.5.2 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法,上述两式可转换成如下形式:,其中:,若系数矩阵满秩,不需要再加基准方程,则:,78,5.5.2 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法,2、验后权的计算步骤,a).按先验中误差确定先验权阵P1和P2;b).平差求得V1TPV1和V2TPV2;c).按 式,估计方差分量的估值,d).若两个分量相同,则先验权正确,否则重新定权;,79,5.5.2 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法,e).求出新的权比后,迭代计算
24、,直到满足下式为止。,80,5.6 按条件平差解算单导线和导线网,5.6.1 单导线的平差解算和精度评定,1、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的条件平差解算,方位角条件,81,5.6.1 单导线的平差解算和精度评定,纵坐标条件式:,根据误差传播率:,代入上式,得:,82,5.6.1 单导线的平差解算和精度评定,经整理,得纵坐标条件:,同理得横坐标条件:,83,5.6.1 单导线的平差解算和精度评定,同理可得,闭合导线的纵横坐标条件为:,84,5.6.1 单导线的平差解算和精度评定,2、无定向导线和单定向导线的平差解算,引入方位角条件未知数T1,Tn,采用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模型计算。其条件方程如下:,方位角
25、条件:,85,5.6.1 单导线的平差解算和精度评定,纵横坐标条件:,86,5.6.1 单导线的平差解算和精度评定,如果只在导线的一端引入方位角未知数 T1,则只能列出如下两个坐标条件:,87,5.6.1 单导线的平差解算和精度评定,上述附有未知数条件式的矩阵形式可表示如下:,按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解法,得法方程如下:,由第一式,得:,代入第二式,得:,88,5.6.1 单导线的平差解算和精度评定,求解上述法方程,得:,其中:,进而求得联系数K和改正数V如下:,89,5.6.1 单导线的平差解算和精度评定,单位权中误差:,坐标改正数:,改正后坐标:,90,5.6.1 单导线的平差解算和精度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工程 平面 控制 数据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