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一体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发展一体化.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经管教研部 柯淑娥,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前 言,十八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强调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和总任务。报告在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仍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同时,首次提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以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大重点工作之一。,前 言,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抓住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要害,完全符合中国实际,也指明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方向,意义非凡,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
2、体化,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支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突破口,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我国最早表达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念;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新思路;十七届三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系统理论,并对“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了具体部署;,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城
3、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由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范畴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空间布局等各个方面,所以不同学科对其的理解会有不同程度的偏重。主流观点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进行统一考虑、统一安排、统筹协调、和谐发展,也就是通过城乡互动、互补、互惠、互利,以及城乡渗透、对接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很显然,城乡发展一体化主要是针对城乡二元结构而言的,其基本特征是: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4、;城乡经济社会融合一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城乡发展一体化,其实质在于从法律和政策上切实保障农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使城乡居民在发展资源和发展机会上实现“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其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公平、公正、和谐。,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个发展过程,即生产要素、体制政策、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与均衡发展的过程,更强调城乡发展各领域的全面互动和对接。在宏观层面上要求
5、构建城乡统一政策体制框架;在微观层面上要求城乡各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城乡双方的互惠、互利、互补和共赢。,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我们知道,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差距,是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民工工资“剪刀差”、财政税收收支差、金融存贷差、土地征用出让价格差、城乡居民国民待遇差等诸种差别叠加积累所形成的,其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30多年体制改革一直集中破解而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城乡分割、限制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自2
6、003年始,中央就把解决好“三农”问题确定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为此制定了九个“一号文件”,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但我国仍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思路,是对解决“三农”问题路径的顶层设计,也是我们党关于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科学思考。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是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的根本途径。,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城乡规划
7、,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建设,产业布局,一体化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路径是城乡各领域的全面互动和对接。主要包括:,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环境建设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城乡规划一体化,建立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规划体系。按照城乡规划法,打破原有城乡分割的规划模式,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规划未来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国土利用和城乡建设,并建立统一的城乡规划实施、监督管理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
8、,2提高到2.25;,城乡规划一体化,重点是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发展新型社区,促进农村繁荣。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并行不悖的。即使将来70%的人进了城,也还有30%约45亿左右的人口留在农村。我们必须统筹规划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使继续留在农村的人能够同样享受现代文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要利用城乡规划一体化,优化城乡开发布局,在促进城镇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产业空心村向产业聚集区集中,支持撤并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自然村,加快自然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进而促进现代化城镇与新农村社区和谐交融,推进城乡社会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农村
9、繁荣稳定。,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产业布局一体化,建立城乡互补、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强化城乡三次产业的内在联系,从城乡分割、差别发展向城乡互动、协调发展转变,逐步实现农业与工业、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工农业和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调“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城乡发展
10、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城乡均等、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要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制度,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参与机制,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共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社会管理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服务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统筹整合区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市、县、乡镇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变革乡镇等基层政府组织,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同行政管理
11、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2提高到2.25;,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服务城乡经济互动与对接。要以实现生产要素等在城乡双向流通、城乡经济社会交叉融合发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的目标,促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管、共护,用经营城市公共设施的办法管理和经营农村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城乡环境建设一体化,打造生态优美、和谐宜居的城乡环境。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在美化、绿化、靓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加大农村生
12、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生态宜居、环境优美、舒适便利的城乡人居环境。,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和路径,就解决“三农”问题来讲,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点任务和目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统筹城乡布局,发展新型社区促进农村繁荣,统筹城乡就业,加速农民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突破口,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突破口,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知道,“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源在于农民太多,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
13、镇转移所面临的障碍;正如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先生所说:“中国的问题,基本是一个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业国家追求工业化的发展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突破口,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是世界各国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一个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的过程。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虽然城镇化率在2011年底已达到51.3%,但这一水平远远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就是这落后的城镇化率当中有10%15%是属于户籍在农村的农民,若扣除掉这部分农民,我国真实的城镇化水平更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突破口,目前,我国农村剩余人口还有很多,惟一的出路就是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劳动
14、生产率,一旦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的产值也会大大提高,农民收入也会相应增长。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方综合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象征,也是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突破口。,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突破口,改革开放30多年,正是我国城镇化高速扩张的阶段:2011年底,全国设市城市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657个,建制镇从2173个发展到19683个,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超
15、过50%。特别是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镇密集区,以不足3%的国土面积,聚集了14%的人口,创造了42%的GDP,吸引了79%的外来投资,在辐射带动城乡和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突破口,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强调的是发展方式,而城镇化强调的是发展方向;就我国来讲,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突破口就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同步。当城镇化率达到70%时,我国至少还要转移45亿人口,城镇化仍有很大空间。,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
16、制度保障,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中国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手段是方方面面的,但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创新是根本层面上的变革,公平、公正、和谐、市场化等成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目标下,从缓解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矛盾入手,进行制度创新,标本兼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
17、发展一体化的新机制。城乡一体化改革创新涉及城乡两方面的诸多重要领域,目前应重点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在制度层面的考量中,户籍管理制度无疑是重中之重,也是首当其冲的关键突破口。因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与过去相比,现行的城镇管理户籍制度有了较大改进,特别是2012年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表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已被提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实践中,全国最引人关注的是重庆市2010年8月以省一级为单位启动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大手笔推出的两年300万
18、、十年1000万农民进城计划,成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规模最大的一次实践。重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农民交出土地,换取城市户籍,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当然,重庆这种农民拿土地换取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的做法,也引来很多争议。,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截至目前,我国关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讨论及实践,大多是围绕如何让有能力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户口展开的,较少涉及城乡二元户籍的实质改变。即使有些地方给了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的户口,也没有给农村人口提供与城镇人口同等的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依附户口制度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方面
19、还存在诸多差别;这无疑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传统户籍制度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改革”结果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必须以有助于“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原则和衡量标准。应实现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在政策上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统一为居民户口,淡化户口观念,切断社会待遇与户籍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破除二元社会结构对农村人口权利的限制,在制度层面强化城乡居民的公民意识,实现居民的身份认同。这对最终解决户籍管理制度背后包含的城乡居民的一系列差别待遇,实现城乡均衡平等、一体化发展更具现实意义。,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
20、度保障,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在于从法律和制度上还农民一个平等的社会地位,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国民待遇、平等的就业机会、平等的教育权利、平等的医疗救助等有利于平等发展的可能与条件,切实保障农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实现农民的福祉。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当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一定是渐进式的,不管是社会保障还是基本公共服务都需要国家大量财力来支撑,这些都需要逐步增加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土地问题是农村的基本问题,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完善土地制度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保障。我国30多年的农村改革是以家庭
21、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沿着明晰产权结构的主线进行的,其基本思路是在明确界定所有权的前提下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但我国渐进式改革决定了农村土地改革的不彻底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产权的要求相比,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产权残缺,已成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快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重大难题。,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我们知道,土地“农转非”具有高额价值,围绕农地转非和征地补偿,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目标冲突,进行着广泛的利益博弈,且在这场博弈中,中央政府的指标管理基本失效,既导致耕地锐减,又引发更多失地农民上访事件及干群冲突;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一个明智的选择就是:提高集体土地进入市场交
22、易的可能性和提升农民对土地物权的权利属性,使其接近于完全所有权;当然,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地权改革主要还是在农转农领域,因为这是中国最基本的耕地,是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给的基础。,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顺应农民的期盼,在充分强调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毫不动摇”的基础上,“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鲜明地提出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当然,由于中国土地制度本来就很复杂,各地情况不一,因而改革的思路、办法决不能搞一刀切,因此,中央无意也没有必要推广一个统一的土地改革模式,而只是在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贵任制的前提下,允许进行更加市场化的尝试:
23、,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确立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确权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与基础。改革土地制度首先是对农村各类土地和房产等资源的普遍确权、登记和颁证。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部署,力争在2012年底做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从法律上看,土地确权登记是在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长久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基本制度在形式上进行的确认和落实,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成都,在探索当中有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实行以土地确权为主题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明确农民及集体经济组织对承包
24、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村房屋、林权等的物权关系,也就是“确权”。经过确权并登记,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了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农民得到了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成都的产权制度改革,唤醒了大量“沉睡”的农村资产,农民从此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产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就是赋予农民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权,即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为农地使用权,让农民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承包权。为此,要对农地使用权的期限、费用及其减免、转让、出租、抵押、权利消灭及其结果做出规定;其主要目的在于稳定土地使用关系,提高土地承包经营者或土地
25、承租者对土地长期投资、改善土地肥力结构,以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所产生的产权动力,让土地资产能真正为农民带来更大的财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十七届三中全会宣布允许农民按照自愿有偿原则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距离大包干将近30年后的2006年,小岗村又尝试把当年分到各家各户的土地重新集中到集体并开发利用,仅用一年时间小岗村人均收入就达到六千元,高出当时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两千元。小岗村30年的分分合合说明一个观点,整个中国农业要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如果不进行土地流转,不进行规模经营,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仅仅靠每户农民种几亩地,是不能很富裕的
26、。,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土地流转的权利对农民而言是个基本权利,有利于农民基本权益的保护,其目标当然是规模经营;当然,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起来,绝不是取消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制,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而且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只有让农民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流转起来,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局限性才可以大大减少。,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目前,农村征地面过宽,补偿过低,农民无法公平
27、分享土地资本化后的升值收益,实际上被甩出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要真正维护农民的土地收益权,就必须逐步缩小政府征地范围,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不断完善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和安置制度,提高征用补偿标准和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完善城乡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是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和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保障。十八大报告同时要求:“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推进公
28、共财政体制改革,关键是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各级财政要按照中央“三个高于”和“三个大幅度增加”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使公共财政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更多地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更大范围地覆盖农村,创设城乡平等参与社会竞争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贷款难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瓶颈,也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大金融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的投入力度和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包括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
29、,资本充足的农村金融体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地区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组建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出资设立农村保险公司,为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人身、医疗、教育、家庭财产、涉农信贷提供保险保障。鼓励组建涉农金融租赁公司,为“三农”客户提供大型农机具和成套设备租赁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出涉农企业融资、农村支付结算、信用担保、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0、,着眼于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省直管县的体制,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继续深化乡镇综合改革,探索适合各个地区特点的乡镇机构改革模式,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支持具备条件的乡撤乡建镇,具备条件的城郊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并将考评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必然会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及政绩观,引导各级政府把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注意力转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地促进城
31、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考评制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支持,就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状来看,短板在农村。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发展;就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规划来看,规划布局的一体化,需要对一个地区资源禀赋作总体筹划,合理配置。这自然会推导出二三产业适合在城镇集中,一产适合在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处于产业分工的高端,一产处于低端,农民与市民、农村与城镇在产业分工上的差异,必然带来收入分配上的悬殊;,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支持,就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来看,资本逐利是天性、是本能。如果放手让市场配置,只会
32、加剧农村可流动生产要素向活力较高的城镇、二三产业流动,使城乡发展差距更大。改革开放30多年农村劳动力、资本向城镇、二三产业大量流动就是例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支持,就目前的政绩考核来看,GDP、工业化、城镇化是彰显政绩的核心指标,农业农村对政绩核心指标的贡献甚微。不仅如此,实践中,政绩追求者们借“一体化”名义,通过统筹,将更多的农村资源,特别是建设用地指标,集中配置到城镇,城乡发展差距不仅不会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支持,城乡发展一体化,并不能天然的解决城乡均衡发展问题,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需要政府政策对“三农”予以特殊的扶助与保护。事实上,十六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
33、列惠及“三农”的、富有力度的政策,并且不断拓展范围、加大力度,农民、农村得到了诸多实惠,“三农”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就我国目前的政策实践来看,强农惠农富农还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就面临的“三农”问题来讲,需要政府政策支持的地方很多。从“三农”各自面临的问题来说,其重点应包括以下方面:,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
34、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制定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食物保障功能、生态改善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愈来愈突出。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市场需求,选准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类型,按照区域化布局的农业块状经济和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要求,确定现代农业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和具体措施,用科学规划构筑现代农业发展
35、新格局,充分发挥农业的功能。,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培育高效益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各级地方政府要培育、鼓励、支持一批竞争力强的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以及工商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招标承包、长期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以较高的土地租金和股份分红吸收农户的承包地,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化、企业化、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各级地方政府要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植保、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控制等公共服务,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引进、推广。大力发展农业技能培训,加快
36、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大规模开展农田整治,完善机耕道、农田防护林等设施,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肥地力技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速培育一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加大现代农业试点示范带动力度,现代农业对于农村、农民来说都是新生事物,通过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点、线、面”综合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加大力度宣传,让更多经济主体
37、接受并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各地要依托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大试点示范带动力度,促进本地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支持,优化城乡开发布局促进农村繁荣,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农村的人力资源被城市的磁场吸附、掏空,农村土地撂荒无人耕种,大量村落正在人走房空,“空壳村”逐年增多,导致农村社区“凋敝”,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差距越来越大。这一矛盾要求优化城乡开发布局,建立城乡联动的管理体制,实现现代化城镇与新农村社区和谐交融,推进城乡社会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开发布局促进农村繁荣,优化农村空间开发格局,十八大报告强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
38、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各地要按照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条件,优化农村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农村新型社区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开发布局促进农村繁荣,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有序推进村组收缩合并,引导分散、弱小、偏远、产业空心村等向产业聚集区、中心村或城镇集中;加强村宅基地管理,推进“空心村”整治和旧村整理,整合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合理解决新农村建设用地。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快优质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及文体设施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快、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好、常住人口多
39、且集中的中心村布局,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集约化发展和繁荣。,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支持,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发展一体化最突出的问题,是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是农民能够获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展权益,特别是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广义的公共服务是指公共领域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公共交通系统、环境保护、社会治安、消防救灾、市场监管、信息服务等社会经济事业,这一切均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保障进城务工农民权益,城镇化就是把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而这个“变”,一
40、定是要保证进城农民在城镇有稳定的就业,有稳定的收入、有相对固定的住房,同时还要保障与其他市民没有任何差别的社会保障和政治权利,而不是转变成现在的农民工,更不是转变成城镇贫民。要以落实公民权利为核心,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生计上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民进城创业、就业、定居。,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保障进城务工农民权益,应该着力于把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5年以上、10年以上、第二代农民工尽快转成城镇居民,把我们的“伪城镇化”、半城镇化,变成真实的城镇化。应当看到,农民市民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农民“既进得了城,又回得了乡
41、”,“家中有地,城中有房”。这是当前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和发展职业农民权益,职业农民,他们为一产的巩固,为全社会的食物供给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得到的实惠却最小,与市民的福利差距最大。他们是最应该得到保护和政策支持的群体。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他们是得了实惠,却太少,而且在农民群体里分配也不公,经商务工甚至在城里当了老板的农民都分享了补贴,无形中加剧了职业农民的弱势地位。,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和发展职业农民权益,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并改革补贴发放形式;应放松对粮价的控制,让职业农民获得等价交换的权利;加强土
42、地流转、土地征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的管理,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和借公共利益之名征用、置换土地侵害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和发展职业农民权益,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幅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农民培训。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着力强化创新型农民的培养,全面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素质。,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和发展职业农民权益,重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维权能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学校、酒
43、店、大企业等直接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专题阐述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一步发展了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必将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开创崭新局面。只有将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好,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让农民真正受益实现小康。,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神木发展基础好,具备率先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经济社会条件,并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在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更多经验。,谢谢大家 恳请斧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