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层位标定和剖面对比.ppt
《地震资料解释-层位标定和剖面对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资料解释-层位标定和剖面对比.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反射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1)-层位标定和剖面对比,资源学院:贾豫葛2010 年 10 月 19 日,地震资料:1)地震剖面:时间剖面、偏移剖面、深度剖面2)速度资料:平均速度、层速度3)频率和振幅资料,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内容(4个方面)1)构造解释 2)地层解释 3)岩性解释和烃类检测 4)综合解释,时间剖面的一般特征和解释,1 时间剖面形成过程 什么是时间剖面 根据地质任务设计地震测线数据采集(多次复盖)计算机处理(动、静校叠加等)显示成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对倾斜界面作偏移处理可得叠加偏移剖面(对绕射波,断面波等实现归位)(如下图)。时间剖面的显示 a波形显示;b.变面积显示;c.变密度显
2、示;d.波形加变面积;e.波形加变密度。,时间剖面的形成图,时间剖面的显示方式,波形显示:可仔细地反映波的动力学特征(振幅、频率和波形等)。变面积显示:是把处理后地震数字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变为模拟信号,再通过检流计变成光带的振动,用光栅把下半部光带遮住,上半部光带透过光栅对照像纸感光,记录下梯形变面积记录。,梯形面积的大小和陡度随着地震波的形状和能量而变化,即“变面积”变面积显示看不到波谷和强波的波峰,梯形中心代表波峰的位置。相邻梯形中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视周期。对于强波梯形中点处不感光出现“亮点”。,变密度显示:用辉光管代替检流计,随模拟地震信号的变化产生强弱不同的光线。强振幅信号光线密度大,
3、色深;弱振幅信号光线密度小,色浅,称为“变密度”。变密度不如变面积显示的剖面反射层次清晰,难以仔细对比。变面积和变密度能直观地反映界面形态变化。波形加变面积迭合显示:反射层突出,波谷处是空白,便于加色对比,而且从波形线上又可以反映波的动力学特征。彩显:数值大小用颜色深浅表示。如层速度曲线剖面,地震波参数剖面。但一般不宜多用、费用较贵。,测井曲线,彩显-波阻抗,构造解释的一般过程 资料准备、剖面解释、空间解释、综合解释1、资料准备 1搜集资料:收集前人在本区或邻区作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概况如地层、构造发展史、断层类型及分布规律,钻井地质柱状图、地震速度资料,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及
4、其地质属性等。解释人员要明确本工区的地质任务、勘探目的、层位及有关技术要求,了解野外采集因素,处理流程及参数选择。,第一节 构造解释的一般过程,2.检查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检查,包括:检查资料是否齐全;这些资料包括:水平叠加剖面、偏移剖面、速度谱,表层速度资料,测量资料、观测系统及采集工作班报内容等;检查时间剖面的质量;分析采集因素和处理流程、参数应用是否合理资料是否可靠等。,2、剖面解释 剖面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基础,剖面解释主要是在时间剖面上进行的。,1.基干测线对比 解决大套构造层的对比,确定解释层位等问题。包括:先选择反射特征明显,稳定的剖面作为主干剖面;再确定地震反射标准层及地质属性。2
5、.全区测线对比 解决构造层和各解释层位的全区对比问题。利用反射波的识别标志和波的对比原则,进行对比。3.复杂剖面解释对重点区块的复杂剖面段(如断层、尖灭、扰曲、不整合、岩性变化等)及特殊现象,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利用各种地震信息综合解释,并采用地震模拟技术,反复验证,求得对地下复杂体的正确解释。,3、空间(平面)解释各种平面图件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结果,包括:各种地质异常现象平面分布图:包括各主要层位的断层组合,尖灭线分布、岩性变化带及各种有意义的沉积现象的平面展布。各反射层t0等值线图(时间);各层的深度构造图;为了解地下各层构造情况,提供钻井井位。反映地层沉积特征的等厚图;确定断层、构造要素,划
6、分断裂带和构造带。,连井资料解释 包括测井资料及井旁地震资料的解释,具体为:钻井分层与地震层位的对比连接:了解反射层相当的地质层位,及岩性接触关系等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地震测井资料解释:可获得较准确的平均速度和大套地层的层速度。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与井旁地震记录对比,可判别井旁反射的真伪。四、综合解释 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对沉积特征和构造形成等,作出地质解释,进而对含油气进行评价,提出钻井井位及成果报告。,1、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波的对比:在地震记录上利用有效波(反射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点来识别和追踪同一界面的有效波(反射波)。对比原则(或反射波的识别标志):,第二节 层
7、位标定,1同相性:同一反射波在相邻地震道上到达时间接近,极性相同,相位相似,每道记录下来的振动图波形相似,波峰套着波峰,波谷套着波谷,形成一条平滑的“同相轴”(变面积显示的小梯型)。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各延续相位的同相轴保持平行。,2振幅显著增强反射波能量强,振幅大、峰值突出。反射波强弱与对应界面反射系数及界面的产状有关,也与其他地震地质条件有关。3波形相似特征由于相邻道间震源所激发的振动子波基本相同,同一界面反射传播路径基本相近,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地层吸收特征也相似,所以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在相邻道上的波形基本相似,包括:主周期、相位数、振幅包络形状等,如左图。,4连续性横向上,将以上这些反射波的特
8、征保持一定距离和范围,这种性质称为波的“连续性”。反射的连续性是由界面上下两组地层性质(速度、岩性、密度、含流体等)稳定性决定的。构造解释中,着重研究反射层外部形态,忽视反射层内部结构的一些不连续的反射。连续性可作为衡量反射波可靠标志。上述反射波识别标志是相互联系,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波连续性好,但能量差;不整合面上的反射能量强,却不够稳定等等。这受许多因素控制,如激发、接收条件、波的干涉、地下地质因素。,2、地震标准层的确定 地震标准层的反射应具备的条件:反射波特征明显,稳定。在工区大部分测线上都可连续追踪。能反映地质构造(浅、中、深各层)的主要特征;最好在含油层系之内。对地震标准层的解
9、释是完成地质任务的关键。反射质量较差,无法确定标准层时,可在含油层系在时间剖面上所相当的t0范围内作一“假想层”,代替标准层。假想层最好能通过含油层(在本区有油的情况下)。,3、标准层地质属性的确定 1利用连井地震剖面对连井测线,由已知速度,根据钻井提供的地质分层资料,将深度转成t0时间,与井旁时间剖面对比,确定时间剖面上反射层位所对应的地质层位。对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界面倾斜时,钻井换算的t0不是剖面上t0。时间剖面上的波组若是非零相位,最大波峰并不代表波至,往往延滞一个相位左右(30ms,v=3500时,约50米)。由于地震记录是子波与反射系数的褶积。子波又具有一定延续时间,当层间很薄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震 资料 解释 层位 标定 剖面 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