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震源及其新技术.ppt
《地震勘探震源及其新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勘探震源及其新技术.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震勘探仪器的原理与新技术,序列讲座 第3讲 地震勘探震源及其新技术,地震勘探震源类型,3.1.1 冲击型震源特点激发产生短促的脉冲信号,3.1.2 陆上用冲击型震源,一、炸药震源:、炸药震源的类型、井中爆炸的物理过程、激发条件的选择 二、非炸药震源:、气动震源、重锤震源,成型炸药预先封装成一定形状和重量的炸药包。激发方式有:井中爆炸、水中爆炸、坑中爆炸、空中爆炸。爆炸索为细长的索状结构,炸药心外面绕特制棉线,最外一层为强韧的塑料。爆炸索不需钻炮井,只需掩埋在0.30.6m深处用雷管从一端引爆。新型炸药震源dBX2002年引入的一种新型的地震专用炸药。dBX地震专用炸药也称为金属炸药,是一种添
2、加了镁、硼、钙等易氧化金属的混合爆炸物。其机理为:当爆炸反应开始时,起爆冲击波传向炸药,压缩内部空间产生强大的内部压力。这种内部压力提供了使燃料和氧化剂产生化学反应的启动热量,添加的金属作为敏感剂,增加了化学反应的速度。一旦化学反应发生,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可增加爆炸混合物的温度,加快反应速度,从而增加爆炸能量。常规炸药与地震专用炸药(dBX)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表层地质条件下,采用dBX型炸药激发获得的地震数据的质量明显优于用常规炸药获得的地震数据。我国目前在陆上大部分地区仍主要采用在井中用炸药进行爆炸的激发方式。,1、炸药震源的类型,井中爆炸是在地面钻一口井(井径约10cm,井深104
3、0m),把炸药包装上电雷管压入井底,电雷管引线通过专用双绞线(俗称炮线)接到爆炸点火装置(俗称爆炸机)的点火接线端上,当爆炸机接到地震仪发出的启爆指令时,给雷管通电,引爆炸药。,打炮井,装炸药,2、井中爆炸的物理过程,井中爆炸的激发条件对激发波振幅和频率的影响“震源效应”,在致密的介质中,激发产生的激发波形比在疏松介质中激发产生的波形其频率高而振幅低;在深井中激发产生的激发波形比在浅井中激发产生的波形其频率高而振幅低;小药量激发比大药量激发产生的激发波形频率高而振幅低。,激发岩性应选取潮湿的可塑性岩层,如胶泥、粘土、湿砂等。这样的岩性可使大量的爆炸能量转化为弹性振动能量,使激发的地震波具有很强
4、的初始振幅。激发深度要选在潜水面以下35米处。因为潜水面是一个强反射面,面激发又离上面的潜水面不远,所以爆炸所激发的能量大部分被潜水面反射向下传播,从而增强了有效波的能量,减少了干扰波的能量。炸药量适当增加药量可以提高有效波的振幅,但当炸药量增多到某一定值时,弹性波的振幅不再随炸药量药量增大而增大。其原因是炸药量药量增大后,岩石的破坏作用急速增大,而激发弹性振动的能量并不随之增大,所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振幅也就不会再随炸药量的增加而加大。组合爆炸将炸药包分散包装成小包,按一定方式排列,然后同时启爆,这种方式称为组合爆炸。生产实践表明,组合爆炸可以减小爆炸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弹性波
5、能量,提高有效信号的振幅。,3、激发条件的选择,这是一种车装非炸药震源。震波发生器为密闭的扁圆柱体(有的型号直径约1.5m,高约20cm),由高强度的金属构成一个侧壁可以伸缩的爆炸室。在野外进行激发操作时,车上的载运装置将震波发生器放下与地面接触,然后车体的后部抬起,以便车体后部的重量均压在震波发生器上,和爆炸室上部的重块共同构成一重约10t的大反冲体,使爆炸室底板与地面紧密接触。震波发生器放置好后,将可燃气体导入爆炸室,然后由电火花引爆。爆炸时产生的脉冲由爆炸室底板传至地下。气动震源和其他冲击型地面震源一样,属于低能量表面震源。因此每一激发点须进行多次脉冲激发,对多次脉冲进行叠加,井采用多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震 勘探 震源 及其 新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