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ppt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陈 澄,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二四年五月二十三日),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四、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核心论题 框架结构五、地理新课程的推进策略,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地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时代需要 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 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 召开了13次大型工作会议 广泛征求意见 院士专家审议,素质教育的时代需要,“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口号或者任务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提出。但“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李岚清)“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陈至立),素质教育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构建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全新的课程体系。现行课程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 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 3.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4.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 5.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地理学研究的趋势 1.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3、高度综合 2.深化微观研究、注重成因和机理变化 3.拓展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 4.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现代化,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 通过招标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 召开了十三次大型工作会议 广泛征求意见 专家院士审议,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人员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所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海比乐中学 陕西西安教研室,教育现状的调研(高中)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直辖 市、自治区)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 14036名、教师
4、样本1650名、校长样本158名 调查时间:2002年15月,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地理课程标准研究国内地理课程现状研究 课程设置历史回顾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地理课程设置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社会及科技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地理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地理课程体系结构研究(共6个子课题),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适当增加地理课的课时设置呈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和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以便增加单元教学时间利用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方式
5、促进我国地理学习方式产生突破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的启示,地理课程体系结构研究 设想一 文科地理 理科地理 设想二 必修地理 选修地理 方案1分层选修 方案2分类选修,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我国最早采用的课程标准是1912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以后一词沿用了约4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学习苏联改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文件课程标准这一名称更为准确,其内容也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泛,地理课程标准相对于 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而不象教学大纲和教材那样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课
6、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是最高的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是清晰的、可评估的 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相对笼统、模糊的描述 4.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 而不只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执行者 5.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而不仅仅只是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第一部分 前 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必修 选修 课程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利用 与开发建议,课程标准的体例结构,高中课程总体结构 分为学
7、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 引入学分管理形式 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 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普通高中课程的学分结构,选修 I 各个学科的选修模块选修 II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统一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论题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3个必修模块 7个选修模块,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 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 时代性 选择性 的完整、和谐、统一,.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社会中心主义学科中心主义儿童中心主义,学生素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
8、,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基础性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地理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经典性和继承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点是最基本的。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基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时代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要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体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
9、性不仅是指学科,也是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选择性 高中地理课程还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喜爱的课程。,可持续发展战略 构建21世纪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1.人地关系理论发展的历程2.当前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产生的原因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缘起4.高中地理课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缘由5.高中地理课程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洪堡、李特尔拉采尔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
10、、协调论人地关系论发展轨迹说明了人类对此认识的深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出现使得人地关系的各种理论显示出其一定的局限性(科技的飞速发展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滥采滥用自然资源的短缺和退化)人们关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正处于一个变革的阶段.,人地关系论的演变,由于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依赖无限制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以及“先污染,后治理”“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所带来的严重教训。这些问题如不解决,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并将贻害子孙后代。“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课程标准 研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