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技术讲座.ppt
《地基基础技术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基础技术讲座.ppt(1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概念设计(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内在潜力),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 周同和 2006年11月,一、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的概念与区别 墩、桩、复合地基中桩的区别,复合桩基,复合地基,柔垫层,桩基,二、地基处理、桩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1、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排水固结: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电渗法、降水固结法。,强夯:柱锤冲扩、孔内强夯、强夯置换。,水泥土:深层搅拌、双向搅拌法、高压喷射、夯实水泥土桩、喷射搅拌、压力灌浆法(渗入性灌浆、压密性灌浆、劈裂性灌浆)。,置换与密实:垫层、抛石挤淤、砂石桩置换、强夯置换、石灰桩、爆破挤密、土桩灰土桩挤密、夯实水泥土桩、孔内夯扩。,加
2、筋土垫层: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土工格室、金属板条。,刚性桩复合地基:CFG桩、低标号素砼桩、预制钢筋砼静压桩、预应力管桩、无砂砼小桩。,冷热处理:冻结、烧结。,2、复合地基技术的创新,异性桩复合地基技术 CFG桩+灰土桩 水泥土桩+振动碎石桩 碎石桩+压浆 形成无砂砼小桩 组合桩,异性桩复合地基2,实散组合桩,复合载体夯扩桩,长短桩复合地基技术 长桩控制沉降、短桩控制承载力 依基础刚度、荷载分布决定长短桩结合形式 依应力场分布决定长短桩布置范围 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与检测、沉降计算方面带来新的课题,长短桩复合地基示意图,垫层加筋与桩网复合地基技术 水平排水板+振动碾压 竖向排、降水+强夯,多种地
3、基处理方法的联合运用技术,垫层加筋复合地基技术 水平向加筋+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调整桩土应力比、使桩承担更多的荷载 减少水平向路基变形或减少工后沉降量 改善了柔性基础条件下的刚性、半刚性桩复合地 基的应用条件可采用疏桩理论按沉降控制设计。,水平加筋与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小桩技术,小桩技术实现了系列化和理论化,很多新技术措施使小桩能更好地应用于复杂的建筑结构、土质和环境中。主要有:(1)对小桩进行二次灌浆;(2)对桩间土进行补强;(3)预加荷载;(4)变节技术的应用。,瑞典1983年成功研制一种扩底小桩,解决重荷载基础的地基处理问题。马来西亚1987年推出了造价低、施工 快、沉桩简易的预制静压小
4、桩。南非1985年成功地运用小桩处理了湿 陷性土层中,房屋基础的托换工程。,1971年Mc Quire通过对木桩的埋藏试验,确认经正常防腐处理的木桩使用年限可达100年。澳大利亚小木桩被用于膨胀土中作为住宅基础。新加坡小木桩用于软粘土地基以建造街坊式单层工业厂房。新西兰使用小直径软木桩取代混凝土桩和硬木桩作为房屋基础。,已有建筑物,帽梁,喷射混凝土,开挖面,小 桩,网状小桩群图,承受水平荷载的小桩群为“有筋土墙”“有筋土墙”的计算可模拟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有下列三种情况:(1)完全不考虑小桩与土体间的粘结;(2)考虑小桩与土体之间完全粘结;(3)考虑小桩与土体之间部分粘接。,纵断面,原有建筑物
5、,横断面,开挖线,1,2,3,4,小桩在基坑、托换工程中的应用,已有建筑物,可能滑动面,理想块体,地面,开挖面,网状群桩外部稳定验算图,后处理复合地基技术,后处理技术概念,图1 路基先处理,图2 先部分填方后处理,后填土,图3 全填方后处理,加宽路基,先处理桩,后处理桩,原道路路基,施工桩长部分位于填土内,利用桩土间的摩擦力形成锚固段,可阻止地基土变形时桩向上的“刺入”,和使后部分填土荷载通过该段桩侧摩阻力或桩顶设置的桩帽向桩身的转移,有效地调整和增加桩土应力比。,后处理技术机理,在被加固场地先填土形成附加应力后用碎石桩置换,对碎石桩体及桩周土体进行渗入式灌浆、二次压密注浆,使桩周土体受到压密
6、灌浆处理,形成较高强度的无砂砼小桩竖向增强体。后处理技术具有堆载预压、快速排水、排气固结、固化、竖向置换增强等综合作用机理。“刚性基础条件”,大大改善了“柔性基础条件”下复合地基工作性状。具有固结沉降快、工后沉降变形小、稳定时间短的特点。,无砂砼小桩后处理技术,复合地基平面及剖面设计布置图,某工程软弱路基位移沉降变形过程曲线,注浆碎石桩后处理技术 原理基本同无砂砼小桩 桩径大于350400mm 有时需设计垫层和桩帽,加劲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后处理技术 在已施工的水泥土桩中设置劲性材料形成刚度较大的刚性桩体,充分发挥水泥土桩与土间较大的摩阻潜力和桩端承载力。桩侧阻力与桩身的变形模量桩体刚度、桩土界面
7、状态和接触面积及围压有关。,加筋水泥土组合桩,静压小桩(管桩)复合地基后处理技术,静压预制砼小桩、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引入了桩土相互作用理论,充分发挥桩间土承载力和提高单桩承载力,有较好的控制复合地基变形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具有较好的承载力保证和质量稳定性,作为环保型(无振动、噪音及粉尘污染)复合地基,具有发展前景。,CFG桩、后插钢筋笼CFG桩复合地基后处理技术,PHC桩后处理技术,第二次压桩面,第三次压桩面,原路堤,CFG桩后处理技术,第一次压桩面,第二次打桩面,第三次打桩面,原路堤,3、桩基技术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变节技术变节技术与扩底技术的联合运用组合桩技术桩侧、桩底注浆技术变节技
8、术、扩底技术与后注浆技术的联合运用预制、现浇预应力砼管桩技术后处理技术,后处理桩(逆筑法)技术,桩端条件、埋深、土性对桩侧阻力的影响,桩侧阻力的强化效应和退化效应 强化效应 极限侧阻力在桩端附近得到加强的形象,桩侧阻力与桩入土深度有关“9494”规范有预制桩的修正系数对长钻孔灌注桩具有同样的概念与土的剪缩、剪胀有关与胶结体损伤程度有关,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试桩桩周摩阻力桩深关系曲线,0.5,1.0,1.5,2.0,h=4m,h=59m,h=53m,h=43m,h=24m,h=19m,h=12m,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试桩桩周摩阻力荷载关系曲线,荷载(MN),桩周摩阻力(kPa),开封黄河公路大桥试桩桩周
9、摩阻力桩深关系曲线,180,160,140,120,100,80,60,40,20,0,5,10,15,20,h=42m,h=3m,h=21m,h=26m,h=60m,h=10m,h=54m,开封黄河公路大桥试桩桩周摩阻力荷载关系曲线,荷载(),桩周摩阻力(kPa),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桩周摩阻力桩深关系曲线,180,160,140,120,100,80,60,40,20,0,2,10,20,h=40.8m,h=52.4m,h=30.4m,h=20.4m,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桩周摩阻力荷载关系曲线,荷载(),桩周摩阻力(kPa),4,6,8,12,14,16,18,h=9.4m,国外几种桩侧阻力的取值
10、方法,挤密作用与径向应力共同作用理论,I,III,II,IV,P,Meyerhof 桩基础破坏模式,成拱作用理论,成拱作用模式,05倍桩径,桩与土滑动距离,P,上覆土约束区,由于成拱作用应力集中,成拱作用影响区,成拱区,塑变区,压缩区,虚底、实底桩侧阻力分布的比较,不同端阻条件下桩载荷试验结果比较,退化效应 同标高处桩侧阻力随桩入土深度增加而减小的现象,qs1,qs2,桩侧阻力退化效应示意图,变刚度调平设计理论,均匀布桩导致碟形沉降均匀布桩导致筏板整体弯矩和冲切力增大箱筏承台变形性桩因变刚度调平而改善,变刚度调平设计原理,三、复合地基、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理论与技术前沿,1、理论的发展与创新,(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基基础 技术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