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ppt
《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第一节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本章要点,1)了解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及开发步骤;2)熟悉被控过程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掌握被控参数、控制参数的设计原则;3)了解调节规律对控制质量的影响,熟悉调节规律的选择方法;4)掌握调节器作用方式的选择 5)熟悉执行器的选择方法及注意的问题;6)掌握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与实验技能,重点掌握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一、概述,简单控制系统是只对一个被控参数进行控制的单回路闭环控制系统。是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是构成复杂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典型结构框图如下:,1、控制系统设计的任务,如上图所示,简单过程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过程、过程检测和控制仪表组成,过程控
2、制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如何确定合理的控制方案、选择正确的参数检测方法与检测仪表以及过程控制仪表的选型和调节器的参数整定等等,其中,控制方案的确定、仪表的选型和调节器的参数整定是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2、过程控制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叙述如下:,1熟悉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或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或性能指标是由用户或被控过程的设计制造单位提出的。是控制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2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理论分析和设计的基础。系统控制方案确定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数学模型的精度。,3确定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方案包括系统的构成、控制方式和控制规律的确定
3、,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控制方案的确定要依据被控过程的特性、技术指标和控制任务的要求,还要考虑方案的简单性、经济性及技术实施的可行性等,并且要进行反复研究与比较,方可确定。,4根据系统的动态和静态特性进行分析与综合,在确定了系统控制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要求的技术指标和系统的动、静态特性进行分析与综合,以确定各组成环节的有关参数。,5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是检验系统理论分析与综合正确与否的重要步骤。其中Matlab语言是进行系统仿真的有效工具。,6工程化设计,工程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测量方式与测量点的确定、仪器仪表的选型与定购、控制室及仪表盘的设计、仪表供电与供气系统的设计、信号连
4、锁与安全保护系统的设计、电缆的敷设以及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有关软件的设计等。,7工程安装,工程安装是依据施工图对控制系统的具体实施。,8控制器的参数调整,控制器的参数调整是在控制方案设计合理、仪器仪表工作正常、系统安装正确无误的前提下,使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的重要步骤。,一个简单控制系统开发设计的全过程如右图所示,3、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1认真熟悉过程特性,深入了解被控过程的工艺特点及其要求是控制方案确定的基本依据之一。,2明确各生产环节之间的约束关系,生产过程是由各个生产环节和工艺设备构成的,各个生产环节和工艺设备之间通常都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3重视对测量信号的预处理,在控制系
5、统设计中,测量信号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系统的控制质量。尽量减少由不可避免的随即干扰而产生的系统误差,4注意系统的安全保护,一个好的过程控制系统首先必须保证安全可靠地运行,尤其当系统处在高危险环境下运行时,应设计多层次、多级别的安全保护系统。,总之,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件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对具体的过程控制系统设计者而言,只有通过认真调查研究,熟悉各个生产工艺过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二、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控制方案的确定主要包括系统被控参数的选择、测量信息的获取及变送、控制参数的选择、调节规律的选取、调节阀(执行器)的选择和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等内容。,(一)被控参数的选
6、取,被控参数的选取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以及生产过程的经济运行等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里给出被控参数选取的一般性原则:,1)对于具体的生产过程,应尽可能选取对产品质量和产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以及环境保护等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可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2)当难以用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时,应选取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函数关系的所谓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3)当采用间接参数时,该参数对产品质量应具有足够高的控制灵敏度,否则难以保证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效果。,4)被控参数的选取还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和所用测量仪表的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对于一个已经运行的生产过程,被控参数往往是由工艺要求事先确定的。
7、,(二)控制参数的选择,1 过程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1)干扰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对于简单过程控制系统,可求得系统输出与干扰之间的传递函数为,假设,为一单容过程,其传递函数为,若单容过程具有纯时延时间,则:,则:,分析干扰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如下:,(式1),(式2),(式3),1)干扰通道 的影响:,由式2可知当,越大,由干扰引起的输出也越大,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就越多。,在系统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静态增益,小的干扰通道,以减小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当,无法被改变时,应当增强控制作用或采用干扰补偿的方法。,2)干扰通道 的影响,由式2可知,,为惯性环节,对干扰,具有“滤波”作用,,
8、越大,“滤波”,效果越明显,因此干扰通道的时间常数越大,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动态影响就越,小,因而越有利于系统控制质量的提高。,3)干扰通道 的影响,由式3可知,,的存在,仅仅使干扰引起的输出推迟了一段时间,因此,,的存在并不影响系统的控制质量。,4)干扰进入系统位置的影响,假定,不是在,之后,而是在,之前进入系统,则有,(式4),将式4与式2相比,多了一个滤波项。这表明干扰多经过一次滤波才对被控参数产生动态影响。从动态看,这对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是有利的。因此干扰进入系统的位置越远离被控参数,对系统的动态控制质量越有利。但从静态看,这会使干扰引起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偏差相对增大,这对系统的控制品
9、质又是不利的。因此需要权衡它们的利弊。,2.控制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1)控制通道,的影响,在调节器增益,一定的条件下,当控制通道静态增益,越大时,则控制作用,越强,克服干扰的能力也越强,系统的稳态误差就越小;与此同时,当,,被控参数对控制作用的反应就越灵敏,响应越迅速。但是,当调节器静态增,越大,益,一定,越大时,系统的开环增益也越大,这对系统的闭环稳定性是不利,的。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稳态误差三方,面的要求。,(2)控制通道,的影响,如果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 太大,则调节器对被控参数变化的调节作用就不够及时,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就会延长,最终导致控制质量下
10、降;但当 太小,则调节过程又过于灵敏,容易引起振荡,同样难以保证控制质量。在系统设计时,应使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 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3)控制通道,的影响,控制通道纯滞后时间,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信号传输滞后所致;,二是由信号的测量变送滞后所致;,三是执行器的动作滞后所致。,控制通道的纯滞后,都会使系统的动态偏差增大,超调量增加,最终导致控制质量下降。从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可知,控制通道纯滞后的存在,会增加开环频率特性的相角滞后,导致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因此,无论如何,应减小控制通道的纯滞后,以利于提高系统的控制质量。,(4)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匹配的影响,实际生产过程中,广义被控过程可近似看成由
11、几个一阶惯性环节串联而成。,以三阶为例,相应的临界稳定增益,为,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三个时间常数的相对比值,可以证明:时间常数相差越大,临界稳定的增益则越大,这对系统的稳定性是 有利的。,也就是说:在保持稳定性相同的情况下,时间常数错开得越多,系统开环增益 就允许增大得越多,因而对系统的控制质量就越有利。,系统传函为:,控制参数的确定,简单控制系统控制参数选择的一般性原则如下:,1)选择结果应使控制通道的静态增益,尽可能大,时间常数,选择适当。,2)控制通道的纯时延时间,应尽可能小,和,的比值一般应小于0.3。,3)干扰通道的静态增益,应尽可能小;时间常数,应尽可能大,其个数,尽可能多;扰动进入
12、系统的位置应尽可能远离被控参数而靠近调节阀。,这样选择对抑制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均有利。,4)当广义被控过程由几个一阶惯性环节串联而成时,应尽量设法使几个时间,常数中的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尽可能大,以便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可控性。,5)在确定控制参数时,还应考虑工艺操作的合理性、可行性与经济性等因素,(三)被控参数的测量与变送,在控制系统中,测量变送环节的作用是将被控参数转换为统一的标准信号,反馈给调节器。该环节的特性可近似表示为,其中,为测量及变送环节的输出,,为被控参数信号,分别为测量及变送环节的静态增益、时间常数和纯时延时间。,测量及变送环节是一个带有纯时延的惯性环节,因而当,不为零时,它的输出
13、不能及时地反映被测信号的变化,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动态偏差。,而且这种动态偏差并不会因为检测仪表的精度等级的提高而减小或消除。,下图是测量变送环节在阶跃信号作用和速度信号作用时的响应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到只要,存在,,动态偏差就会必然存在。,为了减小测量信号与被控参数之间的动态偏差,应尽可能选择快速测量仪表,并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应尽可能做到对测量仪表的正确安装,这是因为安装不当会引起不必要的测量误差,降低仪表的测量精度;,2)对测量信号应进行滤波和线性化处理;,3)对纯滞后要尽可能进行补偿;,4)对时间常数,的影响要尽可能消除。为了克服其影响,在系统设计时,,可以尽量选用快速测量仪表,也可
14、以在测量变送环节的输出端串联微分环节,测量变送环节输出端串联微分环节的示意图:,输出与输入关系,若选择,,则在理论上可以完全消除,的影响。,在工程上,常将微分环节置于调节器之后。一方面,这对于克服,的影响,,与串联在测量变送环节之后是等效的;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快系统对给定值,变化时的动态响应。,(四)执行器的选择,执行器是过程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控制质量,1.执行器的选型,在过程控制中,使用最多的是气动执行器,其次是电动执行器。应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对执行器推力的需求以及被控介质的具体情况和保证安全等因素加以选择并且确定。,2.气动执行器气开、气关的选择,气动执行器
15、分气开、气关两种形式,它的选择首先应根据调节器输出信号为零时使生产处于安全状态的原则确定;其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应根据是否有利于节能、是否有利于开车、停车等进行选择。,3.调节阀尺寸的选择,调节阀的尺寸主要指调节阀的开度和口径,它的选择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很大,在正常工况下一般要求调节阀开度应处于15%-85%之间,具体应根据实际需要的流通能力的大小进行选择。,4.调节阀流量特性的选择,通过选择调节阀的非线性流量特性来补偿被控过程的非线性特性,以达到系统总的放大倍数近似线性的目的,(五)调节规律对调节质量的影响及其选择,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规律为比例、积分和微分调节规律,,简
16、称PID。,它具有原理简单、使用方便、鲁棒性强、适应性广等许多优点。,1 调节规律对调节质量的影响,(1)比例(P)调节规律的影响,调节器的输出信号u与输入偏差信号e成比例关系:,其中,u为调节器的输出,e为调节器的输入,,为比例增益。,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中,习惯用比例增益的倒数表示调节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称为比例带,当被控对象为惯性特性时,单纯比例调节有如下结论:,1)比例调节是一种有差调节,即当调节器采用比例调节规律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系统存在稳态误差。这是因为比例调节器是利用偏差实现控制的,它,只能使系统输出近似跟踪给定值。,2)比例调节系统的稳态误差随比例带的增大而
17、增大,若要减小误差,则要减,小比例带,即需要增大调节器的放大倍数,这样往往会降低系统稳定性,其控制效果图如下:,3)对于惯性过程,当给定值不变时,采用比例调节,,只能使被控参数对给定值实现有差跟踪;当给定,值随时间变化时,其跟误差将会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比例调节不适用于给定值随时间,变化的系统。,4)增大比例调节的增益,不仅可以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而且还可以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对下图的比例调节作用于一阶惯性过程进行分析:,系统传函,这里,与,相比,减小了,倍,,越大,,减小得越多,说明过程的惯性越小,因而响应速度加快。但,的增大则,会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2.积分(I)调节规律的影
18、响,在积分调节(简称I调节)中,调节器的输出信号u与输入偏差信号e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当被控系统在负载扰动下的调节过程结束后,系统的静差虽然已不存在,,但调节阀却会停留在新的开度上不变。,积分调节是牺牲了动态品质而使稳态性能得到改善的。,积分调节可得如下结论:,1)采用积分调节可以提高系统的无差度,也即提高系统的稳态控制精度。,2)与比例调节相比,积分调节的过渡过程变化相对缓慢,系统的稳定性变差。,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积分调节和比例调节二者结合起来,,组成所谓的PI调节器,PI调节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其中,为积分时间。,PI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PI调节器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右图,从上页图可以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路 控制系统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