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器官、神经系统与生殖系统.ppt
《听觉器官、神经系统与生殖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觉器官、神经系统与生殖系统.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卫生学,主讲教师:骆汉雄副教授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听觉器官、神经系统与生殖系统,第五部分:听觉器官、神经系统与生殖系统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听觉器官、神经系统与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了解幼儿听觉器官、神经系统与生殖系统的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教学重点:听觉器官、神经系统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教学难点:幼儿听觉器官、神经系统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传导声波内耳感受声波和位置刺激,前庭蜗器,外 耳,耳廓耳轮耳轮脚对耳轮三角窝耳屏耳甲(耳甲艇、耳甲腔),中 耳,鼓室内的结构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
2、)鼓膜张肌、镫骨肌,一、耳听觉器官1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1)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外耳道皮肤耵聍腺的分泌物叫耵聍(俗称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及粘附灰尘、小虫等异物的作用。耵聍会因种族不同而不同。注意不要经常给孩子掏耵聍。发生耵聍栓塞怎么办:耵聍过多,发生耵聍栓塞,注意不要在家里自己去取,要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用耳镜在充足的照明下,先把软化耵聍的药滴进去,然后用水冲洗,再用镊子小心地把耵聍夹出来。,外耳道的最里面是一层薄膜,只有0.1毫米厚,叫鼓膜。(2)中耳 鼓膜里面是中耳。中耳是一个很小的空腔,约2毫升,又叫鼓室。鼓室内有3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
3、。(3)内耳鼓室往里是内耳。内耳感受声音,将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听觉中枢,产生听觉。耳还是平衡器官,内耳的前庭“管理”着人体的平衡。听觉的产生:声波振动鼓膜则带动听小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并传向内耳。内耳感受声音,将神经冲动传入大脑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声波传送的两种方式:,一是气导,过程如上所述。绝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方式。二是骨导,声波除了传入外耳道,还可以振动颅骨,颅骨的振动直接就可以使内耳的淋巴液产生波动,产生声音。在正常情况下,骨导的作用微乎其微。只有在气导减弱的时侯(中耳炎),三块听小骨的作用减弱,那么骨导就显得重要了。音叉实验确定耳朵的听力是以何种方式(气导、骨导)为主。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气导
4、大于骨导。,先使音叉振动,放在乳突处,就可以听到声音(骨导);直到声音消失,迅速把音叉放在外耳道口,就又可以听到声音,持续一段时间声音消失(气导)。这说明骨导听不到声音了,但是气导还可以听到,气导大于骨导,属于正常。反之则是异常。2.婴幼儿耳的特点及保育要点(1)耳廓易生冻疮 耳廓皮下组织很少,血循环差,易生冻疮。虽天暖可自愈,但到冬季不加保护又会复发。(2)外耳道易生疥 眼泪、脏水流入外耳道,或掏耳屎损伤外耳道,可使外耳道皮肤,长疥,因疼痛可影响睡眠。张口及咀嚼时疼痛加剧。更为严重的是,外耳道隔着薄薄的骨头上面就是脑,外耳道的炎症很容易穿过骨板而引起脑的感染。(3)易患中耳炎婴幼儿的耳咽管比
5、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鼻咽部的细菌易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经耳咽管与鼻咽部相通。耳咽管在鼻咽部的开口平时是关闭的,仅在吞咽或打哈欠时才开放,让空气进入鼓室,调节鼓室的气压,使之与大气压平衡。骨膜两侧的压力相等,才能有正常的振动。,化脓性中耳炎(闹耳底子)化脓性中耳炎:脓在中耳不断增多,容易造成鼓膜穿孔。如果治疗及时,鼓膜能够修复;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成为慢性中耳炎,听力难以恢复。非化脓性中耳炎耳咽管发炎,造成堵塞,空气不能徐徐补充到中耳内,导致中耳积水,听力下降,叫做非化脓性中耳炎或者卡他性中耳炎。预防中耳炎:母亲给孩子喂奶的时侯,把孩子抱起来,半坐位。喂完后,不要马上让
6、孩子到摇篮里睡,防止孩子发生漾奶,把奶呛到耳咽管。,教会幼儿擤(xing省)鼻涕。如果用力擤,鼻腔内压力太大,细菌从鼻咽部进入耳咽管,可引起中耳炎。(4)对噪声敏感噪声是使人感到吵闹或为人所不需要的声音。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可以影响婴幼儿的健康。调查数据表明:噪音能够引起幼儿听力下降。声音应该在50分贝以下。如果孩子生活的环境中,声音为60分贝,对幼儿的听力就是一种伤害,影响孩子的睡眠。如果是80分贝,会引起幼儿睡眠不足,烦躁,记忆力衰退。(5)耳药物中毒3岁前的幼儿听神经娇嫩,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据调查,10个因药物致聋的其中有8个是因为用了庆大霉素。耳药物致聋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家族
7、中有因药物致聋的人,带孩子看病时要搞清楚家族病史。不要有病乱投医。如果发生耳药物致聋,最初的症状是有耳鸣,嘴唇发麻,要立即看医生,请医生进行调整。(6)家长要知音,教师要知音听力监测 家长和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听力情况,进行听力监测。在新生儿时期,一个突发的声音会引起幼儿的睁眼、惊吓反应;,3个月左右可以转头寻找声源;6个月左右就能够听别人的言语作出简单的动作;1岁左右就会说出简单的词。家长不要相信“贵人语迟”,如果孩子说话晚一定要去检查。特别是孩子发高烧之后,得中耳炎或者腮腺炎后,一定要给孩子测听力。如果听力下降,应该早治疗,早干预。小结:(1)不要用尖锐的器物挖耳掏耳屎,以免戳伤外耳道和
8、鼓膜;(2)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同时双手堵住耳,以免震破鼓膜;,(3)预防外耳道疖;(4)预防中耳炎;(5)预防噪音,二、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调节机构,就像计算机的CPU一样,调节着人体各个功能不同的器官系统,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 脑 脊髓周围神经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神经脑位于颅腔内,分左右两个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表面是沟回。,脊髓起着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把接受来的刺激传到脑,再把脑发出的命令下达到各个器官。脑脊液:在大脑和脊髓外面,有缓冲和滋养作用。周围神经:把中枢神经和全身的各个器官 联系起来,
9、形成统一的整体。脑神经:支配头部各器官的运动,并接受外界的信息,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人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及做出喜、怒、哀、乐等表情,都是脑神经的作用。脊神经:主要支配躯干和四肢的运动和感觉。,植物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每个脏器都受这两种神经的双重支配,但它们的作用却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各器官的运动及内分泌腺的分泌;副交感神经兴奋,则加强各器官的运动及内分泌腺的分泌。(2)神经细胞的结构胞体:里面有细胞核,起到营养细胞的作用。树突:接收信息。轴突:传导信息。轴突外面包裹着髓鞘,起绝缘作用。神经末梢:传递信息。,(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反射是
10、指在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反射都有大脑的参与。)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4)大脑皮层活动的特性(基本规律):大脑皮层分工:裂脑人研究表明,不同的大脑皮层分管着人体不同的机能。优势原则:优势原则是指人们在工作或学习时,大脑皮层中经常有一个占优势的“兴奋灶”,它能把与之有关的刺激都吸收到这一方面来,而其它邻近部位则处于抑制状态。,人们的学习或工作效率与相关部分的大脑皮层是否处于兴奋状态有密切关系。兴趣能促使“优势兴奋”状态的形成,使人感兴趣的事情,人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而对其他无关的刺激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镶嵌式活动原则:原苏联生理学家用
11、狗来研究思维活动的规律:在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按上很多灯泡,给它不同的刺激不同部位的灯泡就闪亮,不断变换刺激,灯泡交替闪亮,就好像镶嵌在皇冠上的珠宝一样,所以叫镶嵌式活动原则。,通过镶嵌式活动方式,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能有劳有逸,以逸待劳,维持高效率。镶嵌式活动原则的运用:语言学习大脑皮层和语言有关的区域有四个,分别与听、说、读、写有关。A.听觉性语言中枢:听懂别人说话。B.视觉性语言中枢:理解语言,读懂文字。C.书写中枢:书写。D.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动力定型:若一系列的刺激,总是按照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当重复多次以后,,这种顺序和时间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
12、”下来,有了规律。每到一定时间,大脑就“知道”下面该干什么,提前做了准备。这种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就叫“动力定型”。建立动力定型以后,脑细胞能以最经济的消耗,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2.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脑细胞数目的增长:妊娠三个月后,胎儿的神经系统已基本成形。出生前半年至出生后一年是脑细胞数目增长的重要阶段。一岁以,后虽然脑细胞的数目不再增加了,但是细胞的突起却由短变长、由少到多,脑细胞就像一棵小树苗,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脑重量的变化:新生儿脑重约350克,1岁时约950克,6岁时1200克,成人约1500克。神经髓鞘化:髓鞘包裹在某些神经突起的外面,好像电线
13、的绝缘外皮。随着年龄增长,髓鞘逐渐形成,婴幼儿的动作就更加迅速、准确了。(2)容易兴奋、容易疲劳婴幼儿大脑皮质易兴奋,不易抑制,表现为容易激动,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差。让他干什么,他乐于接受;让他别干什么,就难了。因为“别干什么”是一种抑制过程。(3)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进行修整。刚出世的新生儿,除了吃奶,几乎全处于睡眠之中 16个月,每日需要睡眠1618小时;712个月,每日需要睡眠1415小时;12岁 每日需要睡眠1314小时;23岁 每日需要睡眠12小时;57岁,每日需要睡眠11小时。,个体之间所需睡眠时间差别较大,睡眠质量会因幼儿气质类型的不
14、同而不同。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虽少,但入睡快、睡得香、醒来精神足,则是正常的。年龄越小,所需要的睡眠时间越多,这是一个普遍规律。除了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还要注意睡眠的质量。睡眠障碍一般有:夜惊、梦游、梦魇。一般是因为睡前受到惊吓、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冷漠、歧视、虐待、或者由某种原因造成孩子紧张不安而引起。有寄生虫,如蛲虫,夜晚爬到孩子的肛门产卵,影响孩子的睡眠。,生物钟紊乱,孩子睡眠质量会下降。(4)脑细胞的耗氧量大神经系统的耗氧量较其他系统高。在神经系统中,脑的耗氧量最高,儿童脑细胞的耗氧量约为全身耗氧量的50。充足的氧气是维持儿童脑细胞正常活动的基本条件。婴幼儿对缺氧的耐受力不如成人,如果居
15、室内空气污染、贫血等,脑细胞受害首当其冲。(5)营养与脑健康营养与脑健康的关系:如何吃出健康,吃出聪明?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中枢神经系统只能利用体内葡萄糖氧化产生的能量,所以对血糖含量十分敏感。而其他器官系统可以利用三大产热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所提供的能量。相比之下,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来源单一,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的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在幼儿的膳食搭配中要注意:合理搭配主食和副食:五谷杂粮和薯类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米面搭配、粗细搭配、粮豆搭配豆可以提高维生素B1的含量:粗粮、红薯、豆类中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1作为酶使糖的代谢正常完成。,蒸馒头时不要用碱子,
16、可以用酵母。少吃油炸食品。大脑耗氧量高:氧气包括外供氧和内供氧。外供氧: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尽量绿化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可以提高我们的外供氧。内供氧:氧气吸入肺,进入血液,通过红细胞输送到各个器官。但是红细胞的寿命有限,只有120天。120天后老的红细胞死亡之后,骨髓还要输送新鲜的红细胞工作。但是制造红细胞的原料是铁和蛋白质,缺少任意一种物质都会影响红细胞的产生。,髓鞘的生长发育需要脑黄金(DHA)即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可以分解为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多吃淡水鱼(大尾鱼)补充脑黄金。在烹饪的时侯尽量清蒸或者煮食。注意不要把鱼头扔掉。除此之外,各种坚果(核桃、
17、榛子等)含有DHA,可以做成酱或者碾成末,有助于孩子的消化,从而增加体内的DHA。,神经细胞之间信息的传送需要乙酰胆碱(记忆素)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神经细胞之间有距离,信息的传送要在神经细胞之间经过化学变化(接力棒)完成。这个接力棒是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化学递质,也叫记忆素。在日常的饮食中,鸡蛋、肝脏等在体内可以合成或转换成乙酰胆碱。但过多食用会导致胆固醇过高。大豆含胆固醇低,既没有动物食品之弊,又有动物食品之利。孩子多吃豆类食品,在体内可以合成乙酰胆碱。为了便于幼儿消化吸收,可以让孩子多吃豆腐、喝豆浆等。,及时清除体内的垃圾和毒素,保持头脑清醒。要用到三把笤帚:一是物理扫帚,指食物中的纤维素。
18、它们可以吸附体内的废物、毒素,排除体外,缩短了毒素在肠道内的时间。以免这些毒素在体内时间过长,反流到血液,危害大脑。所以幼儿膳食要注意粗细搭配。二是化学扫帚,指一类物质,叫抗氧化物。抗氧化物包括维生素C(各种水果)、胡罗卜素(胡罗卜、番茄、南瓜、芒果等)、番茄红素(番茄等),这些都起到抗氧化物的作用,即一方面可以削弱病毒的毒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三是肠道内生存的抑生菌,可以抑制有害病菌,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喝酸奶增加体内的抑生菌。千万不要让孩子沾酒:让孩子沾酒,孩子容易出现全身抽搐、昏睡,甚至出现慢性酒精中毒,诱发中毒性脑病。酒还可以诱发低血糖,出冷汗、脸色煞白
19、。另外,喝酒容易出现饮食不全面,造成贫血,影响大脑的发育。(6)精神发育监测精神发育监测要早发现,早干预。分为5个领域:,(1)大运动能力:反映脑对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也是反映脑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2)精细动作能力:指手眼协调能力。(3)认知能力:指对环境刺激的感知、分析综合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4)言语能力:包括言语的感知、理解、表达能力。(5)情绪和社会行为能力:包括社交行为(社会性微笑)、社会认知能力(认生)、独立生活能力。,三、生殖系统-婴幼儿生殖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生殖系统发育缓慢,要到将来进入青春期后才发育迅速。性早熟:女孩不足8岁,第二性征出现,男孩不足10岁,第二性征
20、出现。,第二节 新生儿期的生理特点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掌握新生儿的保育要点与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生长发育的规律。教学重点:掌握新生儿的保育要点与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教学难点: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新生儿期:从出生到出生后28天(国际上统一规定)。新生儿期虽然短暂,却是生理上重大的转折时期,了解新生儿的,特点,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新生儿期保健的重要环节。(一)降生的瞬间新生儿出生的一瞬间发生了什么:首先是生存方式的巨大变化。新生儿告别了寄生生活,靠自己吸吮乳汁;吸气使瘪的肺泡扩大;自己的血液循环系统运转;靠自己排泄废物。由母体代劳转变为依靠自己
21、生活。新生儿机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生理功能的改变和解剖方面的调整。比如心脏有房间隔和室间隔,但胎儿时期往往有一些孔洞,婴幼儿只有在建立了独立的血液循环后,这些孔洞才消失。,新生儿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生前胎儿几乎生活在37度恒温、无菌的环境里,出生后从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断脐处都有可能细菌侵入人体,甚至引起严重的败血症。(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1.各系统的特点(1)骨骼、肌肉、关节 骨骼:出生后,新生儿不少的骨头还是软骨。比如8块腕骨就全是软骨。上、下肢的长骨也没有完全钙化,骨头的两端还是软骨。,囟门:新生儿颅骨之间的缝隙较宽,在头顶前部有一处没有骨头的部分,叫前囟门。前囟门呈菱形,约
22、22厘米大小。(刚出生时还有侧囟与后囟,满月以后,只有前囟。)脊柱:由于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尚未形成(脊柱的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动作的发生而逐渐出现的),脊柱的负重、支撑能力很差,新生儿无力抬头。所以抱着新生儿,要注意托腰托头。肌肉:新生儿刚出世,四肢屈肌的力量大于伸肌,四肢呈蜷曲状态。随着月龄增加,屈肌和伸肌的力量逐渐协调,四肢就会伸展开来。,不要硬把新生儿的胳膊、腿拉直,裹紧,这样就限制了新生儿的运动。最好是包裹松而不散,使新生儿的下肢呈自然的“蛙式”,上肢能自由活动。关节:新生儿的关节还没有发育好,关节不够牢固,在受到强力作用下,容易发生脱臼(俗称掉环)。新生儿的衣服要宽松,易于穿脱。若衣袖太紧
23、,穿脱时猛力牵拉或提拎了新生儿的手臂,容易造成脱臼。(2)皮肤表皮:新生儿的皮肤薄嫩,保护功能差。若皮肤被擦伤、抠烂,细菌就可以乘机而入。,皮下脂肪:由于皮下脂肪较少,容易使体热散失,环境温度低时,新生儿很容易受凉。汗腺:因汗腺未发育完善,环境温度高时,体热散发受阻,容易受热。水肿:新生儿生后35天可出现水肿,水肿多发生在手、脚、小腿、眼窝等处,约23天后消肿。胎记:在臂、大腿等部位,呈蓝绿色的色素斑块,称为“儿斑”或“胎生青记”,这种色素斑可逐渐消退。有些胎记不会消退。,头发:胎发的粗细、稀密、长短,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出生时头发稀少并不预示着以后头发就少,也不反映体质的强弱。一般到一岁左
24、右,头发就密了。皮脂腺: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新生儿鼻子上可有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头皮上也可有厚厚的痂皮。(3)呼吸腹式呼吸:新生儿的胸腔狭窄,吸气时胸廓扩大的程度有限,因此新生儿在呼吸时几乎看不到胸廓的起伏。由于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来完成,新生儿呼吸时,腹部可见明显起伏,称为“腹式呼吸”。,呼吸道:新生儿面骨的发育尚未完善,鼻小,鼻腔狭窄,一旦感冒会出现鼻堵,可致吸吮困难和睡眠不安。由于气管、支气管的管腔狭窄,发生炎症时容易造成呼吸困难。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约40次。(4)心脏和血液心率: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但心肌力量薄弱、心腔小,每次心跳博出的血液量少,因此以增加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来代偿。一般,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听觉 器官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