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PH.ppt
《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PH.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PH.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本章学习的重点难点:,、古文运动的概念及文学史意义。、韩愈散文的艺术特点。、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点及其游记的开创性意义。,附:唐代散文概况,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和“古文”两大类,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着优势,在相互斗争中消长,相互交融。韩愈、柳宗元的古文代表了唐代散文的主要成就。此外,古文创作走向低潮后的晚唐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035人,作品有2万余篇。,初唐文,初唐时期骈文仍然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奏疏、章表、论说等等的写作仍使用骈文,而且一直延续到盛唐。初唐骈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是“初唐四杰”,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等,
2、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此时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提出复古的主张,其文章也在向单行散体方向发展。骈文创作总体上是向着散文化的方向发展。,盛唐文,盛唐时期骈文的创作仍很兴旺,但也显示了新的变化。玄宗开元时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苏頲主张“崇雅黜浮”,骈文出现运散入骈的趋势。天宝以后,前有萧颖士、李华、元结,后有独孤及、梁肃、柳冕等反对骈俪文风,主张宗经复古,写作古文,虽未完全摆脱骈文的积习,但渐渐地改变着文风,也成为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先驱。,中唐文,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
3、参与和响应者,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骈文的优势。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其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重视,也以多种文体和多样的风格实践了他们的理论。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晚唐文,晚唐时期骈文复兴,小品文兴起。出现了以皮日休、陆龟蒙、罗隐为代表的小品文,被鲁迅誉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晚唐骈文又成为文坛主流。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他们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
4、展,并将骈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风格更为华丽浓艳。其中李商隐为唐代骈文大家。,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讲解内容,第一节 古文运动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第四节 晚唐小品文,第一节 古文运动,一、“古文”和“古文运动”的概念1、“古文”的概念“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散体文章。“古文”概念的明确提出是盛唐的萧颖士和中唐的韩愈。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唐人学习这种散文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这种散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古文运动”的概念 唐代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领导的一次散文革新运动。它针
5、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文以明道”是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提倡古朴的文风,反对奢靡的文风,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师古的同时又强调创新,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反因袭,贵独创;强调作家的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这是一次名为复古、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二、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1政治改革与文体的革新 安史之乱以后盛唐的气象已衰败,社会潜伏着各种政治矛盾和危机,当时社会矛盾异常尖锐,藩镇割据威胁着中央集权。德宗、宪宗时,社
6、会出现所谓的中兴气象,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佛道盛行,宣传儒学之道以排佛老、正人心,重振封建纲纪,扭转社会危机,促进“中兴”局面的发展。因此一部分具有忧患意识的文人官吏,从巩固唐王朝的统治,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德宗贞元、宪宗元和时期象王叔文、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一大批人主张政治改革,同时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恢复孔孟儒学的道统与文学的“文以明道”,就体现了这种政治改革和文学革新的基本倾向。,2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骈文的产生本来是文学审美观念和文章艺术技巧的进步,也曾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但骈文的创作逐渐走向了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思想空虚,内容浮泛。因此从南北朝时期就有人开始反对骈文,如梁
7、朝的裴子野、北齐的颜之推。至初唐以降不断有人提倡古文,陈子昂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天宝中期以后元结、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柳冕等相继而起,提倡儒学道统和文章复古。先秦两汉文体形式自由灵活,语句长短不拘,便于说理、批判、辩论,适应政治的需要。,3韩、柳的文论主张,韩愈、柳宗元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而明确的理论主张,他们主张“文以明道”、道文并重;师古而不拘泥于古,贵在创新;重视道德修养与文章的关系。而且他们以其丰富的创作,确立了“古文”的写作规范,开拓了“古文”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古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韩、柳在理论上为古文运动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上为“古文”的写作树立了典范,对古文运动的崛
8、起有领袖之功。,三、古文运动的理论,、“文以载道”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口号。“文以载道”的实质就是文学作品为封建政治的教育服务。但是,也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学应该把内容放在首位,要有高度的思想性。柳宗元同样主张“文者以明道”,不过其“道”的内涵与韩愈不尽相同。、“不平则鸣”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把从古以来许多文学思想家的著作都看成“不得其平则鸣”的产物。把文学现象的发生和一定社会矛盾普遍的联系起来理解,指出有价值的作品总是文人与现实有矛盾,处于不得意、被压抑地位时创作的。这在客观上提示了人们用文学去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和斗争。这种观念,和孔子的“诗教”并不完全一致。,、“气盛言宜”韩愈很重视作家各方面
9、的修养,认为修养直接影响创作。所谓“气”是指作家由于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而形成的文章气势,只有气势充沛才能驾驭语言。柳宗元也说:“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凡为文,以神志为主”。“神志”的含意与韩愈的“气”大体相近。这些说法把文学创作和作家的品德修养、精神状态具体地联系起来,比曹丕、刘勰的文气说又前进了一步。、“唯陈言之务去”韩愈主张学习古文,并不提倡模仿,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从字顺各实职”即文字必须妥贴流畅,合乎自然语气,适宜于表达不同内容。从以上这些主张可以看出,唐代古文运动家所提倡的古文,已经不是简单恢复秦汉古文的旧貌,而是适应当时形式而造成的一种新的散体文的别称。
10、这种“古文”在创作上的杰出代表就是韩愈和柳宗元。,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一、韩愈散文的分类和思想内容 韩愈的散文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文章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1.论说文(其论说文有哲学论文、政治论文、文学论文。)哲学论文主要是宣扬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等,体现了他的道统观念。政论散文主要是针对社会的现实问题而作,如原毁、师说、进学解、论佛骨表、讳辩、诤臣论等,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思考。而且不少文章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文学论文主要是针对古文运动的理论和创作问题,所写的书、序之类的文章,如答李翊书、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等
11、,体现了他的文学思想。,2.记叙文其记叙文主要有传记文和碑志文,如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这类作品叙事状物生动形象,也常杂以议论抒情,笔法灵活自如。3序文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4.抒情文抒情文如祭十二郎文、送李愿归盘谷序等,写得情真意切,极为生动感人。,二、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成就最卓著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众体兼擅,汲取了前代散文的艺术营养,又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其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韩愈散文风格从总体上说体现了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
12、感情充沛的特点。皇甫湜说他:“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校。”(韩文公墓铭)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韩文的风格来自他的人格和他的文学主张,人格的浩然正气使其文章理直气壮;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使其文章情感强烈。特点。,2说理、叙事、言情的妙用,韩愈散文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上,说理、叙事、言情三者在不同文体中虽有侧重,却也常常妙合无垠。其论说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气势宏伟,说理透辟,逻辑性很强,感情强烈。其记叙文常常采用叙事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既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又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张中丞传后叙就采用了这种手法。其抒情文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文 运动 韩愈柳宗元 散文 PH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