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原理部分).ppt
《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原理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原理部分).ppt(2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汪文俊 博士中南民族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国家民委生物制药工程中心TEL:62164736,1,课程内容与参考书,内容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原理部分)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工艺部分)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控制部分)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实践部分)参考书目发酵过程优化原理与实践 陈坚 江南大学多尺度微生物过程优化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过程原理 叶勤 华东理工大学,2,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新兴、前沿学科往往在学科交叉中产生,3,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材料生物技术.,用生物或生物分子机器生产产品和解决问题,4,工业生物技术,含意:在工业规模的生产过程中使用
2、或部分使用生物技术来实现产品的制造,这种技术是应用微生物和生物催化剂来提供产品和服务核心目标:大规模利用生物体系(如细胞或酶)作为催化剂实现物质转化,工业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5,底物,生物反应器,检测控制仪表,培养基,(灭菌),经加工原料,酶,细胞,生物催化剂(游离或固定化),机械能,除菌,空气,产品提取纯化,副产品产品废物,热能,原材料,营养物,典型工业生物技术过程,6,发 酵 工 程 利用微生物进行产品生产,抗生素、生物制药、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环保、能源等行业,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及抗体产品,传统生物技
3、术,化学工程 生物化工 生物加工行业,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菌发酵,7,生物技术产品生产的发展历程,发酵现象酿造食品工业非食品工业青霉素抗菌素发酵工业氨基酸,核酸发酵(代谢控制发酵)基因工程菌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藻类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名称、定义与范畴:植物生物反应器、动物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生物反应器、哺乳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利用活体家蚕及动物细胞培养生产有用蛋白、微生物细胞加工厂,.,8,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 微生物、动植物细胞、藻类细胞等,传统技术或基因工程改造细胞代谢产物、生物转化、酶、蛋白质表达和基因质粒等占生物技术产品的40%以上,达1
4、OOO亿美元。,9,发酵工程产业化发展,目前,全球发酵产品的年销售额在1000亿美元左右,并以每年约78的速率增长。我国发酵行业生产企业有5000多家,主要发酵产品的年产值高达1300亿元。发酵工程技术给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涉及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食品与营养、健康与环境、资源与能源等重大问题,10,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危机,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当前的能源结构、资源结构、环境状态已不能支撑现有的发展模式。特别重要的是随着煤、石油等能源的耗竭以及环境保护的急需,如果没有基于科技进步的大力开发,能源和资源将难以支撑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定走到尽头,必需
5、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道路,11,基于碳氢化合物的经济转变为基于碳水化合物的经济将工业革命世纪转变到生物技术世纪,只有工业微生物才能将来源于太阳能的可再生资源碳水化合物转变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这种能源结构和资源结构的转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12,Idealized biorefinery concept.(Image courtesy of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ak Ridge,TN,USA.),13,细胞大规模培养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21世纪的生物技术产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作为生物
6、技术产业的核心,以微生物为代表的过程研究,在已经开始的生物经济时代是处于一种什么状态?能起何种作用?面临怎样的课题?这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14,发酵工程的重大转折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霉素的发现,迅速形成工业大规摸生产。1928年由 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1年美国和英国合作对青霉素进行生产研究表面培养:1升扁瓶或锥形瓶,内装200mL麦麸培养基 40u/ml1943年沉浸培养:5m3 200u/ml当今:100m3200m3 5-7万u/ml链霉素、金霉素、新霉索、红霉素,15,主要的技术进展:通气搅拌解决了液体深层培养时的供氧问题。抗杂菌污染的纯种培养技术
7、:无菌空气、培养 基灭菌、无污染接种、大型发酵罐的密封与抗污染设计制造。意义:抗生素工业的发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好氧发酵技术,大型搅拌发酵罐培养方法推动了整个发酵工业的深入发展为现代发酵工程奠定了基础,16,大型发酵罐搅拌装置,17,现代发酵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2.生化过程的模型化3.高密度培养技术4.代谢工程和代谢网络控制5.新型生化反应器的研究和开发6.新型发酵和产品分离技术,18,第一章 绪论,一.发酵过程优化在生化工程中的地位二.发酵过程优化的目标和研究内容三.发酵过程优化的研究进展四.流加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19,一.发酵过程优化在生化工程中的地位,如何才能更好地
8、发挥现代生物技术的作用?以工业微生物为例,选育或构建一株优良菌株仅仅是一个开始,要使优良菌株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还必须优化其发酵过程,以获得较高的产物浓度(便于下游处理)、较高的底物转化率(降低原料成本)和较高的生产强度(缩短发酵周期),现代生物技术不仅能在生产新型食品、饲料添加剂、药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还能经济、清洁地生产传统生物技术或一般化学方法很难生产的特殊化学品,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粮食、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20,发酵过程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一个方面是细胞生长过程研究第二个方面是微生物反应的化学计量第三个方面是生物反应过程动力学的研究(主要研究生物
9、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第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生物反应器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及参数的检测与控制),二.发酵过程优化的研究内容和目标,21,发酵过程优化的目标,使细胞生理调节、细胞环境、反应器特性、工艺操作条件与反应器控制之间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地简化,并对这些条件和相互关系进行优化,使之最适于特定发酵过程的进行发酵过程优化的基础是进行生物反应宏观动力学和生物反应器的研究,22,实现发酵过程优化控制的过程,23,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是为描述细胞动态行为提供数学依据,以便进行数量化处理,生物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内容:是有关生物的、化学的与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诸如生物反应器中发生的细胞生长、产物
10、生成、传递过程等,24,发酵过程优化涉及非结构模型和结构模型的建立,建立动力学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模拟实验过程,对适用性很强的动力学模型,还可以推测待测数据,进而确定最佳生产条件,25,什么是非结构模型?什么是结构模型呢?,26,非结构模型,把细胞视为单组分,则环境的变化对细胞组成的影响可被忽略,即细胞的生长处于所谓的平衡生长状态,此基础上建立的模型称为非结构模型非结构模型是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物料衡算建立起的经验或半经验关联模型,27,结构模型,由于细胞内各组分的合成速率不同而使各组分增加的比例不同,即细胞生长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必须运用从生物反应机理出发推导得到的结构模型在考虑细胞组成变化
11、的基础上建立的模型,称为结构模型,28,生物反应器工程的研究内容,生物反应器的形式、结构、操作方式、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况、传递过程特征等是影响微生物反应宏观动力学的重要因素,29,生物反应器中复杂的相互关系,30,三.发酵过程优化的研究进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了无菌操作的一整套技术,20世纪40年代初抗生素工业的兴起,标志着发酵工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0年代末一门反映生物和化工相交叉的学科生化工程诞生,1954年,Hasting指出,生化工程要解决的十大问题是深层培养、通气、空气除菌、搅拌、结构材料、容器、冷却方式、设备及培养基除菌、过滤、公害,1964年Aiba等人认为通气搅拌与放大
12、是生化工程学科的核心,其中放大是生化工程的焦点,31,1985年,德国学者卡尔许格尔提出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宏观动力学,它涉及生物、化学、物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生物反应器工程,它主要涉及反应器本身,特别是不同的反应器对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的影响,1973年Aiba等人进一步指出,在大规模研究方面,仅仅把重点放在无菌操作、通气搅拌等过程的物理现象解析和设备的开发上是不够的,应当进一步开展对微生物反应本质的研究,1979年,日本学者山根恒夫编著了生物反应工程一书,认为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以速度为基础,研究酶反应、微生物反应及废水处理过程的合理设计、操作和控制的工程学,32,生
13、化反应工程的核心是生物反应过程的数量化处理和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实现发酵过程优化则是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目标,目前一般认为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以生物反应动力学为基础,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优化和控制以及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放大与操作的学科,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主要采用化学动力学、传递过程原理、设备工程学、过程动态学及最优化原理等化学工程学原理,也涉及到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和遗传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因此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33,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必须解决的五个问题:,(1)系统动力学;(2)生物模型;(3)传感器技术;(4)适用于生物过程的最优化技术;(5)计算机检测系统发酵罐之间的接
14、口技术(如神经网络、专家系统),34,其中尤以流加发酵的最优化研究报道居多,发酵过程优化控制的研究,针对有关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动力学研究,提出新的或修正的动力学模型或表达式;,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进行基因工程菌、哺乳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的生长动力学和产物形成动力学的研究;,在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过程优化控制的研究,包括状态观察方程的建立、观察数据的噪声过滤、不可测参数及状态的识别、过程离线或在线的优化控制。,35,四.流加发酵,所谓流加发酵,即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 fermentation),有时又称半连续培养或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歇
15、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法,36,流加发酵的研究进展,1973年日本学者Yoshida等人首次提出了“Fed-Batch Fermentation”这个术语,并从理论上建立了第一个数学模型,流加发酵的研究才开始进入理论研究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流加发酵的理论研究几乎是个空白,流加过程控制仅仅以经验为主,流加方式也仅仅局限于间歇或恒速流加,37,流加发酵三个方面的重大进展,流加发酵的最优化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对流加发酵过程的动力学解析,结合发酵过程的可测参数对流加过程进行反馈控制(如DO法、CO2法、RQ(呼吸商)法、pH法、代谢物法等),38,流加发酵最优化的研究内容包括:
16、状态方程的建立目标泛函的确定最优化底物流加方式的求解,流加发酵最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找出最佳的底物流加方式,以维持发酵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39,流加发酵的物料衡算式可以表达为,流加发酵的最优化理论有:格林原理、庞特里金最小值(最大值)原理等,40,一、何时采用流加发酵方式?二、如何进行底物的流加?,在采用流加发酵技术之前要考虑的两个问题,41,所用底物在高浓度时对菌体生长有抑制作用 高菌体浓度培养即高密度培养系统非生长耦联性次级代谢产物(如产物的合成需要某些营养物质或前体)利用营养突变体的系统(过量加入营养物只能使菌体迅速生长,而目的代谢产物的产量会减少。而当营养物严重缺乏时,菌体生长受抑制
17、,代谢产物的产量也会减小)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培养,一、何时采用流加发酵方式?,42,流加发酵类型采用流加发酵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流加发酵过程中某些重要参数的确定合适的流加发酵类型的确定流加方式的应用,二、如何进行流加发酵操作?,43,1.流加发酵类型,44,2.采用流加发酵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1)流加什么物质?补充微生物能源和碳源,如在发酵液中添加葡萄糖、饴糖、液化淀粉。作为消泡剂的天然油脂,有时也能同时起到补充碳源的作用 补充菌体所需要的氮源,有机氮或氨水 加入某些微生物生长或合成需要的微量元素或无机盐 加入酶合成诱导物或前体物质,45,a.底物流加速率 b.流加开始时间及总流加时间 c.需控
18、制的底物浓度,(2)如何流加?,46,a.最佳底物浓度的确定(包括菌体生长阶段和产物合成阶段)b.底物的消耗速率c.菌体比生长速率()d.菌体对底物的产率系数(Yx/s)及产物对底物的产率系数(Yp/s),(3)流加发酵过程中某些重要参数的确定,47,a.恒速流加(包括单一速率和分阶段恒速流加)b.指数速率流加c.底物在线测定后的反馈流加(如葡萄糖反馈流加)d.pH-state.DO-stat,(4)合适的流加发酵类型的确定,48,5.流加方式的应用(1)恒速流加,采用恒流速流加培养时,可得到如下的物料平衡方程式:细胞平衡:碳平衡:产物平衡:体积平衡:,49,预试验中所得出的流加时刻菌体对所流
19、加基质的消耗速率发酵液中残留基质浓度流加后需要控制的发酵液中的基质浓度,恒流速流加过程中的流量F的确定:,50,在菌体生长阶段采用指数速率流加法的几点假设如下:(a)发酵罐内为理想混合;(b)葡萄糖为唯一限制性碳源;(c)残留菌体对葡萄糖的产率系数(YX/s)为常数;(d)菌体生长遵循Monod方程。,(2)指数速率流加,51,式中:F为体积流加速率(L/h),S0为流加液中基质浓度(g/L),Yx/s为菌体对底物的产率系数(g/g),ms为细胞比维持系数(g/g/h),X为菌体浓度(g/L),V为培养液体积(L),为菌体比生长速率(h-1)。,对底物葡萄糖进行衡算,则:,52,对菌体量的变化
20、进行物料衡算,则:,假定为常数,则上式积分可得:,53,由于生长符合Monod方程,是S的函数,要使恒定,S必须恒定,则有:,54,其中tF为开始指数速率流加的时间,ttF,XF和VF分别为tF时刻的菌体浓度和发酵液体积,指数速率流加的速率F的表达式为:,55,方程中各参数要预先求知应用时流加速率F可采用阶梯递增方式进行设定,指数速率流加方式应用中的注意事项:,56,高生产率和高细胞密度发酵,1.细胞生长环境的优化策略培养基组成的优化特殊营养物的添加限制代谢副产物的积累2.培养模式所培养细胞的具体代谢行为利用抑制性底物合成目的产物的潜力诱导条件以及测量细胞培养各项参数的能力3.诱导策略4.细胞
21、循环发酵(应用限制:作用于进入过滤单元的细胞的剪应力太大;系统的放大存在许多实际困难),57,第二章 发酵过程优化原理,一.发酵过程优化的微生物反应原理二.发酵过程数量化方法 三.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四.微生物反应优化的一般原理,58,一.发酵过程优化的微生物反应原理 1.大肠杆菌生长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现象,(1)在大肠杆菌快速生长期间,生物合成的中间体很少渗漏到胞外培养基中,结构单元(氨基酸、核酸等)的合成速率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的速率一致(2)大肠杆菌胞内的大分子物质随比生长速率而变化(3)一旦生长培养基中的结构单元足够,细胞就不再合成这些物质(4)特定的代谢途径代谢特定的底物,只有底物存在时,细
22、胞才合成相应的酶(5)若两个不同的底物同时存在于培养基中,细胞先合成能在一种底物上以较高比生长速率生长的酶系,当这种底物消耗完毕,再合成利用另一底物的酶。,59,(1)底物传递进入细胞(2)通过胞内反应,将底物转变为细胞质和代谢产物(3)代谢产物排泄进入非生物相,即胞外培养基,细胞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60,底物、代谢产物和细胞质成分,底物是一种存在于初始非生物相或者摄入物中起作用的可交换的化合物代谢产物是一种作为代谢物产生于某代谢途径进入非生物相的化合物细胞质成分是一种细胞利用底物产生的不可交换的化合物,61,膜上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运输机制:(1)自由扩散(2)协助扩散(3)主动运输 前两
23、种机制是沿着浓度梯度进行运输,是被动的过程,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提供外部能量。而主动过程逆着浓度梯度进行运输,需要输入一定的吉布斯自由能。,62,不同底物和代谢产物的扩散过程,63,微生物细胞的胞内反应,分解代谢反应 糖类在转化为代谢产物(CO2、乳酸、乙酸和乙醇等)的同时,还形成ATP、NADH和NADPH。NADH和NADPH都在分解代谢反应中产生,但NADPH主要消耗于合成代谢中,NADH则主要消耗于分解代谢途径,如氧化磷酸化生物合成和聚合反应 为了合成细胞物质,需要合成结构单元并将其聚合。合成蛋白质需消耗大量的自由能,细胞一般根据其自身需求来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其合成由蛋白质合成系统(PS
24、S)负责,该系统中核糖体是主要部分,E.coli中大约70%的能量和还原力用于合成蛋白质,64,合成E.coli细胞对前体代谢物的需求,细胞合成所需要的结构单元数在75100之间,这些物质都是从12种前体代谢物合成得到的,这些前体代谢物就是分解代谢反应的中间产物,因此分解代谢在细胞生长过程中起着双重的作用(为生物合成提供能量和前体代谢物),65,(3)次级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和生长过程偶联在一起的过程,称之为初级代谢 但许多工业上重要的产品,其合成反应并不与生长过程偶联,我们称之为次级代谢,这些反应合成的产物叫次级代谢产物,就象初级代谢形成的产物叫初级代谢产物一样 乳酸是初级代谢产物,但它是乳酸
25、菌在非生长条件下形成的,许多其它的初级代谢产物也同样是在非生长条件下产生的,66,初级代谢产物定义为“在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反应中形成的产物”可能比较确切一些次级代谢产物定义为“在那些对于细胞生长不重要的反应中形成的产物”,67,一些工业上重要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一览,68,二.发酵过程数量化方法,发酵过程的数量化处理包括:1.发酵过程的速度2.化学计量学和热力学3.生产率、转化率和产率只有当变量为可测量时,才有可能对发酵过程进行数量化处理,69,1.发酵过程的速度,70,发酵过程常规的参数及其测量,71,菌体生长速度为,氧和底物利用速度为,P、C和HV生成速度为:,72,细胞生长的比速率为:,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酵 过程 优化 控制 原理 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