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培养基灭菌.ppt
《发酵培养基灭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培养基灭菌.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第一节 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第二节 培养基的类型及选择第三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第四节 发酵培养基灭菌,2,1、培养基如何分类?在发酵生产中常用的固体还是液体培养基?2、说说培养基的六大营养要素?,复习,根据培养基的用途(特殊用途)不同,可将培养基分成:孢子种子发酵 增殖、选择和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状态不同,可将培养基分成:固体、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根据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3,1、由于杂菌的污染,使生物反应中的基质或产物因杂菌的消耗而损失,造成生产能力的下降;2、由于杂菌所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或在染菌后改变了培
2、养液的某些理化性质,使产物 的提取和分离变得困难,造成收率降低或使产品的质量下降;3、杂菌会大量繁殖,会改变反应介质的PH值,从而使生物反应发生异常变化;4、杂菌可能会分解产物,从而使生产过程失败;5、发生噬菌体污染,微生物细胞被裂解,而使生产失败,等等,在发酵生产中,为什么要进行灭菌操作?,问题1,4,为防止杂菌的污染,整个生化生产过程哪些需要注意灭菌?,培养基、发酵设备、空气、菌种制作,问题2,灭菌的定义灭菌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一切生命物质的过程。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源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芽孢。,5,发酵培养基灭菌,
3、一、灭菌的原理和方法二、湿热灭菌原理三、培养基的湿热灭菌方式四、灭菌时间计算与影响因素,6,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源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芽孢。例如,用于消牛奶、啤酒和酿酒原汁等的巴氏消毒法,是将物料加热至60维持30min,以杀死不耐高温的物料中的微生物营养细胞。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要求,而灭菌则可达到消毒的目的,消毒与灭菌的区别,7,一、灭菌的原理和方法,(一)化学试剂灭菌法,(二)射线灭菌法,(三)干热灭菌法,化学试剂:甲醛
4、、乙醇或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等 适用范围:环境空气、皮肤及器械的表面消毒,电磁波、紫外线或放射性物质适用范围:无菌室、接种箱,常用烘箱,灭菌条件为在160下保温1h 适用范围:金属或玻璃器皿,8,常用化学消毒剂及其使用方法,9,.电磁波、射线灭菌法.,原理:利用高能电磁波、紫外线或放射性物质产生的高能粒子可以起到灭菌的作用。波长在(2.1-3.1)10-7 m的紫外线 表面或空气灭菌。波长在(0.06-1.4)10-7 m的 X 射线/射线(Co60)在 工业上还少采用。,穿透力差,设备投资高,10,(四)湿热灭菌法,(五)过滤除菌法,(六)火焰灭菌法,利用饱和蒸汽进行灭菌、条件为:121,30
5、min。由于蒸汽有很强的穿透力,冷凝时放出大量的潜热,来源方便,价格低廉,灭菌效果好,是目前最基本的适合培养基和设备的灭菌方法。适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生产设备及培养基的灭菌。例:高压灭菌锅,利用过滤方法阻留微生物 适用范围:制备无菌空气,酒精灯火焰。方法简单、灭菌彻底,但适用范围有限适用范围:接种针、玻璃棒、三角瓶口,11,接种针、试管口皮肤表面无菌室、接种箱培养基的灭菌空气,过滤除菌法火焰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化学试剂灭菌法,营养细胞、芽孢、病毒或孢子?,比较各种微生物对热的抵抗能力大小,灭菌方法连线题,12,二、湿热灭菌原理,湿热灭菌原理,灭菌条件,灭菌不利方面,同时也会破坏培养基中的营
6、养成分,甚至会产生不利于菌体生长的物质。因此,在工业培养过程中,除了尽可能杀死培养基中的杂菌外,还要尽可能减少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损失。,由于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且在冷凝时会放出大量的冷凝热(潜热),很容易使蛋白质凝固而杀死各种微生物。,121,30min。,13,1、衡量热灭菌指标,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致死时间:在此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热阻:对热的抵抗力,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相对热阻:几种微生物对热的相对抵抗能力。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微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致死时间的比值。,14,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称为热
7、阻(heat resistance),15,某些微生物的相对热阻。,说说芽孢或孢子的热阻要比营养细胞的热阻大的原因?,从表中可看出,16,芽孢或孢子的热阻要比生长期营养细胞的热阻大得多,这是由于芽孢或孢子内吡啶二羧酸含量对热阻的增加有关。另外,芽孢子中蛋白质含水量较营养细胞低(特别是游离水分少),也是芽孢耐热强的一个原因。图FS7954芽孢杆菌的芽孢在不同温度下的死亡情况。,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在不同温度下的死亡曲线,17,微生物的热死规律和影响灭菌的因素,在发酵工业中,对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广泛使用湿热灭菌法。工厂里,蒸汽比较容易获得,控制操作条件方便,是一种简单而又价廉、有效的灭菌方法
8、。用湿热灭菌的方法处理培养基,其加热受热时间与灭菌程度和营养成分的破坏都有关系。营养成分的减少将影响菌种的培养和产物的生成,所以灭菌程度和营养成分的破坏成为灭菌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恰当掌握加热受热时间是灭菌工作的关键。,受热时间如何确定?,18,1、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对数残留定律,微生物受热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高温使微生物体内的一些重要蛋白质,如酶等,发生凝固、变性,从而导致微生物无法生存而死亡。微生物受热而丧失活力,但其物理性质不变。,19,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的受热死亡遵照分子反应速度理论。在灭菌过程中,微生物的死亡速率与任一瞬时残存的活菌数成正比,对数残留定律。,数学表达式:,-dN/d=
9、N,N:培养基中活的微生物个数;:时间(s);:比死亡速率(s-1)(死亡速率常数)dN/d:微生物的瞬间变化率,即死亡速率,20,若开始灭菌(=0)时,培养基中活的微生物数为N0,=(2.303 logN0/N)/,-dN/d=N,lnN/N0=-,积分,2.303logN0/N=,or,21,各种微生物在同样的温度下K值是不同的,K值愈小,则此微生物愈耐热。在121度,枯草杆菌FS5230的K为0.047s-1,梭状芽孢杆菌PA3679的K值为0.03 s-1,请问哪一种微生物更耐热?,上式是计算灭菌的基本公式,灭菌速度常数K是判断微生物受热死亡难易程度的基本依据。,=(2.303 log
10、N0/N)/,22,可见灭菌时间取决于污染程度(N0)、灭菌程度(残留菌数N)和值,在培养基中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不可能逐一加以考虑。一般只考虑芽孢细菌和细菌的芽孢数之和作为计算依据。灭菌程度,即残留菌数,如果要求完全彻底灭菌,即N=0,则 为,上式无意义,事实上也不可能。一般取N=0.001,即1000次灭菌中有1 次失败。,=(2.303 logN0/N)/,23,例:有一发酵罐内装40m3培养基,在121温度下进行实罐灭菌。原污染程度为每1mL有2*105个耐热细菌芽孢,121度时灭菌速度常数为1.8min-1。求灭菌失败机率为0.001时所需要的灭菌时间。,解:N0=40 106 2
11、105=8 1012(个)Ns=0.001(个)K=1.8min-1,24,连续灭菌(连消),连续灭菌的灭菌时间,仍可用灭菌公式计算,但培养基中的含菌数,应改为每单位体积(1mL)培养基的含菌数,则灭菌公式变换为下式,式中 c0单位体积培养基灭菌前的含菌数,个mL;cs单位体积培养基灭菌后的含菌数,个mL。,25,【例】若将上例中的培养基采用连续灭菌,灭菌温度为131,此温度下灭菌速率常数为15min-1,求灭菌所需的维持时间。解,26,2、灭菌的温度和时间,上面说过,当培养基被加热灭菌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矛盾,这就是,加热时,微生物固然会被杀死,但培养基中的有用成分也会随之遭到破坏,那么有何良
12、策可以既达到灭菌要求,同时又不破坏或尽可能少破坏培养基中的有用成分呢?实践证明,在高压加热的情况下,培养基中的氨基酸和维生素极易被破坏,如在121,仅20min,就有59%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及其他碱性氨基酸被破坏,蛋氨酸和色氨酸也有相当数量被破坏。因此,必须选择一个既能满足灭菌需要,又可使培养基的破坏尽可能养活的灭菌工艺条件。,27,微生物的受热死亡属于单分子反应,其灭菌速率常数K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阿累尼乌斯公式表示:,K灭菌速度常数(s-1),也称反应速度常数或比死亡速度常数.,A 比例常数 E 杀死细菌所需的活化能,(E)(4.18 J/mol)T 绝对温度,(K)R 气体常数,1.978
13、4.18 J/(molK)e 2.71(exp),28,A 比例常数;E 分解活化能,(E)(4.18 J/mol);T 绝对温度,(K)R 气体常数,1.9784.18 J/(molK)e 2.71(exp),灭菌时,培养基成分分解速率常数K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也可用阿累尼乌斯公式表示:,29,1=A e,R T1,E,2=A e,E,R T2,相除取对数,ln,2,1,=,E 1 1,R T1 T2,在灭菌时,当温度变化,菌死亡速率常数和培养基成分破坏速率常数都变化。温度由T1升高到T2,值分别为:,同样,灭菌时培养基成分的破坏也可得类似关系:,ln,2,1,=,R T1 T2,E 1 1,3
14、0,上面两式相除,得,31,32,通过实验测定可知:灭菌时杀死微生物的活化能大于培养基成分的破坏活化能值,因此:,结论1:当灭菌温度上升时,微生物死亡速率的提高要超过培养基成分的破坏速率的增加。,33,从上述的分析可知,在热灭菌过程中,同时会发生微生物死亡和培养基破坏这两种过程,且这两种过程的进行速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但微生物的死亡速率随温度的升高更为显著。因此,可选择合适的灭菌温度和时间来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再看表灭菌温度、时间与营养成分破坏量的关系(N/No=0.001),34,由此可见,若要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可升高温度灭菌。结论2:在灭菌时选择较高的温度、较短的时间,这样便既可达
15、到需要的灭菌程度,同时又可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问题,灭菌要达到杀死99.99%的细菌芽孢,有两种方法可以采用,一种是118灭菌15min,另一种是128灭菌5min。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答:从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都可证明,在灭菌过程中,同时会发生微生物死亡和培养基破坏这两种过程,且这两种过程的进行速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但微生物的死亡速率随温度的升高更为显著。因此,对于同一灭菌效果,选择较高的温度、较短的时间,这样便既可达到需要的灭菌程度,同时又可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35,3、影响灭菌的因素,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对灭菌的影响 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直接影响灭菌的效果。培养基的 酸碱度越大,所
16、需杀灭微生物的温度越低。,pH 6.0 8.0,微生物最耐热;pH 6.0,氢离子易渗入微生物细胞内,从而改变细胞的生理反应,促使其死亡。所以,培养基pH值愈低,灭菌所需的时间愈短。,36,微生物细胞中水分对灭菌的影响细胞含水越多,蛋白质变性的温度越低微生物细胞菌龄对灭菌的影响老细胞水分含量低、低龄细胞水分含量高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对灭菌的影响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对灭菌的影响,37,为什么说培养基中脂肪、糖分和蛋白质的含量越 高,灭菌温度就得相应高些?,问题,问题,灭菌的彻底与否应以杀死营养细胞为准还是杀死细菌孢为标准,为什么?,答:培养液中油脂、糖类及一定浓度的蛋白质会增加微生物的耐热性,高浓度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酵 培养基 灭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