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性.ppt
《动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性.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栓治疗新进展,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心内科 张素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不稳定心绞痛(up)2.ST段不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3.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闭塞性血栓,纤维蛋白成分为主血管完全闭塞,血流持续中断 尽早、完全、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溶栓、直接PCI“亡羊补牢”,有一定的不可挽救性,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非闭塞性血栓,血小板成分为主血流减少,或者间歇中断;稳定破裂的斑块,维持冠脉呈开通状态 抗栓、抗缺血可“防患未然”,具有可挽救性,ST抬高的ACS,ST不抬高的ACS,ACS的处理对策,胸痛中心的建立
2、和绿色通道病人的筛选与鉴别、观察与评价、诊断及危险分层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避免形成Q波梗死溶栓、直接PCI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避免变成ST断抬高的ACS抗栓、抗缺血、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新分型,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ST断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ST断不抬高的心肌梗死cTn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冠脉综合征共同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斑块的形成 粥样斑块的破裂 形成附壁血栓,将发生不稳定心绞痛和ST段不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形成阻塞性血栓,将发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理生理学,
3、Fuster et al.N Engl J Med.1992;326:310-318.Davies et al.Circulation.1990;82(Suppl II):II-38,II,不稳定血栓(UA/NQMI),CK-MB或肌钙蛋白升高STEMI,肌钙蛋白升高NSTEMI或者不升高UA,非ST段抬高的 ACS,ST段抬高的ACS,血栓形成机制(一),血小板激活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当血管内皮受损破裂后,可释放一种黏连蛋白,与血小板结合后使之活化。激活的血小板还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如二磷酸腺苷(ADP)血栓素A2(TXA2)五羟色氨(5HT)等,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活化的血小
4、板通过黏连蛋白与内皮下组织牢固黏附,使黏附的血小板变形、伸出伪足与周围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血栓。,血栓形成机制(二),在动脉粥样硬化时,由于斑块破溃从而激活血小板,血小板在破溃处黏附、聚集,并可黏附白细胞形成白色血栓。使血管腔严重狭窄并影响血流发生心绞痛。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网络大量红细胞形成红色血栓。因此,动脉血栓的结构特点是头部是白色血栓尾部是红色血栓。阻塞性血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形成机制(三),从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可见,血小板的激活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始动物,若能有效控制血小板不被激活,即可阻止或延缓动脉血栓的形成。因此,血小板激活是血栓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成份之一,采用有效的抗
5、血小板药物治疗有助于降低其血栓发病率。,易损斑块、易损患者、易损血液、新概念,易损斑块,易发生血栓,可快速进展为罪犯斑块的病变,能引起急性闭塞和死亡的斑块。既往有称高危斑块、危险斑块、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的标准:有活跃的炎症细胞、有内皮细胞脱落、表面有血小板聚集、斑块有裂隙狭窄90%。,易损患者,指以 斑块、血液、心肌易损性为基础,易发生ACS的患者。易损血液(易形成血栓的血液)易损心肌(易发生心律失常的心肌)称易损患者。,易损血液,是指血脂、C反应蛋白、P选择素、白细胞等增高,以及高凝、血小板高聚集等。易损血液标志物:纤维蛋白原、D-2聚体的增高;血小板活性和聚集性增高;凝血因子增高和抗凝血
6、因子的降低;RBC、Hcy、血脂、血黏度增高等。,易损心肌,缺血性易损心肌:如冠心病心肌缺血、OMI、心肌炎症、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猝死。非缺血性易损心肌:如各种瓣膜病、心电不稳定性疾病等。,急性心肌梗死,ST抬高心肌梗死 早期溶栓治疗,早期的介入治疗(是由于纤维蛋白网络红细胞形成红色血栓血管完全闭塞)ST段不抬高心梗 不溶栓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主要是白色血栓形成使血管腔严重狭窄),AMI的溶栓治疗,早期溶栓治疗的目的 快速、充分、持续的再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 冠脉血流,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第一代药物 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第二代药物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直接
7、和间接的作用在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而起作用,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再通。,溶栓剂的使用方法,尿激酶:(UK)剂量为150万U,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SK)建议150万U于1小时内静脉滴注,,溶栓剂的使用方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国际给药法100mg 首先静脉注射15 mg,继之在30 分钟内静脉滴注50 mg,再在60 分钟内静脉滴注35 mg。国内给药法50mg首先静脉注射8 mg,继之42mg在30 分钟内静脉滴注,,90-分钟 再通率,Patency(%),UK+iv heparin,SK+IV heparin,Rt-PA,Rt-PA,(N=293
8、),(N=283),(N=292),(N=299),29%,28%,57%,32%,28%,60%,54%,27%,81%,46%,32%,78%,TIMI 2TIMI 3,100mg,50mg,溶栓治疗的优点,简便易行,适用于各级医院可早期给药,赢得更早的再灌注时间有试验表明(rtPA)60-90minTIMI达3级以上的再通率达90%,与支架或PTCA疗效相似院外溶栓疗效肯定早期溶栓(2-3小时)忧于急诊介入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ST段不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UP和非ST抬高ACS不主张溶栓治疗,因UP和非ST抬高的心梗仅40%有血栓,且属于白色血栓(血小板血栓)富含血小板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脉 血栓形成 危害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2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