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饲养实践.ppt
《动物饲养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饲养实践.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动物饲养实践,基本要求:,1.熟悉掌握采食量的概念、调节途径、衡量标准及预测方法;2.了解饲养实践中的常见动物行为与环境因素3.了解常见的饲喂技术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第一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一、采食量的概念,二、采食量的衡量,三、采食量的意义,(一)、采食量 通常是指动物在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数量。采食量有随意采食量、自由采食量、实际采食量和规定采食量。,一、概 念,1、自由采食量(ad lib intake):在动物试验条件下,采食量受试验要求限制,限制范围从零采食(禁食)到动物最大限度接收量,后者即动物能够接受的最大限度采食量称之为自由采食量。2、随意采食量(Volunt
2、ary Feed Intake VFI):是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完全随意)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动物自愿采食饲料的数量。,概 念,指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4.规定采食量 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量的定额。,概 念,3.实际采食量,随意采食量和自由采食量的区别与联系:1、随意采食量完全由动物本身控制,自由采食量则由饲养者控制。2、自由采食量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在试验条件下,动物采食不受时间、数量限制;随意采食量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完全随意的条件下、动物存在一定的选择余地。3、自由采食量是在舍饲条件下采食量的测定术语,随意采食量的概念对
3、于舍饲和放牧条件都适用,但后者余料量不超过15。,5、VFI与实际采食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取决于动物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和方式6、规定FI是一个定额。,随意采食量、实际采食量和规定采食量的区别与联系:,二、采食量的衡量,、用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 通常用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但因饲料干物质和营养浓度不同,故采食量相同,并不意味着摄入的养分数量相同。、用能量摄入量表示这种方法优于前者,同时饲料的采食量具有可比性。,预测采食量的公式,哺乳仔猪:DE(kcal/d)=-151.7+(11.2日龄)此公式适用于估计13.5日龄后的仔猪补料采食量。断奶仔猪:DE(kcal/d)=1531(45
4、5.5体重)(9.46体重的平方)(适用于估计515kg的仔猪。对含3200kcalDE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采食量增加速度为1723g/d)生长肥育猪:DE(kcal/d)=13162(1e-0.0176体重)泌乳母猪:DE(kcal/d)=13(0.596天数)(0.0172天数)(天数指分娩后天数),影响动物的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率;采食量过低,不能满足最低生长需要,使生产效率急剧下降,即维持的营养需要占营养物质需要的比例过大;,1.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三、采食量的意义,如果动物采食过高,则会引起:动物产品质量下降,脂肪沉积过多,单位成本的商品效益下降。体组成发生改变,主要增重
5、是脂肪,降低饲料的转化率。会引起泌乳动物停止泌乳,怀孕母畜死胎增多,产蛋鸡产蛋率下降。,采食量的意义,2、采食量是配制动物饲粮的基础。3、采食量是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的依据。4、采食量是合理组织生产的依据。,二、采食量的调节 Feed intake regulation,食欲是怎样调节的?How is appetite regulated?,四、不同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比较,三、调节采食量的经典理论,第二节 采食量的调节,二、采食量的神经调节,一、采食量调节的含义,采食调控是动物机体自我营养调控最基本的初级调控功能,具有积极主动的运作特征,其含义主要包括:1、择食性,即动物由先天性继承下来和后天学习
6、所获得的对食物或饲料的选择能力,是动物自我营养调控的一种重要功能。2、动物本身对食物或饲料采食数量的调控,其实质是动物机体对进入动物营养系统的营养物质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第一选择权。,一、采食量调节的含义,饲料 食麋 营养素 体储,时 间,中枢神经系统CNS,味道味觉,尝试物理性状,采食,消化道机械受体化学受体,消化,血液来源肝脏后脑,代谢,体脂肌肉,动物采食调控机制,调节采食量的关键,使动物产生饥饿感和饱感,调节食欲的大小,控制采食量。,二、采食量的神经调节,采食量的调节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其他器官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作用参与采食量的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7、 systerm,CNS)的作用,采食量的调节,2、CNS 的采食调节部位 下丘脑是调节采食量的重要部位。在下丘脑存在两个与采食量相关的中枢,即:饱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是抑制摄食的中枢部位。当饱中枢兴奋时,饿中枢受到抑制,动物产生饱感,采食停止。饿中枢:位于下丘脑两侧的外侧区,是刺激摄食的中枢部位。饿中枢兴奋时,动物食欲旺盛,刺激采食。,大脑中的食欲调节激素,促进食欲的激素Orexigenic神经肽Y(NPY)Neuropeptide Y艾高提相关肽(AGRP)Agouti related peptide黑素浓缩素(MCH)Melanin concentrating hormone食欲
8、肽(Orexin)Orexin,降低食欲的激素Anorexigenica-促黑激素(a-MSH)a-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可卡因-苯(异)丙胺相关转录物Cocaine amphetamine related transcript,三、采食量调节的经典理论,(一)化学静态理论(Chemostatic theory)消化道食糜成分和吸收的养分通过其浓度的变化,参与采食量的调节如血糖稳恒控制理论。调控采食量的化学因素有:葡萄糖、挥发性脂肪酸、氨基酸、矿物元素、游离脂肪酸、渗透压、pH值、激素等。其中葡萄糖和挥发性脂肪酸是最重要的因素。,1、血糖 血液葡萄糖与采食
9、量呈负相关。“血糖稳衡理论”(Mayer J.1953)对于单胃动物,动静脉血糖浓度之差是调控动物采食量的主要因素。下丘脑存在葡萄糖受体,饱中枢和饿中枢通过胰岛素分泌见解参与血糖的调节。,1)反刍动物,血液挥发性脂肪酸参与采食量的调节;2)乙酸和丙酸可直接或间接参与采食量的调节;3)VFA可影响瘤胃液的渗透压和pH。,(2)挥发性脂肪酸(VFA),采食量调节的经典理论,(二)物理调节如胃紧张理论(gastric distension theory)通过胃肠道紧张度、体内温度变化等来调节采食量,其中,胃肠道紧张度最重要。物理调节主要与胃肠道容积或饲料和消化道食糜的体积有关,也的确是影响动物采食量
10、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解释无法全面说明动物采食量调控机制。,(三)体脂稳恒学说(Lipostatic theory)由Kennedy G.C.(1953)提出,用来解释采食量长期调节机制。背景:许多成年动物不管饲料或食物的质量和气候如何变化都尽量趋于保持体重稳定。含义:采食量长期调节取决于动物体内能量储备,与能量储备相关的物质则可能作为反馈信号影响CNS活动,从而控制采食量。,采食量调节的经典理论,四、各种家畜采食量调节的特点,共同点 猪、禽和反刍动物的采食量调控都由中枢神经统一控制,控制机制没有本质的差异,都很复杂,受多种机制控制,某个单一的或几种机制都难以解释采食量调节的全过程。,各种家畜
11、采食量调节的特点,不同点 猪:以化学调节为主,对于快速生长的猪来说,能量平衡状况如何对猪的采食量调控有重要的影响,即所谓的“为能而食”。但是猪的过食现象严重,对能量平衡和脂肪稳衡机制反应不如家禽和其他动物敏感。日粮其他养分如钙、磷、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水平或平衡程度、维生素、抗营养因子等。环境温度:低于18kg猪影响不大,可能与消化道容积有关。,禽:以化学调节为主,也有为能而食的机制,但脂肪组织对采食量的调控作用不如其他单胃动物重要。饲料容积、颗粒化、微量元素(长期缺乏)、维生素(雏禽)等对采食量有重要的影响。,各种家畜采食量调节的特点,反刍动物:物理调节机制作用最大。适口性是影响反刍动物粗饲料
12、采食量调控的主要因素长缓调节机制中动物的生理状况(泌乳、发情)、氮营养状况、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都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因素。短快调节机制中瘤网胃的膨胀程度是影响采食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瘤网胃中的食麋滞留时间()也是重要因素(受饲料粒度影响很大),各种家畜采食量调节的特点,四、环境因素,第三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一、动物因素,二、饲粮因素,三、饲喂技术,采食量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猪遗传力n=0.3;不同的动物,其采食习性不同:鸡早、晚采食较多;猪主要在白天采食;草食家畜白天、晚上都采食。,一、动物因素,1、遗传因素,动物因素,2、生理阶段,动物的生理阶段对采食量的影响机理既与物理调节有关,也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饲养 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