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第十四章-动物的采食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学第十四章-动物的采食量.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四章 动物的采食量,学习并掌握采食量的概念,影响采食量因素及实际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目 的 要 求,内 容,第二节 采食量的调节,第三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第一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第一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一、采食量的概念,二、采食量的衡量,三、采食量的意义,1.随意采食量(Voluntary Feed Intake,VFI)指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VFI是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采食行为的反映,是动物的本能。,一、采食量的概念,采食量通常是指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量。有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之分。,指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
2、定时间内,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3.规定采食量 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量的定额。,一、采食量的概念,2.实际采食量,一、采食量的概念,4.三者的区别和联系,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VFI是动物本能,一般随动物日龄或体重的增加而增加;,规定FI是一个定额。,VFI与实际FI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取决于动物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和方式;,2.用能量的摄入量来表示,二、采食量的衡量,1.用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通常用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但因饲料干物质和营养浓度不同,故采食量相同,并不意味着摄入的养分数量相同。,将影响采食的各种因素与能量的摄入量建立回归公式,可以预测采食量
3、。如:NRC(1998)建立了预测不同阶段猪采食量的公式。,影响动物的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率;采食量过低,不能满足最低生长需要,使生产效率急剧下降,即维持的营养需要占营养物质需要的比例过大;,三、采食量的意义,1.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三、采食量的意义,如果动物采食过高,则会引起:,动物产品质量下降,脂肪沉积过多,单位成本的商品效益下降。,会引起泌乳动物停止泌乳,怀孕母畜死胎增多,产蛋鸡产蛋率下降。,体组成发生改变,主要增重是脂肪,降低饲料的转化率。,3.采食量是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的依据4.采食量是合理组织生产的依据,三、采食量的意义,2.采食量是配制动物饲料的基础,三、不同动物采食
4、量调节机制比较,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第二节 采食量的调节,一、采食量的神经调节,调节采食量的关键,使动物产生饥饿感和饱感,调节食欲的大小,控制采食量。,一、采食量的神经调节,采食量的调节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其他器官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作用参与采食量的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rm,CNS)的作用,一、采食量的神经调节,饥饿(hunger):指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未采食而消化道内食物已排空时的生理状态。,食欲(appetite):是指动物想吃食的愿望。,饱(satiety):指动物采食后,消化道已充满食物时的生理状态。,脊椎动物的下丘脑是调节采食
5、量的重要部位。饱中枢:抑制摄食的中枢,饱中枢兴奋时,饿中枢受到抑制,动物产生饱感,采食停止。饿中枢:刺激摄食的中枢部位,饿中枢兴时,动物的食欲旺盛,刺激采食量。饱中枢和饿中枢交互作用,共同调节动物的采食。,一、采食量的神经调节,2.CNS的部位,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1、化学静态理论(Chemostatic theory)或化学调节,消化道食糜成分和吸收的养分通过其浓度的变化,参与采食量的调节。调控采食量的化学因素有:葡萄糖、挥发性脂肪酸、氨基酸、矿物元素、游离脂肪酸、渗透压、pH值、激素等。其中葡萄糖和挥发性脂肪酸是最重要的因素。,血液葡萄糖与采食量呈负相关。“血糖稳衡理论”(Mayer
6、 J.1953)对于单胃动物,动静脉血糖浓度之差是调控动物采食量的主要因素。下丘脑存在葡萄糖受体,饱中枢和饿中枢通过胰岛素分泌见解参与血糖的调节。,(1)血糖,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1)反刍动物,血液挥发性脂肪酸参与采食量的调节;2)乙酸和丙酸可直接或间接参与采食量的调节;3)VFA可影响瘤胃液的渗透压和pH。,(2)挥发性脂肪酸(VFA),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1)胃肠紧张度 最重要的物理特性,是确定每次采食量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动物胃肠道中存在压力受体,能够感受紧张度变化。,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2、物理调节,通过胃肠道紧张度、体内温度变化等来调节采食量,其中,胃肠道紧张度最
7、重要。,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2)体内温度变化,热稳衡理论,体内温度升高,采食量下降;,体内温度降低,采食量提高。,3、脂肪稳衡理论,Kennedy G.C(1953)提出用来解释采食量的长期调节机制。,脂肪稳衡理论认为,动物采食是为了保持体内有一定量的脂肪储备,若动物体脂处于亏损状态,则动物的采食量趋于提高,以弥补体内脂肪的损失。,采食量的长期调节取决于动物体内的能量储备,与能量储备相关的物质则可能作为反馈信号影响CNS活动,从而控制采食量。,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1)胰岛素作用:胰岛素能促进体内脂肪的储存,抑制储存脂肪的水解。效应:注射的部位不同,其对采食量的调节效应不同。外周
8、注射胰岛素,可刺激动物提高采食量。在中枢神经系统注射胰岛素,使采食量下降。,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参与调节的主要因素:胰岛素、肾上腺素能物质、莱普汀(leptin)。,(2)肾上腺素能物质,向下丘脑注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可提高动物的采食量。,注射-肾上腺素时,小剂量可提高采食量,大剂量则会降低采食量。,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3)莱普汀(leptin)肥胖基因(ob)的表达产物,又名瘦蛋白,或瘦素。具有激素作用,是调节体内脂肪的储存的关键因素。血液中 leptin的浓度与体内脂肪储备有较好的一致性。leptin的分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CNS,时间,饲料
9、,食靡,养分,储备,色香,味,质地,胃肠道,机械受体,化学受体,血液中,肝脏,后脑,机体,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图1 采食量的反馈调节,采食,消化,代谢,注:表示随着采食饲料到养分,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三、不同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比较,2.不同点 猪:化学调节为主;禽:化学调节为主,依能而食;反刍动物:能量浓度低 物理调节为主;能量浓度高 化学调节为主。,1.共同点,猪、禽和反刍动物的采食量调控都由中枢神经统一控制,控制机制没有本质的差异,都很复杂,受多种机制控制,某个单一的或几种机制都难以解释采食量调节的全过程。,四、环境因素,第三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一、动物因素,二、饲粮因素,三、饲喂
10、技术,采食量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猪遗传力n=0.3;不同的动物,其采食习性不同:鸡早、晚采食较多;猪主要在白天采食;草食家畜白天、晚上都采食。,一、动物因素,1、遗传因素,一、动物因素,2、生理阶段,动物的生理阶段对采食量的影响机理既与物理调节有关,也与化学调节(主要是激素分泌的影响)有关。,3、健康状况,患病和处于亚临床感染的动物常表现出食欲下降。,动物过度疲劳,采食量也会下降。5、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是调节采食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听觉鱼;味觉猪;视觉鸡。6、学习 利用动物的喜好,后天培养,改变其采食行为。,一、动物因素,4、疲劳程度,饲料的形式,硬度,颜色等鸡料,粉碎过细,采食大幅度下降,必须
11、是粗粒;饲料中若粗纤维过高,木质素含量高,猪和反刍动物都会大幅度降低采食量。,二、饲粮因素,1、物理性状,定义:一种饲料或饲粮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是动物在觅食、定位和采食过程中动物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对饲料或饲粮的综合反应。其通过影响动物的食欲来影响采食量。对慢性咀嚼动物影响特别大,猪,反刍动物比较敏感。,二、饲粮因素,2、适口性,饲料的滋味包括甜、酸、鲜和苦四种基本味。许多动物均喜好甜味;猪特别喜爱甜味;鸡怕酸,不怕苦。饲料的香味来自许多挥发性物质,二、饲粮因素,提高饲粮适口性的措施:选择适当的原料防止饲料氧化酸败:抗氧化剂防止饲料霉变:防霉剂添加风味剂 甜味剂:蔗糖、
12、糊精、果糖和乳糖;香味剂:乳香味、香草味等。,二、饲粮因素,饲粮能量浓度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恒温动物要保持能量的平衡,即:采食能量=散失能量+产品能量家禽具有较强的依能而食的本领能量含量高,都会不同程度降低采食量,如果能量浓度下降,可适当地提高采食量。,二、饲粮因素,3、能量浓度,生产中要保持饲粮中能量浓度适宜,以保证动物能量需要,而且饲粮中其它养分与能量的比例要适宜;通过控制能量浓度来实现对采食量的控制,进而控制动物生产性能。防止动物生长过快,可加入含能量低的饲料;热应激时,动物FI下降,可适当添加脂肪,提高能量浓度。,二、饲粮因素,能量浓度对于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意义,蛋白质蛋白质缺乏会
13、引起采食量下降;蛋白质过高,也会降低采食量。氨基酸饲粮氨基酸的含量和平衡情况,都会影响动物的采食量;氨基酸对采食量影响可能是直接的,即氨基酸直接作用于CNS;,二、饲粮因素,4、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氨基酸对采食量影响也可能是间接的,通过形成神经递质来实现。5、脂肪 对于反刍动物,饲粮的脂肪含量高,会干扰瘤胃的正常功能,大大降低采食量。6、中性洗涤纤维 NDF含量和消化率是影响反刍动物采食量的重要因素。,二、饲粮因素,任何矿物元素的缺乏,都会造成采食量的下降。钙能调节大鼠和蛋鸡的采食量。维生素过多或缺乏,都会造成采食量下降.,二、饲粮因素,7、矿物元素和维生素,饲粮中加入少量的抗菌素,可提高
14、动物采食量的7%-15%;大量添加尿素会降低采食量;风味剂。,二、饲粮因素,8、饲料添加剂,水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饮水得到保证,采食量才能达到最大;饮水的清洁卫生。,2、饲料形态 对单胃动物,颗粒料可提高其采食量;对反刍动物,粗饲料磨碎或制粒,可增加采食量。,三、饲喂技术,1、饮水,鱼类摄食要求饲粮颗粒必须与鱼体大小相适应。饲料的形态可采用干料(粉料、颗粒料)和湿料:干料:优点是省工,易于掌握喂食,能促进唾液分泌;缺点是饲料浪费大。湿料:优点是便于采食,对胃肠刺激小;缺点是饲料容易变质,饲料的运输和饲喂较难。,三、饲喂技术,自由采食,即让动物能够自由接触饲料和采食。该方式主要用于生长育肥前
15、期和泌乳期。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缺点是动物的饲料利用率低。,三、饲喂技术,3、饲喂方式和时间,限制饲养 目的是控制动物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产品品质;此方式常用于动物的后备期、产蛋期、妊娠期和育肥后期;限饲的方式通常有两种:量的限饲,即控制动物接触饲料的时间或控制饲料的供应量,来控制饲料的摄入量。,三、饲喂技术,质的限饲,即通过改变饲粮的养分的平衡来减少动物的采食量。在饲粮中加入低能饲料,降低能量浓度,降低能量的摄入;降低饲粮中CP水平或AA平衡性变差,FI下将。,三、饲喂技术,鸡早、晚采食较多;猪主要在白天采食;草食家畜白天、晚上都采食。4、饲喂的连续性 从全局的观点来决定动物各阶段的采食量和饲养方式。,三、饲喂技术,饲喂时间,动物处于最佳生长温度,其生产性能最好。动物处于比较差的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或温度过低,都会影响采食量,而且,湿度加大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对采食量的影响见第十五章)。通风状况不好,或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对小动物的影响特别大。,四、环境因素,1、温度、湿度、通风及有毒有害气体,温、湿度应激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采食量下降。剧烈运动后的应激,包括长途运输、追赶、称重都对动物造成应激反应,从而影响采食量。,四、环境因素,2、应激状态,The End,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