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练习题+参考答案.ppt
《动物生物化学练习题+参考答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物化学练习题+参考答案.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蛋白质,1.将丙氨酸(丙氨酸的.)溶于PH=3的缓冲液中进行电泳,它的运动为:.在原点不动.一会儿向阴极移动,一会儿向阳极移动.向阴极移动.向阳极移动2.有一混合物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为.,.1,.,.,.。电泳时欲使其中种泳向正极,缓冲液的值应该为:.3.在中性条件下,混合氨基酸在溶液中的主要形式是:.单价负离子.单价正离子.疏水分子.兼性离子,.下列不属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类型的是:.螺旋.折叠.双螺旋.转角.无规则卷曲.亚基是哪种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主要是指:.蛋白质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多
2、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结构.包括.关于蛋白质的亚基叙述,正确的是:.一条多肽链卷曲成螺旋结构.两条多肽链卷曲成二级结构.两条以上多肽链与辅基结合成蛋白质.每个亚基都有各自的三级结构,5.关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每种蛋白质分子必定有二级结构形式 B.蛋白质分子只能有一种二级结构的形式 C.同一种蛋白质分子中可以有多种二级结构的形式D.肽键平面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单位 E.最常见的二级结构形式是-螺旋和-折叠6.-螺旋的特点:A.左手螺旋 B.由4.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一圈 C.由肽键维持结构稳定 D.在脯氨酸残基存在处螺旋最稳定 E.以上都不对7.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化
3、学键:A.盐键 B.疏水键 C.二硫键 D.氢键 E.范德华力8.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最主要作用力是:A.氢键 B.盐键 C.二硫键 D.疏水键,9.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稳定 E.以上都不对10.-折叠结构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只存在于 角蛋白中 B.只有反平行式结构,没有平行式结构 C.-螺旋是右手螺旋,-折叠是左手螺旋 D.肽平面的二面角与-螺旋的相同 E.主链骨架呈锯齿状形成折叠的片层11.维系蛋白质分子中-螺旋和-折叠的化学键是:A.肽键 B.离子键 C.二硫键 D.
4、氢键 E.疏水键12.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A.盐键 B.疏水键 C.氢键 D.二硫键 E.肽键,13.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级结构决定二级结构 B.只有二、三级结构才能决定四级结构 C.三级结构即具有空间构象 D.无规卷曲是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 E.-螺旋是二级结构的一种14.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A.相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功能一定相同 B.一级结构越相近的蛋白质,其功能类似性越大 C.一级结构中任何氨基酸改变,其生物活性就消失 D.不同生物来源的同种蛋白质,其一级结构完全相同 E.一级结构中任何氨基酸残基的改变,都不会影响其功能,第三章 核酸,主
5、要内容:介绍核酸的概念和化学组成;重点讨论DNA和RNA的结构特征,初步认识核酸的结构特征与其功能的相关性;介绍核酸的主要理化性质和核酸研究的一般方法。,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Watson和Crick于1953年提出的。2脱氧核糖核酸在糖环_2_位置不带羟基。3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_3.4nm_,每匝螺旋有_10 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_36。_。4_m_RNA分子指导蛋白质合成,_tRNA分子用作蛋白质合成中活化氨基酸的载体。5DNA变性后,紫外吸收_增强_,生物活性将丧失_。6tRNA的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三级结构呈倒L_形,其3末端有一共同碱基序列_-CCA-OH_其功能是_结
6、合氨基酸_。7真核细胞的mRNA5-端有_帽子 结构,3端有_尾巴 结构。,练习题,8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键是:A23-磷酸二酯键 B 24-磷酸二酯键 C25-磷酸二酯键 D 34-磷酸二酯键E35-磷酸二酯键9与片段5-TAGA-3互补的片段为:A 5-AGAT-3 B 5-ATCT-3 C 5-TCTA-3 D 5-UAUA-3 10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A胞核DNA B线粒体DNA CtRNA D mRNA,11决定tRNA携带氨基酸特异性的关键部位是:AXCCA3末端 BTC环;CDHU环 D额外环 E反密码子环12双链DNA的Tm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AA+
7、G BC+T CA+T DG+C EA+C,第四章 生物催化剂 酶,主要内容:介绍酶的概念、作用特点、分类和辅酶,讨论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功能以及酶专一性及高效催化的策略,进而讨论影响酶作用的主要因素。对酶工程和酶的应用作一般介绍,为学习物质代谢奠定基础。,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高度催化效率、专一性、可调节性、不稳定性。2.根据酶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和立体专一性。3.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六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合成酶类。4.全酶由 酶蛋白 和 辅助因子 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
8、的作用不同,其中酶蛋白 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辅助因子 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练习题,5.辅助因子包括 辅酶 和 辅基 等。其中 辅基 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需要 化学方法处理 除去,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 透析法除去。6.根据维生素的_溶解_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_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7.转氨酶的辅因子为磷酸吡哆醛 即维生素 VB6。在氨基酸代谢中非常重要,是 脱羧酶 和 消旋酶 的辅酶。8.叶酸以其还原性产物(DHFA和THFA)起辅酶的作用,后者的功能作为一碳单位载体。9.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含腺苷酸组分:ACoA BFMN CFAD DNAD+ENAD
9、P+,.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低温可以使酶失活.催化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最适温度随反应的时间而有所变化.以上全不对2.含唾液淀粉酶的唾液经透析后水解淀粉的能力显著降低原因是:.酶变性失活.解去l-.失去a2+.失去辅基.失去酶蛋白,练习题,3.对可逆性抑制剂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使酶变性失活的抑制剂.抑制剂与酶是共价键结合.抑制剂与酶是非共价键结合.抑制剂与酶结合后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不能解除抑制.可逆抑制剂即竞争性抑制剂4.磺胺类药物是下列哪个酶或辅酶的抑制剂:.四氢叶酸辅酶.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合成酶.维生素辅酶.以上都不是,5.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
10、作用是:.反馈抑制.非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特异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是:.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部位结合.酶与抑制剂结合后,还可与底物结合.酶与底物结合后,还可与抑制剂结合.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不能进一步释放产物.以上都对,7酶催化作用对能量的影响在于:A增加产物能量水平 B降低反应活化能C降低反应物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的自由能E增加活化能 8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A与酶的底物竞争激活剂 B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C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辅基 D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必需基团;,9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A不可逆抑制作用 B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可逆抑
11、制作用 D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E无法确定10下列常见抑制剂中,除哪个外都是不可逆抑制剂:A 有机磷化合物 B 有机汞化合物 C 有机砷化合物 D 氰化物 E 磺胺类药物,第五章糖代谢,糖的分解、合成代谢是四大类物质代谢的基础和中心枢纽。要求掌握重要的糖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等糖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1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2分子ATP.2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催化这三步反应的酶分别是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3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_4分子_ATP。4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5
12、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异柠檬酸脱氢酶 和-酮戊二酸脱氢酶 催化。,练习题,6.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2个_阶段,分别称为_氧化反应和_非氧化反应,其中有两种脱氢酶它们的辅酶是_NADP_。7糖原的分解过程通过糖原磷酸化酶降解 1,4糖苷键,通过_-1,6-葡萄糖苷酶降解1,6糖苷键。8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_乳酸、丙酮酸和生糖氨基酸、,9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A果糖二磷酸酶 B葡萄糖-6-磷酸酶C磷酸果糖激酶 D磷酸化酶10需要引物分子参与生物合成反应的有:A酮体生成 B脂肪合成C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D糖原合成 E以上都是11下列各中间产物中,那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
13、有的?A丙酮酸 B3-磷酸甘油醛C6-磷酸果糖 D1,3-二磷酸甘油酸E6-磷酸葡萄糖酸,12一摩尔葡萄糖经糖有氧氧化可产生ATP摩尔数:A 2或3 B24或26C28或30 D 30或32 13关于三羧酸循环那个是错误的A是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的最终途径B每循环一次以底物水平磷酸化只产生1mol ATPC硫辛酸是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辅酶D苹果酸脱氢酶的辅酶是NADP+,14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涉及下述哪种物质?A乙酰CoA B硫辛酸CTPP D生物素 ENAD+15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内下述反应中能产生FADH2步骤是:A琥珀酸延胡索酸 B异柠檬酸-酮戊二酸C.-戊二酸琥珀酰CoA D.苹
14、果酸草酰乙酸,16丙二酸能阻断糖的有氧氧化,因为它:A.抑制柠檬酸合成酶 B.抑制琥珀酸脱氢酶C.阻断电子传递 D.抑制丙酮酸脱氢酶17由葡萄糖合成糖原时,每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消耗高能磷酸键数为:A.1 B.2 C.3 D.4 E.5,第六章 生物氧化,掌握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的组成、电子传递机理、氧化磷酸化概念;熟悉氧化磷酸化机制、ATP的生成及功用,NADH的二条穿梭途径。,1体内CO2的生成不是碳与氧的直接结合,而是_有机酸脱羧生成_。2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_复合物I;复合物;复合物。3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_线粒体内膜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生物化学 练习题 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01355.html